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在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中还存在诸多误区,如果不在理论和实践上走出这些误区,就会影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误区
[作者简介]邹丽华,鹰潭市委党校副教授。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是一条基本道德底线,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部社会风尚规范。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出对荣辱观误解、曲解的误区,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一、要走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浅层化、表面化理解的误区,全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具有非常丰富深刻的内涵。由于人们对“八荣八耻”的学习还不够深入或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不够准确,所以,有些同志就产生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浅层化、表面化的理解。比如,有的将转型时期人们暂时的思想困惑说成是没有正确的荣辱观;有的教育者、组织者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活动时不注意研究“八荣八耻”深刻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到底是什么,而满足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如有的小学在荣辱观教育主题活动中,要求全校学生齐诵“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还有的把“八荣八耻”改编成童谣,要求学生吟唱。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一些组织者,由于习惯于墙上有文、报纸有声、电视有影等形而上学的做法,于是刷几条标语、开几次集会、搞几次征文、上几回电视便算了事。以上这些轰轰烈烈走过场,扎扎实实搞形式的表面化的做法是我们必须极力避免的,也是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所违背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由“八荣八耻”构成的有机整体,它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自觉以“八荣八耻”为标准,全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才能摒弃那些错误的理论,在实践中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二、要走出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当成口号、套话运用的误区,切实把荣辱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
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切中时弊,寓意深刻。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要走出把荣辱观当成口号、套话运用的误区,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规范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八荣八耻”的要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贯穿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把“八荣八耻”变成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习惯,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只有着眼于基层,使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追求,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要走出培养高尚品德仅仅依靠修身养性等传统路径的误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有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的思想
建树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学习,加强修养,但也一定要突破仅仅依靠社会成员自觉修养、自我改造,诸如自省、自律、慎独的老路子。不仅要褒扬先进、树立榜样,还要强化舆论监督,揭露、批评社会丑恶。特别需要大力呼唤敢于亮丑、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精神和做法。要谋求和拓展道德建设的新路径,采取自律与他律并举的措施,引导和督促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树立荣辱观还要有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要完善法律、政策,加强制度、机制创新。通过惩恶扬善,让品德高尚的见义勇为者广受赞扬、奖励和支助、关爱,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道德堕落者,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受到人们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对那些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以耻为荣的事情,从制度层面入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让人们不能为、不敢为;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扎根内心的崇高道德约束外在的行动,让人们不愿为、不想为;要弘扬社会主义正气,营造良好氛围,让有耻辱言行的人受到唾弃,让有光荣言行的人受到褒扬,让人们不耻为、不屑为。如此多管齐下,相互促进,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匡正社会风气。
四、要走出践行荣辱观对下不对上、对民不对官的误区,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
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不仅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也会感召影响一方民风。如果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嘴上反腐败,行动搞腐败;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做对下不对上、对民不对官,那么这个地方的干部队伍风气不可能正起来,民风也必然受到污染。一定意义上说,官德引导着民风,甚至决定着民风。“八荣八耻”能否蔚然成风,能否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践,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用“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来修身。“正人先正己”,要在其所领导和管理的地方或单位倡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领导干部自己要先做到,要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反对“以权谋私”、“跑官要官”等官场恶习。其次要用“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来治人,也就是要用荣辱观来评价人、选用人、教育人、管理人。
五、要走出荣辱观影响经济发展的误区,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有人说:“相对于改革和投资等问题而言,精神领域的东西可以先放一放。”还有些人刻意把奢侈浪费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混为一谈,盲目等同起来,错误地主张“经济要上,纪律要让”,以为不摆“穷阔”难树“开放形象”,认为反铺张浪费会束缚大家的手脚,影响投资环境,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有些人只要纪律松绑,不要纪律约束,造成一手硬、一手软。我们的社会已经因这些“虚”东西有过惨痛的教训,有的党员干部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这些谬论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不仅让人失去投资的信心,削弱经济发展的后劲,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价值导向,没有科学做支撑的道德必然是伪道德,没有道德做支撑的科学最终也会堕落为伪科学。荣辱观作为社会道德的价值体现,表达并设定着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引导着社会发展的方向,规定着社会的发展目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问题。科学发展必然是符合国家长远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必然是依靠科学和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发展,必然是通过全体人民团结互助和诚实守信实现的发展,必然是体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发展,必然是珍惜资源、艰苦奋斗的发展。显然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正是一条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的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引导社会成员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价值观念,为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六、要走出荣辱观神圣化、万能化的误区,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当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们关于荣誉与耻辱的根本观念和总体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重要内涵。但有的人不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而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神圣化、万能化,脱离实际地盲目套用。事实上,荣辱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涵义、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一是在时间纬度上,要运用荣辱观指导我国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坚持与时俱进。二是在空间纬度上,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从我国及各地的具体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
荣辱观关乎人的立场、观点、情感和思想方法、价值取向、道德境界以及行为方式;关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乎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大计;关乎人口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就关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方方面面。一句话,关乎科学发展观能否真正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灵魂。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这是社会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解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切入点和着手处。我们要把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必须切实转变发展观念。而转变发展观念,首先必须转变价值观和政绩观。荣辱观则是价值观和政绩观的具体表现和内心尺度。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它当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从内心世界里反思和纠正非科学发展观,从心源深处确定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的方向,才能提升精神境界,保证一切言行都能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责任编辑晏蔚青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误区
