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新生 从官菜园到大观园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zt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观园省亲别墅。

  “内九外七皇城四”,说的就是老北京的城门布局。右安门就是外城七门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唯一一座坐落于白纸坊辖区的老城门。抗战时期,右安门被拆除。1949年前,右安门地区十分荒凉。

右安门街巷胡同群


  右安门,又称“南西门”,建成之初叫“宣武外门”,位于今天西城区与丰台区交界处,城外为丰台区右安门街道辖区。右安门内大街,是明代白纸坊与宣南坊的分界线,在礼拜寺街(即今牛街)南部,直达城门,清代称右安门大街。20世纪30年代,更名为右安门内大街。1966年因北通牛街,一度改称民族团结路。
  外城西南角的老住户,除了明清的菜户和造纸工人,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产业工人。他们在一片荒废的水洼、菜田、义地和果园里建起了一栋栋的高楼大厦。这有点像20世纪90年代的朝阳区洼里乡,因为1990年亚运会的缘故,一下子成为城北新贵的代言人。
  右安门西街,原是右安门西城根,右安门外沿城墙外侧与护城河之间的一条土路。1949年后拆除城墙,形成街巷,1965年定名右安门西城根。1988年拓宽后(城门西侧遗留的一段约50米的旧城墙,1987年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改称右安门西街。其东侧是右安门东街。街旁的绿化很好,夏天有遮阴的小桌椅,常有老人在此打牌。也算街头一景。
  护城河边有专门的步道,不论是健身还是休憩散步,花树杂植的灌木丛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切都活泼有生机,是那么的自然、美好,更不消说心情了。春天是一波波的梅花、杏花、桃花、海棠花、玉兰花,加上黄色的迎春和连翘,能持续两三个月左右。
  清末称右安门后身的,其实是两条路。一条南北向,位于右安门内大街西侧,今天大致在右内后巷和新安中里二巷一线。右内后巷,南通右安门内西街,北接右安后巷。一条沿北京印钞厂南墙,东起右安门内大街,西至南菜园街。这条路今天被分成了两段,东段是右安后巷,西段是一路折向西北的右安门内西街。右安后巷位于右安门内西街北侧,西至新安中里二巷,长168.2米。胡同不宽,很是幽静。
  右安门内西街呈波浪形,一路曲折向西北,沿途分别经过右内后巷、右内前一巷、迎春里东侧路、右内前二巷。四条胡同沿南北两侧交叉分布,夕阳打下来,路旁的车身上映出桔色的光。右内前二巷西侧有一个露天的菜市场,在临时搭起的绿色帆布大棚里,摆满了桃、葡萄、西瓜、香蕉等各色水果和蔬菜,附近小区的人在认真选购。
  这种路边大棚,在现在的北京已经不多见了。树荫下是老人和孩子的领地,怀抱婴儿的女人们在拉家常,还有人在遛狗。有特色的小餐馆里坐满了人,学生辅导班放学了,赶时间的妈妈正带孩子找座位。
  著名的徐悲鸿中学就位于右内前二巷。为弘扬徐悲鸿精神,北京市于1996年设立徐悲鸿中学。经过多年发展,学校已经成为国内外很多知名艺术院校的优质生源地。
徐悲鸿中学。
南菜園街的老字号——南来顺。

