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在李连杰的休息室进行。屋子被布置得禅意十足,长方形的木桌上摆满了水果、点心、坚果等贡品,桌子一角,新折下来的柳枝带着点点新绿,摇曳生姿,因为自十几年前开始信佛,即便李连杰只会在这个休息室里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工作人员依旧尽可能照着他会感到舒适的样子用心布置了房间,慎重之心可见一斑。
可是在1982年拍摄《少林寺》的时候,李连杰还是个穷小子。他清晰的记得,那一年,他用挣来的钱买了人生中第一双球鞋,那双鞋是阿迪达斯的,300多块钱。那个时候300多块很贵了,差不多是当时一个普通香港人一年的薪水。当时内地大部分人都在穿回力,香港也没有几个牌子,那个刚刚拍完《少林寺》正心高气盛的毛头小子在心里暗自发誓:长大了要让阿迪达斯单独给他做衣服——这个故事后来李连杰讲过很多次。
1998年,李连杰来到美国跟阿迪达斯单独谈过这件事,但是被对方婉言拒绝了。理由很简单,阿迪达斯只做传奇人物而非演艺人员。和迈克尔·乔丹、拳王阿里、迈克尔·杰克逊相比,李连杰显然差得太远。然而,2007年时阿迪达斯主动找到了李连杰。
“这时候你已经是一个传奇了,可以这样理解吗?”记者问他。
“哈哈!”李连杰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也可以这样理解。”
彼时,李连杰起步了他的“壹基金”。如今,这个由李连杰牵头,诸多社会名流参与的民间公益组织,已经俨然称得上是国内慈善行业中的一块金字招牌。面对新一波的质疑,李连杰心态坦然:“壹基金”能够走到今天,赖以生存的就是透明。
“我不是霍元甲,也不是黄飞鸿”
30岁后开始后悔拍了《少林寺》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李连杰永远都是《少林寺》里那个功夫小子。
坐镇《出彩中国人》评委席,李连杰显然比周立波、蔡明承受了更大压力,因为几乎每位选手登台都会强调:“我是看着您的电影长大的。”32年前,一部《少林寺》让李连杰声名鹊起,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英雄豪杰。然而随着年岁渐长,李连杰开始反思自己的“武林之路”,“《少林寺》对我很重要,当时大家能喜欢,我特别高兴。但30岁以后我便开始自责:当初为什么要拍这部戏,误导了多少青少年学武?他们明明都没弄清武术是什么”。让李连杰自责的原因是他知道有人因为看了《少林寺》去习武,却被一些人拉去打群架。
如今,人们发现评委席上曾经的“功夫之王”明显发福了,不仅脸越来越圆,身材也臃肿了许多。李连杰正面回应了关于他发福的问题。“我是很胖,还没来得及减肥。”在拍电影《海洋天堂》之前,他就患上了甲亢,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使得他在静坐的时候心率都能达到130次/分钟,做不了什么剧烈运动,他为此推掉了很多电影。李连杰一度以为自己得了癌症,生命只剩下三四个月。医师跟他说,不能因为李连杰很能打就没病,有病就要面对它。
关于患病的过程,李连杰不愿多提,只是用一段质朴的告白表达了自己的心境:“我不是霍元甲,也不是黄飞鸿,我和大家一样,就是个普通人,也面临着没有办法继续工作的困扰。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也有高高低低、坑坑坎坎,这是面对人生的一个过程。”李连杰还表示,很多人都说“痛苦”,但他认为可以痛,但不能苦,“断胳膊断腿,我们都要面对它。我很痛,但我不苦”。
“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做给自己的心看”
公益最难是一份坚持
大部分人知道“壹基金”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李连杰亲自带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灾的新闻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一时间关于李连杰和“壹基金”的报道和赞誉声铺天盖地。
2010年脱离红十字会转成独立公募基金后,“壹基金”成为国内少有的独立运作的慈善基金。“郭美美事件”之后,红十字协会的信誉度一落千丈,相比于红十字会的丑闻缠身,“壹基金”的公开透明让人放心和信任,四川雅安地震后,马化腾、柳传志、王石、潘石屹等社会名人以及诸多明星都选择通过“壹基金”捐助。据了解,“壹基金”聘请了德勤为审计,记账则由毕马威负责。不过,即便如此,“壹基金”也没有逃脱舆论质疑,尤其在与红十字会的关系上,作为一个民间慈善组织,“壹基金”多次饱受诘问。作为“壹基金”的创始人,李连杰有时公开账目回应澄清,有时则会选择沉默。
在《出彩中国人》赛场上,昔日硬汉今日评委的李连杰多次当场落泪,也许经历过坚持梦想的不易才能够真正感同身受。
早在《出彩中国人》节目开录前,李连杰就向选手们喊话:“我会是三位评委中最严格的那个。”可令人惊讶的是,本打算扮演“冷面判官”的他在节目中却总是破功,不仅好言好语、频频卖萌,甚至还流下了男儿泪,与银幕上的硬汉形象形成巨大反差。常年投身公益慈善的李连杰,一路下来经历了很多艰辛和质疑,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一个坚持多年却还依然在继续的梦想更令人动容。“我经常告诉我身边的人,每一个人要做,都可以是一只手,去温暖这个社会,去温暖他人,别人怎么看我们并不重要。”说到动情处,李连杰每每忍不住流下热泪,“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个人,每一天用几秒钟的时间,去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一点点,那个可能就是我们民族强大复兴的梦想”。
梦想是好的,但是梦想不变为现实就是白日做梦
BQ=《北京青年》周刊L=李连杰
BQ:在《出彩中国人》中,你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出去的观点引发了很多讨论甚至争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些思考的?
