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落与起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为政策洼地的保税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邓小平在南方划了一个圈,深圳崛起了;可也有很多“圈”在全国各地被陆续划下。却因平淡无奇而被人逐渐淡忘。
  所谓保税区,是这样一种区域:虽然处于中国“境内”,却在税收上视为“关外”。外国货物进入保税区无需纳税,外企相当于在中国获得一个免税避风港,进可攻,退可守,尤其有利于转口贸易。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在十几个城市内设立了保税区,作为当时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如今,比保税区更先进的保税港区、自贸区都已诞生,保税区地位相对降低,政策优惠程度似乎已不算什么。但不要忘记,连上海自贸区都脱胎于外高桥保税区,而如果青岛真的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示范区,也毫无疑问将直接继承保税区衣钵。
  保税区的历史地位需要总结和梳理。《商周刊》根据当事者王怀岳、汪少华的回忆文章,梳理青岛保税区20年发展脉络。
  一落一起
  1986年,中日贸易额蒸蒸日上,但棘手的逆差问题未能扭转,双方为此商讨设立“出口加工区”,改善逆差局面。经日本代表多次考察,认为在青岛建出口加工基地是最理想的办法。
  最初谈判十分顺利。1988年,日本派遣12名专家赴青岛调研,青岛市亦成立“出口加工区协调领导小组”专责处理。1989年5月,中日共同完成调研,日方提交《最终报告书》,青岛市上呈《关于兴办青岛出口加工区的请示》。向日本商品敞开怀抱,似乎大势已定。
  然而大国关系风云变幻。当年6月,政治风向突变,中日关系瞬间遇冷降至冰点,大部分合作项目被叫停,在青岛建设出口加工区的计划也被搁浅。
  1991年春,气候回暖,中央重新释放信号,昭示改革开放大方向不变,国务院宣布开启上海浦东新区并设立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随后,天津、大连、深圳、厦门、广州等城市纷纷获批建保税区,青岛亦跃跃欲试,被搁置两年的出口加工区申报被重新激活。
  时任青岛市长的俞正声,专门为此事到了北京。
  1992年4月的一天夜里,深夜11点多,时任青岛出口加工区筹建办公室副主任的汪少华突然接到上级电话:“俞市长在北京,青岛设立保税区有希望。但国务院特区办只有青岛设立出口加工区的可行性报告,没有保税区的材料,时间刻不容缓,要立即编写青岛保税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编制规划图纸……三天之后送到俞市长手里,你必须准时完成,并由你送去。”
  之后,汪少华日夜不息,废寝忘食,与两位同事将两万多字报告书在三天内赶出,在规定时间内送到了市长手中。此时,青岛市几乎所有有关领导都到了北京待命,市长将大家分成12个行动小组,分别负责向国务院的12个部门呈送报告书,并下了死命令:“不达目的不能回青岛。”领导班子在北京活动了一个多星期,到了1992年11月19日,终于盼到了国务院的批复,青岛保税区终得以成立。
  二落二起
  成为政策洼地的保税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邓小平在南方划了一个圈,深圳崛起了;可也有很多“圈”在全国各地被陆续划下,却因平淡无奇而被人逐渐淡忘。
  改革开放30年,特殊政策区划近百个,其中,卓著者居少,平平者居多。平平者,大多是因为地方政府心态没有摆正,认为既然获得了政策就能一劳永逸,其实仍然需要满腔创业热情,去开发创业,将政策用尽,才能有所作为。
  青岛保税区的前7年与后10年的故事,正是这个中国区域发展规律的写照。
  使九牛二虎之力“拿下”的青岛保税区,在成立之初的七年时间内,进度缓慢,一度发展停滞。
  由于长期没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当时的青岛保税区一片荒芜,被称为荒废了土地、荒废了功能、荒废了政策的“三荒区”。1999年,青岛保税区主要经济指标落到全国15个保税区的末位,仅为上海保税区的几十分之一。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区内长青草,牛羊吃得好,厂房盖半边,企业往外跑。”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但青岛保税区则是苦苦支撑,面临被国家摘牌的尴尬境地。
  青岛市政府逐渐发现问题,重视调整。1999年底,青岛保税区改革体制,实行独立运作。在干部任命上,王怀岳受命领导、整顿保税区。
  王怀岳在回忆文章中说:“我到任后发现,保税区工作人员,包括司机在内,只有29个人,要钱没钱、要车没车、要人没人,7年中未提拔一个干部,有的工作人员心灰意冷。我认为,解决发展首要的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就是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实现保税区的绝地重生。”
