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引领学生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教师要引领学生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如:学习《约分》时,激趣导入: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课件出示例3画面。师:实验小学正在举办春季运动会,画面中是同学们正在观看百米游泳赛,他们发现排在第一的小明已经游了75米,这时小红说他游了全程的3/4.提问:75/100和3/4是一回事吗?因此,教学时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要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索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多角度、多渠道引发出面临一种熟悉但又不能一下找出决策的探究问题,以促使学生去思索、去探究。
  1. 设计探究问题
  教师在研究教材中,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究新知。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教师问在8的末尾添一个0、两个0,它的大小有没有变?那么在0.8的末尾添上一个0、两个0,它的大小变了吗?这是为什么?以引起学生积极探究。
  2. 鼓励发现问题
  如果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的问题,教师不简单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能提出问题,表明他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比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出示课题后,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就提出了如下问题:(1)什么是表面积?(2)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3)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4)学習这些内容有什么用?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提出来。由于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他们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而能积极主动的探索。
  3.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如学习比例应用题时,让学生思考:警察为什么能根据脚印判断出罪犯的身高和体重;学习圆的认识时,让学生思考,看马戏团表演,观众总是围绕表演者形成一个圆形,这是为什么。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探究的热情就会涨高。
  4. 在认知冲突中产生问题
  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如学习圆锥体积时,首先让学生用实验材料(圆柱、圆锥、沙子),把圆锥装满砂子往圆柱里倒,学生发现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这时,老师出示一组圆锥、圆柱,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操作,老师的操作结果是: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装,装了四次装满,这时学生傻了眼,这是为什么呢?产生了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有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等底等高。
  5. 将课本的结论改为问题
  课本中有许多结论是现存告诉我们的,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无疑是无益的。为此,我们经常把课本中的结论改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这是一种结论,改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0?这样有助于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三、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教学圆柱的侧面时一个教学案例: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圆柱?(为学生准备三份学具:3个圆,其中两个等圆、2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3个圆,其中两个等圆、1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3个圆,其中两个等圆、1个长方形、一个平形四边形。)要求学生六人一组合作制成一个圆柱。在制作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1. 你们是如何选择制作材料的?
  2. 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侧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六人合作,经过小组交流后派一人代表小组介绍如何制作圆柱的?
  第一组:我们组从3个圆中、2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中选择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卷成一个圆筒粘贴成一个圆柱,我们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师:为什么不用另一个长方形呢?
  生:因为另一个长方形卷起来比这个圆大,不能做成圆柱了。
  第二组:我们组从3个圆中、1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中选择1个正方形和2个完全相同的圆,粘贴成一个圆柱,我们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
  第三组:我们组从3个圆中、1个长方形、一个平形四边形中选择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平形四边形,这个平形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相当于圆柱的高。
  师:通过制作圆柱和三个组的发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各抒已见,自由发挥。
  生1:我们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生2:我们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平形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相当于圆柱的高。
  生3:我们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
  圆柱侧面展开到底是什么呢?教师不急着表态,让学生把制作好的圆柱实物图进行展开,自己检验到底是什么图形。通过动手、观察、演示得到,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开能得到一个平形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使学生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通常由导入、讲授新知识、练习等几个环节组成的,其中讲授新知识和练习两个环节比较受老师的重视。为了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夯实的基础,教师要注重课前导入这一环节,用心导入。  【关键词】课堂新课导入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通常由导入、讲授新知识、练习等几个环节组成的,其中讲授新知识和练习两个环节比较受老师的重视。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
期刊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化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为此必须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教学;自我监控;善于;兴趣  高中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化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为此必须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历史环境、民族文化等客观因素影响,教育环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主要研究这类地区如何系统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力提出个人的不全面看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学习力;系统培养  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学习的动力体现了学习的目标
期刊
【摘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用好《考试说明》,尚需继往开来、开拓无前。  【关键词】 班级合理使用《考试说明》  高三下学期开学时,《2013年北京市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被发放到了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手里(以下分别称甲班、乙班。不指明班级时,指两个班级)。  一说《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的内涵深刻且外  延广泛,可以结合所带两个班级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教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放飞思维,采用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
期刊
【摘要】随着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对新情境、新问题的探究能力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自主学习;情景模式;化学课堂  “自主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被动学习而提出的主动学习,情感上的投入,动机上的参与,方式上多样,更重视学习上的学生的主体,作为主角
期刊
【摘要】导入环节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导入环节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教学步骤。在课堂中,导入环节内容设计的是否恰当,运用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着教学质量。本文即围绕语文教学导入环节内容的确定这一专题,并结合自身同一课时的三次教学实践,来展开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导入环节;导入语;指向明确;简练  一、研究背景  著名特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教师任教的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依托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英语阅读有效性为主题,开展了一年零二个月的行动研究。该研究引发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也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教学。  【关键词】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1. 发现问题  本人所任教为高一年级实验班,全班共有45名学生,男生较多。入学后年级摸底考试,发现学生理科成绩超普通班明显,但文
期刊
【摘要】关于课堂提问,许多论文只着眼于研究如何问,似乎学生的任务就是答问;其实,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课堂提问所追求的不是“巧问”,而是问题的整体效应。  【关键词】课堂提问;教师;学生;思辨能力;整体效应  提问是课堂教学经常使用的方法。近十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对课堂提问进行了广泛的有益的探讨,其中包括提问的作用、范围、类型、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