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狄更斯以精湛的艺术手法、敏锐的洞察力、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绘制了众多处在那个时代社会底层的贫苦工人的生活画卷,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现实。尤其在他的作品中有着这样一组形象——儿童形象,他们身上带有作家凄惨童年的影子,命运悲惨,催人泪下。本文从狄更斯所描写的儿童凄惨的遭遇和造成这种遭遇的原因两方面来分析狄更斯笔下的儿童形象。
关键词:狄更斯;童年经历;教育
一、社会环境公平缺失
狄更斯是黑暗势力的鞭挞者。他看到伦敦和整个英国呈现出一派现代的气息,也看到了贫富对立日益明显。拜金主义和利益主义病毒般的蔓延开来,使得贫富对立更加明显。儿童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他们备受虐待,忍受着孤独可怜、危险濒临。拜金主义与利己主义成为这些儿童遭受这一些不平对待的原因之一。
儿童在社会中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对社会的不公正和剥削没有任何反抗能力,而那些对儿童进行欺压的人,正是资本主义社会黑暗和不公的代言人。狄更斯通过对这些人的描写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了尖锐批判。《雾都孤儿》中的贫济院理事会的理事,《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的继父,学校里喜欢虐待学生的教师,在小说中分别通过他们对下等阶级儿童的愚弄、侮辱和虐待,揭露出当时处在上层社会的富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对待劳动阶层人民时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伪善甚至恶毒。
二、学校教育人性缺失
教育问题几乎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占据着中心地位,许多作家都以抽象的善恶观念来认识社会问题,把调和宽恕、道德感化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良方妙药。所以,通过非暴力的教育手段来使人们改邪归正,就成为这些作家理想的消除罪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从那些关于教育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教育对儿童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重视儿童的教育。
狄更斯在他的小说《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中揭露了贫民学校制度——宠儿学校。这部小说中出现的貌似全是老人,是肉体和精神都受到创伤的儿童形象。学校的当权者残暴愚蠢,经常侮辱虐待孩子。教师们崇拜财富, 欺凌穷人的孩子,狂热地甚至丧心病狂地追逐暴利,参加黑市投机生意,把学生当作能轻易牟取暴利的源泉。“这些儿童眼光暗淡、呆滞,他们的儿童过早地枯萎了。还有一些孩子们的脸上印着恶习的印记, 眼睛像犯罪者一样溜来溜去,闪现着厚颜无耻的光芒他们带着残酷的心参加生活, 他们心里的伟大善良和温柔的感情被连根拔除了,他们心里所有幼稚的、美丽的东西,,在萌芽时被摧折了,他们里除了灼热的仇恨之外,什么也容纳不了。”这就是狄更斯笔下的缺失了社会人道关怀的学校教育出来的儿童!
狄更斯也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批判,撒伦学堂以最低的薪资聘请的老师,没有任何文化底蕴。狄更斯进一步又批露教学方法的弊端,校长克里克尔随时都会带着鞭子,只要他看谁不顺眼就会毫无理由的打他,甚至是把打骂学生当作是自己的乐趣,。这种行为不仅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了的创伤,也深深的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可怕的阴影。
三、家庭教育亲情缺失
家庭是一个人出生后初始阶段,也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安稳、幸福的家庭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也能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家庭学习环境。狄更斯认为正确合理的教育和温馨互爱的家庭最能充分地发挥情感教育和道德感化的作用,最有利于情感教育和道德感化的实施。儿童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家庭问题。也就是人性正确而合理的教育问题。
狄更斯在小说中批判了成人为自私的功利目的而强施予儿童的残酷教育方式。《艰难时世》是狄更斯对功利主义哲学的致命一击。狄更斯用解剖刀一样锋利无比的笔,剖开了葛擂硬哲学的神秘之果,把它那龌龊的、饱含毒汁的理念展示给读者看。在葛擂硬看来,人与人之间,除了现金买卖关系没有别的,因此,感情、幻想、义侠行为、仁爱精神、娱乐嗜好等与现金买卖无关的东西是要不得的,统统应該清除。基于这个铁一般的原则,葛擂硬只允许用能用来赚钱或与金钱收益相关的东西来教育孩子。在他“事实哲学”的教育理念摧残下,路易莎和汤姆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事实”哲学教育理念也造成了长大后的路易莎脆弱的像一株弱柳,她默默地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汤姆在父亲“事实哲学”的教养下,竟引经据典,为自己的盗窃行为开脱罪责。种种损害儿童心灵的教育体制给狄更斯的灵魂以强烈的触痛,狄更斯挺身而起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吁求卫护。
四、结语
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思想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狄更斯全面而又生动地展现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本质和生活现实。狄更斯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他的目光及思想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英国儿童,他善于将儿童纯洁的心灵和微妙的心理置于复杂和矛盾的社会环境之中,准确地展现了精神世界。狄更斯通过对儿童们的生存现状、家庭教育和社会方面的困境来引起社会各界对孤儿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新瑞.浅析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在其儿童形象创作中的体现———以大卫·科波菲尔、奥利弗·特威斯特、皮普三个儿童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J].科技信息,2010(30):619-620.
