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金融分权的匹配与地方经济增长

来源 :华北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ks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权即分配权力,而分配不仅在于“分”,更在于“配”。本文聚焦于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的匹配,利用2007-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探究分权匹配度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Ⅰ(中央与地方金融分权)的匹配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体现了财政与金融二者的互补关系。而金融分权Ⅰ和金融分权Ⅱ(政府与市场间金融分权)的匹配则对经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背后反映了地方政府与市场对金融资源的竞争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该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说明过去几年中国金融的市场化积累了大量金融风险,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基于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研究芍药二酮 (palbinone, PB) 的抗肝纤维化活性和抗炎活性, 并初步探讨内在的调节机制, 为其发展成为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候选药物奠定活性基础。首先采用磺酰罗丹明B (sulforhodamine B, SRB) 方法检测化合物PB对人肝星状细胞LX-2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影响。并在转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大量的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特别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市场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更多的外部环境风险。同时,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拓宽企业的经营范围,使业务的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些因素的存在促使企业寻求有效应对方法,以便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多数大型企业的应对之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与信息化已成
论文通过介绍PBL及其特征,运用实例探讨PBL在户外生物实践活动的实施,发现将PBL模式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之学生的问题意识。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力作,小说讲述了饱受身心创伤的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本文以创伤理论为视角分析苔丝的创伤,探究其创伤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契机,试图通过对苔丝的创伤研究,激励当代人勇于正视创伤,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以小球藻为材料,探讨培养基中Fe3+质量浓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化学培养条件.通过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进行培养,以荧光灯为光源,在24℃,3 537 lx(光照度)下进行实验.为获得经济最优的培养条件,通过小球藻培养物的光密度D660,研究培养基中Fe3+质量浓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藻类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在高富集Fe3+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学习者面临为适应时代浪潮必须持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挑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迫切需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在初中生物学课堂培养“探究实践”这一核心素养时要发展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或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与品格”,课程理念要关注“教学过程重实践”,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调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性。PBL模式不仅充分响应其理念与变革的号召,还有利于建立“
随着我国“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等发展战略的制定,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对于汉语的关注也越来越高。教材在汉语学习中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教材词汇的选取不仅仅关乎于学习者所学习的内容,更关乎于学习者是否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目前的国际中文教材情况看,国内的教材的词汇编选良莠不齐,在词汇编选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代表性上还有所欠缺。目前,词汇的计量分析已被广泛运用在教材分析中,对教材中词汇各项指标进行量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大热引发了观众对更多优质现实题材作品的热议。讲述现实生活、映射社会话题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责任和使命。因此,现实题材电视剧讲好现实故事、引发观众思考的关键在于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本文主要通过情感叙事、营造现实感和聚焦现实生活等方面,探析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情感认同路径,强调现实题材电视剧自身发展的社会意义。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有效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推动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行业的发展。虽然当下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管理工作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了威胁,还影响到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严重阻碍了房地产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正>作家陈启文的散文,写作对象大多是城市"边缘人",通过写这些人物的遭遇来揭示人性、观照现实。下面以他的散文《谁正与你擦肩而过》为例来读文解题。先来读文。《谁正与你擦肩而过》描述了一个进城务工的"中年人"过马路的场景,或者说是"小事故",而引发"事故"的是一个蛇皮袋。作者巧妙地借用了中年人肩上扛的"蛇皮袋"来谋篇布局。"蛇皮袋"作为进城务工农民的必备物品被随身携带,它成为了这个群体的身份标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