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若干情况的调查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_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阴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打造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了县域经济竞争力。从2003年至2005年,江阴市连续三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荣登榜首,实现三连冠。最近,笔者对江阴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飨读者。
  
  一、“华西农民幸福、幸福、真幸福”
  
  几年前,江泽民同志在江阴华西村考察时,看到华西村农民家家都是500平方米左右的别墅,几百万元的存款,还有小汽车,连声称赞,华西农民幸福、幸福、真幸福。在江阴农村,农民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江阴农民原来并不富裕,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即改革开放那一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134元,而江阴人均收入只有125元,还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江阴人“醒得早、走得快、跑得稳”,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1984年江阴的经济总量就已在全国县级中排名第三;1993年,在全国百强县的评比中江阴名列第二。进入新世纪,江阴经济继续呈现领先发展的良好势头,6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县级经济中排名第一。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60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300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超10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超45亿元。与经济快速发展同步而来的是农民的口袋满了,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一批又一批的农民搬进了新房,不少村统一安装了彩电、空调。许多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养老金,高的近千元。村民种田的机耕费、水电费和小孩上学等费用全免,村里还建起了卫生服务站,村民就医可以得到一系列实惠。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据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江阴农民恩格尔系数2005年达到38.25,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16.78%,越来越多的农户由生存型向享受型、持续型发展。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但在前进的路上会出现先富与后富的差距,江阴市农村也有薄弱村和贫困户,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村村富了才算富。市委、市政府把改变薄弱村面貌、帮助弱势群体尽快脱贫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实行村带村、厂带村、站所带村的强弱联动。通过先富帮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如从2001年开始,华西村相继带领周边16个村走富裕路,周边1600多户农民搬进了华西为他们新建的37万平方米的住房,并为周边村民发放养老金等5849万元,为周边修桥、筑路投入7400多万元,使周边村的村民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小康步步高”。
  
  二、惠民措施好戏连台
  
  江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富民优先作为第一目标,把致富群众作为第一责任,好戏连台地不断推出爱民、富民措施,真正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农民。
  自古以来,土地一直被广大农民视为关乎生存、生计的“命根子”,被征地农民最关心的莫过于失去土地后的生存保障问题。江阴市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按照市镇两级财政托底保障和村组合理负担的办法,累计筹措80亿元资金作保障,出台了《江阴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和《江阴市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暂行办法》,一揽子解决了自解放以来历次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此项“民心工程”从2003年9月开始调查研究,2004年8月在全市全面启动,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努力,已全部到位。全市累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23515万元,惠及全市18万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让他们吃上了“定心丸”,得到了实惠。
  又如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近几年来,江阴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又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至2004年10月底已先后实施了三轮,参保率达99.2%,从2005年1月1日起,第四轮农村医保又开始实施,新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大幅度提高补贴标准,市镇两级财政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90元,这样,农村医保基金的总盘子每年达1亿元,可进一步增强农村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新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门诊补偿,农民最高可享受100元门诊补偿费,这样可以引导参保人员“小病进社区,大病住医院”,合理医疗消费,降低医疗费用。同时能提高农村的受益面。据测算,由此所需的补偿金额约2500万元,全年受益面将达3500万人次。新制度还进一步调高补偿的标准,由原来的补偿40%提高到补偿50%。对60岁以上参保群众,每年免费开展一次性健康检查,农民从新的医保制度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为了更好地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江阴市又根据新的形势和农村的实际情况,于2005年9月22日出台了《江阴市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专门解决纯农户的养老保险问题,规定男年满18周岁未满60周岁,女年满18周岁未满55周岁,未纳入本市其他保障体系的或在这以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纯农户,未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或者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低于规定的基本养老金标准的,都可以享受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金的优惠。此项措施的出台,又使江阴几万纯农户得到了实惠,解决了老年人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诸如此类,江阴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为农民办10件实事,使农民从内心里感到政府的惠民措施好。
  
  三、现代农业成为主题词
  
  江阴市委、市政府认为,农业是“小比例,大问题”,在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把农业抓紧抓好,逐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和生态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江阴市工业经济比较发达,每年都有大量资金反哺农业,加强农业的各项建设。近些年来,全市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面积15万亩,建成了4个农业特色专业镇,4个特色专业村,15个面积超千万、产值超千万元的种养生产基地和8个较大规模的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全市种植蔬菜12.8万亩,苗木2.46万亩,果品1.27万亩,养殖水面6万亩,全年出栏肉猪48.5万头,出棚家禽1500万余,奶牛8000多头,已基本形成优质稻米、花卉苗木、时令水果、精细蔬菜、特种水产、特色家禽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主导优势农产品的产量、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的全面增长。江苏阳光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的占地1万亩的阳光生态农林园,被列为江苏省重点农林科技示范园,省级龙头企业。占地1.2万亩,规划总投入5.2亿元的华西现代农村科技示范园,得到了省农林、生态专家组的肯定。该示范园将引进30多个农业新品种,10至15项新技术,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科技农业、品牌农业迈进,成为一个独具江南园林特色的农业观光区。
  以产业化的手段经营农业是通向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江阴市加快产业经营化步伐,按照“做强加工业、搞活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要求,加快培育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专业交易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全市已建成营业额超亿元的农产品市场5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家,2005年农产品销售达到25亿元,利税近2亿元。产业化经营构建起了“龙头企业+农业公司+农业工人”、“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经济模式,实现了农田变农场,农民变工人。江阴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大胆突破小农经济模式的束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特色,呈现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喜人格局。
  现代农业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及操作规范,产业化经营必须实现生产的标准化。江阴市逐步建立健全了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制定主要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全市制定各类农产品地方标准30个,引导农民实现规范化生产,降低药残和肥残。江阴市委、市政府还十分重视农业生态化,按照“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生活环境舒适化”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生态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已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5个,无公害农产品29个,绿色食品11个,无公害产品生产面积7.1万亩,创建农产品品牌35个。
  
