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小学语文教学的绿色通道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nnnn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些描述,都强调了“感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语文学习中的感悟具有循序性特点。感悟,感悟,先感后悟。“感”表现为心智的沉潜,“悟”表现为神恩的飞扬。任何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都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只有感得充分了悟才能获得了生成的基础。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感悟”,是学习者用心灵去感受语文材料,去领悟语言内涵,使理解和认知得以展开,联想和想象得以跃进,使情感体验得以加深,人格得以升华。因而,“感悟”是一座神奇的桥梁,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条绿色通道。
  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获得精神享受。教科书上的文章《九寨沟》能使学生为大自然的魄丽神奇发出惊叹;《这条小鱼在乎》会让学生涌上一般震颤心灵的爱意;寓言故事则能使学生灵智生慧……语文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丽情环,在欣赏中净化灵魂。
  体验生命价值。老舍笔下的《猫》让人怜爱,《第八次》中的布鲁斯王子表现得那么不屈不挠,《军神》刘伯承又是那么刚韧不拔。这样的佳作不仅是作者对自然,对人情的不同感受,更是对生命的不同感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应该感到这种生命的跳动,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意义。
  感受自由精神。《哪吒闹海》表现也他不畏强暴,《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揭露黑暗社会的同时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语文学习的一个内在功能就是展示,弘扬精神自由。
  承传人类文化。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人类文化的承传上,万里长城、兵马俑、五目端阳、说茶……无不放射出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熠熠光辉;曹冲称象、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则充满了众多历史人物的智慧灵光。
  总之,语文教学中所有这些人文性的内涵,都不能只靠灌输获得,它是需要学习者去感去悟,方能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一股甘泉。
  那么,怎样才能使感悟真正成为追求语文学科的人文文性的绿色通道呢?
  1整体把握是感悟的基础
  就阅读教学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感悟时要坚决摒弃把课文肢解得七零八落的做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出发,感悟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只有整体感悟,学生才能感受到课文的整体美,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美的印象,如我在教学《军神》一文时,先让学生结合解题,指点他们区分文章是写人还是记事,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画出沃克医生赞扬他的句子;最后分析课文为什么说他是一块钢板,是一位军神!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感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关健之处、精妙之外、反复品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使学生会意、入情、悟法明理。
  2以读为本是感悟的途径
  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读书,学生自已阅读课文是他们感悟基本途径。有些老师总是用自己的情节性提问来代替学生的读书,实在是越佾代疱;有些老师利用录音,多煤体等技术把课文内容灌输给学生,生动形象的音像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脱离了课文,仅仅依靠音像获得视听觉上的满足,最终只能使学生对书本失去兴趣,使感悟变成空中楼阁。我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时,就带领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课文一开课的时候,我很动情的说:“有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人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面,场面很神奇壮观,请同学们找出这个故事中最打动你的地方,用你喜爱的方式读一读,品一品,然后我们交流。”就这样,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抓住了情感的振撼点——“老天鹅带头破冰面”提领而顿,批文入情,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阅读,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学生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教师学生地情感共搌、共鸣,读中也再现了“老天鹅破冰面”泣同类,感天地的壮举。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品赏朗读,感悟情理。(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词句;再指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持了读的兴趣,注重了读与悟结合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充分地读,置身于课文情境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最终获得自己精神感受,只有在他们悟不出或出现偏差的时候,才适当点拔和讲解,从而让学生明白,情要靠自己在读中悟,理同样要在读中悟。
  3平等交流是感悟的保障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学生的感悟迭出,也只能在师生平等、和诣、宽松的环境里才会实现,因为只有这样的人际氛围,才能点亮每一位学生的智慧火花。如果教师以“师道尊严”主宰课堂,学生正襟危坐,谨小慎微,自然就只能噤若寒蝉,又哪会有大胆有质疑,自由的探究?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九寨沟》时,有位同学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这个问题看似与课文毫无关系,学生也似乎是“放横炮”,但是正是儿童极富好奇心的宝贵天性。如果教师对此嗤之以鼻,不仅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好问有心灵之门将从此关闭。这位老师巧妙引导:“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定五彩池能不能游泳,要有四个条件:①池子的大小;②池子的深浅;③池子是否干净;④池底有没有障碍物。让我们好好读书,看课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恍然大悟:不宜游泳。教师并未罢休,聪慧在利用这一生成资源,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九寨沟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童话世界,这么美的水,这么净的水,这么绿的水,你忍心去破坏吗?学生不约而同地说:“不能!”由此,感悟已达到了新的境界,学生提升了认识能力:这样奇异的自然风光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
  4独特体验是感悟的源泉
