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婚,是回归还是进步?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e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房,没车,没存款……除了花几块钱去婚姻登记处办理一张结婚证,近来,网上流行一个新名词——“裸婚”。
  上世纪80年代,即有结婚必备冰箱、彩电、洗衣机等“三大件”之说,“有房有车”则成为21世纪初年轻人择偶的标准。而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以80后为主力军的“裸婚族”日渐兴起,他们打破先“安居”再“乐业”的传统,希望通过自我努力、共同创业来提高未来的生活质量。
  
  我要“裸婚”
  
  “夫妻双方只要互相关爱,共同奋斗,生活就会越来越好。何必一定要用房子、汽车、钻戒作为先决条件呢!”曾经有过两次恋爱经历的王明非常赞同“裸婚”。今年25岁的他,毕业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目前任职于北京中关村一家小型的IT公司。王明和第二个女朋友分手就是因为女方家里坚决不同意他们租房子结婚。
  王明已工作3年多了,小有积蓄。他的母亲退休在家,父亲虽属工薪阶层,但收入稳定。从王明谈第一个女朋友开始,老两口便和儿子商议了几种方案:比如拿出多年积蓄帮他作为贷款购房的首付款,并由父母负责前5年的月供,以后由小夫妻慢慢还贷;或者是将现有的房子重新装修,作为小夫妻的新房,老两口搬回到多年前居住过的大杂院平房去;再或者是卖掉现有住房,搬到远离市区的城乡接合部……但这些方案全都被王明坚决否定了。“太委屈父母了,他们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把我养大成人不容易,刚过几天好日子,又要为我背上负担,我怎么忍心哪!”王明神色凝重地说。
  王明并不否认优裕的物质条件是幸福婚姻的基础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基础,而且也不是条件越好,基础越牢固。”他说,“我父母结婚时没有房子,和祖父母、伯父伯母一家挤在大杂院的三间小房子里,婚后一年多了才分到一间10平方米的筒子楼,没有单独的卫生间,做饭就在楼道里,一住十几年。更别说什么汽车、钻戒、旅游了。可他们几十年来相濡以沫,一直感情很好。后来经济条件逐渐改善,他们觉得很满足。”
  “其实,我认为‘裸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相比时下通行的做法,一切从简而已。”王明说,“至于我自己将来结婚时会‘裸’到什么程度,应该不至于裸到只花9元钱去领一张结婚证。我觉得操办婚礼的前提是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当然,还要我未来的新娘能够理解、接受。”
  
  “只要真心相爱就会拥有一切”
  
  “我跟老公就是‘裸婚’,而且当时没敢让父母知道。现在想想真是够大胆的!”27岁的玮玮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玮玮是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博士生,老公是江苏南通人,与她同龄,两人2007年领了结婚证。玮玮介绍说,她跟老公是在2005年初,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那时的她硕士在读,老公大学刚毕业在一家公司做企划,每月工资少得可怜。两人走到一起,玮玮的朋友们并不看好。在朋友们的眼中,玮玮时尚、漂亮、学历又高,完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是在玮玮看来,男友厚道老实,做事勤恳认真,是个值得托付终生的人。然而等到两人论及婚嫁的时候,问题还是来了。
  “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家里人对一无所有的他感到有些担忧,怕结婚以后我会跟着受苦;二是我想继续深造读博士,这势必会给新组建的家庭带来一些负担,恐怕男友家里不能接受。”
  玮玮说,她也曾试着跟父母谈起结婚的事,父母的态度很明确,仪式什么的可以从简,但因为男方家不在南京,所以必须买了房之后才可以结婚。玮玮知道,父母的要求无可厚非,但对于经济拮据的男友来说,如果一定要满足这个条件,他们的婚礼便遥遥无期了。
  玮玮和男友商量了两个多月,也没想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玮玮周围的朋友在谈婚论嫁时遇到和自己相类似的问题,最后分手的例子也并不鲜见。但玮玮很珍惜这段感情,不想因为这些外部因素轻言放弃。玮玮忽然产生一个想法:先斩后奏。先领证结婚,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和双方父母说明。
  玮玮的男友一开始很犹豫,但最后还是顺从了她的意思。两个人在没有父母、没有亲戚甚至没有朋友知道的情况下到民政局办理了结婚手续。“日子是我和他一块儿选的。拿到结婚证的那一瞬间,我的手一直在发抖。一方面是激动,另一方面也因为害怕。”从小就是父母眼中乖乖女的玮玮在自己的人生大事上却表现得相当大胆。“我不认为有房有车就一定比别人幸福。自己的幸福,还是应该由自己来掌控,而不能被外部因素所羁绊。至于双方父母,我们会尽量努力,给他们一个交代。”
  玮玮的父母是在一年之后才得知他们已经结婚的消息。在这一年里,老公辞掉了工作,在淘宝网上开了一个服装店,同时在南京中央门附近开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实体服装小店。玮玮一边读博士,一边帮着老公打理生意。创业之初非常辛苦,但“自己的生意,再小也是好的。虽然很累,但是也很幸福。”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积蓄,最近准备抽空去看房子。
  这一年,双方父母看到了他们为未来生活富足而携手共同的努力,理解了他们,于是也原谅了他们当初的“胆大妄为”。
  玮玮笑称自己当初是彻底的“裸婚”。她说,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就足够了,物质基础可有可无,没有感情的婚姻,即使拥有全世界也是可悲的。只要真心相爱,什么都会有的。
  
