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传授历史知识不严谨、滥加评论或“翻案”现象,对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均有误导。教师必须针对不同情况,或端正教学态度,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文化素养,或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务求准确解读历史概念和历史人物,保证历史教学的科学性,防止课堂教学走偏的现象。
【关键词】历史教学;科学性;案例
在学生学习了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后举行的模块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二次革命的贡献包括_____________。
①推翻封建制度
②建立中华民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
这原本是一道考查学生主干知识的基础题,答案为D。可令人意外的是,全年级1200名学生正答率仅为40.4。具体答题情况:42.4的学生选择A,9.4的学生选择B,7.8的学生选择C。更让人奇怪的是,有两个班的学生正答率不足10。考后分析试卷时,笔者专门到正答率较低的两个班做了调查,多数学生说历史老师在讲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强调的就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笔者询问教这两个班年轻的历史教师,他承认是自己备课不认真,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误为“封建制度”了。
这引起了笔者对历史教学科学性问题的关注。在随后的集体备课、试题命制、听课评课活动中,笔者格外留心,发现了不少背离科学的历史教学问题。
一、背离科学的历史教学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
一是教师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不严谨,主要表现在对历史概念的阐释以偏概全,对历史事实的论述模糊化,对历史专业术语缺乏明确的认知等,使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和理解历史基础知识。
教学片段1在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课时,有学生问老师:“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不同点在哪里?”教师回答:“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宗法制度下的各个等级都有血缘关系,而分封制则没有血缘关系。”
教学片段2在教学《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一课时,有的教师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缺乏清醒的认识,误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当作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介绍给学生。
在教师编制的练习题中,也存在一些设计不严密甚至存在严重错误、容易误导学生的例子,如例1。
例1列强在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最远的是___________。
A.汉口B.重庆C.九江D.营口
二是一些历史课堂存在教师随意评论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的情况。比如,有的历史教师引用“戏说”、演绎的影视作品片段来实施教学;有的历史教师利用网络上未经核实的历史资料来阐发自己的观点;有的教师无视史学界已经形成定论的观点,依据今天的社会现实来做“翻案”文章等,都会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科學的历史思维。
教学片段3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时,教师总结说:“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直接促使了这些地区接受新技术新方式,走向了近代化。”
教学片段4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5课《辛亥革命》“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这一内容时,教师评价说:“在20世纪初中国革命浪潮滚滚向前的历史时代里,反革命的改良派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开历史倒车,逆历史潮流,失败是必然的。”
认真分析我们发现,造成历史教学违背科学性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历史学科的定位存在偏差,他们认识不到历史也是一门科学,教学中必须坚持科学严谨的精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有明确的表述,即高中历史教学应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历史知识,科学严谨地阐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对历史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改进方法
上述第一类教学失误,即教师对基础知识表述不清晰、把握不到位的现象,改正起来比较容易,只需要教师端正态度,备课更认真一些,研究教材更仔细一些,就能够避免。
教学片段1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内容,教材已经讲得非常明确,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性亲族,这是有血缘关系的;但也有很多异性诸侯国,这些异性诸侯国的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既有功臣、姻亲,也有原来的诸侯国。这就告诉我们“分封制则没有血缘关系”的论断是错误的。
在教学片段2中,教师将“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混为一谈,是教师“想当然”犯下的错误。新三民主义是指20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党革命的纲领,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不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或组成部分,是当时国民党的指导思想。
例1给出的答案是B,在一些资料中常有类似的题目,如在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最北的是哪一个,哪一个省份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多。就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范围来说,学生很难准确解答出来,因为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多达63个,而我们的教材仅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高中生凭教材内容,一定会回答深入内地最远的通商口岸是重庆,最北的通商口岸是营口,这就大错特错了。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地图册》第14页的“列强在中国的租借地、租界、通商口岸和势力范围示意图”,就非常明确地标出了63个通商口岸的位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深入内地最远的通商口岸是新疆的喀什噶尔,即今天的喀什市,这是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而最北的通商口岸则是在黑龙江的瑷珲。如此看来,教师在编制练习题时须慎重,要精益求精。 这道选择题不如改为:
1895年,列强势力在长江航线上最远可达的通商口岸是___________。
A.九江B.汉口C.宜昌D.重庆
这样一改,学生就可以选择D项,而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了。
相比而言,要解决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滥加评论和随意“翻案”的现象比较困难,需要历史教师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上述教学片段3的错误认识,无疑是由于教师不加辨析地引用某些历史学家的“新观点”,过分夸大殖民主义的客观作用造成的。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近代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应该做一分为二的分析,一方面,殖民扩张给被压迫民族带来了严重灾难,阻断了这些地区独立发展的道路,破坏性极大;另一方面,殖民扩张也迫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的落后经济方式逐渐走向解体,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虽说殖民主义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方面,但破坏性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建设性只是客观作用,我们不能据此就把“殖民扩张有理”“侵略有功”等错误观点引进课堂,这需要引起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和警惕。在教学片段4中,教师给改良派贴上了“反革命”的标签,犯了简单化的错误。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反对土地改革等,确实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但归根结底,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在将中国建成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上的分歧,无论是康、梁所主张的君主立宪方式,还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主共和方式,二者在理论上都各有各的价值。相对于中国的封建制度而言,君主立宪也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康、梁的主张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三、结语
历史学科具有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历史教学的灵魂是育人,这要求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教育这一主线,坚持以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充分的历史事实、准确的历史评论、科学的历史思维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尤其是教师在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要格外谨慎,要以史为据,论从史出,持论公正,务求客观。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为广大历史教师提高历史教学的科学性指明了方向。希望广大历史教师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求是、求实、求真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务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关键词】历史教学;科学性;案例