双槐树胡同和大、小川淀胡同


  双槐树胡同,在南横西街南侧,盆儿胡同西侧,万寿里北侧,呈南北走向。清朝末年,因此地有两棵较大的槐树而得名。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将此地分别命名为双槐树胡同、头条、二条、双槐里、双槐里一巷、二巷。据《宣武区地名志》记载,20世纪90年代初期,此地尚存一棵古槐。今天是双槐里小区所在地,如今有街牌的,仅剩下双槐里中街,已经成为小区内部道路,曲折向南,至院墙止。
  大、小川淀胡同,位于盆儿胡同东北侧。清乾隆年间得名大穿店,清末形成大川淀和小川淀胡同群落。历史上,这一带北高南低,整体地势低洼,水塘遍布。大川淀在西,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南横西街,西至盆儿胡同;小川淀在东,呈西北-东南走向,北起南横西街,东到自新路。在清代地图上,两条胡同呈北窄南阔的喇叭口形状,应是因水就势的结果。
  1937年后,侵华日军在此设立很多“白面房”,专门出售毒品,卖给市民,以此毒害国人,牟取暴利。周围大川淀一至五巷、小川巷等胡同名,均由此派生。今大、小川淀胡同早已不存。随城市的发展,这里形成了平原里北区、平原里小区等住宅小区和北京十五中春明校区。
  平原里北区和平原里小区中间有条小胡同,叫平渊里,东临菜市口大街,西接盆儿胡同。1949年后,政府填平臭水沟和苇塘,建起居民住宅,把这一带统称为“平渊里”,取“平填水渊”之意。1965年,附近街巷分别命名为平渊里、平渊东里、西里、南里、北里一巷、二巷和平渊胡同。
  当年,平渊胡同至白纸坊东街,还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斜街,叫更新胡同。胡同形成于民国年间,原称猪营,也称西猪营或西珠营,今已无迹可寻。
南菜园西三条西口。
今日南菜园街。

宏建建功光源里


  新中国成立后,白纸坊地区掀起了红红火火的大生产、大建设运动。一批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一批新的地名应运而生。宏建北里、南里,信建里,光源里,建功里,滨河里,迎春里,清芷园等居民小区陆续出现。这些地名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轨迹和白纸坊的成长印记。
  光源里,位于白纸坊东街以南、右安门内大街以东、里仁街以北、半步桥胡同以西。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市供电局在此兴建职工宿舍,并设立街巷管理机构。为了歌颂新中国、歌颂党和政府为人民带来的光明和温暖,将此地统一命名为“光源里”,喻示广大电业职工决心为祖国送电发光之意。
  宏建北里、南里和信建里为北京市邮电局职工宿舍,宏建谐音鸿雁传书的“鸿雁”二字,信建谐音“信件”。信建里小区和宏建北里小区,在里仁街以北,隔半步桥街相望。
  建功里,分为东里、西里、南里、北里,原为菜地、坟地,除东里外,均位于南菜园区域。新中国建立初期为工棚,后改为工人宿舍。1956年,在建功北里北侧建成北京市第六十中学。1965年定现名,有“为人民造福建立功勋”之意。
  清芷园小区及其附近区域,则是清代的“模范监狱”和民国时期的“第一监狱”所在地。以前曾有一座过街门楼,是很多老白纸坊人儿时不灭的印记。
菜户营南路路牌。

明初的“新北京人”


  对白纸坊地区地名发展带来较大影响的,还有一个官署机构,它就是设立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的嘉蔬署。永乐皇帝朱棣在北京城新成立了一个官方机构,叫上林苑监,下设蕃育、良牧、嘉蔬、林蘅、川衡、冰鑑、典察左、典察右、典察前、典察后十署。同时,命户部从山西平阳和山东青州等府移民五千户,隶属上林苑监管辖,专为皇家牧养栽种。一声令下,数万民夫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吃上了皇粮,成为了明朝初年的“新北京人”。
  元末以来,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地区,连年征战,人口凋敝,经济发展滞后。明朝初年,皇家迁移大量山西、山东移民充实京畿,为后来的仁宣之治(永宣盛世)打下了基础。上林苑监移民事件,就是明初大移民的一个缩影。
  到了宣德十年(1435年),皇家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上林苑监,只保留了蕃育、良牧、嘉蔬、林蘅四个官署,裁撤合并了其他机构。蕃育署在大興区采育镇,良牧署在顺义区西北,嘉蔬署在清胜寺,林蘅署在石景山区衙门口。《明史·职官志三·上林苑监·嘉蔬署》条目下注释,“典莳艺瓜菜,皆计其町畦、树植之数,而以时苞进焉”,就是负责宫廷蔬菜瓜果的种植与供应。
  嘉蔬署的具体位置,在今丰台区菜户营,也有说位于白纸坊南菜园街一带的。据清代于敏中的《日下旧闻考》考证,右安门外中顶西十步有九连慈荫寺,寺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寺基旧属嘉蔬署”。《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此地属“官园菜户营”。《京师坊巷志稿》说官菜园上街“迤南二里许近城根曰姚家坑,与西城界。井水清冽,曰姚家井。……街西里许曰大明园,又西曰官园,皆明时蔬圃也”。其实,明代的官菜园除白纸坊外,还包括外城的西南隅及广安门外一带。我们暂且不论嘉蔬署的官署具体曾经位于何处,但它对白纸坊街道的历史变迁及地名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的确是毋庸置疑的。
凉水河上菜户营桥

