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柞蚕养殖业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传统的特色产业、绿色产业以及优势产业。黑龙江省的柞蚕养殖业发展始于1958年,并在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2013年牡丹江市柞蚕的放养量就达到3500把,总产量为175万公斤,柞蚕的产值达5000万元,其作为黑龙江省的养蚕的主力军,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柞蚕养殖;黑龙江省;防治
黑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柞蚕的土地资源与自然条件,再加上不断改进养殖技术,其柞蚕养殖产业发展势头一直保持良好。
一、黑龙江省的柞蚕养殖条件
(一)土地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具有柞矮林与中幼柞林共160万平方米,在全国排名第一,并分布范围广泛,全省共60个市县都有种植柞蚕,共计20万把[1]。另外就是黑龙江省的土地资源非常富饶,未开垦的荒山荒林较多,土壤结构也较为适宜种植柞树、绿化城郊,放养柞蚕。
(二)自然条件优越
全省的年平均气温普遍较低,但是在省内大部分地区在7/8月的平均气温都能达到20摄氏度以上,这就为柞蚕的生长提供了非常适宜的温度。并且黑龙江省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柞树茂密繁盛,可以长达一季的柞蚕放养培植,只需要将自然活动的温度宝支持在10摄氏度以上,积温在1100摄氏度左右即可。所以黑龙江省按照季节来安排柞蚕的养殖生产活动[2]。比如说6月份对蚕种加温,7、8月份则在高温多雨的季节进行柞蚕养殖,到了秋高气爽的9月份则进行采茧、选种、运输与售卖商品柞蚕与蚕茧。
二、柞蚕的养殖技术
(一)种茧保护工作
在黑龙江省内大多数采用的是二化一的放种茧方法,通常需要经历3个保护阶段:低温控制保种、越冬保护、秋季保护、秋季保护主要指的是从种茧摘到室内温度,温度降到0摄氏度,在此期间要注意防伤蛹、种茧防伤热、养殖户应该分批采摘、分批保管,并注意适时调节气温。越冬保护主要指的是室内温度降到0摄氏度,到第二年的3月份,也就是入窖前,养殖户要围绕0摄氏度,保持室内温度在0摄氏度与2摄氏度左右,对保种室加强管理[3]。每隔15天左右调换茧床的位置。,防治鼠害与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低温控制保种只要是指从种茧入窖到出窖期间,要以外温为主,按照当地当天当时的保种室的温度为准,室内温度不足以3摄氏度就应该及时入窖。其中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佳木斯市要在3月初到3月末入窖,而齐齐哈尔与黑河等地区要在3月末到4月初入窖。
(二)暖茧技术
养殖户要注意把握种茧出窖的时间,最好选在气温较低的夜晚或早晨。等到柞蚕的种茧逐渐感受到高温的变化,其内部组织结构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继而破茧成蛾。其次要注意穿茧挂茧技术、从种茧运输到暖茧室内,要将茧簿敷设在蚕框中或者茧床上。并注意通风晾茧祛湿。等到茧皮晾干以后就可以进行穿茧与挂茧。注意的是,穿茧时要采用斜穿的方式,茧蒂要稍向下向外倾斜,并穿紧密实,穿成六棱形,切忌不能伤害蛹体。穿挂时要将品种加以分类,每串穿挂200粒、串距10cm。茧串行距为30到40厘米,茧串的底端距离地面约为50到70厘米。另外养殖户要注意调节适时的温度。暖茧室内最适宜的温度为1822摄氏度,适宜湿度为75%到80%,通微风、避免阳光直射、无有毒害气体。当室内温度低于16摄氏度要及时关窗,高于25摄氏度要及时开窗降温通风。
(三)柞蚕的生长过程
