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家长的两本“书”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讲专家:张梅玲,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儿童心理研究所儿童数学认知发展课题组组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小学生数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研究”课题组组长。著有《好习惯 好人生——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婴幼儿小百科丛书》、《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图形的智慧》、《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等书,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科院首届“双文明建设标兵”等荣誉。
  
  一位已上小学的小男孩向他妈妈提出了两个问题:“妈妈,小孩子生下来为什么就是孩子而不是大人?”“外面有没有换妈妈的商店?”
  这是两个令家长颇为尴尬的问题,我们从孩子的提问中可以看出,当代社会要当一个让孩子喜欢的家长是多么的不容易!如今的教育趋势不仅需要家长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爱,更需要他们以智慧型家长的角色出现。那么,家长的育儿智慧从那儿来呢?这就要求家长们读懂一本“书”和要写好一本“书”。
  
  读懂一本“书”
  孩子出生时首先是一个生物的人,慢慢地才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从未成年到成年,孩子成长的这个过程就是一本“书”。所以,教育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孩子,读懂孩子这本“书”。
  首先,要读懂孩子成长中的身心特点及发展模式。
  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匀速推进的,而是具有不平衡性。洛文格(1969)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见下图)
  
  模式1——
  同一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在不同时期达到同一高度,如骨骼系统、动作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必须学会等待,不可拔苗助长,等待也是一种教育。
  
  模式2——
  同一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最后在同一时期达到不同的水平,智力发展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这就要求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不能仅仅满足于结果,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过程和策略,因为策略更能体现孩子的认知水平。
  举例而言,问问4位5岁半的幼儿园大班小朋友3 4等于几?他们都会告诉你:“答案是7。”然后我们再深入地了解一下,7是如何得来的?第一位小朋友说:“因为7可以分为3和4,所以3 4=7。”第二位小朋友不会计算,但他知道4块糖加3块糖是7块糖,这是在表象基础上得出7的。第三位小朋友一定要先伸出4个手指,再往手指上加5、6、7,这就是在半直观水平上解决问题。第四位小朋友则要伸出双手,一只手4个手指,一只手3个手指,再从左数到右,这是在全直观水平上的数数。以上案例充分说明,4位小朋友虽然解决问题的结果相同,但思维方式和水平不同,所以家长的教育就必须要引导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模式3——
  同一发展速度,但最后的水平有所不同,如儿童早期的语言发展和知识学习。前者可能是受言语器官成熟的稳定性制约,后者则受学习条件、习惯、氛围、家庭等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智慧型家长既要重视优生,更要重视后天教育。
  
