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cha_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新课改对师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要求,并反思目前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师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课程结构 问题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52-03
  随着新课改发展与深入,教学中暴露出不少难以解决的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是教师素质的问题。高师院校作为基础教育教师素质的主要培养者,应该深刻反思当前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高师课程改革,从培养源头上破解问题。课程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针对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分析新课改对师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提出的要求,并反思目前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试图从课程结构的优化问题上对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新课改对高师课程结构提出的要求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而教师素质的转变与提高在很大程度反映在高师课程结构上,课程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素质的培养问题。因此,有必要基于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分析新课改对高师课程结构提出的要求。
  (一)高师课程应具针对性。反映在课程结构上主要表现师范性和实践性。新课改要求教师树立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具有多重角色的转换能力。因此,在课程结构体系上要突出教师这个职业性,注重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引导,转变观念,并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要体现实践的品质,因为高师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而较强的实践能力是体现师范性的根本,新课改要求高师教育在注重理论课程开设的前提下,还要注重针对基础教育要求开设实践课程,以增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能力。
  (二)高师课程应具有适应性。反映在课程结构体系上要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全面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新课改中活动课程、综合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具有更为广博的知识背景和具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针对新课改的要求,高师课程结构体系应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实际,改变过去以知识为本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体系,要体现课程门类的全面性和课程形式的多样性、专业性课程和基础性课程相统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讲授课程与自主探究性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配合。
  (三)高师课程应具有先进性。反映在课程结构体系上主要表现在前瞻性和现代性。新课改对教师有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要求,使得高师课程结构要容纳师范生未来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方法与策略性知识、学科前沿性知识和最新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而要达到新课改的要求,高师院校可以拓宽课程,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拓展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所需的知识与能力。
  二、目前师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新课程实施以来,师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改革还须深化。当前师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结构设置与培养目标相悖。师专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小学语文教育所需要的教育理念、专业信念、教育教学前沿性理论知识等,具有适应小学语文教育所需的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实践能力。而从目前的课程结构体系来看,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理论课程多是一些抽象、空洞、陈旧、缺少情境性的内容,课程没有活力,学生不感兴趣;实践课程理论倾向严重,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培养目标难以达成。
  (二)课程结构设置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根笔者调查,师专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往往从教师和文秘这两种职业考虑,而现在的教师岗位和待遇好的文秘岗位入职“门槛”越来越高,都需要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特别是目前教师岗位入职前必须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先获取教师资格,然后要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合格后才能入职。但是目前的课程结构设置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学生将来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和社会教师招聘考试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没有很好考虑到学生将来从事文秘职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专业结构狭窄、单一,不符合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专业性和师范性也不凸显,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自信心不足,“三不”(说不得、写不得、教不得)现象较为严重。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割裂。理论知识虽然很重要,但实践性知识与能力更重要,因为语文教育专业终极目标是指向学生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的建构应以一定情境性体验积累为基础,而理论知识的巩固也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课程只有和实践课程深度融合,才能达成本专业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而就目前的课程结构上看,两者之间在时空上都缺乏全面统筹的安排,条块分割现状严重,二者缺少互融性。
  (四)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失调,理论课程呈纯理论化倾向,其间缺少实践训练环节,学生应具有的文本鉴赏、言语交际、写作、语文教学和研究等能力训练强度小。学生的实践课程内部结构安排也不恰当,形式单一,内容单调,不重视隐性的实践课程的开发;在时间安排上缺乏系统性、有序性、渐进性和连贯性;教育见习等重要实践课程流于形式,监管机制缺乏保障。
  (五)普通教育类课程结构的综合化程度不高。普通教育课程一般包含社会科学类课程、人文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等。目前师专语文教育专业普通教育类课程门类比较单一,主要是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类)、外语课、体育课和计算机课等,而且这些课程所占的比重大,自然科学课程和工具类(除外语、计算机外)课程过少,比例失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缺乏交叉参透与融合,综合性课程缺乏,难以适应新课改课程综合化的需要。   二、师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策略
  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是优化课程整体结构的问题,只有从整体上优化课程结构,高师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对师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对本专业课程结构优化提出几点建议。
  (一)构建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普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普通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专业学习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背景,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获更广博的知识背景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课程的开设。对于此类课程,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优化构建。
  1.适当减少外语课程学时。长期以来,这一课程所占的学时比重大,但开设的质量却不佳,应当适当压缩这一课程的学时。同时,这一课程必须联系当前社会和学生的实际,多创设一些真实情境,多用一些案例,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提高课程开设的实效性。
  2.开设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可以开设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如历史、人文、法律和社会等综合文科课程;可以开设以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精神和伦理等科学素养为目的,如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天文、物理和生物等综合理科课程;还可以开设一些文理互相渗透的,公共科与专业科、语文学科与教育学科互相融合的课程,如科学技术与人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整合等。通过开设多样化和综合化的课程,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未来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构建具有实践品质的专业理论课程。师专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面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型教师,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也明确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而目前的语文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结构过多地强调理论构建,却或多或少忽视了实践内容的参透,理论知识不能效指导教学实践工作。因此,在培养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师素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协调与融合,构建具有实践品质的专业理论课程结构已成为关键。