柞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其卵壳中蕴含着丰富的蛋白质,且具有坚韧性,起到保护胚胎的作用。柞蚕的幼虫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呈长筒形。柞蚕通过蛹越冬,当气候条件与温度湿度适宜时即可发育转变成蛾。在傍晚前后的时间段,是破蛹成蛾的繁盛阶段。蛾体着黄褐色鳞毛,能飞翔。当雌雄蛾交配之后,产卵的时长可达 3到4 夜。一蛾的产卵量普遍在 200 粒左右。并且會随着蚕卵内胚胎得到发育。从胚胎发育到气管形成期间,会发出微小的卵呜,又称籽。多数情况下,刚产出的柞蚕卵是较为饱满的。在卵内的胚胎逐渐的发育过程中,卵内的营养物质慢慢被消耗,水分也在逐渐蒸发,致使卵壳表面造成凹陷。当胚胎发育至气管形成期,卵壳再行鼓起,此起可发出轻微的卵呜,俗称叫籽或炸籽。蚕农领卵宜在孵化前一日进行,运卵领卵时要注意蚕卵不要日晒、减少人为因素给蚕卵造成危害。
三、防控各类危害
危害柞蚕的主要病虫害有脓病软化堆积,还要避免巨大震动和接触有毒有害气体、农药、液体等,病步甲螽斯线虫病等,还要适时防控鼠害及飞鸟的危害对病害的防治必须遵循“預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选蛾,淘汰病弱蛾及病蛾产的卵。做好卵期、蛹期的保护工作,精心喂养,保证柞叶质量,确保柞蚕健康生长,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做好消毒杀菌工作,发生病虫害立即防治并进行隔离。对病蚕连同污染的柞叶一起剪下,集中放入消毒池内消毒后挖坑深埋。可用 500 倍的敌敌畏药液,对场地周围及杂草树木进行喷施杀虫。需要注意的是,药物防治病虫害时,宜在晴天无雨无风情况下进行喷药。
四、结语
柞蚕养殖具有周期短、生产投入少、见效快等特点,常作为半山区与山区人民发财致富的“短平快”的经济项目,更是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势项目。
参考文献:
[1]李艳秀.柞蚕管理及敌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3,01:55.
[2]陈凤林.柞蚕病虫鸟害防治歌谣[J].新农业,2013,05:52-53.
[3]魏晓东.柞蚕养殖管理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183.
关键词:柞蚕养殖;黑龙江省;防治
黑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养殖柞蚕的土地资源与自然条件,再加上不断改进养殖技术,其柞蚕养殖产业发展势头一直保持良好。
一、黑龙江省的柞蚕养殖条件
(一)土地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具有柞矮林与中幼柞林共160万平方米,在全国排名第一,并分布范围广泛,全省共60个市县都有种植柞蚕,共计20万把[1]。另外就是黑龙江省的土地资源非常富饶,未开垦的荒山荒林较多,土壤结构也较为适宜种植柞树、绿化城郊,放养柞蚕。
(二)自然条件优越
全省的年平均气温普遍较低,但是在省内大部分地区在7/8月的平均气温都能达到20摄氏度以上,这就为柞蚕的生长提供了非常适宜的温度。并且黑龙江省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柞树茂密繁盛,可以长达一季的柞蚕放养培植,只需要将自然活动的温度宝支持在10摄氏度以上,积温在1100摄氏度左右即可。所以黑龙江省按照季节来安排柞蚕的养殖生产活动[2]。比如说6月份对蚕种加温,7、8月份则在高温多雨的季节进行柞蚕养殖,到了秋高气爽的9月份则进行采茧、选种、运输与售卖商品柞蚕与蚕茧。
二、柞蚕的养殖技术
(一)种茧保护工作
