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86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8日,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今年的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以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
  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何意义?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河南又该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如何发力?针对这些问题,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申延平对文件作出了解读。
  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申延平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国情农情、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转变”:产业结构从一业到多业转变,产品结构从高产到优质转变,经营方式从“小农”到产业化转变,社会结构从封闭到开放转变,生活方式从传统到現代转变。
  当前,河南“三农”工作也面临一些困难与挑战。农村资源配置不充分,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城乡融合发展缓慢,移风易俗任务艰巨,乡村治理难度加大。要妥善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开启河南农业农村工作新征程,就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把握总要求推动全面现代化
  申延平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没有产业,乡村难以振兴,农村产业发展要围绕“农”字做文章,体现农村特色,发挥农业农村多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态宜居是关键。农业农村本身就是生态系统的主体,要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使农村更加宜居。乡风文明是保障。节庆活动、民间艺术、乡风民俗,都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要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移风易俗,推广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提升乡村精神文明水平。治理有效是基础。要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增加农民福祉,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七个之路”: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协调推进,稳步实施,推动农业农村的全面现代化。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乡村振兴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申延平说,要通过完善制度体系,着重解决好“人、地、钱”这些关键因素。
  抓好“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要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我们要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技能人才等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引导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创业就业。
  抓好“地”的问题。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继续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我们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稳步推进。
  抓好“钱”的问题。要用足财政资金,用好金融资金,用活社会资金。优化财政支农投入,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按照中央部署,促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所得收益用于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三农”。
其他文献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河南的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在近日召开的河南省两会上,“三农”话题备受关注。  乡村振兴不能落下一个村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就是要让每个村庄都实现振兴。但由于历史发展阶段、区位条件等不同
期刊
农历的月份是按朔望月(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安排的,一年为12个月。   农历月份名称一般都按数字顺序排列,但也有例外,如一月不叫一月,叫“正月”,十二月一般也不叫十二月,叫“腊月”。一月之所以叫“正月”,是因为历朝君王即位,都要在次年改年号,从一月开始就体现他的正统,所以将一月叫“正月”,本来就读现在第四声的正,据说是秦朝为避秦始皇嬴政的讳,才改了音调读成第一声,一直用到现在。   正月在春天的
期刊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三月的南阳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3月17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深入河南南阳市调研“三农”工作。一路上,韩长赋进农田、访民生、话发展,与市县乡村干部和群众面对面交流,悉心指导工作,共话全面小康。   农业农村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省气象局局长王鹏祥,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市长霍好胜,市委副
期刊
3月18日至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德印带领全国人大农委调研组莅临河南调研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并对乡村振兴促进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征求意见。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李文慧,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张琼等陪同调研。   “两会”闭幕不久,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德印就带队来河南省调研乡村振兴
期刊
只要深入挖掘一棵树皮、花、叶、果的价值,通过深加工进行深层次利用,研发出丰富多样的产品,就能让一棵树形成一根完整的产业链。  一块皮,经过提取,悄然变成一种液体,最后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洗发水;一片叶,经过萃取,能够成为一个颗粒,神奇制作成茶叶;一颗果,经过压榨,能够成为一滴籽油,魔法般变身为面膜……  出现如此奇迹的是被誉为“植物黄金”的杜仲,而中国杜仲之乡——湖南省张家界慈利县打造了这样的奇迹。在
期刊
“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國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河南省镇平县疾控中心主任郭建涛说,“这是我们‘疾控人’的使命。”   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来,郭建涛对艾滋病防治及艾滋病患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镇平县疾控中心联合多部门成立了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新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特别是让困难家庭、致孤人
期刊
网络科技与扶贫工作的良性互动,是西柏坡纪念馆驻村工作队创新扶贫模式的有益探索。  最近,站在自家的猪圈旁,看着7头肥壮的猪崽,刘增云心里说不出地高兴。  他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通过工作队给联系的土猪定向养殖,我养了7头黑猪,除去成本,1年纯收入1万多元。”他笑着说,依托养猪,自己有了稳定的收入,再加上平时打工,家里已经彻底脱贫了。  2016年2月26日,西柏坡纪念馆选派办公室主任于海龙、
期刊
河南省南召县自2017年8月开始,在全县开展“党员干部带支部”结对帮扶活动,310名县乡党员领导干部结对帮扶310个行政村(社区),计划用三年半时间,采取推进阵地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帮上致富项目、全面推动脱贫等措施,实现“支部强、农村稳、百姓富”。  初春时节,行走在河南省南召县乡村,犹如打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一条条道路宽阔畅达,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棵棵玉兰笔直挺拔,一幅幅墙体彩绘生动形象。
期刊
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曾经是一个旱涝灾害都十分频繁而严重的地方。这是因为流经成都平原的岷江,流量大,水流湍急。而岷江口又是长江中游和上游的分界点,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狭窄的河道常常引发洪灾。在枯水季节,由于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地势较高,阻碍江水东流,难以引水灌溉东岸的田地,常常造成旱灾。李白在《蜀道难》中曾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描写
期刊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春天,明媚怡人。汉代,人们在正月初七“人日”到郊外踏青,正月十五元宵节去观灯、舞龙,三月初一寒食节去踏鞠。在唐代,则有盛世空前的拔河活动,“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封氏闻见记》)。唐、宋的寒食、清明节期间,则“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唐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明清时,元宵观灯、清明荡千、郊游踏青、舞龙舞狮、放风筝、博棋弈……节令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春天,是中国古代民俗节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