[作者简介]邹丽华,鹰潭市委党校副教授。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科学的有机整体,是一条基本道德底线,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部社会风尚规范。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出对荣辱观误解、曲解的误区,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一、要走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浅层化、表面化理解的误区,全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具有非常丰富深刻的内涵。由于人们对“八荣八耻”的学习还不够深入或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不够准确,所以,有些同志就产生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浅层化、表面化的理解。比如,有的将转型时期人们暂时的思想困惑说成是没有正确的荣辱观;有的教育者、组织者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活动时不注意研究“八荣八耻”深刻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到底是什么,而满足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如有的小学在荣辱观教育主题活动中,要求全校学生齐诵“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还有的把“八荣八耻”改编成童谣,要求学生吟唱。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一些组织者,由于习惯于墙上有文、报纸有声、电视有影等形而上学的做法,于是刷几条标语、开几次集会、搞几次征文、上几回电视便算了事。以上这些轰轰烈烈走过场,扎扎实实搞形式的表面化的做法是我们必须极力避免的,也是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所违背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由“八荣八耻”构成的有机整体,它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自觉以“八荣八耻”为标准,全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才能摒弃那些错误的理论,在实践中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二、要走出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当成口号、套话运用的误区,切实把荣辱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
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切中时弊,寓意深刻。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就要走出把荣辱观当成口号、套话运用的误区,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规范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八荣八耻”的要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贯穿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把“八荣八耻”变成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习惯,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只有着眼于基层,使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追求,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要走出培养高尚品德仅仅依靠修身养性等传统路径的误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有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的思想
建树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学习,加强修养,但也一定要突破仅仅依靠社会成员自觉修养、自我改造,诸如自省、自律、慎独的老路子。不仅要褒扬先进、树立榜样,还要强化舆论监督,揭露、批评社会丑恶。特别需要大力呼唤敢于亮丑、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精神和做法。要谋求和拓展道德建设的新路径,采取自律与他律并举的措施,引导和督促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树立荣辱观还要有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要完善法律、政策,加强制度、机制创新。通过惩恶扬善,让品德高尚的见义勇为者广受赞扬、奖励和支助、关爱,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道德堕落者,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受到人们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对那些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以耻为荣的事情,从制度层面入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让人们不能为、不敢为;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扎根内心的崇高道德约束外在的行动,让人们不愿为、不想为;要弘扬社会主义正气,营造良好氛围,让有耻辱言行的人受到唾弃,让有光荣言行的人受到褒扬,让人们不耻为、不屑为。如此多管齐下,相互促进,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匡正社会风气。
四、要走出践行荣辱观对下不对上、对民不对官的误区,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
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不仅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也会感召影响一方民风。如果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嘴上反腐败,行动搞腐败;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当做对下不对上、对民不对官,那么这个地方的干部队伍风气不可能正起来,民风也必然受到污染。一定意义上说,官德引导着民风,甚至决定着民风。“八荣八耻”能否蔚然成风,能否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践,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用“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来修身。“正人先正己”,要在其所领导和管理的地方或单位倡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领导干部自己要先做到,要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反对“以权谋私”、“跑官要官”等官场恶习。其次要用“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来治人,也就是要用荣辱观来评价人、选用人、教育人、管理人。
五、要走出荣辱观影响经济发展的误区,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有人说:“相对于改革和投资等问题而言,精神领域的东西可以先放一放。”还有些人刻意把奢侈浪费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混为一谈,盲目等同起来,错误地主张“经济要上,纪律要让”,以为不摆“穷阔”难树“开放形象”,认为反铺张浪费会束缚大家的手脚,影响投资环境,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有些人只要纪律松绑,不要纪律约束,造成一手硬、一手软。我们的社会已经因这些“虚”东西有过惨痛的教训,有的党员干部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这些谬论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不仅让人失去投资的信心,削弱经济发展的后劲,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价值导向,没有科学做支撑的道德必然是伪道德,没有道德做支撑的科学最终也会堕落为伪科学。荣辱观作为社会道德的价值体现,表达并设定着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引导着社会发展的方向,规定着社会的发展目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问题。科学发展必然是符合国家长远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必然是依靠科学和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发展,必然是通过全体人民团结互助和诚实守信实现的发展,必然是体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发展,必然是珍惜资源、艰苦奋斗的发展。显然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正是一条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要求的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引导社会成员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价值观念,为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六、要走出荣辱观神圣化、万能化的误区,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当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们关于荣誉与耻辱的根本观念和总体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重要内涵。但有的人不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而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神圣化、万能化,脱离实际地盲目套用。事实上,荣辱观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涵义、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一是在时间纬度上,要运用荣辱观指导我国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坚持与时俱进。二是在空间纬度上,要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从我国及各地的具体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
荣辱观关乎人的立场、观点、情感和思想方法、价值取向、道德境界以及行为方式;关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乎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大计;关乎人口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就关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方方面面。一句话,关乎科学发展观能否真正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灵魂。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这是社会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解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切入点和着手处。我们要把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必须切实转变发展观念。而转变发展观念,首先必须转变价值观和政绩观。荣辱观则是价值观和政绩观的具体表现和内心尺度。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它当成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从内心世界里反思和纠正非科学发展观,从心源深处确定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的方向,才能提升精神境界,保证一切言行都能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责任编辑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