L:从上世纪70年代我们就希望把中国武术打到全世界去,但是你会发现我们抱着这样的想法,走了40年,40年以后还是打不出去,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想清楚人家到底想要什么。就等于说我们很少听到美国人说要把它的文化打到全世界去,但是它附和了年轻人喜欢的电影和电视自然就到全世界去了;它把街舞、很多新的创意的文化没有说要打到世界占领中国,就潜移默化地做了一个市场运作渗透到全中国了。街舞、跆拳道都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就叫为文化有市场包装运用出去,你什么时候听过把Pizza、肯德基、星巴克打到中国?没有人提但是只要你符合人的消费习惯、符合人快捷简单的生活节奏,市场需求他自然去了;而中国一直停留在一个抱着大梦想说把文化打出去与时打出去,你怎么打出去?中国太丰富多彩了,五千年的饮食习惯怎么打?我不会做只会吃,到了全世界走了30年到最后还是酸辣汤、炸春卷、北京烤鸭……但是不代表中国只有这些东西。让你去背道德经你也不会全背下来,怎么可能要求年轻的孩子去背这些东西呢?其实文化分两队:一部分是可以市场化的,一部分是可以艺术典藏的,只能作为欣赏不能作为市场化的文化。但是我们中国人很少把这两者分开。殿堂级的文化与能渗透到百姓生活中的文化是两个世界的东西。比如说京戏、皮影、手工艺品、刺绣……这些应当保留,但是这些东西很难市场化,比如你不可能让街边的孩子都去学京戏,你和我都不会让孩子去学京戏,但是你和我会让孩子学钢琴、小提琴、跳芭蕾、绘画,对吧?这些东西都是市场可运作的东西,不见得将来孩子成长一定就做这个专业,但是对孩子的成长父母认为可行的,所以就进行市场化,所以我们要找出一些可以市场化运作的东西。 BQ:阿迪达斯武极系列新品灵感来自于二十四节气,你有没有参与创意和设计?
L:有。所有的中国元素都是我们探讨出来的。如果他们不需要我参与就自己直接做一个品牌就行了,但是他们找到我,这个品牌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适合中国的市场需求以及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进去。这个系列中有很多中国元素,包括我的一些成长的故事,比如1975年第一个全国武术比赛冠军。
BQ:那你认为现在中国哪些东西是可以市场化运作的?
L:我们可以拿一些适合全球年轻人、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东西,又带有中国元素的东西出来。可能你会说这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恰恰因为它不是那么纯粹的传统文化才能够普及,才能够打亮市场。中国传统文化照本宣科,中国人自己都消化不了怎么让全世界人消化?中医深奥,但中医当中的几个保健的药方或者几个保健动作却可以推广,每天睡觉要搓搓脚啊、保护眼睛啊。说到底是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你把文化有意识的包装好了给你所需求的市场,这样你不用喊中国文化走出去它自然就会顺利接受。我们的口号太多了,我们已经习惯了从上到下到媒体到普通老百姓每个人都站在那儿喊,把中国文化弘扬到全世界,但却从来不为别人去想,人家为什么要接受这些。我们长时间停留在梦想和口号上,梦想是好的,但是梦想不变为现实就是白日做梦。
BQ:你如何看待“公益”二字?
