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联网+”是互联网在新阶段功能的增强和应用的发展,逐渐出现的“互联网+”传统行业不仅给我国的教育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激烈,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如何应用新形势下的“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解决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校培养优秀研究生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所关注的焦点。以此问题进行初步讨论,首先分析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现状,接着阐述“互联网+”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利用当今“互联网+”优势,对我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工作提出了四点解决方法和对策。
  [关    键   词]  “互联网+”;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103-03
   “互联网+”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2015年12月,习近平在互联网大会上提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大幅度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换句话说,世界因现代互联网技术而更为精彩,生活因现代互联网技术而更加丰富。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当今时代和以往有很大不同。我们已置身互联网的时代,每天都在跟互联网打交道,互联网的引入使人类进入一个三维世界交错的结合里,是主观、客观和虚拟世界的交集。这个现实情况阐述了一个道理,就是互联网正在改变这个世界,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而“互联网+”的广泛实施,使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许多的挑战,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均离不开“互联网+”参与的三维世界,这是时代的属性也是时代的需求。因此,在此背景下,高校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急切需要新的方向、创造新的内容。
   一、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一)生涯规划研究
   生涯是组成生活事件的一个历程,它将人一生中的各类职业与生活角色进行统合,其具有连续性、综合性、方向性以及独特性。所谓生涯规划,指个体在整个生涯发展进程中,对自身各类特质与职业氛围,及教育环境信息资料展开生涯探索,充分掌握环境信息资料,以此逐步发展自身的生涯认同,且明确生涯发展方向;在对多元化生涯契机进行选择时,应对所有生涯信息资料与机会展开生涯分析与评估,从而选择与决定最正确的生涯;根据自身所喜、所爱选择生涯,担任起生涯人物,进而真正适应生涯,真正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在具体生涯规划进程中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理论。
   1.特质因素理论,又称人-职匹配理论。帕森斯的理论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最后选择一种与个人特长相匹配的职业。
   2.个性职业匹配理论。此理论是知名教授霍兰德先生将心理学价值观作为入手点,结合大量职业咨询指导的实际案例所提出的。其把职业划分为“工作环境”的一种类型。通过对劳动人员心理素养及就业倾向的了解,把劳动人员分解成六种基础类型,只要某一类型劳动者选取对应类型职业时,就达到匹配,这种模式一直被沿用至今,并被人们认为是最有效、最正确的理论与方法。
   3.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生涯里程碑大师舒伯认为生涯就是生活中各类事件的发展方向与演进历程,其将人类一生的职业与生活角色进行归纳,从而呈现出人类固有的发展形态;此外,生涯同样是人生从工作到退休整个阶段的全部有酬与无酬职位的汇总,既包含职位还囊括和工作相关的各类角色。舒伯通过对个人发展空间与生活广度的掌握,绘制了一幅“生涯彩虹图”,这一作品描绘出生涯发展时期和角色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多种角色产生的情况。
   关于我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的后期,在开始阶段,相关学者根据访问和调查间接了解到职业生涯规划思想与理论,并且翻译了诸多国外著作。在1973年出版的《外国教育丛书》撰写了中学职业教育内容,并将此作为依据开始进一步研究职业生涯。伴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大高校招生规模和就业模式的改变,高校研究生就业困难这一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变成高等院校就业指导教师与有关学者探究思考的关键点。
   (二)我国研究生就业指导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面临的问题可概括为:(1)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新时期的重要性认识仍有待提高;(2)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建设仍有待加强;(3)就业指导工作的理念仍有待更新。
   我国教育部门曾经下发多次重要通知,要求各大高等院校将就业指导设置成必修课,与此同时,在学校评估等相关工作中,学生就业率也变成评价高等院校的关键指标之一。各大院校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的就业率,应当重视就业指导理论课程与活动,明确二者对学校就业率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开展进程中,依旧存有部分问题和困难值得学校教职工进行思考。大部分大学设置就业指導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就业率,并非是为学生及研究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与帮助。在实际教育进程中,只重视择业忽视敬业,在教学中误导大学生掩藏自身存有的问题和不足,轻视内在素养与品德的提高。基于此,一些学者提出,中国高等院校应建立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的整个职业指导体系。    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具体囊括以下两点内容:首先,给大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就业信息和资料,并指导大学生在符合自身专业和能力的前提下选择恰当岗位进行就业;其次,协助大学生制作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然而,因中国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对毕业学生就业率提出的要求及评价,加之各大高等院校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就业率来吸引更多学生,从而扩大学校整体规模,致使高校从特定角度而言,只有一个发展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就业率,把原有就业指导转变成“推销学生、宣传学校”,与就业指导方向和目标发生严重偏离。
