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铸件缺陷检测方法

来源 :电子机械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20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铸件X射线图像获取困难、人工及传统识片方法效率低且漏判率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铸件缺陷检测方法.首先,采用Overlap切图(重叠切图)数据增广方法实现缺陷扩充,并基于简化Mosaic数据增广进一步提升图像的复杂度;然后,基于仅浏览一次(You Only Look Once,YOLO)的理念实现缺陷检测模型构建;最后,提出一种基于边界框抑制的测试图像缺陷检测方法,以子图迭代方式完成测试图像中的缺陷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多种铸件缺陷的自动检测,为铸件缺陷检测提供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在航天领域,星上载荷的质量直接影响整星的发射成本.为了降低星上天线的质量,文中以某卫星测控天线支架为研究对象,在满足天线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采用传统方法和拓扑优化分别对支架进行改进设计,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对天线进行仿真分析,得到模态响应曲线和正弦振动应力云图,并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获得支架的最优结构设计方案.该支架通过拓扑优化设计并采用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加工,不仅满足各项性能指标要求,而且其质量降低了20.3%,加工时间也缩短了近60%.
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在高性能芯片热控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文中以典型的低熔点金属相变材料铋铟锡共晶合金Bi31.6In48.8Sn19.6(E-BiInSn,熔点为60.2?C)为例,基于完全熔化临界时刻的准稳态热阻模型,对均匀热流密度边界条件下低熔点金属相变热沉热控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优化.针对热功率为50 W、持续时间为50 s的单次热脉冲情形,分析了翅片个数和翅片厚度等关键几何参数以及热沉结构材料和相变材料热导率等关键热物性参数对热沉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相应的优化参数推荐值和热控性能预测图表.相关研究
随着星载嵌入式计算机向高性能、高集成、小型化方向发展,系统内热流密度急剧增加,常规星上散热设计已无法满足系统对高效散热的迫切需求.文中以某星上数据处理机热设计需求为例,提出了以石墨散热片为主的全路径高效热传导方法,并开展了整机热仿真分析和试验测试.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均表明热设计满足要求.为进一步验证石墨散热片对导热性能的提升程度,对粘贴石墨散热片和采用常规金属两种散热方法进行了模拟仿真和对比.结果表明,与采用常规金属散热相比,在热源集中的计算模块框架上贴石墨散热片,可使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
现代雷达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方舱内设备量激增,散热和噪声日益影响方舱的人机舒适性.传统设备方舱的热控设计通常是在人机混合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为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散热,人员区温度长期低于人体舒适温度.同时,在舱内设备量大的情况下,噪声设计也很难满足国军标要求.文中通过顶层统筹考虑,优化热控和降噪设计,在舱内设置2套独立供风系统,实现了设备正常散热,且人员区温度适宜.对风道进行创新性设计,2套系统可在应急工况下互为备份,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同时,采取控制噪声源头、合理布置消声通道等有效措施,确保整舱在满负荷
某机载电子设备(ATR)密闭机箱内集成了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热源,单个CPU热源的热功耗达到了80 W.为了解決整机在高温环境下的散热问题,文中给出了一种基于热管模组的机箱散热结构.通过对热管模组的结构设计,在实现机箱密闭结构的基础上,将每个热源的热量快速传导至机箱两侧的风道内,提高了热源与外界热沉之间的导热效率.对热管模组中的热传导结构、肋片散热器的参数设置以及风机选型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得出了热管模组具有导热效率高、热阻低的性能特点.借助ANSYS
为了解决某高热流密度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的散热问题,文中采用强迫通风冷却的散热方式,在天线阵面热设计中使用了高效换热的风–风换热器和高导热热管,满足了天线阵面组件壳体温度要求.同时,在设计天线阵面流场时,采用了内外风道隔离、内循环风道风机并联的送风方式,满足了天线阵面组件壳体的均温性要求.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和搭建平台测试两种方法,验证了该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文中对碳纤维面板的分块及成型工艺作了介绍,分别从模具材料及精度、模具共用性、模具结构等方面对模具制备工艺进行分析.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以某高频段天线第二圈面板为例,对某高精度碳纤维复合面板模具进行工艺设计,采用常温合型工艺成功制备了该面板.该碳纤维面板制件成型质量优良,验证了模具的可靠性.文中工作有助于高精度碳纤维面板模具制备工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
文中首先制作了无铅焊料SAC305的拉伸试样,在不同温度和应变率条件下进行了单轴拉伸试验,研究其力学性能;进行了Anand本构模型的研究和参数拟合分析,通过非线性拟合方法获得了Anand模型的9个参数,应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BAQUS建立模型来预测应力–应变曲线,将其与试验数据曲线相比较,两者结果基本吻合.其次,通过仿真测试对比分析散热器装配预应力对芯片焊点温度循环(以下简称温循)可靠性的影响.基于以上试验和数据拟合得到的Anand模型参数,建立散热器及球形栅格阵列(Ball Grid Array,BGA)
文中以一种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栅格天线反射面的制作成型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该反射面成型后脱模模具工装的设计及成型方案.该栅格反射面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东丽公司的T700,基体为3234树脂体系.通过对复合材料模具的设计制作及使用、复杂复合材料制品二次脱模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用球墨铸铁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模具、采用真空袋热压罐成型工艺的新型解决方案.结果表明:与传统金属模具相比,在较大温差下复合材料模具具有尺寸精度更稳定、制作更简便、重量更轻等优势;利用复合材料过渡模具实现栅格反射面二次脱模可以大大提高生产
针对复杂军事电子产品研制过程中存在的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准确率低、多专业协同难度大、技术状态变更频繁等问题,采用基于模型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建立全三维、一体化协同研制环境,围绕多专业在线协同设计、一体化BOM管理、三维工艺可视化、企业级基础资源库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配合MBD标准规范、业务流程优化等保障措施,有力支撑新研型号产品全三维一体化研制模式落地,为企业研制模式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