  时任青岛保税区管委主任的王怀岳南下北上,到全国各地取经,回来后开始大幅改革。完善基础设施,整理半拉子工程,向全国招纳贤才,用足政策,设立驻外招商代表,打破编制界限,实行全员聘任制,企业化管理,推行“黄牌制”和“待岗制”,层层签订军令状……破釜沉舟,不留后路,把每位职工推到背水一战的境地。一系列新政,激活了行政活力,人的积极性一旦提升,各项工作便全面提速。
  体制解缚的效果立竿见影,青岛保税区在改革当年就摆脱了落后局面,各项经济指标跃居全国15个保税区的第八位。
  2001年,青岛保税区的五项指标——实际利用外资,地方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各项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全部过亿,综合实力排名入全国保税区第六。2002年,建成韩国贵金属加工园、香港工业园和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其中,贵金属园区在整个北方鹤立鸡群,青岛保税区排名也跃升全国保税区第五。
  至此,萎靡不振的青岛保税区,在整顿改革三年后,跻身全国先进保税区之列。
  危机意识下的及时转型
  改革开放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策略因素是步伐稳健,不徐不疾。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并不是一次性全面放开,而是在30年里有秩序地放开,抱着谨慎的试验意识,设立经济特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
  保税区是各类试验性质的政策性区域之一,就开放自由度来说,它低于自贸区。如果说它有什么弊端,那就是在政策初立时,由于缺乏经验,政策制定者将保税区与城市港口分割开来,客观上导致保税区的功能效果无法更大程度发挥,因此在中国加入WTO后,保税区的优势便不再显著。此时,青岛市开始思量转型。
  “由于没有自由贸易港政策,中国北方港口的集装箱80%需到日韩中转,仅中转装卸费一项,每年就流失数亿美元。”王怀岳回忆起当初缺乏港口支持的保税区发展状况时说。
  保税区与城市港口密不可分,但当时政策分裂了两者,全国14个保税区都受此影响遭遇增长瓶颈,有危机意识的青岛市开始发声,倡导将港口纳入保税区管辖范围。
  2002和2003年,青岛保税区先后两次承办“中国保税区未来发展”主题研讨会,提出新概念“保税港区”,即时受到国家领导人重视。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接纳青岛首倡的理念,提出三步走:“区港联动——建设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转型”,他评价说:“青岛保税区进步不小,条件不错,前景乐观。”
  青岛能比上海更早一步提出了新路径,令人讶异。携理论优势的青岛保税区在2004年成为全国第二个“区港联动”试点。
  2008年,区、园、港合一的9,72平方公里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经国务院批复正式设立,此后进入发展快车道。2012年,它实现南北港区互通,21个集装箱和杂货泊位全部享受保税港区政策,2013年,根据最新中日韩三国蓬勃发展的贸易关系,青岛保税区申建自由贸易区。如今,青岛保税区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往来,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家企业到区内落户。
  如今,保税区已成为青岛、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
  (王怀岳,1999年12月任青岛保税区管委主任,2014年1月任青岛保税港区管委书记、主任;汪少华,时任青岛出口加工区筹建办公室副主任。)
其他文献
中央八项规定下达后,原本每日必有“活动”的一些单位和个人,应该说收敛了许多,也改变了许多。下班,有的直接回家,帮着老人或妻子丈夫做点家务;有的去运动场所打打球,游游泳,锻炼一下身体;还有的在办公室看一会书,充实一下自己。新景象,新面貌,风气大为改观。群众欢欣鼓舞,精神振奋:党风政风大变,国家有希望,事业有希望,人民有希望!  然而,大流之下必有暗涌。有的人不敢明目张胆与中央的规定对着干,暗地里却变
期刊
很多人在和年轻人争论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要多。”以此证明自己更有判断力,似乎年轻人不是冲动,就是受人利用。  这样的逻辑其实说不通。一个没有接受过教育、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成年人,是否比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生活在开放环境中的年轻人更见多识广,更有判断能力?大家心中自有公论。  所以,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判断和思考能力并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教育程度、视野和见识。  去年我在这里写
期刊