   除此以外,有关就业教育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据调研,高校在对研究生就业指导中较少注重其兴趣、特长、能力、水平,过于强调信息发布、职业推广、就业心态以及让毕业生了解正确积极的择业观等相关单一的理论方面。虽然部分大学已经开始逐渐增强对研究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教育力度的投入,想利用此课程教学来力挽狂澜改变现状,但收效却微乎其微。这一类型课程或是相关讲座仅仅会引起一小部分研究生的学习与重视,其他大部分研究生只会将它看作是一门课程,未能将其价值和意义发掘处理。追根溯源,不只是由于此门课程的任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注重理论方面的教育指导,未能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有实际意义、价值的帮助,而且学校方面同样存在不足之处,譬如,在设定研究生培育方案时,没有充分利用就业指导核心意见与看法,而且这一培育方案也极少提到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与就业方向。一些教师仅仅是按照自身看法与教学经验制定培育方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缺少真实有效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对行业内部各项信息认识也不全面,致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研究生的自我因素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自己的就业规划。例如,(1)对自己的兴趣、特长、个性和能力认识不足。研究生在选择考研方向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专业,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适应以后的职业。(2)十分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及其未来的职业发展。(3)有些人考研动机不纯。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回避就业压力而考研,有些人是因为文凭,有些人是因为从众心理。(4)不理解专业的优势和劣势。(5)不了解自己最喜欢的专业。(6)没有认真考虑以后的考研发展计划。
   二、“互联网+”研究生就业生涯指导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我们正式迎来了互联网时代,这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对研究生来讲,都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体现在就业机会增加、就业面扩大和创业环境的宽松上,意味着他们将拥有更多接受职业生涯教育的机会。但对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机遇在于平台的创新、工作方法的多样化和教育途径的广泛,挑战在于能否抢占并利用好“互联网+”的平台做好研究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能否克服教育因互联网带来的“肤浅化”和“快餐化”。对于“互联网+”高等教育,习近平曾经说道,由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创建网络化、信息化、终身化、专业化的教育系统,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学习型社会,培育大量创新型优质人才是现代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将互联网与学校、教师、学生进行有机结合,而在高等教育中,很多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技能培养、理论教育、能力培养以及就业指导等,就业指导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以后的就业提供方向,好的就业指导能对学生以后的就业给予很大的帮助。
   互联网的影响下,社会职业正发生变化,传统职业与互联网结合催生众多新职业,职业交叉性更加明显。无论我们接受与否,“互联网+”时代已真实来临,如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研究生生涯规划教育和就创业指导工作值得深入研究,也迫在眉睫。如果说计算机网络时代的教育我们还可以慢慢摸索,那么“互联网+”时代就要求我们目标明确,行动迅速,在全球网络环境的影响下获取智能教学与智慧学习交互的教育,这不但是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然要求,亦是实施研究生就业创业教育与生涯规划的重头戏。
   “互联网+”影响下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可使互联网思维更加凸显,就业信息和渠道更加畅通,生涯规划系统性更加明显,教育教学更加多样,创业环境更加宽松,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浪潮更加高亢。这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符合我省建设高水平大学,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教育发展战略。
   三、“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生涯规划指导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和录取人数均以较大幅度递增。虽然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但随之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更加困难。加之研究生就业结构的不完整性以及自身素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致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只注重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往往忽视了求职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因此要根据互联网+新形势下对研究生的素质能力的综合要求,更为合理地整合职业规划,素质拓展尤其是就业创业指导内容。
   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校园中逐渐出现“智慧校园”一词。2008年,随着“智慧地球”这一观念的提出,社会教育学界也渐渐揭开了新型“智慧校园”的“面纱”。所谓智慧校园,就是将师生个性化服务作为理念,充分体会物理环境,了解学生的个体特征及学习背景,提供互通互联的网络通信,支撑教育过程分析、归纳、评价以及智能决策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由此可见,智慧校园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高级形式”,亦是所有大学的追求和向往,毫無疑问的是现代化的信息化正在推动着智慧校园这一远大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可以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学习科研生活为中心,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准确精细地为研究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就业创业指导。
   (一)以“数据技术”为核心,形成研究生新数据形态    “互联网+”的中心特点,就是从信息技术跨越到数据技术。此种跨越,不但呈现在技术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人类思维发展方面。信息技术时代中的“信息”,属于权利的表现,便于掌控人员掌握与控制外部世界。在数据技术时代背景下,主要体现在透明与流动的信息数据,信息数据应用代表的是责任与体验,更为重视理解与开发,囊括给予者与接受者所有人的活力。
   信息技术到数据技术的转变,对我国高等教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众所周知,任何一所学校均有教师、学生以及科研工作人员的信息资料库,如此不但有助于生成与保存个人数据库,而且还能为别人丰富信息库,这些数据库对外界人士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部分信息数据可以给大家提供了方方面面的个性化服务。所以,教师在初期就可以对所有研究生展开职业意识、适宜、选择与发展教育,并对研究生的整个过程展开追踪,并且记录到个人信息数据库中。另外,还可创建完整健全的校友网络系统。首先,多数出色优秀的校友能够为母校赢得荣誉,获得社会企业行业的认同及荣誉;其次,校友也能为师弟师妹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就业指导或是工作岗位。此外,还应当注重研究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宣传推广。不仅要在校园内部进行主题展览、张贴海报与发放就业手册等,亦可在校园网上开专栏,其中包含电子就业手册、培训视频等,还可以设计一些求职时常见问题、设计一些个性化职业的测试来测每个人适合什么职业等。