  4.1给学生发表独特体验的空间。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按照他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点去感受作品,那就很难做到在阅读课上活跃起来。”的确是这样,学生在理解作者的原意时。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总是根据自己的特有的知识图式和生活体验来感知所读作品,不同的读者感知方式不同,所得信息的质与量就必然不同,即使是完全理解了作者的原意,也不等于被动地接受了作者的一切观点,读者的知识图式和价值观在阅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哪怕是最强烈的认同意识,对作品的认定可能也不再是作者原来的思想感情了。所以,读者进行阅读,并不是为了单纯地理解作者原意,更不是为了机械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在获得作品意义的驱动下同时进行着积极的内省和反思,从作品的阅读中能动地理解作者,而且更好地发现“自我”。为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给学生宽松的思想环境,既尊重、珍惜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认识、见解,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引导学生在领悟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中,真正用自已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作品。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理解的过程里,产生阅读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稳定持久的内部动机,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4.2给学生实现思维互补的平台。阅读教学中的个性阅读,不等于学生的独立阅读,更不是放任自流的阅读,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语文和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为毕竟从创作目的来说,作者是要把人生经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从阅读目的讲,则是读者通过阅读来准确、具体地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而学生在阅读中,在整体把据作品意蕴中,难免出现局部的、片面的,甚至是肤浅的理解,这需要教师多层次地为他们拓宽还未充分利用的信息源,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与沟通,让学生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们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分享、互助,以达成生生间的思维互补。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扮演好自己的教学角色,不是以一个传达圣旨的智者,而是以一个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者、人生旅途经历者的形象出现在教学中,在学生的旧知识、旧观念和新知识、新观念间搭桥铺路,促其同化顺化,进而重新整合,如此在学生不经意间,在自然的状态中,通过生生、师生的思维互补撞击,学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体验,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
  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对象是充满灵性的美文,基于学科“工具性”的特点,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处理、吸收,达到自由运用的境界;基于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又应该把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生命感受,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
其他文献
今天,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  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目的,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自主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学习和管理自我的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
期刊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完成的,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其任务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有意识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教学活动必须要有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断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期刊
【摘 要】 斯托里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本文从整理探究结果、概括解题策略、引导数学应用、探究数学规律等方而阐述如何把问题引得深一些,提升问题的思考价值,激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究,为学生的发展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内在魅力,体验探究结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引深思考 发展思维    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认真分析学
期刊
【摘 要】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师则肩负着这一重要使命。本文将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证。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
期刊
在实施“探究性学习”课题的过程中,我们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实践,对初中数学课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认为,初中数学课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以一定的探索题、开放题、应用题为载体,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我们获得以下了一些体会,与同仁共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一个现实
期刊
德国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是基于对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英语教学发展不断呈现出新特点,英语课堂教学要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继承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成果的同时善于创新。  目前由于受
期刊
【摘 要】 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作为一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它是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工具。因此,英语的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口语的应用显得更突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是目前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交流工具 口语 教学技能 教学观念 策略    1引言  《英语新课标》规定,义务教育结束时,学生能就日常生活的话题与他人
期刊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校本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校本培训应重在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提升教师自我培训的责任感,倡导终身学习,实现自我培训、自主发展,走向“改变自己,吸引别人”,增强教师自身魅力。为此,笔者对农村小学开展校本培训做了一些思考,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培训模式。  1制度保障式  要使校本培训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系列化,就必须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机制。如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如何提高各个学科的课堂效率越来越受到众多教师的重视。教师如果能够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起来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本人从事小学教育近二十年,对小学的数学课教学兴趣颇浓,多年来,我发现数学课上采取“小懒”课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个从来不想“偷懒”的人,是永远都不会变得聪明的
期刊
数学课程改革经历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实践后,很多教师开始了冷静的反思,总感觉现在的数学课好像变味了,形式的东西多了,本质的东西少了,生活味浓了数学味淡了,操作多了思考少了,合作学习多了独立学习少了,学生自主学习多了教师有效引导少了。热闹的课堂下,教学效益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后,却同样要花费一节甚至是几节课的时间去补习。长期下去,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新课标的试行,带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