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人是教育的主体,标志着教育是人性化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新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是尊重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需要,一切为了现实的、社会的、具体的人。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我认为需要有强烈的形成尊重文化的意识以及扎实有效的形成课堂尊重文化的策略,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形成一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生命的意识,成为师生和谐相长的乐园。
一、教师在建构有效课堂、尊重文化过程中的行为准则
1.尊重知识建构规律
教师尊重知识建构的一般规律,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对于教材体系,教师需要融会贯通的把握,对于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准确无误的定位,对于学情分析,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对于教学理论我们需要恰如其分地解读与运用,从而按照知识建构的一般规律,确定适合学生的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有效建构新知。当我们能够知道建构的规律,我们呈现知识的方式就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教师也会是学生愿意亲近的人。
2.尊重教学一般规律
学生的学习犹如吃饭,吃得太多太快往往会引起消化不良,然而在时下,一些“责任心”太强的教师争着抢着上自习课,似乎多占一节课,就会让学生多考几分似的。而事实上,过多的课程压力,过大的作业量,恰恰挤走了学生自我反省和知识消化的时间,根本无助于实际成绩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还需将教学热情与尊重教学规律保持协调。当我们尊重教学的一般规律时,我们就会给学生合适的空间,让学生健康成长。
3.尊重塑造学生人格
十五六岁的少年是满怀傲气的年龄,一个少年最想得到的是尊重。身为师者,经营的是一种爱的事业,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处事方式应该给弱者尊严,给强者一种看世界的目光,给所有的学生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学生是前来求学的未成熟个体,而绝不应该是教师达到理想分数的工具。尊重他人的人格是课堂尊重文化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形式。当我们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就不会拼命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拼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而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师生能够和谐相长的基础。
4.尊重课堂精彩生成
一堂好课应该“始于欢乐,止于智慧”,然而功利的应试教育课堂却往往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环节快速地进行,这种课学生体会到的是疲于奔命的感觉,尊重课堂上精彩的生成不但可以保护学生原来就有的“创新能力”,而且使课堂成为一种愉快智力活动的场所,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当然我们尊重学生张扬个性,绝不等于允许他们无知地张狂,课堂精彩地生成应该是充满学术氛围的智力活动,教师应该正确理解,合理把握。
二、学生在建构有效课堂、尊重文化过程中的行为准则
1.尊重教师
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内涵比较丰富,例如学生对于教师人格的尊重,学生对于教师劳动成果的尊重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2.尊重知识
学生尊重知识,形成正确的知识观,才能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识,对待求知过程,这实际上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一种态度,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
3.尊重他人
教室是一个公共场所,每一位学生应该懂得尊重他人的学习环境,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师生双边活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
4.尊重自我
学生尊重自我,在课堂上的主要体现是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自信,如果每一位学生都逐渐形成这样的意识,那么我们的班级氛围就是积极向上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采取多元的方式,以达到不断激励学生形成自尊的目的。
协调发展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里的协调我理解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协调,理解为学生求知目的与方式的协调,理解为认知与创新的协调,要促成学生渐渐达到这些方面的协调,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有形成尊重文化的意识与策略,从而才能做出有效的尝试。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我认为需要有强烈的形成尊重文化的意识以及扎实有效的形成课堂尊重文化的策略,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形成一种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生命的意识,成为师生和谐相长的乐园。
一、教师在建构有效课堂、尊重文化过程中的行为准则
1.尊重知识建构规律
教师尊重知识建构的一般规律,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对于教材体系,教师需要融会贯通的把握,对于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准确无误的定位,对于学情分析,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对于教学理论我们需要恰如其分地解读与运用,从而按照知识建构的一般规律,确定适合学生的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有效建构新知。当我们能够知道建构的规律,我们呈现知识的方式就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教师也会是学生愿意亲近的人。
2.尊重教学一般规律
学生的学习犹如吃饭,吃得太多太快往往会引起消化不良,然而在时下,一些“责任心”太强的教师争着抢着上自习课,似乎多占一节课,就会让学生多考几分似的。而事实上,过多的课程压力,过大的作业量,恰恰挤走了学生自我反省和知识消化的时间,根本无助于实际成绩的提高。对于教师而言,还需将教学热情与尊重教学规律保持协调。当我们尊重教学的一般规律时,我们就会给学生合适的空间,让学生健康成长。
3.尊重塑造学生人格
十五六岁的少年是满怀傲气的年龄,一个少年最想得到的是尊重。身为师者,经营的是一种爱的事业,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处事方式应该给弱者尊严,给强者一种看世界的目光,给所有的学生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学生是前来求学的未成熟个体,而绝不应该是教师达到理想分数的工具。尊重他人的人格是课堂尊重文化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形式。当我们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就不会拼命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拼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而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师生能够和谐相长的基础。
4.尊重课堂精彩生成
一堂好课应该“始于欢乐,止于智慧”,然而功利的应试教育课堂却往往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设的环节快速地进行,这种课学生体会到的是疲于奔命的感觉,尊重课堂上精彩的生成不但可以保护学生原来就有的“创新能力”,而且使课堂成为一种愉快智力活动的场所,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当然我们尊重学生张扬个性,绝不等于允许他们无知地张狂,课堂精彩地生成应该是充满学术氛围的智力活动,教师应该正确理解,合理把握。
二、学生在建构有效课堂、尊重文化过程中的行为准则
1.尊重教师
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内涵比较丰富,例如学生对于教师人格的尊重,学生对于教师劳动成果的尊重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2.尊重知识
学生尊重知识,形成正确的知识观,才能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识,对待求知过程,这实际上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一种态度,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
3.尊重他人
教室是一个公共场所,每一位学生应该懂得尊重他人的学习环境,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师生双边活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
4.尊重自我
学生尊重自我,在课堂上的主要体现是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赢得自信,如果每一位学生都逐渐形成这样的意识,那么我们的班级氛围就是积极向上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采取多元的方式,以达到不断激励学生形成自尊的目的。
协调发展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里的协调我理解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协调,理解为学生求知目的与方式的协调,理解为认知与创新的协调,要促成学生渐渐达到这些方面的协调,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有形成尊重文化的意识与策略,从而才能做出有效的尝试。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