[2]刘明明.狄更斯对教育的看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
关键词:狄更斯;童年经历;教育
一、社会环境公平缺失
狄更斯是黑暗势力的鞭挞者。他看到伦敦和整个英国呈现出一派现代的气息,也看到了贫富对立日益明显。拜金主义和利益主义病毒般的蔓延开来,使得贫富对立更加明显。儿童的处境越来越糟糕,他们备受虐待,忍受着孤独可怜、危险濒临。拜金主义与利己主义成为这些儿童遭受这一些不平对待的原因之一。
儿童在社会中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对社会的不公正和剥削没有任何反抗能力,而那些对儿童进行欺压的人,正是资本主义社会黑暗和不公的代言人。狄更斯通过对这些人的描写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了尖锐批判。《雾都孤儿》中的贫济院理事会的理事,《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的继父,学校里喜欢虐待学生的教师,在小说中分别通过他们对下等阶级儿童的愚弄、侮辱和虐待,揭露出当时处在上层社会的富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对待劳动阶层人民时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伪善甚至恶毒。
二、学校教育人性缺失
教育问题几乎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占据着中心地位,许多作家都以抽象的善恶观念来认识社会问题,把调和宽恕、道德感化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良方妙药。所以,通过非暴力的教育手段来使人们改邪归正,就成为这些作家理想的消除罪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从那些关于教育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教育对儿童成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重视儿童的教育。
狄更斯在他的小说《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中揭露了贫民学校制度——宠儿学校。这部小说中出现的貌似全是老人,是肉体和精神都受到创伤的儿童形象。学校的当权者残暴愚蠢,经常侮辱虐待孩子。教师们崇拜财富, 欺凌穷人的孩子,狂热地甚至丧心病狂地追逐暴利,参加黑市投机生意,把学生当作能轻易牟取暴利的源泉。“这些儿童眼光暗淡、呆滞,他们的儿童过早地枯萎了。还有一些孩子们的脸上印着恶习的印记, 眼睛像犯罪者一样溜来溜去,闪现着厚颜无耻的光芒他们带着残酷的心参加生活, 他们心里的伟大善良和温柔的感情被连根拔除了,他们心里所有幼稚的、美丽的东西,,在萌芽时被摧折了,他们里除了灼热的仇恨之外,什么也容纳不了。”这就是狄更斯笔下的缺失了社会人道关怀的学校教育出来的儿童!
狄更斯也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批判,撒伦学堂以最低的薪资聘请的老师,没有任何文化底蕴。狄更斯进一步又批露教学方法的弊端,校长克里克尔随时都会带着鞭子,只要他看谁不顺眼就会毫无理由的打他,甚至是把打骂学生当作是自己的乐趣,。这种行为不仅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了的创伤,也深深的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可怕的阴影。
三、家庭教育亲情缺失
家庭是一个人出生后初始阶段,也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安稳、幸福的家庭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也能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家庭学习环境。狄更斯认为正确合理的教育和温馨互爱的家庭最能充分地发挥情感教育和道德感化的作用,最有利于情感教育和道德感化的实施。儿童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家庭问题。也就是人性正确而合理的教育问题。
狄更斯在小说中批判了成人为自私的功利目的而强施予儿童的残酷教育方式。《艰难时世》是狄更斯对功利主义哲学的致命一击。狄更斯用解剖刀一样锋利无比的笔,剖开了葛擂硬哲学的神秘之果,把它那龌龊的、饱含毒汁的理念展示给读者看。在葛擂硬看来,人与人之间,除了现金买卖关系没有别的,因此,感情、幻想、义侠行为、仁爱精神、娱乐嗜好等与现金买卖无关的东西是要不得的,统统应該清除。基于这个铁一般的原则,葛擂硬只允许用能用来赚钱或与金钱收益相关的东西来教育孩子。在他“事实哲学”的教育理念摧残下,路易莎和汤姆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事实”哲学教育理念也造成了长大后的路易莎脆弱的像一株弱柳,她默默地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汤姆在父亲“事实哲学”的教养下,竟引经据典,为自己的盗窃行为开脱罪责。种种损害儿童心灵的教育体制给狄更斯的灵魂以强烈的触痛,狄更斯挺身而起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吁求卫护。
四、结语
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思想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狄更斯全面而又生动地展现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本质和生活现实。狄更斯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他的目光及思想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英国儿童,他善于将儿童纯洁的心灵和微妙的心理置于复杂和矛盾的社会环境之中,准确地展现了精神世界。狄更斯通过对儿童们的生存现状、家庭教育和社会方面的困境来引起社会各界对孤儿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新瑞.浅析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在其儿童形象创作中的体现———以大卫·科波菲尔、奥利弗·特威斯特、皮普三个儿童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J].科技信息,2010(30):619-620.
[2]刘明明.狄更斯对教育的看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