   (二)开展第二课堂,让研究生的就业教育变得丰富起来
   可以适当地拓宽研究生的选课范围和选课方式,例如开展多一些慕课课程,让研究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三)建立高素质高效率的就业教育指导队伍
   高素质高效率的就业教育指导队伍是高校就业教育获得良好成绩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就业教育人员不一定是需要和人面对面地交流,可以通过一个专设的网站来进行沟通,这样不仅方便大家更好地交流,还有利于当人流多的时候就业教育人员可以一对多地进行交流。因此,学校聘期的就业教育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而且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还可以让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以锻炼的名义到一些外面企业人事部门参与聘请工作,然后再返校工作,这样会使就业指导取得更好的成果,甚至可以聘请一些企业人事部高管当我校的就业部门的名誉教师或者是就业教育顾问。
   (四)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氛围,就必须依靠学校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有利协助。学校应该给学生建立一个专业的促进就业有关的交流平台,例如设立一个网站作为“职业交流吧”或者是“就业生涯指导会”等的平台,方便学生和教师各抒己见,并且可以辅佐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还可以通过各种座谈会、交流会、电子杂志针对个体进行个性化辅导,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指导和服务,以此避免研究生出现“眼高手低”的情況,可以纠正他们对就业的错误看法。
   四、结语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最高位置。现阶段,社会越来越关注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生身为我国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能否顺利就业不但影响学生家庭的经济利益,还会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稳定。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对研究生的就业生涯进行指导,并提升研究生的教育成效与质量,充分满足社会市场对各类创新性优质人才的需求,是现代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艳慧.价值观转型:关于研究生就业困难的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7(5):106-107.
   [2]宁家骏.“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主要内容[J].互联网治理专栏,2015(6):32-38.
   [3]张红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4]吴妮莎.我国硕士研究生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5]韩尚峰.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教育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6]胡乐乐.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2):26-32.
   [7]郭宏伟.“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02-106.
   [8]张忠华,周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39-43.
   [9]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4):8-13.
   [10]王丹平,张建兵.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析[J].高教探索,2005(2):85-88.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护理专业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外科护理常规工作设置5个考站,对120名护理学生进行OSCE考核,分析内容包括描述性统计了解OSCE成绩分布及考试质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对考核的评价。[结果]OSCE考试成绩为(75.35±6.25)分,成绩在总体上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校标关联效度系数为0.72(P<0.05),考试难
期刊
中华经典是经过岁月淘洗仍具有永恒魅力的精华,代表着一个民族文明的程度.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学习国学经典,经典诵读以全新的姿态回归语文教育的视野,受到广泛的关注.结合南
[摘 要] 详细描述了开设高等数学线上课程的优劣势,并选取某专科学校2019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超星学习通平台(慕课、学习资料下载、先进经验学习等)、腾讯课堂(教学直播、点名、师生互动、答疑等)、QQ群(作业布置、课件发布、交流研讨等)和微讲师(录课、课程编辑等)四个教学平台或软件来完成高等数学课程的线上授课任务。通过期中检测,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与2018级学生同期数学测试成绩
期刊
期刊
一yí到dào端duān午wǔ节jié,家jiā家jiā户hù户hù都dōu会huì包bāo粽zònɡ子zi。你nǐ知zhī道dào粽zònɡ子zi是shì怎zěn么me包bāo的de吗mɑ?走zǒu进jìn课kè文wén《端duān午wǔ粽zònɡ》,一yì起qǐ来lái包bāo一yí个ɡè自zì己jǐ喜xǐ欢huɑn的de端duān午wǔ粽zònɡ吧bɑ。  课文理一理  端duān午wǔ節j
期刊
[摘 要] 采用大学生家庭责任心问卷与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研究大学生恋爱动机与家庭责任心的关系。结果显示,情感性与婚姻性的恋爱动机与家庭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规划都存在显著正相关,面子性的恋爱动机与家庭责任认知、责任规划呈显著负相关,功利性的恋爱动机与责任认知显著负相关。  [关 键 词] 大学生;恋爱动机;家庭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高等教育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机构,其人才培养目标开始面向市场,逐步向大众化、创新化、结构化推进,不断满足全国人民多元化的素质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因素之一,学校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演变,为满足社会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需求,现代职业本科教育也应运而生,其目标是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学生,能在毕业之后迅速投入社会工作之中。而现代职业本科教育理念对于职业大学学生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大学学生学习能力,满足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职业大学的管理模式同样也应与时俱进,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