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8岁,绝大多数人已经退休或者做好退休准备;58岁,许多人把时光消磨在含饴弄孙或者游山玩水上;58岁,很多人手中的权力正炙手可热;58岁,一个叫桑迪·韦尔的犹太人上路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条路竟然一直通往花旗集团总裁的宝座。
58岁被人扫地出门
作为一直被美国商界歧视的犹太人,桑迪·韦尔(Sandy Weill)的58岁充满了屈辱和痛苦。1985年6月25日是个星期一,经过一天一夜的痛苦抉择,凌晨两点钟,他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离开苦心经营22年的公司,带着沮丧和疲惫,被迫辞去美国运通公司“执委会董事会主席”的虚衔,开始了退休生活。
桑迪·韦尔生于1933年3月16日,他的童年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本森赫斯特区度过。他生性孤僻害羞,整日不发一语,除了他妹妹海伦,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玩伴。1955年,对刚毕业的桑迪·韦尔来说喜忧参半。这年秋天他与布鲁克林大学的娇恩·茉舍尔结婚,一个月后,他父亲马克斯·韦尔以下楼买烟为借口一去不回,瞬间,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在这位毕业生肩上。为了尽快赚钱养家,他在华尔街股票经纪公司贝尔·斯特恩找到一份“跑腿工”,负责游说退休老人购买股票,周薪35美元。在他的第一个孩子即将出生时,桑迪因踏实的工作表现和诚恳的工作态度,被提拔为报价员,每天握着电话大喊道琼斯指数,一年后,又被委以注册交易员,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桌。有了经纪公司的多种职务经验后,桑迪·韦尔开始思考自己创业的可行性。
1960年5月1日,经过一番细致谨慎的筹备后,他和3个朋友的公司在华尔街37号一个两间大的写字楼里顺利开业,公司名字就是这4个年轻小伙子的名字拼接——卡特-伯德林-泼托马-韦尔,简称CBPW公司。在整个公司的发展中,桑迪起的是“智库”作用,他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分析其他经纪公司不屑一顾的无名公司的财务细节,找准投资点迅速出手,他还是华尔街第一位把互助基金捧成投资热点的人。
1963年9月一个周末,桑迪·韦尔看准布瓦洛公司新推出的电子手表,那个年头的电子手表可是一件稀罕物!他立即说服公司大量买进布瓦洛股票,不到半年时间股票就翻了4倍!到1968年年底,桑迪已经成为公司的默认领袖,办公地点也搬到第五大道豪华的通用汽车大楼,第二年,公司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800万美元!1970年9月10日,在桑迪的力主下,他们用这笔钱并购了肯尼迪家族长年依赖的海顿斯通公司,在华尔街创造了老鼠吞大象的神话。随后的日子里,桑迪在经纪业务方面的丰富知识和超凡的判断力越发出类拔萃,1973年8月22日,他正式成为公司CEO,并着手建立“桑迪帝国”,在连续收购希尔森·汉密尔公司、拉穆森兄弟公司、FDS联合公司和拥有150个分支机构的洛布罗兹公司后,《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为首的各大媒体都把他赞为美国的超级经纪明星。受到福特总统接见后,桑迪雄心勃勃,租下世贸中心南楼的最高6层,把公司搬了过去——他不想沉溺在全美第二大证券公司的荣耀里,“前面还有一个对手需要我超越”!他指的是证券界的老大美林公司。
顺利的并购和膨胀的野心,一步一步把桑迪·韦尔推向毁灭的深渊。当1981年复活节那天桑迪第二次祭起“老鼠吞大象”的法宝,想用自己25亿美元的公司并购拥有20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运通公司时,“大象”被激怒并且发威。4月20日,运通对桑迪的希尔森公司展开气势如虹的反收购,第二天上午9点,双方董事会批准了这项并购案,同时也把桑迪排挤出领导层,除了给他区区1.5万股运通股票外,他还得到一个“执行委员会董事会主席”的虚职。4年以后,更被运通CEO詹姆斯·鲁滨逊三世彻底架空,无奈辞职。
59岁再战江湖