在学生学习了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后举行的模块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二次革命的贡献包括_____________。
①推翻封建制度
②建立中华民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
这原本是一道考查学生主干知识的基础题,答案为D。可令人意外的是,全年级1200名学生正答率仅为40.4。具体答题情况:42.4的学生选择A,9.4的学生选择B,7.8的学生选择C。更让人奇怪的是,有两个班的学生正答率不足10。考后分析试卷时,笔者专门到正答率较低的两个班做了调查,多数学生说历史老师在讲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时,强调的就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笔者询问教这两个班年轻的历史教师,他承认是自己备课不认真,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误为“封建制度”了。
这引起了笔者对历史教学科学性问题的关注。在随后的集体备课、试题命制、听课评课活动中,笔者格外留心,发现了不少背离科学的历史教学问题。
一、背离科学的历史教学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
一是教师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不严谨,主要表现在对历史概念的阐释以偏概全,对历史事实的论述模糊化,对历史专业术语缺乏明确的认知等,使学生不能正确把握和理解历史基础知识。
教学片段1在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课时,有学生问老师:“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不同点在哪里?”教师回答:“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宗法制度下的各个等级都有血缘关系,而分封制则没有血缘关系。”
教学片段2在教学《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一课时,有的教师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缺乏清醒的认识,误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当作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介绍给学生。
在教师编制的练习题中,也存在一些设计不严密甚至存在严重错误、容易误导学生的例子,如例1。
例1列强在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最远的是___________。
A.汉口B.重庆C.九江D.营口
二是一些历史课堂存在教师随意评论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的情况。比如,有的历史教师引用“戏说”、演绎的影视作品片段来实施教学;有的历史教师利用网络上未经核实的历史资料来阐发自己的观点;有的教师无视史学界已经形成定论的观点,依据今天的社会现实来做“翻案”文章等,都会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科學的历史思维。
教学片段3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时,教师总结说:“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直接促使了这些地区接受新技术新方式,走向了近代化。”
教学片段4教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5课《辛亥革命》“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这一内容时,教师评价说:“在20世纪初中国革命浪潮滚滚向前的历史时代里,反革命的改良派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开历史倒车,逆历史潮流,失败是必然的。”
认真分析我们发现,造成历史教学违背科学性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历史学科的定位存在偏差,他们认识不到历史也是一门科学,教学中必须坚持科学严谨的精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有明确的表述,即高中历史教学应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历史知识,科学严谨地阐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对历史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改进方法
上述第一类教学失误,即教师对基础知识表述不清晰、把握不到位的现象,改正起来比较容易,只需要教师端正态度,备课更认真一些,研究教材更仔细一些,就能够避免。
教学片段1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内容,教材已经讲得非常明确,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性亲族,这是有血缘关系的;但也有很多异性诸侯国,这些异性诸侯国的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既有功臣、姻亲,也有原来的诸侯国。这就告诉我们“分封制则没有血缘关系”的论断是错误的。
在教学片段2中,教师将“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混为一谈,是教师“想当然”犯下的错误。新三民主义是指20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是国民党革命的纲领,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不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或组成部分,是当时国民党的指导思想。
例1给出的答案是B,在一些资料中常有类似的题目,如在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最北的是哪一个,哪一个省份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多。就高中历史教材的知识范围来说,学生很难准确解答出来,因为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多达63个,而我们的教材仅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高中生凭教材内容,一定会回答深入内地最远的通商口岸是重庆,最北的通商口岸是营口,这就大错特错了。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地图册》第14页的“列强在中国的租借地、租界、通商口岸和势力范围示意图”,就非常明确地标出了63个通商口岸的位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深入内地最远的通商口岸是新疆的喀什噶尔,即今天的喀什市,这是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而最北的通商口岸则是在黑龙江的瑷珲。如此看来,教师在编制练习题时须慎重,要精益求精。 这道选择题不如改为:
1895年,列强势力在长江航线上最远可达的通商口岸是___________。
A.九江B.汉口C.宜昌D.重庆
这样一改,学生就可以选择D项,而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了。
相比而言,要解决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滥加评论和随意“翻案”的现象比较困难,需要历史教师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上述教学片段3的错误认识,无疑是由于教师不加辨析地引用某些历史学家的“新观点”,过分夸大殖民主义的客观作用造成的。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近代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应该做一分为二的分析,一方面,殖民扩张给被压迫民族带来了严重灾难,阻断了这些地区独立发展的道路,破坏性极大;另一方面,殖民扩张也迫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的落后经济方式逐渐走向解体,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虽说殖民主义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方面,但破坏性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建设性只是客观作用,我们不能据此就把“殖民扩张有理”“侵略有功”等错误观点引进课堂,这需要引起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和警惕。在教学片段4中,教师给改良派贴上了“反革命”的标签,犯了简单化的错误。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反对土地改革等,确实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但归根结底,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在将中国建成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上的分歧,无论是康、梁所主张的君主立宪方式,还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主共和方式,二者在理论上都各有各的价值。相对于中国的封建制度而言,君主立宪也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康、梁的主张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三、结语
历史学科具有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历史教学的灵魂是育人,这要求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教育这一主线,坚持以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充分的历史事实、准确的历史评论、科学的历史思维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尤其是教师在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要格外谨慎,要以史为据,论从史出,持论公正,务求客观。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这为广大历史教师提高历史教学的科学性指明了方向。希望广大历史教师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求是、求实、求真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务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