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语言描绘、实物演示、电脑模拟、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体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又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创设情境的方法丰富多样,主要有语言描述、实物展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媒体创设、表演体会等。
一、在语言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
教学语言是最简捷、最方便、最经济的教学手段,是情境创设最基本的途径。在情境出现时,老师伴以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学生因感官的刺激,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产生情感, 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中。
例如教学课文《荷花》时,让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听柔和的轻音乐,一边想象,我再富有感情地轻声描述:“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从这些茂密的荷叶之间冒出来,荷花千姿百态,洁白无瑕,像水晶一样纯洁。有的才只有一个青里泛白的花苞,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只开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黄色的小莲蓬调皮的藏在花朵中央,有的全开了,像一个个穿着洁白素净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教师语言的描述,发挥了学生视听感官的协同作用,把学生带入花香叶翠的美妙境界。
二、在实物展示中,让学生增进体验。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快捷的方法,能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例如教学《琥珀》一文,课上我展示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其产生好奇,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由此顺理成章地进行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新型玻璃》中的“藕断丝连”一词时,我不是机械地讲解,而是请一位学生上台折断一节莲藕,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就明白“藕断丝连”的原意,再理解比喻意自然就容易得多。由此可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又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教学时间。
三、在图画再现中,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
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
例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在让学生理解詹天佑采用“中部凿井法“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请学生用简笔画的方法把它在黑板上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难点。又如教学《长征》—诗,对于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千山万水,诗人没有一一写下,而是选取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起点,从逶迤的五岭山写起。我在教学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下了五岭山,山势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并告诉学生:这就是“逶迤”的五岭山,接着又用简笔画画下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告诉学生:这就是“磅礴“的乌蒙山。通过对比,学生明白了“逶迤”和“磅礴”的意思。
四、在音乐渲染中,让学生体会文章意境。
音乐的渲染是美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如《月光曲》写的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他用自己的琴声给受苦人带来快乐,带来光明和自由。教学时,为学生播放《月光曲》的相应部分,帮助学生想象鞋匠、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琴声展开联想的画面。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还有多种表现方式,因课文内容而定。如课文《小小的船》可理解课文后播放音乐《小小的船》,让学生想象夜空的美,有月亮、星星、卫星等,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深化巩固课文知识的目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可在范读课文的时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爱在音乐的烘托下充分体现,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意境。
五、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加深内心体验。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在书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
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排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改编课本中角色的语言?怎样表现不同的动作神态?然后在小组里自编自演,让几名学生带上头饰,扮演角色,其他学生策献计,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表演。这样不仅能深化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可以用“排演课本剧”这一形式组织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进行表演,加深内心体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还有很多方法,如生活展现、电教媒体创设、问答讨论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对象和教学条件,选择适当的创设情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健,熊生贵,主编.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第一版.
[2]李吉林,主编.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第一版.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体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又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创设情境的方法丰富多样,主要有语言描述、实物展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媒体创设、表演体会等。
一、在语言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
教学语言是最简捷、最方便、最经济的教学手段,是情境创设最基本的途径。在情境出现时,老师伴以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学生因感官的刺激,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产生情感, 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中。
例如教学课文《荷花》时,让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听柔和的轻音乐,一边想象,我再富有感情地轻声描述:“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从这些茂密的荷叶之间冒出来,荷花千姿百态,洁白无瑕,像水晶一样纯洁。有的才只有一个青里泛白的花苞,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只开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黄色的小莲蓬调皮的藏在花朵中央,有的全开了,像一个个穿着洁白素净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教师语言的描述,发挥了学生视听感官的协同作用,把学生带入花香叶翠的美妙境界。
二、在实物展示中,让学生增进体验。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快捷的方法,能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例如教学《琥珀》一文,课上我展示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其产生好奇,激发强烈的求知欲,由此顺理成章地进行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新型玻璃》中的“藕断丝连”一词时,我不是机械地讲解,而是请一位学生上台折断一节莲藕,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就明白“藕断丝连”的原意,再理解比喻意自然就容易得多。由此可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又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教学时间。
三、在图画再现中,让学生理解课文难点。
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
例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在让学生理解詹天佑采用“中部凿井法“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请学生用简笔画的方法把它在黑板上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难点。又如教学《长征》—诗,对于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的千山万水,诗人没有一一写下,而是选取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起点,从逶迤的五岭山写起。我在教学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下了五岭山,山势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并告诉学生:这就是“逶迤”的五岭山,接着又用简笔画画下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告诉学生:这就是“磅礴“的乌蒙山。通过对比,学生明白了“逶迤”和“磅礴”的意思。
四、在音乐渲染中,让学生体会文章意境。
音乐的渲染是美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融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如《月光曲》写的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他用自己的琴声给受苦人带来快乐,带来光明和自由。教学时,为学生播放《月光曲》的相应部分,帮助学生想象鞋匠、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琴声展开联想的画面。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还有多种表现方式,因课文内容而定。如课文《小小的船》可理解课文后播放音乐《小小的船》,让学生想象夜空的美,有月亮、星星、卫星等,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深化巩固课文知识的目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可在范读课文的时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作者对故乡、对杨梅的爱在音乐的烘托下充分体现,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意境。
五、在角色扮演中,让学生加深内心体验。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在书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
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排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改编课本中角色的语言?怎样表现不同的动作神态?然后在小组里自编自演,让几名学生带上头饰,扮演角色,其他学生策献计,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表演。这样不仅能深化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可以用“排演课本剧”这一形式组织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进行表演,加深内心体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情境的创设还有很多方法,如生活展现、电教媒体创设、问答讨论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对象和教学条件,选择适当的创设情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健,熊生贵,主编.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第一版.
[2]李吉林,主编.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