对热衷巅峰权力的桑迪·韦尔来说,58岁退休无疑是在逼他自杀,但他相信自己,更相信自己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无人能及。所以,当1985年6月26日一早醒来,他给自己做了双重定位:一、运通公司羞耻的失败者;二、流放江湖的CEO。那么,既然自己还是CEO就要做点什么,于是,他找来昔日伙伴基姆·戴蒙,彻夜商谈后,两个失意者决定再战江湖,他们把办公地点选在曼哈顿的西格拉姆大楼,那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杰作,虽然没有运通公司大楼气派,但是桑迪看中一层的“四季餐厅”,那是整个华尔街乃至曼哈顿富豪名流光临的地方,里面的每一次正餐聚会,都被媒体誉为“权力午餐”。
经过漫长的蛰伏和等待,机会终于来临。1986年6月3日中午一点钟,两位来自马里兰州首府巴尔迪摩的客人坐在桑迪的会议室,他们是美国商业信贷公司的副总裁和财务官,这家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急需得到一位桑迪·韦尔这样的传奇英雄进行拯救。面对突如其来的邀请,桑迪和戴蒙立即开展头脑风暴,他们太需要这样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了。很快,助手就把“3C”公司的数据摆到桑迪桌面,这是一家总资产55亿美元的金融公司,在28个州建有办事机构,下辖400个贷款处,年收入11亿美元,表面看起来运营正常,但是经过评估桑迪发现它的“消费者金融业务”这一项只是个漂亮的幌子,丝毫没有发挥现代金融体系的作用。任何公司的后台运作一旦被桑迪找到突破口,就会成为他泄洪的闸门,于是,在前总统福特的支持下,1986年9月12日,桑迪以很低的价钱买下“3C”,入主的第一天,就削减了2000名员工,收回了所有免费车辆,砍掉退休人员的公费医疗,给每名信贷员定出按月提成的规章,并对全部留任员工进行绩效速成培训。13个月之后,焕然一新的“3C”公司在桑迪的带领下,搬到纽约派克大街立脚,“强者桑迪”终于回归华尔街。
既然是强者,桑迪总会做出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大事给华尔街制造惊喜。1987年12月25日,他再次导演了“老鼠吞大象”,这次的目标是美籍华裔首富小杰拉德·蔡的普里马利卡公司。这是一家提供金融服务的超级联合集团,声誉很高,是组成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30种股票之一。在熟悉集团内部体系几个月后,桑迪就把新帝国拆分重组,除了留下商业信贷公司、美邦公司和威廉姆斯保险公司外,其他公司全部剥离出售——桑迪的资本必须在最润滑的轨道上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滚滚利润。1990年年底,公司股票从原来的21美元升值到37美元,所有投资者都为桑迪为他们带来的巨大财富欢欣鼓舞——同年,花旗银行的股值却跌到可怜的8.5美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桑迪有了收购花旗银行的念头。
桑迪留给身边人的一个重要印象是:“他紧盯着公司的股票就像盯着自己的心脏一样”。所以,当公司股票在长达1年的时间里没有得到升值,桑迪就开始策划如何刺激股市了。1992年9月20日,Primerica公司宣布投资旅行者集团7.22亿美元购买其27%的股份,作为回报,旅行者同意桑迪成为其公司的幕后舵手。交易宣布后,这家保险公司的股票迅速上涨26%,也带动Primerica股票升值2美元,达到40.75美元。手里有了旅行者集团这面美国保险业界大旗迎风招展,桑迪·韦尔认为自己有实力与花旗银行谈谈了,1998年2月25日晚上9点45分,华盛顿特区酒店里桑迪的房门被轻轻叩响——为了保密,他特意把密会地点选在常人不在意的酒店,而这晚的会面注定使他在企业并购史上得享大名,让他走上美国金融界的顶峰。来人是全球知名的银行家约翰·谢帕德·里德,花旗银行董事会主席兼CEO,正是他把世界带入ATM柜员机和银联卡时代!本来准备好长篇大论的见面辞、寒暄、拥抱、客套等等,但是当桑迪见到一身西服的里德,他只说了一句话——“你愿意合并吗?”
桑迪给里德列举了合并的诸多好处,最突出的一点是惊人的互补性:旅行者集团可以利用花旗庞大的信用卡用户来销售美邦公司的开放基金,而花旗可以通过旅行者集团巨大的股票经纪人和保险代理商网络发展支票帐户和VISA卡——“我们将创建未来金融公司的全新模式”,桑迪踌躇满志的说。为了打消里德对自己的顾虑,桑迪甚至牺牲权力欲望:“我们两个谁都不是对方的老板,我们将作为联合董事会主席和联合CEO分享权利!”这一年的4月6日,新的花旗集团(Citigroup)诞生了,两年之后的2000年4月,桑迪“送走”了与自己分享权利的里德,独掌花旗董事长和CEO,这一年他刚好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