  白纸坊辖区内的“南菜园”“官菜园”等地名,均应是明代官菜园的遗存。嘉靖年间修建外城之前,这里与菜户营等官菜园地是连成一大片的。白纸坊街道辖区和广外街道一部,及丰台区菜户营、鹅凤营等地,在明朝时均归属嘉蔬署管辖。外城修筑之后亦是如此。菜户们的集中居住地当在今丰台区卢沟桥乡菜户营村一带,他们干活的位置除丰台区外,还涵盖白纸坊和广外街道区域。历史变迁,当地至今还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故事和传说。
  北京城内的官菜园还有一处。大致位置在阜成门内,今官园桥以东,南至阜成门内大街的大片区域。明代泛称官菜园,清代称官园,为正红旗地界。当年住附近,以为是“瓜园”的雅化。可惜不是那么回事儿,后来查资料,才知是“官菜园”的简称。不过,能把“官菜园”简化成“官园”,也是挺有才华的,让人叹为观止。
  白纸坊与官菜园有关并保留至今的地名有两处,菜园街和南菜园街。菜园街,南起白纸坊西街,北至枣林前街,继续向南是南菜园街。菜园街原是南线阁、南菜园街的一部分,1965年后分段命名。南城都是讨生活的平民百姓,连地名都透着淳朴、实在。1949年前,这里是大片的菜地、荒地、坟地,菜园西里30号附近有万人坑,曾名“万泽园”,民国时废止。这里是菜市口行刑犯人的停尸地,有主的尸身领走,无主的就地掩埋。菜园东里疑即当年的安家庄,据说有安魂之意,附近还有菜园南里。
南菜园街。

  今天超市的大棚菜,飞入寻常百姓家,也不过仅仅是近二三十年间的光景。直到20世纪90年代,一到入秋,家家户户囤大白菜,是首都市民必须操持的一件大事。当年,确保大白菜的充足供应,还是北京市政府“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一年四季的南北方果蔬随时选购,敞开了供应。国家经济发展如此之快,让我们这些经历了时代变迁的人,当真是恍如隔世。
胡同里盛开的花。

最浪漫的地名——半步桥


  半步桥的得名也和菜园有关。
  半步桥应形成于民国年间,因其地原有一短小石板桥而得名。半步桥一带多沟渠、菜地,为方便灌溉,菜农们在沟渠上架一石板,当桥使用,因其短小,故称“半步桥”,后遂成地名,叫半步桥街。小石桥,说白了就是水渠的盖板。这可能是白纸坊最浪漫的地名了,可以媲美地安门外的“百花深处”。
  桥的位置,当在白纸坊东街16号楼群后的小白楼附近。1949年后,因这里位于里仁街东西两侧,又改称里仁街。1965年,将附近的毛家胡同并入,更名为半步桥街。毛家胡同形成于民国期间,当是今天里仁街南侧、与其平行的半步桥街。今天该地区大部分属于光源里棚户区改造工程。
  半步桥街北起白纸坊东街,南至南护城河北岸的右安门东街。半步桥街东北侧有派生的半步桥胡同,自白纸坊东街向南,再折向西,最后与半步桥街汇合。
  在半步桥附近,还有一处有名的街道——里仁街。它位于白纸坊东街南侧,与白纸坊东街平行,东为菜市口大街,西为右安门内大街。地名来自于孔子的《论语·里仁篇》,“子曰:里仁为美”“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德不孤,必有邻”等名句,均出自此篇。
  据考证,里仁街东西一线大致为辽南京的南城墙所在位置。在清末地图上,里仁街原来为南北走向,东侧是郭家井,井水以甘甜著称。街内原有宝塔寺,为旧时祀神场所,故里仁街又称为里神街。据有关记载,1949年前曾在此街发掘出一刻有“里梁碑”三字的石碑,可判断此处有过“里梁街”的名称。现宝塔寺和石碑早已不存,“里神”“里梁”早已湮没在历史深处。里仁街8号,1949年前曾是四明会馆,浙江宁波人来北京在此开设药行。1965年,郭家井并入里仁街。1981年,曾更名里人街。当年这里曾是中国戏曲学院旧址。如今三教寺幼儿园、宣师附小位于此街。
半步桥街的老知青饭庄。
瀟湘馆游廊。