  1.处理好每一门理论课程中理论性内容结构与实践性内容结构的协调配合的问题。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协调要根据师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注重理论性知识构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的同时,不能忽视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反思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实践性知识的构建。
  2.构建情境性的、与基础教育实际联系紧密的理论知识结构。目前师专语文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大多都是去情境化的纯理论的、空泛和抽象的思辨知识,这种结构体系往往造成理论课程的开设质量不高。我们可以在原有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中设置一些具体教学情境结构环节,比如案例研究、录像观摩、模拟练习、教学观摩与分析等环节,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得以还原,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而且还利于学生获得实践性知识。
  3.理论课程结构中要简约理论,突出应用性。目前专科语文教育专业理论课程过多,特别是纯理论的知识多,而应用性理论知识过少,并且实践环节更少,学了这些课程后,学生应有的实践能力并未得到提高。鉴于这种情况,对于专科生来说,应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性课程内容结构的设置要精选、做到简约化,力求做到有用、够用和适用。也就是说设置应用性理论课要多一些,纯理论课要少一些,留出足够的课时开展实践能力训练。比如写作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内核,简约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增加“新闻写作”、“应用文写作”和“小学生习作研究与指导”等内容,并且加大写作实训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构建与理论课程互融的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师专语文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要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就必须首先重视与理论课程互融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鉴于目前语文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结构单一、实践时间短、与理论课程割裂、在时空安排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对实践课程进行优化构建。
  1.拓展实践课程的结构。将实践课程结构从总体上分为显性实践课程和隐性的实践课程。显性实践课程可开设教师基本功类课程(如三字一话、朗读、写作等)、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类课程(如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模拟教学和微格教学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调查与研究等。隐性课程主要开设教育活动课程。活动课是实践课程中比较重要而容易被人忽略的课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主动配合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与兴趣成立与语文教育专业相关的社团组织开展活动。比如成立话剧社,开展排演课本剧活动,培养学生对课程本剧的编导与表演能力;设立记者团,通过采访、写作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与能力;成立文学社团,开展手抄报、黑板报等编辑与设计活动,培养学生自办报刊的能力;此外,还可成立书法协会、简笔绘画协会、音乐舞蹈协会、礼仪队等。通过成立多种社团组织开展活动,培养多才多艺的未来小学语文教师,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实践课程的系列项目安排必须体现全程性和有序性。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必要将实践课程贯穿于三年专业学习阶段。例如,一年级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开展观摩感知性见习活动;二年级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开展专题性见习活动;三年级进行教育实习与反思,撰写教育实训报告,顶岗实习等。
  3.实践课程要与理论课程同步融合。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的结构是相互兼顾、有机结合的。比如,在学习教育理论之前,应先开展让获得前置性教育经验观摩感知性见习活动;在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时,要配合理论课程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见习活动;学习完教育理论课程后,要进行综合性的实习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习得、巩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玉敏,等.高师中文专业课程结构改革与中学语文教育对接的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2(5)
  [2]姚恩全,等.高校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12)
  [3]贾晓秀.论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结构改革[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302);柳州师专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LSZ2012JGA02)
  【作者简介】宋汪洋(1970- ),男,广西贵港人,硕士,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厌学行为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部分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厌学程度的年级差异显著,厌学程度与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呈显著正相关,而母亲拒绝对大学生厌学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 大学生 厌学行为 关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21-02  
期刊
【摘 要】分析高职土建类专业毕业顶岗实习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高职土建类专业毕业顶岗实习的特点,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提出高职土建类专业毕业顶岗实习的“123456线性毕业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关键词】顶岗实习 职业能力 管理体系 质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C-0177-02  毕业顶岗实习是高职生在完成
期刊
【摘 要】以体育师范生为对象,提出基于行动导向的体育教育中讲解与示范的教学措施,并从五个方面探讨师范生如何把握讲解与示范的时机,在体育实习见习中对讲解与示范加以应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 讲解 示范 体育教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C-0164-03  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入职的首要选择是学校。因此,从“双元制”的行
期刊
【摘 要】介绍柳州市龙潭公园的概况,分析生态学公选课分层实习设计的思路框架,并提出利用龙潭公园作为生态学公选课分层实习基地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公园 生态学 实习基地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C-0154-03  生态学野外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环节。野外实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期刊
【摘 要】基于广西艺术学院的调查数据,分析艺术院校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运用现状,剖析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措施,以增强艺术院校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艺术院校 俱乐部制 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26-03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指的是遵循体育教学的
期刊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课堂纪律检查力度,建立通报制度;加大教育处理力度;对学业成绩低下、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自制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引导;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从而在“成功、激励”教育理念下共同推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 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从课程体系构建、课外实践活动体系设计、科学素养培育模式研究等方面阐述高职院校基于STS理念实施科学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STS理念 科学教育 课程体系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45-03  随着全球范围内传统产业技术进步加快、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推进,
期刊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广西6所高校的212名东南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习环境、教学活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四个维度考察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适应性,并提出提高东南亚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性的建议。  【关键词】东南亚留学生 跨文化 学习适应性 广西高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23-04  一、研
期刊
【摘 要】借助“6S汽车技术服务社”平台优势,以汽车维修服务前台接待岗位为例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将该服务社日常承接的作业项目作为载体,依据各个作业项目应具备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对所涉及的4门课程关联和交叉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优化,开发4个可操作性强的综合性实训项目。  【关键词】多课程整合 实景相融 6S汽车技术服务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阐述中小企业创立与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方法设计以及实践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关键词】高职教育 中小企业创立与经营管理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68-02  中小企业创立与经营管理课程是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前景,顺应实施阶梯式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要求的一门职业素质拓展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