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图书馆新馆旧藏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zdw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段和上段的青铜浮雕,一个多取自神话传说、历史传说以及疑难字,一个是对未来的自由畅想

青铜壁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大厅,矗立着一幅高达6米多的单面大型壁画。壁画尚未命名,反映的主题为“人与信息的关系”。壁画自下而上分为三段,分别展示人与信息的过去、现在、未来,下段和上段为青铜浮雕,中段为电子屏。
  下段的青铜浮雕的内容为历史上人与信息的关系,左上角的《尚书》,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典籍之一,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秦国博士伏生为护、传《尚书》而历尽艰辛。以《尚书》起首,表明了北大图书馆以伏生为榜样弘扬爱书、护书、传书的精神。
  上段青铜浮雕的设计是基于我们对未来图书馆形态的想象,未来的图书馆是人文互美、人信共济、人机融合的图书馆,这段浮雕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畅想的人与信息的未来。左边的两位貌似宇航员,似乎是在外星上作业。他们右边的站立者似为展示肌肉组织的人体模型。占据浮雕中心位置的人类面孔披挂了复杂的穿戴设备,左边机械眼,右边生物眼,似乎是可以收取四面八方信息的超级智者,算无遗策,无往不胜。右上角的人类装扮得像机器人,读书于太空,而位于他前方的机器人,却形似人类,在地球上读书。右边的人类和机器人,正密切配合,演奏着小提琴协奏曲。这一段浮雕大胆描绘了在未来的智慧时代,人和机器共处、互信、友爱,信息在人机之间乃至万物之间无障碍交流,人和机器高度配合、协同工作的场面。
  下段和上段的青铜浮雕,一个多取自神话传说、历史传说以及疑难字,一个是对未来的自由暢想,二者皆既释放出一些相对确切的信息,又没有特别精确的答案,充满不确定性和神秘感,呈现出预设的“画无达诂”的效果。既适合忙碌的读者经过时“匆匆一瞥”、“不求甚解”,产生点滴感悟,又适合爱钻研的读者,面对壁画,陷入无尽的沉思和求解。
  壁画的中段是一块电子屏幕,以流动的信息形式展示人与信息的关系。有时播放视频,有时显示文字,还可实时直播远端的会议、演出等信息交流活动。

和声厅


  古今中外的图书馆都强调“静”,在图书馆里,大家经常可以看见到处贴着一个大大的“静”字,国外关于图书馆员的漫画,多是一个手指挡在嘴唇上,发出嘘声的女士。但是用户对于图书馆的需求,显然超出了静的范畴,例如同学们希望在图书馆里诵读、演奏、歌唱、舞蹈、交流、影视观赏等。为了彰显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国内外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艺术教育等突破“静”的活动也越来越多,而且已经逐渐纳入图书馆的服务统计指标体系。

  然而较长时期以来,关于图书馆为什么应该开展活动,缺乏有力的论据。其实,北大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很早就从人的基本需要的角度精辟地论证了活动和感受对人生的重要性,朱先生认为:“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故而东楼南配殿的地下空间被开辟为“和声厅”,配备大屏幕和播放、音响、视频剪辑设备,以及可移动的座椅,提供给同学们开展各种有声活动使用,加上楼上的科学报告厅、艺术欣赏厅,这样就在较大区域上拆除了图书馆长期自我设定的“唯静是遵”的藩篱,让图书馆变得静动相宜。

图书馆镇馆之宝


  北大图书馆拥有规模较大、种类齐全的古籍与特藏。其中古籍总量为150余万册,含善本20余万册,包括宋、元刻本300余种,明刻本逾万种,抄、稿、写本9千余种,活字本3千余种,馆藏金石拓片4万余种、8万余件,还有敦煌卷子246号,总量列全国高校之首。
  一些珍品长期以来深藏库中,读者无缘相见。借东馆重启的机会,图书馆果断决定让镇馆之宝一露真容,于是遴选部分精品,在2020年12月举办了馆藏珍稀文献展,展品分10个大类:敦煌吐鲁番文献,宋元刻本,明清珍本,内府旧藏,明清稿抄本,名家信札,革命文献,名家珍藏,晚清民国报刊,西文善本。
北大图书馆拥有规模较大、种类齐全的古籍与特藏