大观园今昔


  机缘巧合,当年的官菜园还演化出了一处时代景观,这就是南城鼎鼎有名的大观园。
  作为红楼名园,大观园到底在哪里?这是红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比较公认的说法有四种:南京的随园、织造府西花园,以及北京的恭王府和醇亲王府。《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写贾芸,“……又拿了五十两银子,出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里去买树。”“西门”,说的就是北京历史上的“南西门”——右安门。在《红楼梦》时代,这里是通往丰台草桥游春、看花的要道。这段文字,是红楼梦里唯一和右安门有关系的记载。
  大观园公园的由来,当然和《红楼梦》有关。1983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筹备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当时的广电部电视剧制作中心顾问黄宗汉先生提出建议: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建成实景并保存下来,将来再拍古装戏时可以继续使用,而且作为古典名著园林,还可以向游人售票开放。
  经多方选址,最终将大观园选定于正在建设中的南菜园苗圃公园。原来,1949年后南菜园东南角辟为苗圃。人们开始在苗圃中心挖池蓄水,挖出的土方就地堆积成山,周边引出数条石子甬路,渐成公园状,俗称“苗圃公园”。1980年,原宣武区政府在此建南菜园公园。1982年11月,公园儿童体育场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老宣武区政府决定在南菜园公园修建北京大观园,1988年完工。建成后的大观园公园,既有北方园林建筑的风格,又有南方古典园林的特色,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和“首都八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
  公园并不大,按照《红楼梦》原著布局,倒也别致玲珑。上次造访,正值夏末,园子里荷花依旧灿然,大大的莲蓬随处可见。一位大姐架着手机一丝不苟地“打鸟”,见有人来,喜不自禁地向我们展示手机照片,与刚才的安静判若两人。夕阳西下,微风拂过潇湘馆,竹摇灯影,窗含桂花。
  1987年版《红楼梦》成为影视剧史上的绝响,和《西游记》一样,它长期“霸占”中国人的荧屏,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然是不老的传说。
  出得门来,蝉声聒噪,又是一片繁华世界。
南菜园街南口的北京大观园牌楼。
大观园荷塘一角。
绿竹丛中的潇湘馆。