L:公益这两个字,应该理解为公众的利益,包括你的利益和我的利益。公益行为是每个人都应当承担起的责任。“壹基金”一直要推动的就是尽我所能做公益。这也是“壹基金”的立足点。在我的理解中,公益和慈善又有一些不同。慈善往往是看到别人受难,我们觉得要伸手帮助他度过难关。这是给予型的,不是义务。而公益是包括你、我、他所有人的公众利益。比如,我们的环境污染了,饮水不健康了,公众利益就受到了损害。所以,做公益其实不是一群有物质基础、有爱心的人去帮助他人,而是尽责任去维护我们自己的权利,维护公众利益。尽我所能做公益,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BQ:以你的经验,民间公益组织如何才能增强自身的公信力?
L:我们一开始就提出“专业、透明、可持续发展”。“壹基金”能够走到今天,赖以生存的就是透明。“壹基金”一开始就强调第三方审计,而不是自我审计,同时基金由银行托管,我个人是碰不到钱的。一般来说,公益慈善组织能做到银行托管和年审报告,一进一出两头清楚,就很了不起了。接下来,我们更大的动作是要做到“流程透明化”。什么叫“流程透明化”?就是不仅两头清楚,中段也要敞开。每笔钱是怎么出去的,小组开会程序是怎么走的,谁投了可行票,内部运营成本等,全部公开可查,也就是说筹钱、运作、结果全程透明。让企业家、捐款人看得清楚,公益慈善组织自然就有了公信力。
另一方面我还是要说,做商业也好做公益慈善也好都是非常简单的问题:解决客户的需求。如果把哪个组织这个问题解决了老百姓和媒体就相信这个组织,我们不能够把自己对公益慈善的理解强压给市场,你要做一个公益组织,比如“壹基金”,第一开始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我们不信任、为什么我们有问题,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从一开始就要把每个问题尽可能解决得清清楚楚,那这个组织就会被公众和社会认同。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立足点。
BQ:对中国公益事业如何展望?
L:我只能说壹基金的展望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理性的情况下,从月行一善走到日行一善。我们展望的不是募集多少钱,而是多少人认同我是公民,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公益。我们应该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情况下去帮助他人,这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太多的埋怨。既然埋怨改变不了什么,那么,我们就做点儿什么吧。
可是在1982年拍摄《少林寺》的时候,李连杰还是个穷小子。他清晰的记得,那一年,他用挣来的钱买了人生中第一双球鞋,那双鞋是阿迪达斯的,300多块钱。那个时候300多块很贵了,差不多是当时一个普通香港人一年的薪水。当时内地大部分人都在穿回力,香港也没有几个牌子,那个刚刚拍完《少林寺》正心高气盛的毛头小子在心里暗自发誓:长大了要让阿迪达斯单独给他做衣服——这个故事后来李连杰讲过很多次。
1998年,李连杰来到美国跟阿迪达斯单独谈过这件事,但是被对方婉言拒绝了。理由很简单,阿迪达斯只做传奇人物而非演艺人员。和迈克尔·乔丹、拳王阿里、迈克尔·杰克逊相比,李连杰显然差得太远。然而,2007年时阿迪达斯主动找到了李连杰。
“这时候你已经是一个传奇了,可以这样理解吗?”记者问他。
“哈哈!”李连杰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也可以这样理解。”
彼时,李连杰起步了他的“壹基金”。如今,这个由李连杰牵头,诸多社会名流参与的民间公益组织,已经俨然称得上是国内慈善行业中的一块金字招牌。面对新一波的质疑,李连杰心态坦然:“壹基金”能够走到今天,赖以生存的就是透明。
“我不是霍元甲,也不是黄飞鸿”
30岁后开始后悔拍了《少林寺》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李连杰永远都是《少林寺》里那个功夫小子。
坐镇《出彩中国人》评委席,李连杰显然比周立波、蔡明承受了更大压力,因为几乎每位选手登台都会强调:“我是看着您的电影长大的。”32年前,一部《少林寺》让李连杰声名鹊起,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英雄豪杰。然而随着年岁渐长,李连杰开始反思自己的“武林之路”,“《少林寺》对我很重要,当时大家能喜欢,我特别高兴。但30岁以后我便开始自责:当初为什么要拍这部戏,误导了多少青少年学武?他们明明都没弄清武术是什么”。让李连杰自责的原因是他知道有人因为看了《少林寺》去习武,却被一些人拉去打群架。
如今,人们发现评委席上曾经的“功夫之王”明显发福了,不仅脸越来越圆,身材也臃肿了许多。李连杰正面回应了关于他发福的问题。“我是很胖,还没来得及减肥。”在拍电影《海洋天堂》之前,他就患上了甲亢,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使得他在静坐的时候心率都能达到130次/分钟,做不了什么剧烈运动,他为此推掉了很多电影。李连杰一度以为自己得了癌症,生命只剩下三四个月。医师跟他说,不能因为李连杰很能打就没病,有病就要面对它。
