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反思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y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各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指导下,反思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反思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加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现代化建设,这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丰富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给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1.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恩格斯指出“人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脱离自然环境的人是不存在的。”[1]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因为人的衣食住行都源于自然界。另一方面,人与自然界又是对立的。自然规律是客观的,而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界的对立会产生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因而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并不是否认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而是强调人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地过程中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达到保护生态平衡和满足人类需求的目的。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从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容忽视。
  1.生态环境治理压力巨大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为:总体恶化,局部改善,环境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环境破坏的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2]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草地和森林的面积锐减、空气污染、水污染、特殊物种濒临灭亡、自然资源短缺……在当前局势下,一方面要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举,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于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治理,所面临的任务艰巨,治理难度很大。
  2.大众的生态道德意识淡薄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尤其在农村地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大量的开垦草地、砍伐森林、围湖造田、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由此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很差。当前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正规化的生态道德教。
  3.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系尚不健全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道德和法律制度的支撑,法律是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当前的环境保护法尚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存在许多漏洞,因而有些人就钻法律空子,这严重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当前一些地区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执法不公不严,这影响到了法律的效力和权威性,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4.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当前的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相邻地段企业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履行义务;环境部门工作方式不到位,引发企业与环境部门间的矛盾尖锐化;工厂与民众之间的纠纷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5.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淡漠
  长期以来,人们受“征服自然”、“人类中心主义”、“人是万物的主宰”和“人本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一直以自我中心自居,为满足自身的经济需求不顾一切,任意破坏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一方面,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淡薄,没有形成系统的生态文明理念。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态理念比较陈旧,没有与时俱进,因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淡漠。
  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经验教训,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不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江泽民曾多次对这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正确阐述,“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3]让人们认识到这三者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2.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系
  法律是有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和重要依据,具有约束、监督、引导和保障的重要职能,因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法律制度刻不容缓。首先,要修补法律制度方面的漏洞,细化法律条文,明确规定相关类型企业的职责和排污标准,减少企业在经济和履行职责方面的纠纷。其次,借鉴国外环保方面的经验和法律制度,优化、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最后,立法的从业人员要专业化,立法时要密切联系实际,提高法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
  全社会应当树立新的生态道德意识,增强生态责任,这对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生态道德意识的提高不仅靠大众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政府、大众媒体、学校的宣传和教育。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法律、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让人们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大众媒体要重视对保护环境方面的宣传,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最后,学校要开设相关环保方面的课程,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生态理论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环保践行能力和意识。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经济领域要积极倡导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现实绿色发展。积极引导改造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和工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在资源开发环节,倡导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合理开发资源。在资源利用环节,主张研发新能源,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实现部分废弃物变废为宝。在生产消费环节,倡导从源头上治理,坚持少投多产、少排多利用原则。
  5.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全面落实责任问责
  “制定灵活的生态文明税收制度。税收能够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调节社会生产。”[4]在资源开采环节,根据不同资源类型制定不同的征税标准,奖励合理开发资源者,惩罚粗放开发资源者。在投资环节,对绿色产业发展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支持,以此来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在生产环节,对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奖励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或更新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设备,对于这些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补贴,以此来降低对资源的过分消耗和浪费。
  综上所述,反思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提出一些具有实效性的措施,以此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12.
  [2][4]魏连.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自觉与路径优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7):45,51.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2.
其他文献
【摘要】:古希腊的模仿说是一个源远流长的重要理论学说,不同派别间的哲学家对于模仿的看法也莫衷一是。本文从不同的哲学理论入手,试图分析不同哲学派别间模仿说的差异,并且从中找到模仿说不同的阶段和不同脉络。从目的论方面分析模仿说之不同。  【关键词】:古希腊;模仿说;比较  模仿说是一个贯穿西方美学史的重要学说。各时代的哲学家对模仿的概念和理解看法不一,都带着各自时代的鲜明特色。早在在古希腊,模仿说就已
期刊
【摘要】:在人类漫长的文明长河中,纤维艺术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一种文化艺术比纤维艺术更有生命力。现为艺术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而这当中,很多艺术流派对现为艺术产生了影响,而其中,又尤以包豪斯最为深远。  【关键词】:纤维;包豪斯  “艺术、手工艺和工业三者之间建立新颖关系的地方不是在法国,而是在德国。”这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学家爱德华·露西·史密斯在他的著作《世界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然而也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空心化的挑战。本文以成都市温江区现代服务业园区为例,通过对它的产城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寻找这类城市发展建设的共性和内涵要素。运用相关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进行指导,从城市经营、产业发展和政府公共管理的视角探讨了进一步实现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城一体化的路径,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成都市温江区;规划控制;产城
期刊
【摘要】:锔瓷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近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改变而濒临消亡。本文将阐述锔瓷手艺延续上千年的传承历史,并探讨其现状以及今后发展。  【关键词】:锔瓷;工艺;传承;发展  锔瓷手艺作为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但随着今天人们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的变化使其实用功能逐渐消退,因此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处于濒危的状态。郭琪美、刘鹏[1]等学者认为“不能过
期刊
【摘 要】《雾都孤儿》是伟大现实主义学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巨著,它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小奥利佛的悲惨遭遇。南希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中的关键人物,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她不像是小说中其他的人物表现出好的或坏的一面,而是表现出时好时坏的一面。正因为这样一个人物更贴近于生活,也使得我们对其印象深刻。  【关键词】查尔斯·狄更斯;南希;人物形象  查尔斯·狄更斯作为一位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一般是以展开活动让学生体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品格教育,同时也需要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这个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但在目前的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为研究对象,剖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中学里存在的问题,简略分析问题,并从中找出相对应的对策。  【关
期刊
墙上的钟依旧嘀嘀嗒嗒地叫着,它是否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机械?它是否也会把自己敲痛呢?还是刻意,在提醒着什么?我如那钟一般,机械的习惯着这样的不习惯。回忆,是我最幸福的存活方式,无所谓自欺欺人。  我加你,等于回忆……  我为自己创造了一片天地。在那里,我可以尽情的恣肆,难过时,我可以用“毒酒”将自己灌醉,开心时,我会用“蜜汁”让自己甜的忘乎所以。这一个地方,你不知道。  有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不想起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海明威为例,通过分析海明威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作品来反映当年美国“迷惘的一代”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迷惘的一代”所带来的影响。深度剖析在战争的大背景下,那些曾经积极乐观,对社会以及未来充满美好向往的优秀作家们是如何变得“迷惘”和“叛逆”的。  【关键词】一战;理想主义;波西米亚式生活方式;守本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有一批青年作家陆续登上文坛。他们不仅年龄相仿,经历相似,而且思想情
期刊
【摘 要】1922年沈从文离乡远足,二十年的湘西风雨浸润了其无欲无求,儒雅质朴的文人气质,之后的异域生活并没有剔除其对乡土的眷恋,情绕故乡始终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具多作品中他以不同形态的笔调来展现其对故乡的挚爱。本仅从地域形态,田园形态,都市形态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探究其深蕴表达。  【关键词】沈从文;小说形态;地域形态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一、地域形态的乡愁表达  通
期刊
【摘要】:儿童文学总是处在文学系统的边缘,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也一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 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接受美学重视读者在阅读和阐释作品中的能动性。本论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入手,探讨了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的翻译方法和文学作品。目的是翻译出让儿童喜欢的作品。  【关键词】:接受美学;主体性;策略;儿童文学翻译  一、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  1.萌芽时期  中国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