若说上海自贸区的使命是金融探索,那么很可能落户山东的中韩自贸区则首要谋求产业合作及其服务贸易。一旦中韩自贸区坐实,青岛就可大刀阔斧先行先试,届时该如何最大程度发挥自贸区优势?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隋映辉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分析局面与对策。  商周刊:青岛市具有怎样的独特优势,令它有可能赢得中韩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头筹?  隋映辉:应当说,青岛市作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以及山东半岛龙头城市,在中韩产业
期刊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自然而然从天上掉下来的。适应放缓了的增长速度,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增长结构和动力机制。  2014年12月9日-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就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放缓、是否有通缩风险、中高速增长的探底过程有多长时间等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
期刊
若不是因为欧逸文的那篇文章,我或许根本不会注意到自己旅行途中的一些细节。几年前,这位老兄花了2200美元跟随一个中国旅行团在十天内去了五个欧洲国家,顺便记录下这次集体欧洲行的诸多有趣细节。欧逸文所在的30多人的中国团。处处显露着匆忙和潦草,团员们槽点各异的所作所为,统统被他写进了刊登在2011年4月《纽约客》杂志的那篇特写文章里。  当我陷在一辆旅游大巴车厚实的座位里,掏出手机,阅读这篇“壮游欧洲
期刊
8月17日,是今年第三期亨达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结业典礼的日子,在亨达工业园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一场由夏令营学生、家长、义工老师、亨达员工代表等奉上的文化盛宴,感动着在场的每个人。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德孝文化为企业核心文化的亨达,遵循“让孩子赢在人生道德的起跑线上”的核心理念,近年来每逢暑假都面向社会举办公益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夏令营。今年自7月13日至8月17日期间,先后举办了3期夏令营,每期8
期刊
新常态的新35年,经济增长动力将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也就是由汗水驱動的增长转变为智慧驱动的增长,并实现包容型增长。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启动一个新的时代。  “既然是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不要太强调GDP的增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7.4%,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除去非正常年份的最低值,但是新增就业却创历史新高
期刊
对于消费者来讲,冲着亲友之间的信任消费,结果出现问题,说还是不说,维权还是不维权,敲打着每一个微店消费者的心。有了一次这样打落牙往肚里咽的不愉快经历,还有多少人会选择继续在微店购物?  “之前一直觉得朋友卖的东西,比一般商家靠谱,结果3000多元海外代购的新衣服,里面有个破洞,退回去吧,觉得脸面过不去,万一朋友拒绝,难道我撕破脸面去维权?以后少不得在圈子里留下铁面无情、不近人情的威名;留着吧,心里
期刊
(消费篇)  91.加油优惠不闻不问  一些车主有去固定的加油站定期加油的习惯,但却未曾关注过的相关的加油优惠。事实上,办理部分加油站的固定加油卡就可享受1%~2%的加油优惠,而结帐时使用部分银行与加油站合作的银行卡也能参与不少优惠活动,节省不小的开支。  (集藏篇)  92.买不懂的玩意  艺术品投资的门槛高、门道多是众所周知的,其特殊点就在于艺术品本身的相对专业性。一件你看不懂的艺术品,又该如
期刊
策划前言  这是一场暗战。  2013年至2014年,一场始自上海自贸区的“自贸区热”,在国内各城市之间上演。它们都打着改革和开放的大旗,瞄准着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眼红于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制度红利”,而竞争的筹码无一例外地来自于各自独特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历史渊源,以及贸易往来的沉淀与优势。  大家各自谋划已久,谁都觉得自己手握优势,而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也因此,关于上海之后,下一个会是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