  展出的珍稀古籍当中,不乏名声在外、素享美誉的。例如宋刻本《攻媿先生文集》,作者是南宋的楼钥,字大防,此人的名和字都颇有图书馆员的情怀。而且巧的是,楼钥家的藏书楼也叫东楼。楼钥号攻媿主人,所以其文集命名为《攻媿先生文集》,“攻媿”的含义是纠正、消灭令自己羞愧之事,这是一种极高的做人境界。
  人们对古籍的最高评价通常包括“字大如钱,墨亮如漆”,《攻媿先生文集》恰好具备这两点。将该书和展出的其他珍稀善本对照来看,其字形修长优美的特点相当突出。1963年文物出版社遍检宋刻本,选用《攻媿先生文集》的字体,以集字的方法出版了《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并在1964年、1965年连续再版,累积印数达13000多册。这件事让《攻媿先生文集》名动神州,也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该书为什么是北大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再如《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因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俗称庚辰本《红楼梦》。庚辰年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 1760年)。庚辰本成书年代较早,面貌最为完整,保存曹雪芹《红楼梦》原文及脂砚斋批语最多。
  庚辰本原为晚清状元、协办大学士徐郙的藏品,1933年胡适从徐郙之子徐星曙处见此抄本,激动地撰写长文《跋乾隆庚辰本
其他文献
2019年,我20周岁整,从一名大二生蹦到了大三。  作为一名法科学生,我不再如大一刚学习法律时懵懂,慢慢开始理解“法律”是什么,慢慢开始思考“法律”的意义,慢慢开始明白“法律”的价值。“平之入水,从水”是《说文解字》中对“法”的阐释,表明法律、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面,而在慢慢深究法律内涵的同時,我感到自我内心中也达到了一种“平之如水”的状态,遇到事情会冷静分析、思考解决方法。在看到成绩有所退步时,我
“全球最高规格的 HR 面试”!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陈昱颖,  2017年在联合国纽约总部新闻部实习,  这场联合国新任秘书长选举是那么难忘,  她亲身参与了微博直播。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海洋法方向硕士宋可,  2016年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  彼时正是联合国新任秘书长选举的白热阶段,  他旁听了联合国秘书长选举最后一轮口头辩论。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成为了联合国等
美丽的校园、身边的风物,  瑞雪飘洒、银装素裹之下,  这是哪里?它背后又有什么更美丽的故事?  清华大学校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原为圆明园遗物,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在这座日晷的下部底座上,镌刻着1920届学生的铭言:“行胜于言。”有中文及拉丁文两种语言。  1920届是清华大学优秀的毕业年级之一,知名毕业生有经济学家陈岱孙、化学家曾昭抡、陈可忠、萨本铁、赵学海,植物学家
傲雪凌霜的蜡梅夏蜡梅对蜡梅的两大误解  寒冬腊月,开得最好的花大概就是蜡梅了。南京中山植物园从实验楼到宿舍的道路两旁种了许多蜡梅,每到12月小黄花陆续开放,一路都充盈着花香,让人每次走过都不自觉忘却寒冷,心情愉悦。我曾经为了留住这样的香气,采了一些蜡梅放在烘箱里烘干,想要保存起来,没想到高温破坏了芳香物质,烘干之后什么也没留下。迎霜傲雪的蜡梅  蜡梅寒季开放,又香气馥郁,这些特征与广为流传的诗句“
我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专业的博士生,尤记得2013年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我第一次去甘肃考古实习,当时还没有理解考古是什么,有的只是兴奋。之后又参与了张掖西城驿、甘谷毛家坪、九江荞麦岭等地的考古发掘和整理,我才对考古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又参与了多地考古发掘,慢慢对考古有了更多的认识。跟随老师从第一次参与田野实习到今天负责一个具体工地的考古工作,我学习考古已经有8年。  考古在很多人眼中是辛苦又枯燥的
一直记得那是刚上大一的九月,天气尚热。  课堂上,没有值日生,专业课老师写了满满两黑板的板书,课间休息时,老师坐在椅子上休息,喝着水清嗓子。上课铃响,老师起身继续授课,可一转身看到黑板上满满的字迹,热情顿减,最后不得已只能自己擦完再写。其实早在课间休息时,我就已经想到要擦黑板,但是我的座位在中间,想要出去需要旁边三四个人站起来,而且在没有明确的指令下,众目睽睽中拿起抹布擦黑板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大
在学霸和学渣之间还有一种过渡产品——学酥。所谓学酥,指的是那一类看起来是学霸,一碰全是渣渣的人,比如我。  喜气洋洋地迎来了2020年,虽然没有会飞的汽车,但指日可待的春节和寒假令人心生狂喜。刚准备激动,就发现,我和寒假之间还隔了一个期末考试! 顷刻之间,脑海中那回到家里跟爸妈求宠爱的美好画面便化为泡影。期末考试这个家伙手起刀落斩断我的思乡之绪,还能怎么办,这么强势,只能专宠呀!  此刻,正是全民
“金黄菠萝包”——粗糙金褴伞  粗糙金褴伞无论是形态还是颜色,都像极了香甜菠萝包。“鲜花”生在牛粪上——水玉霉  水玉霉可谓是菌物世界的一位美人儿,不过它只有在新鲜的草食动物的粪便上,生命力才会得到最大的绽放。图中色彩鲜亮的黄色小球内部储藏着感光色素(类胡萝卜素),它可以让孢子囊始终朝着太阳的方向,以便孢子能被喷洒到向阳的草丛上,从而更容易被动物吃到,然后到达向往的远方。腐木上的“糖霜”——鹅绒菌
感谢——  带着我和室友“穿越火线”的大哥  包车带我们回口岸的爱心人士(至今不知姓名)  彻夜未眠,联系爱心人士接送内地生的各界人士  提供免费住宿的福田青年驿站  提供自习室的石厦党群服务中心  接待和組织心理咨询的福田团委  还有——  指路的香港阿伯阿姨  听我牢骚,听我倾诉的朋友们  发消息来关心我的亲朋好友  以及,我知道我可以永远依靠的  我的爸爸妈妈  这还只是我一个人受到的帮助,
“你实习又没有工资,不能早点回来么?”前些天,爸爸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回家。没有工资,一切自费,很多朋友也十分不解。  我是在南都的公众号上看到招聘实习生的启事,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过面试的经历,走到南方报社大院的外面,望着里面的高楼,想到每天不可計量的稿件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发出。一时间,我竟然有了迟疑,我不敢一个人走进去,最后保安发现了我,询问之后把我给捎了进去。  面试过程意外地顺利,没有半点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