后记


  白纸坊街道,至此告一段落。
  仅此一处街区,前前后后就奔忙半年有余。辛劳确实超出预期。为确切寻找、描述街道胡同的历史变迁,以及今天的规划布局,经常在周末等业余时间,沿周边的大街小巷细细穿行。常常为核实一个细节,反复现场考证。周边的小吃,倒是开发了不少,算是额外的收获。
其他文献
遇见无锡的东林书院,纯属偶然。此中惊喜,却如山野间遇见一朵百合花开。  仲春江南,烟雨蒙蒙,空气中都是细碎的花香。一弯小河,碧水微漾;拂堤垂柳,千丝飘摇。隔河相望,一个雅致的江南园林,安静地掩映在绿树丛中。这,就是东林书院。凝神而立,忽觉微微细雨中,似有淡淡书香熏鼻。  我国宋朝时期的书院非常著名: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其实,与之相比,无锡东林书
石狮子。院门内的院子。我想做回蒲松龄  大巴车在距襄汾5千米的路口为我们停下来,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公路对面丁村博物馆的牌坊。好大气的一座牌坊,新建的,横跨东西向的公路,上面有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的题匾。同伴兴冲冲地朝牌坊里走。我多了个心眼,问路。牌坊下是条一直向西延伸的极为宽展的柏油公路,宽到感觉上不逊于北京的长安大道。这条道一看就是专为丁村修的,短不了,向前看,它在和地平线接吻。果不其然,打问之下,
1客人定制的已完成的暖碗。  临岐暖碗,它的外型酷似一个火锅,也被称为暖锅。临岐“暖碗”的发音接近“难忘”,是一种有着民俗文化传承的炊具。暖碗是千岛湖淳安县一直必不可少的本地味道,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如今更成为千岛湖的美食名片。临岐暖锅器皿制作与美食烹制技艺在2017年被列入第五批淳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2銅制的其他器皿,除了暖碗还有铜制水壶等。  临岐暖碗虽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火锅,具有地域性较
初来北京的人一定会被地图上那一串某市口所吸引:灯市口、珠市口、吉市口、闹市口,且其中最为醒目的还要算是菜市口,它北接老北京内城的宣武门,西连老北京外城的广安门,也是连接金中都与元大都最重要的交通节点。历史上它是北京南城中最火爆的交通、商贸、文化中心,如今这里依然是南城的热点地区,地铁4号线与7号线在地下交会;菜市口北、菜市口西、果子巷、南横街路口北等公交站分别位于菜市口十字路口四方,十余条地面公交
孙婉容,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孙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承袭了前辈的武学精神与技艺,在数十年传播孙式太极拳的过程中成果显著。创始人孙禄堂  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1860-1933年),河北完县东任家疃村人。自幼酷爱武术,且禀赋聪慧、勤奋好学。13岁时,孙禄堂拜形意名家李奎垣为师,开始读书兼习形意拳,并从此展开了长达60年对武与道的孜孜求索。3年后,武功已经出类拔萃,李奎垣看出
七彩瑶乡  走在桥上,自觉不自觉的,两侧的景色都会满溢眼眸,“浪涌波涛碎,桥动人心醉”的浪漫画意诗情刚刚萌动,一座由两只巨型的仿真牛角和一桩青石垒砌的巨柱构架的山寨门便投来诱惑的亮彩,让熟知瑶家牛角传说的人浮想联翩。牛角寨门对着酷似一匹骏马的石灰岩的石马山,道路两侧,茸茸绿草坪上,伫立着各色瑶家建筑:草亭、木亭、连廊、环形与方形木屋,屋内外、草坪上分别陈设着瑶家娱乐文化系列、鼓系列、生产生活系列。
明清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天安门到端门、到午门两翼,各有一组建筑群,它们紧贴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左为太庙,右为社稷坛,习称左祖右社。左祖右社这一规制始出于《周礼》,意思就是皇宫的左侧应为祭祀祖先的场所,右侧为祭祀天下社稷的地方。这是因为左是东方,也就是皇宫的东侧,五行属木,主生化,预示着人丁兴旺;西则是西方,属金,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元代的左祖右社都不在皇城以内,太庙在现在朝阳门内大街新闻出版大厦的
墓主: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朱常洛,明神宗的长子,明代第14位皇帝,但只做了一个月,是明代享国最短的皇帝,死时39岁,死于明史中著名的“红丸案”。他爹恰恰相反,在明代,是享国最久的皇帝,48年哦。朱常洛挺不幸的,上太子位本来就不顺,好不容易当太子了,还常遭父皇的爱妃算计。当太子时间从万历十年到万历四十八年,能留下条命是万幸,可登极一月,命还是没保住。历史扑朔迷禹,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谁能
喜洲古镇是大理的魂。这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隋唐称“大厘城”,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这座经历了岁月洗礼的古镇,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诉说着茶马古道的故事。  从正义门进去,88院白族民居建筑闪烁着白族建筑工艺熠熠之光。走在青石铺筑的路上,徜徉在古镇温润的意境里,在诗意中感受时间的恍惚。以四方街为中心的民居,白墙黛瓦,黑得坚决,白得透彻。白墙素画,浸润着草木的青涩味道与丹青
会场外景。文艺演出活动。  最美人间四月天,来南阳参加第十五届玉雕文化节暨第九届月季花会正是这里最美的时候。汽车驶入南阳市区后,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月季花,春风浮动,花香四溢。  次日,早早来到位于南阳市体育场的活动会场,此时,这里已经是热闹的海洋。有的在用手机拍摄晨曦下的月季花,有的在讨论这次活动的内容,还有的已经迫不及待提前进场了。与往届节会活动相比,本届节会在体现简约、惠民、务实安全办会宗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