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突破——记一次难忘的采访

来源 :新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大“○” 1981年8月14日,我正整装待发,准备参加华北军事演习的报道,下午报社领导突然通知我留下来,采访刚刚驾机起义的台湾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考核官黄植诚,并明确要求:除了采写一般报道,还要采写黄植诚谈国民党空军的长篇访问记和反映黄植诚驾机起义的报告文学。真糟.黄植诚17日就要从福州到北京,而我对他几乎一无所知。
其他文献
<正> 以“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新闻特写,被人们称之为形象化的报道。然而,如何真正地让新闻特写具有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染力,却非一件易事,需
<正> 什么样的导语才能称得上好导语呢?台湾郑贞铭提出好导语的构成六要点:一、概括新闻的六个要素(即五个 W 和一个H);二、找出新闻的特色加以表现;
利用协整分析和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我国碳排放的动态弹性,选取东北部、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横向区域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导致碳排放弹性系
《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转给我一篇报告文学习作及作者的信。作者周自狄在信中说:“……我写了一篇《团旗下的‘花香’》的报告文学……写好后,我送给了主人公及主人公所在的厂
老年人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人增多,他们的医院感染问题也日显突出.重视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采取积极的医疗护理措施是保证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
<正> 关于文责自负要不要盖章,许多同志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在此,仅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建议。首先,我认为《新闻知识》第一期上王清平、彭安怀和第四期上李小友同志的意见值得
所谓背景,原指舞台上或电影里的布置。把它放在后面,衬托演员的演出活动;又指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中衬托主体的背后景物。将它借用到新闻写作上,指的是衬托报道主体的材料,
<正> 编辑同志: 《新闻知识》1987年第1期刚好在春节前出刊,趁着走亲戚空闲的几天,我仔细阅读了几遍,并和周围同行交换了意见,简评如下: 优点: 一、设立的“通讯员鼓劲台”好
期刊
<正> 近几年来,“强人”成了报刊、电视上的时髦字眼。既可看到《女强人》、《初春时节访强人》之类的标题,又可见到和听到“他是厂里的强人”、“而对这位精明干练的强人”
风貌通讯属于报纸上的新闻报道文体,它同样要向读者传播新的信息,向人们报道新鲜事实。与此同时,风貌通讯还应显示出所报道的某一地方的特点,这种有别于其它地方的新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