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质疑意识是他门自我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的一大进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与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不一样的是出现了质疑意识,这是教育方面的一大进步。这种意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质疑意识是让学生可以自主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向教师及时反映,而教师则通过这些反映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制定更加准确的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正在慢慢凸显出来。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针对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更加积极大胆。学生在与教师的日常学习中的接触和交流会使学生向教师反映问题更加自信,更加大胆。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方面是自己不断接触难题,思考问题以后慢慢形成的,另一方面与教师息息相关,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使得上课的氛围是积极活跃的,教师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教师积极采纳帮助他们思考方式的改变。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多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可以自主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课前与课后进行比对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进步。就《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优美的语句描绘的一幅幅画面,分别是哪几句可以反映出作者对康桥的爱恋之情、对过去在剑桥的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眼前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可以对文章的主旨有具体的了解。这样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大胆地向教师提出质疑。
  二、瞄准课堂学习效率,指导学生质疑方法
  在现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最关键的步骤,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着主体的地位,而教师对于学生只是辅导指引的作用。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质疑能力不断提高,对于自己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清楚的了解是提高自身实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质疑,主动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提前在课堂预习中布置一定数量的思考题目,在课堂中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提出问题,也可以在课后提出思考题目,给学生一个不断思考进步的阶段。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可以从他们的学习成绩中得到显而易见的结果,这是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的结果。
  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还是在与教师的上课中。比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的时候先将自己的一些疑难进行先归纳,在课堂中教师分析文章的过程中针对自己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没有提到的可以自行向教师提问,在课后针对教师提出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思考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就如文章题目叫做《济南的冬天》,为什么其中还会描写到英国冬天的雾气以及西南地区的冬天?以及文章的一些主旨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先自主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引导學生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注重形成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质疑思想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是照本宣科的角色,简单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复述给学生,这其中自己的思想也比较少,这对于学生的质疑意识的养成是一大重要的阻碍物。教师一种教育模式使用多了以后会形成一种定向。故教师要跟随着社会的时代潮流,自身先形成一个质疑意识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形成,也可以使得教师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质疑意识的形成。教师教育模式的改变会让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发生改变,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质疑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他们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及在他们未来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形成有着指导作用。
  教师在形成质疑意识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通过自身先思考训练形成质疑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模式,从自身帮助学生形成质疑意识,同时也可以去其他学校进行培训,了解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育模式,选择合适的进行改善使用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在课堂中学生对于教材内容反映的理解程度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可以对教材内容有着更深一步的了解。最终可以取得教师与学生两赢的局面。
  时代潮流的快速发展,这就体现出初中语文教学中质疑意识的重要性。质疑意识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出现,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初中生质疑意识的慢慢养成,并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将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行总结梳理以及及时向教师提出问题,将自己的学习进度掌握的很好,同时对整个班级也有一定的好处,这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树立有着很大的影响。
  薛美芳,山东高青县第三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许多学者有过重要的论述:孔子很早就提出过“每事问”的主张,强调提出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对学习中提出问题非常科学而辨证的阐述。许多年过去了,现实生活中学生的提问能力怎么呢?   为此,我进行了一项调查,在80人的调查中10%的学生提的问题较多,并且问题的质量相对较高,一般都经过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作为一天中重要而美好的时段,对学生来说是学习、记忆的最佳时间,必须高效利用。因此,多数高中学校会在每天早晨安排一节晨读课,让学生以朗读、背诵为主要方式,重点复习、预习和识记英语、语文学科的相关学习内容,晨读课一般由语文、英语学科教师交替负责。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是对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诵读习惯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切合中学语言学科教学的实际。作为中学语言学科教师,我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交际环境中,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会促使人们选择合适的言语行为策略,即使该策略违背言语行为的某项合适条件,只要选择得当,都能传递足够
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使得改进课堂提问方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就教学经验就此谈谈一些想法。  一、扩大提问范围——调动全员参与  小学课堂是全员参与的课堂,并不是着重突出一个或几个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提问必须考虑调动全员参与,使每名学生都有答题机会。当所涉及的问题范围过大或答案较多时,可将答案进行划分,每个学生回答一部分,最终汇总成完整答案。以调动全员参与回
目前诵读国学经典在我国的小学、初中阶段开展得如火如荼,而中等职业学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推广较少。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自我认同感低、习惯懒散,叛逆心理强,甚至存在厌学
阅读是一种由浅入深的综合性体系,我们非但不应机械割裂,而是要有序推进、相互融合。就初中语文而言,如何有效设计阅读教学呢?  一、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不断地加强理解  “朗”,是指声音的清晰和响亮。“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就是通过眼、口、脑等人体多种感官的协调互动,把那些无声、静止的语言转化成一种有声、灵动的语言。朗读既是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又是阅读活动的起点。就语文学习来说,朗读具有不容忽
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正确认识我国"残疾儿童"提供了新的视角。自然性是人的生命本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现实的人"的原点,是"现实的人"最基本的特征,也是从生命本原上认识"残疾儿童"并维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书报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力和习惯不全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全是学生听会的,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练出来的。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无
基于对370份有效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分别从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等6个维度考查了研究对象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现状,旨在从宏观与微
"白团"系日本"军事顾问团"俗称,因团长富田直亮化名"白鸿亮"故名。"白团"由冈村宁次和曹士澂共同策划,其83名成员均为当年侵华日军高级军官。"白团"在秘赴台湾后的近20年里,为蒋介石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