在黑龙江省内大多数采用的是二化一的放种茧方法,通常需要经历3个保护阶段:低温控制保种、越冬保护、秋季保护、秋季保护主要指的是从种茧摘到室内温度,温度降到0摄氏度,在此期间要注意防伤蛹、种茧防伤热、养殖户应该分批采摘、分批保管,并注意适时调节气温。越冬保护主要指的是室内温度降到0摄氏度,到第二年的3月份,也就是入窖前,养殖户要围绕0摄氏度,保持室内温度在0摄氏度与2摄氏度左右,对保种室加强管理[3]。每隔15天左右调换茧床的位置。,防治鼠害与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低温控制保种只要是指从种茧入窖到出窖期间,要以外温为主,按照当地当天当时的保种室的温度为准,室内温度不足以3摄氏度就应该及时入窖。其中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市、佳木斯市要在3月初到3月末入窖,而齐齐哈尔与黑河等地区要在3月末到4月初入窖。
(二)暖茧技术
养殖户要注意把握种茧出窖的时间,最好选在气温较低的夜晚或早晨。等到柞蚕的种茧逐渐感受到高温的变化,其内部组织结构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继而破茧成蛾。其次要注意穿茧挂茧技术、从种茧运输到暖茧室内,要将茧簿敷设在蚕框中或者茧床上。并注意通风晾茧祛湿。等到茧皮晾干以后就可以进行穿茧与挂茧。注意的是,穿茧时要采用斜穿的方式,茧蒂要稍向下向外倾斜,并穿紧密实,穿成六棱形,切忌不能伤害蛹体。穿挂时要将品种加以分类,每串穿挂200粒、串距10cm。茧串行距为30到40厘米,茧串的底端距离地面约为50到70厘米。另外养殖户要注意调节适时的温度。暖茧室内最适宜的温度为1822摄氏度,适宜湿度为75%到80%,通微风、避免阳光直射、无有毒害气体。当室内温度低于16摄氏度要及时关窗,高于25摄氏度要及时开窗降温通风。
(三)柞蚕的生长过程
柞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其卵壳中蕴含着丰富的蛋白质,且具有坚韧性,起到保护胚胎的作用。柞蚕的幼虫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呈长筒形。柞蚕通过蛹越冬,当气候条件与温度湿度适宜时即可发育转变成蛾。在傍晚前后的时间段,是破蛹成蛾的繁盛阶段。蛾体着黄褐色鳞毛,能飞翔。当雌雄蛾交配之后,产卵的时长可达 3到4 夜。一蛾的产卵量普遍在 200 粒左右。并且會随着蚕卵内胚胎得到发育。从胚胎发育到气管形成期间,会发出微小的卵呜,又称籽。多数情况下,刚产出的柞蚕卵是较为饱满的。在卵内的胚胎逐渐的发育过程中,卵内的营养物质慢慢被消耗,水分也在逐渐蒸发,致使卵壳表面造成凹陷。当胚胎发育至气管形成期,卵壳再行鼓起,此起可发出轻微的卵呜,俗称叫籽或炸籽。蚕农领卵宜在孵化前一日进行,运卵领卵时要注意蚕卵不要日晒、减少人为因素给蚕卵造成危害。
三、防控各类危害
危害柞蚕的主要病虫害有脓病软化堆积,还要避免巨大震动和接触有毒有害气体、农药、液体等,病步甲螽斯线虫病等,还要适时防控鼠害及飞鸟的危害对病害的防治必须遵循“預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严格选蛾,淘汰病弱蛾及病蛾产的卵。做好卵期、蛹期的保护工作,精心喂养,保证柞叶质量,确保柞蚕健康生长,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做好消毒杀菌工作,发生病虫害立即防治并进行隔离。对病蚕连同污染的柞叶一起剪下,集中放入消毒池内消毒后挖坑深埋。可用 500 倍的敌敌畏药液,对场地周围及杂草树木进行喷施杀虫。需要注意的是,药物防治病虫害时,宜在晴天无雨无风情况下进行喷药。
四、结语
柞蚕养殖具有周期短、生产投入少、见效快等特点,常作为半山区与山区人民发财致富的“短平快”的经济项目,更是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势项目。
参考文献:
[1]李艳秀.柞蚕管理及敌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3,01:55.
[2]陈凤林.柞蚕病虫鸟害防治歌谣[J].新农业,2013,05:52-53.
[3]魏晓东.柞蚕养殖管理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1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