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置的艺术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1595080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眾所周知,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个人修养、表达能力,更和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提问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小学生进行一个探究性的数学学习,设置课堂问题对其有着非常的必要性。
  一、创设“悬念”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悬念”是引起学生强烈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因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悬念,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小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设置课堂问题时,留有一定的悬念,这种悬念让小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顺水推舟,让小学生自己根据教师设置的悬念和隐藏的线索去思考和探究。可以从小学生比较熟悉的事情和事物着手,通过讲故事、猜谜语、问题再现等形式,营造一个有趣的并且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小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作为问题的导入: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路上遇到一个小村庄,他们又累又饿,这个时候,孙悟空提出要去化缘,最后只得到了一个饼,孙悟空认为应该把饼分为四个部分,一人一份,但是猪八戒不满意,执意要两块饼,于是孙悟空把饼分成八个部分,给了猪八戒两份,猪八戒很开心,认为自己多吃了一块。请问猪八戒是否真的多吃了一块?为什么?从小学生比较熟悉的《西游记》人手,能很快地把小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在这样一个小故事中通过分析故事,知道了猪八戒的错误所在,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促使小学生发现问题,进而主动想要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二、由此及彼,发散小学生思维
  事实上,“悬念”的设置是一种非常好的问题引导方式,那么,学生在被悬念成功地引导之后,是否只停留在这一个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实现思维的跨越,由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促进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形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因此,这时候,教师就应当巧设“连环计”,设计多重问题,或者设置一些趣味性比较强、比较开放的问题,让小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拓展其思维模式,使得小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有一个明确的思考方向,而且还能有广阔的思考空间。
  如,在学习“位置与顺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以“猜谜”的形式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出红、白、黑三种不同颜色的球,大、中、小三个不同形状的盒子,让小学生猜猜老师是怎么放置三种不同颜色的球的。要求是每个盒子只能装一种颜色的球。教师提完问题后,小学生积极地举手进行抢答。在小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大盒不可以放红球。”这个时候小学生又开始动脑筋,结果,小学生的回答很好。这个老师又提出了一个要求:“中盒不可以放白球。”小学生又开始重新思索三中球的排列顺序。最后,等到小学生回答得差不多的时候,教师又说了:“在小盒里放黑色的球。”这个时候,小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不一会儿就推断出三种不同颜色球的各自位置。数学教师通过这样一步一步提问,不断加大难度,既给小学生的思考提供一个思路,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小学生不断地进行推理和琢磨,找出答案。
  三、多种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小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好学多问,这是好的现象,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很多情况下小学生只是提出问题,并不主动动脑思考分析问题的成因,也不动手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之后,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提出问题,等待着教师的解答。借助这种方法,不断提升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树立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小学生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给小学生留心足够的时间,让小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或者相互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如,在学习“加法运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问题的设计:妈妈让小红计算一下17 9,小红自己思考了一会儿,无从下手,于是向我们求助,请问有哪位学生能帮助一下小红?小学生听到这样的一个问题,瞬间情绪高涨,都跃跃欲试。由于小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于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给小学生一些时间,让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合作的精神,进行问题的探讨。不一会儿,小学生就想出了许多的解决方法:有学生用数手指算出来的;有的学生用竖式计算出来的;有的小学生将这个式子拆分成9 8 9等等。通过这样一个探究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问题设置艺术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总结,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比较喜欢和了解的事物着手,创设一个良好的“悬念”情境,引导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注重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时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在提高小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美术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要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必须为他们提供易懂的、有高质量的资源,充分挖掘出幼儿对美的视觉感知能力,在学习中获得宝贵的视觉经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达到审美教育的功能。  对艺术的欣赏开启了幼儿的美术心门。欣赏美好的作品,是幼儿感知具体的绘画艺术和情感表达的良好媒介,能让幼儿体会到绘画作品中的画法和技能。通过欣赏画作,幼儿心情顺畅,求知欲得到满足,无形中提升了欣赏的境界。  美术教
本文叙述了耐高温结构陶瓷(SiC、Si<sub>3</sub>N<sub>4</sub>)的制造工艺;扼要评述了该材料的物理性能;简要介绍了在增韧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最后,提到陶瓷/陶瓷材料,认为该材料
目的分析报告老年卒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影响因素和对策。方法以24d动态血压为主,配合人工测量,监测随访我科200例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情况,并分析影响血压的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及规范性的特点,枯燥、乏味的数字成为数学的主要特征,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也会有这些特征。然而,小学生的思維主要还停留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意识形态上,语言表达也离不开现实实物对其的影响,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还只是有朦胧的感觉。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学生语言和思维中的具体性、描述性和现实性转化为数学知识学习中的概念性、抽象性、严密性和逻辑性,
探究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中所使用的固体原料产品现状,对80个福建地区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中所使用的固体原料(与人体直接接触)进行抽样,并采用一系类的检测手段:电热恒温
目的研究急诊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60例)和
教学内容:国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课文1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情景交融、富有童趣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秋天天空和田野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孩子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愉快和欢乐的心情。本节课的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写好“追逐”。难点在于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  设计理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语文是富有诗意的,然而很多教师却让语文失去了生命的光泽,过分追求教学的预设,而忽略了其教学的生成。而这恰恰是课标的大敌,毕竟新课标主张“自主、合作、探究”,这必须有教学生成;如果教师过分控制,就会让所谓的课堂合作流于形式,最终只会让语文仅仅剩下“热闹”。因而,要真正体现课标的思维,让课标真正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注重生成,关注生成,让课堂的生成成为语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过去,师生关系处于从属,教
钢琴即兴伴奏实际上在知识量方面没有太高的要求,但这门技能通常需要庞大的音乐“信息量”。这些信息有的来自钢琴音乐本身,有的来自别的音乐。而节奏型在“信息量”的训练、使用中占有的位置十分关键。对于音乐节奏是一大关键的表现手段。显然节奏对于音乐是必不可少的灵魂,音乐的存在必定是与节奏的存在同步同生的。  对于音乐来说,节奏是非常重要的灵魂,也可以说是音乐生命的脉搏,音乐的生命力也是通过音乐的节奏表现出来
为了解采用泵送混凝土的结构柱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欠振、漏振时对其内部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采用超声法及钻芯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经超声法和钻芯法相互验证的结果表明,由于泵送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