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胃镜检查
读到顾业民先生《孔子只活到73岁》一文,文中说孔子和其他圣人相比,不算寿长者,还认为孔子之所以只活到73岁,是因为学生颜回英年早逝,对他打击太大;再就是因为鲁哀公西狩,杀死了吉祥物麒麟,使他大为伤感,认为是个不祥之兆。自西狩归来,孔子不再看书写字,竟然连编修“六艺”的工作也终止了。据传,自那以后,孔子辍笔,将他的所有著作交给众弟子,命他们分头传抄,然后各藏一部。就这样因气郁损伤了身体。顾先生这个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73岁,确是走得倏忽。《左传》说:“上寿百二十年,中寿百岁,下寿八十。”73岁,连下寿都够不上。
不过,精神上的打击只是一个方面,我想接着补充一点,那就是孔子的生活条件差,教学和政治活动繁忙,也是影响他健康的一个原因。
他那个时候,生活条件不如现在,据鲁迅考证,所吃的面粉,是土法磨制,多含灰砂,对消化不利。他除了讲课,还抢救礼乐,编诗歌总集,经常到诸侯各国出差,到民间采風,坐的是木轮子马车,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颠簸行进,胃里带着沉重的“食物”,“坐在车子里走着七高八低的道路,一颠一顿,一掀一坠”,胃就难免犯病。他在陈蔡那个地方讲学时,断粮七日,学生皆面有饥色,他自己也粒米未进,只好打发学生四处讨米,以野菜煮粥充饥。那时没有财政补贴、研究经费,也没有资助,还不懂得“企业化管理”,有个“至圣先师”的“职称”,是后人给定的,谈不上什么待遇。常常是有一顿没一顿,他仍坚持上课、游说,一生抱定“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信念,身体因此也受到影响。鲁迅先生在《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中就考证孔子所以对吃很讲究,提出食不厌精,烩不厌细,食必有姜,是因为胃有毛病。因为胃肠不好,吃粗粮硬物易犯病,而常吃姜可去口臭,“胃开窍于舌”,大抵有胃病的人,口里总有一点臭气,所以孔子不得已“穷讲究”了。
孔子弟子三千,师生情犹父子。弟子伯牛(冉耕)患了麻风病,孔子去看望时,因恐传染,冉子不让老师进屋。孔子只能隔着窗户探视,并把手伸进窗户,为冉子把脉,发现冉子气数将尽,不胜哀痛和感慨。这些精神上的创痛,无疑使孔子折寿,但生活的艰苦、贫寒,医疗没有保障,更是直接损毁了这位文化巨擘。
公元前479年,也就是孔子73岁那年,在去世前7天,他已经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他反背着手,拖着拐杖,在家门口一边蹒跚踱步,一边呜呜而歌:“泰山要倾倒了啊!梁木要朽断了啊!我要衰萎而亡了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落叶纷纷,景象凄恻。老先生对自己的身体不佳深怀忧虑。令人钦敬的是,直到临终,他还是用歌声来表达内心这种强烈的求生愿望。
呜呼,伏维尚飨!
诸葛亮:身有“软伤”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先父早逝,跟着母亲编草鞋,挑到市上叫卖。自桃园结义,天下三分始,刘备脱颖而出,成为历史的弄潮儿,连曹操也得承认“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尽管地位变了,他打草鞋、编草席的手艺可没丢,“八小时以外”,以编织草鞋、草席自娱,换一个活法,调节精神,放松放松。
在这点上,诸葛亮可不一样。
原本是“卧龙岗散淡之人”,种田汉,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任“参谋总长”,六出祁山,恢复汉室,功劳卓著,工作态度更是没说的,通宵加班,勤恳工作,严于律己,事必躬亲,连打板子这样的事都亲自过问,的确是个好干部。
在廉政方面,也堪称楷模。如主动自报家产:“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亩,子弟衣食,自有餘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餘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令人看着都感动。但就是这样的好干部,只活到五十七岁,不免令人嘘唏!正如杜甫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临终的时候,他嘱咐丧事从简: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山坡边挖个坑,放得下棺材就行;穿戴平常的衣帽,不要随葬器物。真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曲终人散,诸葛亮没有愧对自己的名节。
对诸葛亮,历来评价是很高的,可谓中国历史上的智慧之星,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秀了二千年,连小学生图画读物,也少不了他摇鹅毛扇的形象。
最近从网上欣赏《失·空·斩》的视频,本意是欣赏京剧的唱段,但边欣赏边想,这个折子戏好像是对诸葛亮严重失误的评点,不乏批评之意。
刘皇叔死前有两件大事托付诸葛亮,一是托孤,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二是嘱咐“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在司马懿进攻蜀国街亭时,诸葛亮竟对马谡委以重任,驻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打了败仗。司马懿乘胜率兵直逼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只好设下空城计,故意大开城门,自己坐在城楼上佯作悠闲之态,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有诈,引兵退去。接下来战争结束,诸葛亮总结失利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记住刘备的嘱咐,用人失察,铸成大错,于是将马谡军法处置,自己也给刘禅打报告请求处分。
胜败乃兵家常事,本无足挂齿。但诸葛亮从城楼下来,浑身直冒冷汗,算是侥幸逃过一劫。
诸葛亮一生用过多少计谋,有多少胜算,多少失算,没人统计,但用计之人,大脑轱辘转动比一般人多多少倍,也没见医学研究。但谯楼三更,难以成眠,搜肠刮肚,不免克己伤身,劳心日拙。而智谋又是古代战场的“软实力”,徒用兵器,只是莽夫做派。周瑜、韩信、孙权、曹操……都是精于运筹之人。常常因失策一病不起,周瑜不就是用计失算,吐血倒地么?殚精竭虑,是十分艰辛的。
诸葛亮也只活了五十七岁,他这位军师,自然当得十分辛苦。
假设他像刘皇叔那样,有点个人爱好,“八小时之外”放松放松,或编饰物,或作画,或垂钓,或唱歌,或投壶,或蹴鞠……多少对身体健康有益,但他没有什么爱好,辛苦辗转,劳心日拙,结果导致遽殒。
这就是军师的软伤。
忽然想起希腊神话《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喀琉斯。阿喀琉斯出生时,半神半人,他的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为了使他成为刀枪不入的英雄,倒提着他的双脚,将他浸入冥河水中洗身,使阿喀琉斯成为不死的金刚。但是他的母亲将他倒浸冥河时,是用手握着他的脚踵,使踵部露在水外,不慎留下了唯一的一处“死穴”。
后来阿喀琉斯参军打仗,杀死了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而要杀死阿喀琉斯谈何容易!但阿喀琉斯并不是无懈可击,他被太阳神的毒箭射中了脚后跟,瞬间倒地气绝。
司马懿可不知道诸葛亮身上的“死穴”,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确实死于自身的“软伤”,这也是他的“死穴”,这个“死穴”就是拼命劳作,小车不倒只管推,在讲究给健康加油的今天,回过头去看诸葛亮的“软伤”,就是很有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