关于患病的过程,李连杰不愿多提,只是用一段质朴的告白表达了自己的心境:“我不是霍元甲,也不是黄飞鸿,我和大家一样,就是个普通人,也面临着没有办法继续工作的困扰。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也有高高低低、坑坑坎坎,这是面对人生的一个过程。”李连杰还表示,很多人都说“痛苦”,但他认为可以痛,但不能苦,“断胳膊断腿,我们都要面对它。我很痛,但我不苦”。
“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做给自己的心看”
公益最难是一份坚持
大部分人知道“壹基金”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李连杰亲自带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灾的新闻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一时间关于李连杰和“壹基金”的报道和赞誉声铺天盖地。
2010年脱离红十字会转成独立公募基金后,“壹基金”成为国内少有的独立运作的慈善基金。“郭美美事件”之后,红十字协会的信誉度一落千丈,相比于红十字会的丑闻缠身,“壹基金”的公开透明让人放心和信任,四川雅安地震后,马化腾、柳传志、王石、潘石屹等社会名人以及诸多明星都选择通过“壹基金”捐助。据了解,“壹基金”聘请了德勤为审计,记账则由毕马威负责。不过,即便如此,“壹基金”也没有逃脱舆论质疑,尤其在与红十字会的关系上,作为一个民间慈善组织,“壹基金”多次饱受诘问。作为“壹基金”的创始人,李连杰有时公开账目回应澄清,有时则会选择沉默。
在《出彩中国人》赛场上,昔日硬汉今日评委的李连杰多次当场落泪,也许经历过坚持梦想的不易才能够真正感同身受。
早在《出彩中国人》节目开录前,李连杰就向选手们喊话:“我会是三位评委中最严格的那个。”可令人惊讶的是,本打算扮演“冷面判官”的他在节目中却总是破功,不仅好言好语、频频卖萌,甚至还流下了男儿泪,与银幕上的硬汉形象形成巨大反差。常年投身公益慈善的李连杰,一路下来经历了很多艰辛和质疑,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一个坚持多年却还依然在继续的梦想更令人动容。“我经常告诉我身边的人,每一个人要做,都可以是一只手,去温暖这个社会,去温暖他人,别人怎么看我们并不重要。”说到动情处,李连杰每每忍不住流下热泪,“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每一个人,每一天用几秒钟的时间,去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一点点,那个可能就是我们民族强大复兴的梦想”。
梦想是好的,但是梦想不变为现实就是白日做梦
BQ=《北京青年》周刊L=李连杰
BQ:在《出彩中国人》中,你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走出去的观点引发了很多讨论甚至争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些思考的?
L:从上世纪70年代我们就希望把中国武术打到全世界去,但是你会发现我们抱着这样的想法,走了40年,40年以后还是打不出去,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想清楚人家到底想要什么。就等于说我们很少听到美国人说要把它的文化打到全世界去,但是它附和了年轻人喜欢的电影和电视自然就到全世界去了;它把街舞、很多新的创意的文化没有说要打到世界占领中国,就潜移默化地做了一个市场运作渗透到全中国了。街舞、跆拳道都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就叫为文化有市场包装运用出去,你什么时候听过把Pizza、肯德基、星巴克打到中国?没有人提但是只要你符合人的消费习惯、符合人快捷简单的生活节奏,市场需求他自然去了;而中国一直停留在一个抱着大梦想说把文化打出去与时打出去,你怎么打出去?中国太丰富多彩了,五千年的饮食习惯怎么打?我不会做只会吃,到了全世界走了30年到最后还是酸辣汤、炸春卷、北京烤鸭……但是不代表中国只有这些东西。让你去背道德经你也不会全背下来,怎么可能要求年轻的孩子去背这些东西呢?其实文化分两队:一部分是可以市场化的,一部分是可以艺术典藏的,只能作为欣赏不能作为市场化的文化。但是我们中国人很少把这两者分开。殿堂级的文化与能渗透到百姓生活中的文化是两个世界的东西。比如说京戏、皮影、手工艺品、刺绣……这些应当保留,但是这些东西很难市场化,比如你不可能让街边的孩子都去学京戏,你和我都不会让孩子去学京戏,但是你和我会让孩子学钢琴、小提琴、跳芭蕾、绘画,对吧?这些东西都是市场可运作的东西,不见得将来孩子成长一定就做这个专业,但是对孩子的成长父母认为可行的,所以就进行市场化,所以我们要找出一些可以市场化运作的东西。 BQ:阿迪达斯武极系列新品灵感来自于二十四节气,你有没有参与创意和设计?