  模式4——
  随着年龄增长而表现不同的速率,一般是先快后慢,到一定年龄阶段则停止发展,然后开始下降,如反应速度、灵活性等,往往是到了一定高度后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这就要求家长抓住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期,才能用时少、收效大,即事半而功倍。
  孩子从出生到年满1周岁是人生的第一年,也是其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乳儿期儿童心理的发展为孩子成长奠定了最初的基础,特别是早期经验对日后的发展和学习会产生重大影响。在这个阶段,家长应更多地让孩子感受视、听、触等各方面的感知觉。1~3岁是婴儿期,孩子逐渐开始独立行走,准确地摆弄和操纵物体,与成人进行言语沟通。这时的儿童心理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语言能力将得到迅速发展。3岁前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一方面应多与孩子交谈,给他们提供模仿的正确榜样,另一方面则应注意鼓励孩子多说话、多锻炼。3~7岁进入幼儿期后,孩子产生了新的需要,即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活动。在这一阶段,游戏、早期学习和劳动是儿童实践活动的3种基本形式,家长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在玩中学,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
  其次,要读懂孩子的情感需要和教育反馈。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而快乐是人们通过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因此,家长的爱和责任要真心实意地从孩子的合理需要出发,孩子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就给孩子更宽广的发挥环境;孩子需要得到认同,就请信任和尊重孩子。
  在认识孩子的情感需要上,我们还须注意3点:第一,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需要,如幼儿需要父母、老师对他的肯定,而青少年则更多需要同伴的认同。第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的孩子也有不同需要,每个孩子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都决定了其差异性。第三,同一孩子在不同状态下,需要也不一样。孩子在成功时需要什么、困难时需要什么、焦虑时需要什么……作为一个智慧型家长,这些都是必须准确读懂的心理状态,进而才能有的放矢地给予引导和教育。
  此外,家长还要观察孩子对教育的反馈,即读懂孩子对您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是否接受,是否喜欢。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没有一种教育方式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家长要善于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这本“书”既单纯又深奥,需要家长用心读懂,细细品味,反复琢磨,才能寻找到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写好一本“书”
  这本“书”不是用笔来写,而是用家长的行为来写。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教材,儿童最早的学习是模仿学习,而父母又是孩子最早接触的老师。因此,制定一些好的家规,构建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尤其是人格的塑造特别重要。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查表明,在少年犯里面,31%以上的家庭中父母经常打架,孩子长期生活于此,耳濡目染,自然就会形成攻击性的行为,从而逐步走上犯罪之路。
  另外,家长希望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比如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用功读书,那么家长自己首先要示范一个爱读书的榜样,家中要有书柜、书桌。又比如,家长要求孩子要说到做到,那么自己也要树立榜样,说话算数。专门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作了一个对“当今孩子有什么烦恼”的调查表明,孩子的烦恼中有一项就是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不要小看这些“成人式的借口”或“善意的谎言”,孩子的幼小心灵可能正因此受到了伤害和打击。因此,家长对孩子切勿不看环境、不问结果就轻易承诺,但凡是承诺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有特殊情况做不到,也应该诚恳地对孩子说明原因。只有这样,才会让您的孩子从诚信中学会诚信,从尊重中学会尊重,从宽容中学会宽容。
  读懂孩子这本“书”,加上写好自己的模范言行这本“书”,这两本“书”就是我们有效家教的基础,也是当合格父母、智慧型家长的基本条件。
其他文献
你的孩子“小心眼”吗?或许家长会认为孩子年龄小,心里藏不住事,即使生气了也能很快释怀,所以对孩子的“小心眼”并不重视。其实,小心眼属于不良个性,积累多了,形成稳定的性格后,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父母需要读懂孩子的“小心眼”,及时化解孩子的“小心眼”。    案例一:  喜欢斤斤计较的芹芹  5岁的芹芹特别爱斤斤计较。去外婆家过年,只要表兄妹拿的压岁钱比她多,她就会无休止地哭闹,直至拿到更多的
镜头一:   周六,晓晓家来了一个小妹妹,比晓晓小1岁。妈妈刚把晓晓的洋娃娃拿出来给小妹妹玩,晓晓就一把抢过去,说:“这是我的娃娃!”妈妈愣住了,一脸的尴尬……  镜头二:  慧慧从外婆家回来后,兴冲冲地对妈妈说:“妈妈,今天表哥教我折青蛙,我给你折一个吧!”接着马上找来白纸开始折。可是,在折叠过程中,她忘了其中的一个步骤,怎么也折不出青蛙来。于是,慧慧把手中的纸撕得满地都是,继而放声大哭。   
我正在厨房忙碌,儿子沛沛来来回回地在我身后晃悠,像根小尾巴似的。我太了解他了,小家伙没准又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果然,他告诉我,班里编排了一个音乐情景剧,准备参加幼儿园的比赛。儿子演怯弱的小白兔,可他并不喜欢这个角色。  我一边做饭一边问:“那你喜欢演什么呀?”  “小山羊,勇敢的小山羊!”儿子一下来了劲,胖乎乎的小手在脑袋上支起两个羊角。  儿子打开话闸,聊起了剧情——森林里的狮子大王每天都要吃掉
游戏1:毛巾摇篮(0~6个月)  ●文/杨朵朵     爸爸妈妈们小时候都睡过摇篮吧?当宝宝哭闹时,摇篮一摇,常常能让他停下来。现在的小宝宝大多不睡摇篮了,但是,当爸爸妈妈都有空的时候,不妨和宝宝一起重温一下睡摇篮的时光吧。  把宝宝放在一张平铺在大床上的长条行毛巾上,爸爸妈妈分别抓住毛巾的四角,将宝宝抬起来,轻轻摇晃,一边念儿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向外婆问声好,外婆夸我好宝宝”。  这个游
经常有朋友与我探讨孩子顶撞父母的问题,我发现大部分问题出在:家长对孩子口不择言,口气生硬。每次当我耐心倾听完朋友的描述,常常问他们:“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对不对?通常朋友们都会答:“对。”到底对不对呢?这要看站在谁的角度去衡量。  我们常常听到许多朋友在与孩子交流中经常使用逆耳的“忠言”。比如:“小讨厌鬼,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讨饭去啊!”“你要是再不听话就给我滚!”  (孩子
  
“最棒”的洋洋    病症:  幼儿园里的老师夸洋洋画的大公鸡真棒,洋洋把高兴一览无余地写在脸上;接着,老师又表扬恬恬画的大公鸡,洋洋立刻表示了不服气:“老师,我画的公鸡神态更好,是最棒的!”在家里,洋洋最愿意和妈妈比赛,谁先上楼梯。穿衣服等等。但妈妈必须要落后于她,如果先她一步,洋洋就生气地大嚷大叫,甚至脸憋得通红,眼泪哗哗直往下淌……妈妈心疼女儿,不得不和洋洋重来一次。    诊脉:  洋洋在
教育孩子既要尊重他的成长规律,又要讲究方式,用智慧去了解孩子的心灵,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就特别注重利用了孩子的“三心”。    满足虚荣心    孩子的虚荣心其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适度的虚荣有益孩子自信、自尊的培养。巧妙地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理,能够激发他自我表现的欲望。所以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出风头”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更热衷于自己所做的事情。  暑假到
案例回放:  辉辉的爸妈工作很忙,平时就由退休在家的奶奶照顾他。辉辉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不仅画画得好,会弹钢琴,还会说汉语和日语。有一天,外面刮着风,他独自站在阳台上,老师说:“外面太冷,当心感冒。”辉辉却说:“我想生病。”“生病了,爸妈和老师就该伤心了。”老师说。辉辉的回答更让人吃惊:“你们伤心我才高兴呢!”老师把辉辉的想法向家长反映,辉辉爸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辉辉的情感变得如此冷漠。 
杜勇刚满2岁时爸妈就开始教他学写字,3岁开始学计算,4岁前就参加了许多比赛,捧回不少奖杯。杜勇的爸妈觉得儿子是个天才,不仅安排了家教老师开始对他进行钢琴、绘画的同步训练,同时还让孩子学英语。杜勇常常从一个班下课,又急急忙忙向另一个班奔去。上了小学后,妈妈嫌杜勇加减计算速度太慢,又给他报了数学班。经过一段时间的“速成”后,杜勇虽然比以前运算得更快,但妈妈发现他的错误也比以前多了。新学期开学后,杜勇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