  四、率先在全国实行农村“三集中”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运用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开辟新的经营领域;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改变布局分散、资源难以共享的格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展开迫切需要培育新的服务载体;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迫切需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面对农村中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实现生活、生产、生态有机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江阴市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在农村实行“三集中”的战略构想,即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住宅向镇区集中。“三集中”与深化完善城镇体系规划相结合,同提升工业化依托大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同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旨在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城镇化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农村“三集中”建设是一项全新工程,没有先例可循,为避免规划上的“通病”,杜绝建设中难以根治的“胎里病”,许多镇专门聘请经验丰富的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如江阴最早开始“三集中”的新桥镇,专门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和南京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进行“三集中”规划设计,把全镇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9平方公里的工业集中区、7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区、5.3平方公里的商贸居住区,目前已初步完成了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本完成了工业向集中区集中。全镇1.3万亩农田已有1万亩实现规模经营,占77%。全镇98%以上的工业产出和利税贡献来自工业集中区。同时,随着六横六纵的道路骨架全面拉开,7个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全面启动,正在一批又一批地加快组织农民住宅向镇区集中。在“三集中”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资金的困难,许多镇用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开发促配套,把能推向市场的项目全部进行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建设和开发,逐步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金融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化解了“三集中”建设资金“瓶颈”的制约,使建设资金步入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三集中”后的农村环境优美,农民住宅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交通发达,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环境生态化,全面提升了农村综合经济实力,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有声有色
  
  现代农民不仅要“口袋富”,更要“脑袋富”。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经济要发展,而且村风民风要好,村容村貌要好。江阴市委、市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十分重视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已获得国家级奖牌65块,其中一半左右是精神文明奖牌。这些奖牌凸现出农村精神文明的新气象、新面貌,凝结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成果。
  从1995年开始,江阴率先在全国实施“一、二、三”家庭读书工程,即通过努力,逐步实行每个家庭达到有1顶书柜、2份报纸、300本图书;从1997年开始,配合读书工程,江阴每年举办一届读书节,不断营造出人人讲学习、个个会读书的社会环境,广大农民踊跃参加读书活动。文化中心户、特色文化户、科技文化户一批又一批涌现,有70%左右的农村社区初步建设成学习型社区。全市农村读书活动蔚然成风,农民们陶冶了道德情操,心胸开阔,目光放远,农村新人新事层出不穷:申港镇河豚养殖户郑金良自愿把40万尾价值80万元人工繁育的河豚苗放回长江,用实际行动保护长江野生鱼类资源,此举创全国农民先河。
  在江阴农村,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许多村都建有图书馆、阅览室、书场、茶楼、绿色网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篮球队、舞蹈协会等等,并经常举办各类文娱活动。农民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村风民风自然越来越好。农村中常见的赌博、迷信等活动也越来越没有市场。多年前,江阴市有一个村在媒体上发布公告,称谁要发现该村有人有赌博行为,举报查实后可得1万元奖金,可直到现在也没有谁被举报和查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起了良好的氛围,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了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新型社会关系,村民们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农村需要调解的各种纠纷和矛盾变少了,一直比较难以解决的老人赡养问题也基本没有了。
  
  参考文献:
  [1]周叔莲:《20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理论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3期。
  责任编辑:张功杭
其他文献
2005年11月~2007年10月作者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70例,并与常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5例进行对比。观察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
就整体而言,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缺乏,研发投入不足,粗放生产普遍,企业家队伍素质不高,自主创新环境有待改善。但创新是一个动态过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
There is much literature on the effect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on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 imp
摘 要:非权力性权威是人民对执政党的自觉服从,即自觉的心理认同、支持与拥护。执政党提高非权力性权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高执政绩效,坚持群众路线,大张旗鼓地反腐败,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先进性,是党提高非权力性权威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执政党;非权力性权威;心理认同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2-0031-03    作者简介
This study is a contribution to the optimization of organic fraction of municipal waste bioconversion into biomethane, by activated sludge production as inoculu
从结构上看,中国是一个集权的单一制国家。但实际上地方政府是一级政府,业已成为分利集团,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要求,中央与地方渐呈背离趋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经博弈的现状,应
笔者于2000年6月20日~9月20日在韩国汉城中央医院研修护理管理,现将该院的护理管理概况介绍如下。……
竖井作为长大公路隧道重要的通风通道,对公路隧道安全运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强震作用下受场地放大效应影响,穿越复杂地质条件的深大竖井结构易遭受损伤,只有提高深大竖
Za’atari camp is the largest refugee camp in Jordan. It was first established in 2012 to host Syrian refugees. Currently the camp hosts more than 81,000 ref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