  无奈的选择
  
  29岁的静怡是北京一家私营企业的销售主管。她准备今年五月份和男友领取结婚证,婚礼不打算操办了。“如果条件允许,哪个女孩子不想办个风光的婚礼,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呢?”说到“裸婚”,静怡显出一脸的无奈。
  静怡和男友都是外地来京工作的“北漂族”,两人是2004年相识的,恋爱谈了将近5年。静怡平时的工作很忙,男友亦是如此。静怡的男友在一家动漫制作公司做设计,虽然不像静怡那样总需要出去应酬,但工作没有固定的时段,比她还辛苦。两人平时能一起逛商场的时间都比较少,就更别提置办结婚的东西了。结婚的事也就一搁再搁,拖到了现在。
  “其实,抽不出时间只是原因之一,经济问题才是最主要的。”静怡说,在谈恋爱的5年时间里,他们俩省吃俭用,花钱从来不敢大手大脚,甚至连电影也没舍得看过几场。他们原本计划选择自己满意的房子,付完首付款,然后买车,等该置办的东西差不多齐备了,再踏踏实实地谈结婚的事情。可是残酷的现实却把这一计划打破了。
  “现在北京的房价一天高过一天,我们存了好久的房款首付,只够在五环外买一套小房子的,但是没车出行肯定不方便。可是买车,马路堵得都跟停车场似的,还不如坐地铁来得快。”静怡叹了口气,“即使我现在想当房奴、车奴都当不了,索性,租个离公司近一点的房子先住着,生活质量还能高一点。”
  静怡说,自己虽然不是那种好面子、爱攀比的物质女孩,但是结婚毕竟是女孩一生当中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一切从简固然能带来不少好处,可不能美美地做回新娘,心里难免有些遗憾。
  
  简朴的生活方式
  
  房子对于中国人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冰冷的钢筋混凝土,而且是家的象征;车被年轻人视为生活品质的象征;婚礼更不用提,哪个女孩子没有梦想过穿着白色婚纱的浪漫;而钻戒,更是象征着一生一世的爱情……如此看来,哪一样都是难舍的鱼和熊掌。
  但是,这些都必须以雄厚的财力为基础。是打肿脸充胖子,敲骨吸髓似的榨干父母,办一场体面风光的婚礼,还是干脆勇敢地“裸”一回?
  对于“裸婚”的态度,男女之间泾渭分明。据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男性赞成“裸婚”,而70%的女性觉得“裸婚”不靠谱;43%的人表示“会”选择裸婚,47%的人表示“不会”;44%的人认为“裸婚”可以获得幸福,没有物质的爱情更经得起考验,但同样有44%的人认为裸婚“不会”获得幸福,连经济基础都没有何谈生活。
  说到“裸婚”,社会学家表示,应该给予赞扬和扶持,这既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进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由于条件所限,很多人都是“裸婚”,但并未妨碍这批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激情。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只要真心相爱,形式并不重要,父母们大可抛开面子思想,给予下一代更多的自由,减轻他们身上的经济压力。
  一位婚姻咨询师说,这股新起的“裸婚”时尚应该与高房价的重压直接相关,是对日渐高涨的结婚成本的一种集体反叛。而这种反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回归,更贴近了婚姻最美好的部分:相爱的人走到一起来,从此相互扶持、共同努力。
  妇女权益专家指出,“裸婚”值得提倡,不办婚礼,不度蜜月,这种结婚形式倡导的是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不买房子,让80后不再充当“啃老族”的角色,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两个人的未来。
其他文献
对于台湾人来说,世博会是一个开在家门口的盛会。台湾各大媒体从购票、预约进园、逛园着装、必备物品等方面对世博会进行全方位报道,“来上海,逛世博”成了这个夏天海峡彼岸的主
1980年,由张瑜和郭凯敏主演、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庐山恋》像一阵浩荡的春风,吹醒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影片中的张瑜像模特一样,换穿了43套时装。这些时装都是依照当时欧洲
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立足市场经济环境,适应现代战场要求,着眼"保打赢、保稳定、促发展"。当前,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中国曾是恐龙王国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全国的南北各地几乎都有恐龙化石出土,各地建起的恐龙博物馆也如雨后春笋。进入2006年。新疆地区发现了全世界肩棘最大的剑龙
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寓军于民,亦兵亦民"的特性,在应对一些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行动快速灵敏,能够凭借地缘优势,就近就便快速集结,成建制遂行任务。二是地形
牵动世人的汶川大地震之后,诗人舒婷疾书了一篇《今夜,我牵挂都江堰》。她写道:公元前272年,30岁的李冰怀揣一纸任命文书,餐风饮露艰难跋涉,终于进入蜀都上任郡守。这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官员,站在烟雨迷蒙恣意泛滥的岷江边,风吹衣袍猎猎作响,他脑子里奔涌的思绪确切是什么,已经没有人知道。……“他只知道,这个人种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大地震之后的都江堰,水和米粮是当务之急,伴随着救援物资从
本刊讯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7月31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国防动员网开通上线仪式。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梁光烈,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陈锡文,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过程,参与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指导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内的多个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被认为是中国著名的农业与农村政策问题专家,对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有独到见解。  前不久,他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三大阶段    陈锡文说,30年来农村改革,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