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从良好课堂教学开始

来源 :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303000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细胞,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实践表明,没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就不可能有新课程目标的真正落实。从2006年开始,宜川中学通过完善课程管理规程,坚持多维学习,增强与名校的多元联系和合作,从课前预习和课堂检测人手,以突出学生主体性为核心,以实现高效课堂为目标,在有效性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
  一 启发引导,合作互助
  课改,教师角色转变是关键,要给教师重新定位。我们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启发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重点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与表达,及时反馈与调控,提高点拨讲解的针对性和练的有效性。每节课的课时分配基本控制为“10+35",即教师讲解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问要达到35分钟左右。如何实现?我校将每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组成4-8人学习小组,形成
  生生互动平台。小组合作是“人人参与,机会均等”,问题自主解决,知识自主感悟,方法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互助。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极大挑战,是一
  种互动性的学习。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讲堂变学堂,被动变主动,低效变高效,建立了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这种“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其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品质上的相互影响和共同发展。
  二. 自主探究,提高效能
  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我们不要求教师的讲解要多么精彩,而关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的广度、形式、时间和效果,关注是否激发、开发、诱导、启发、焕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
  在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上,要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整堂课有着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师的外部教导转化为学生的内源性动力,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使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激发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蕴含着学生自主、自觉、自愿的学习,学习效率的提高自然在情理之中。
  三. 精炼总结,反思归纳
  实践证明,适时的总结、反思、沉淀是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提倡每一堂课都要给学生留出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进行归纳、总
  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对教师,我们提倡“三反思”,即教学前反思、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分析自己课堂教学行为的得与失,甄别教学
  预设与实际教学进程的差异,进而使教学反思成为实施行动研究、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手段。针对教学反思,实质上早在2004年,我校就已搭建了良好的载体,即学科备课小组,确定每周中有一天第1-2节课分别为各备课组活动时间,为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交流、分工协作、共享资源、专业引领、合作研讨、评课说课、反思提升等提供了平台,基本形成了一种研究氛围和反思文化。
  四 尊重差异,分层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学困生的问题是绕不开的。贯彻学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学案的设计上,要求教师把整体教学目标分解为层次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学困生本身并不是不想学习,大多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跟不上了才放弃。因此,针对学生实
  际,我校在分层教学基础上,各年级、各班均建立了帮扶制度,低难度、小步子,使学困生的学习信心逐步增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课程改革已经进人深化的阶段,高效教学的建设问题成为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宜川中学的有效性教学实践正在探索之中,存在的困
  惑和不足,还需要向省内外兄弟学校借鉴学习。我们将立足校情,坚定信心,潜心学习,勇于实践,以此为引擎,全面促进师生成长和学校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前言  张奠宇教授在其所著《数学教育学》中讲道:“数学内容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模型,数学教学正是数学模型的教学。”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模型的探究进行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化的过程”。而这一“数模化”的教学是数学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数学教师如何经过抽象转化过程,来帮助学生有效获得对数学理解,其实有许多空间值得我们去实践与探索。 
期刊
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有限,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限,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就更有限了。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培养学生爱交流,善表达,直至爱学语文呢?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我发现语文课本中其实是隐藏着许多和口语表达相关的训练点的。善于规划训练点,并与课文内容有机整合,对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首先,老师要善于制造话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静夜思》一课中要求“我会认”二类
期刊
摘要:体育教学应该在新课标的影响下有新的变化,体育教师完全走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对体育教师来说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业务知识,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 心 辛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教师要利用高超的教学技巧,促使学生主动而有兴趣地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智慧和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自主
期刊
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人人练就一张“铁嘴”,写有一手好字,作好一篇文章。  这是我们几十年来始终坚持的做法。我校作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学校、全国名校,早在1960年因在全国首创“集中识字”教学法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高度重视,由此,学校声名远播,享誉全国。进人新世纪以来,我校的教改工作不断深化,使传统的教改经验与现代课改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
期刊
近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也留给了我许多思考的现象。每当课间我在办公室发牢骚“初三的学生根本没有初一、初二的学生活跃,上课发言的同学不多”时,几位资深教师说:“都初三了还要他举个啥手,发不发言没关系,安静地听就行了。”还有教师说:“提问后点个学生答不就行了。” 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教师们最急于做的一件事不是夹起备课本,而是斟满一杯茶。  讲课,讲课。课,是靠教师“讲”的,课堂要以教师
期刊
近几年在和年轻人的交往中,有一个词汇——“纠结”,使用频率特别高。纠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清、道不白、但还放不下。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有没有纠结呢?比如在教师的管理中,制度和人性化孰重孰轻;在课堂教学中,求稳和求变如何能形成共识;在国家利益—提高公民素质和家长利益—升学之间,能否寻找到学校教育的快乐;在需要学生走向社会和现实的安全高压威胁之间,到底怎样选择我们的教育方式。其实没有哪种选择是绝对的正确
期刊
一、教育如水——对教育自然之道的认识与理解。  水乃自然之物,水有八德:奔流不息,进取之德;哺育万物,奉献之德;水滴石穿,柔韧之德;一碗水端平,公正之德;源头活水,创新之德;甘心处下,谦虚之德;流水不腐,清廉之德;以水为净,包容之德。  “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及,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无好憎……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
期刊
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都依赖于教辅,教辅成了“教主”,课本成了“教辅”。学校、教师被教辅绑架了,学生、家长被教辅绑架了,结果是“发奋苦读十年书,社会业界均不容”的难堪局面;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让使用教辅,成效不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谈不上,培养尖子生谈不上,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每一位教师身心疲惫,呕心沥血,可是我们的工作却被冷眼相对: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凡此种种,谁之过?教辅之过!所以
期刊
我校地处昌平区与海淀区交界,下辖一个中心校阳坊小学和四个分校。学校以传承友善文化为重点,秉承"让走进来的人都有快乐,让走出去的人都有发展"的办学宗旨,努力打造友善的校园文化、友善的人际关系、友善的家校关系,创建和谐校园。  一 、 打造友善的校园精神文化  1.以精神文化为载体,建立友善 的校园文化  征集校歌、校徽、校训作为载体,形成精神文化。明确了以"扬帆、博学、明理、健康"为校训,形成弘扬正
期刊
第十中学建校于1965年,在48年的办学历程中,有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2003年的合并搬迁,使十中又经历一次生存考验。八年前,初任校长时,面对被几择后,无论是品行还是学习都处于末流的学生;面对抱着“让孩子混毕业”的态度的家长;面对缺乏信心的老师,我就知道,这里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校长,这里需要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后勤,一个尽心尽力的当家人。  怎样当好这个家?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满意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