L:有。所有的中国元素都是我们探讨出来的。如果他们不需要我参与就自己直接做一个品牌就行了,但是他们找到我,这个品牌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适合中国的市场需求以及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进去。这个系列中有很多中国元素,包括我的一些成长的故事,比如1975年第一个全国武术比赛冠军。
BQ:那你认为现在中国哪些东西是可以市场化运作的?
L:我们可以拿一些适合全球年轻人、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东西,又带有中国元素的东西出来。可能你会说这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恰恰因为它不是那么纯粹的传统文化才能够普及,才能够打亮市场。中国传统文化照本宣科,中国人自己都消化不了怎么让全世界人消化?中医深奥,但中医当中的几个保健的药方或者几个保健动作却可以推广,每天睡觉要搓搓脚啊、保护眼睛啊。说到底是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你把文化有意识的包装好了给你所需求的市场,这样你不用喊中国文化走出去它自然就会顺利接受。我们的口号太多了,我们已经习惯了从上到下到媒体到普通老百姓每个人都站在那儿喊,把中国文化弘扬到全世界,但却从来不为别人去想,人家为什么要接受这些。我们长时间停留在梦想和口号上,梦想是好的,但是梦想不变为现实就是白日做梦。
BQ:你如何看待“公益”二字?
L:公益这两个字,应该理解为公众的利益,包括你的利益和我的利益。公益行为是每个人都应当承担起的责任。“壹基金”一直要推动的就是尽我所能做公益。这也是“壹基金”的立足点。在我的理解中,公益和慈善又有一些不同。慈善往往是看到别人受难,我们觉得要伸手帮助他度过难关。这是给予型的,不是义务。而公益是包括你、我、他所有人的公众利益。比如,我们的环境污染了,饮水不健康了,公众利益就受到了损害。所以,做公益其实不是一群有物质基础、有爱心的人去帮助他人,而是尽责任去维护我们自己的权利,维护公众利益。尽我所能做公益,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BQ:以你的经验,民间公益组织如何才能增强自身的公信力?
L:我们一开始就提出“专业、透明、可持续发展”。“壹基金”能够走到今天,赖以生存的就是透明。“壹基金”一开始就强调第三方审计,而不是自我审计,同时基金由银行托管,我个人是碰不到钱的。一般来说,公益慈善组织能做到银行托管和年审报告,一进一出两头清楚,就很了不起了。接下来,我们更大的动作是要做到“流程透明化”。什么叫“流程透明化”?就是不仅两头清楚,中段也要敞开。每笔钱是怎么出去的,小组开会程序是怎么走的,谁投了可行票,内部运营成本等,全部公开可查,也就是说筹钱、运作、结果全程透明。让企业家、捐款人看得清楚,公益慈善组织自然就有了公信力。
另一方面我还是要说,做商业也好做公益慈善也好都是非常简单的问题:解决客户的需求。如果把哪个组织这个问题解决了老百姓和媒体就相信这个组织,我们不能够把自己对公益慈善的理解强压给市场,你要做一个公益组织,比如“壹基金”,第一开始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我们不信任、为什么我们有问题,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从一开始就要把每个问题尽可能解决得清清楚楚,那这个组织就会被公众和社会认同。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立足点。
BQ:对中国公益事业如何展望?
L:我只能说壹基金的展望是:越来越多的人在理性的情况下,从月行一善走到日行一善。我们展望的不是募集多少钱,而是多少人认同我是公民,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公益。我们应该在不影响自己生活的情况下去帮助他人,这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太多的埋怨。既然埋怨改变不了什么,那么,我们就做点儿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