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媒体功能的全面化和覆盖的广泛化,媒体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时刻充斥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面对社会媒体的迅速崛起,高校校报作为高校的主流媒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校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校报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李迎新(1968- ),女,山东淄博人,齐齐哈尔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179-01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传达国家教育方针和高校办学理念,反映高校工作动态和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是高校主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高校校报的发展并没有引起高校足够的重视,使高校校报在受众群中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尽管每期校报都向全校师生免费发放,但其阅读者仍是寥寥无几。
随着世界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时下的新闻媒介形式已不单单是传统的广播和报纸,而是传播速度更迅猛、受众群更多、覆盖面更广的电视和网络,这种家喻户晓的媒体融合了各种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受众更喜欢这种有声、有形、立体、开放的新闻媒介,面对多元化媒体的激烈竞争,高校的纸质校报如果还是死守封闭式的、保守的办报法则,注定不会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那么,受众群与日减少,直至无人问津就成为必然。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校报的板报人员只有解放思想,拓宽办报思路,才会使高校校报赢得更多的受众群体。
一、高校校报存在的问题
1.时效性差。高校校报不同于国家、省市行业报纸的日发行制,而是月发行或旬发行制,因此,即使新近发生的事情也要等到月报或旬报发行时才能刊登,当读者阅读报纸时,新闻早已变成旧闻,校报也变成“晚报”了,因此,很难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校报新闻的时效性差成为校报的主要弊端之一。
2.内容单一,缺少活力。校报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全校师生了解国家、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而由于校报的办报人员过于机械地理解办报原则,很多高校几乎将校报办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科书,其内容多为文件、领导讲话稿、会议报道等,却不注重贴近师生、透视社会,办报视野狭窄。
3.版面设计呆板,缺乏新颖性。由于高校校报的办报人员绝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其照片的处理、标题字号字体的设计、插图、版面的安排等整体效果较差,版面设计机械呆板,无新鲜感和活力。
4.新闻报道的深度不够。高校校报的新闻报道多是就事论事,不能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痛快淋漓地分析和评论,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新闻标题也平淡无奇,每期如出一辙地重复着“我院隆重举行×××会议”“我院召开×××会议”,语言单一乏味,没有美感和新奇感,无法使读者产生阅读欲望。
5.办报经费严重不足。高校校报的办报经费除了印刷费外,几乎所剩无几,采编人员出行采访的车费、误餐补助等费用无法解决,投稿人的稿费同样少得可怜,这不利于调动采编人员和投稿人的积极性。
6.受众群少。高校校报的读者群主要是师生员工,尽管各高校把每期校报免费发放给校内各单位,但各单位人员常年“视而不见”者居多,高校校报的作用难以发挥。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媒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媒体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如果高校校报仍然“处惊不变”,那么必然要遭到“冷遇”。
二、解决高校校报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坚持办报的方针和宗旨。校报作为高校一个重要的新闻媒体,是解读高校办学理念,了解高校发展目标,反映和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师生员工了解当前高校工作情况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校报重要性的认识,尤其在当前新闻媒体形式多样、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校报对师生了解政策、开阔视野、自省自励等方面起到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校报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在引导师生积极思想、陶冶师生思想情操、培育师生审美情感等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校报的积极作用,提高校报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树立现代办报理念。要使校报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首先,要解决办报的理念问题。校报人员应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办报理念。高校校报的受众主体主要是全校师生。当代师生的价值取向、知识层面、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接触面广,民主意识、个体意识、竞争意识都比较强,所思、所想、所求也大不一样。假如我们看不到这些变化,仍然一如既往地用一种陈旧、不合时宜的观念去办报,就难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就难以增强校报的影响力。所以,我们要调整对读者的视角,树立现代办报理念。其次,新闻信息传播技术、速度的变化,决定了办报理念必须改变。21世纪是“网络时代”,现代传播工具和通信手段使传统媒体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高校校报人员的办报观念必须要发生改变。目前,高校校报的尴尬处境与其落后的办报理念有着必然的联系。国家新闻出版署明确规定:校报归高校主管,经费由各高校投入,校报不得刊登广告,不得营利,报纸以报道本校教学、教改等工作为主要内容。高校校报办报特定的宗旨和服务对象,限制了校报的规模和发行范围,致使高校校报在内容、形式、经费等方面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校报要改变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版面内容要百花齐放,使其既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而不是思想政治的读本。要将校报办成真正的窗口,通过校报既可以使全校师生了解社会,也可以使社会了解高校。
3.内容更贴近实际。校报内容只有贴近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才会赢得更多的读者。如果校报内容远离受众群体的实际,就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因此,高校校报要多报道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报道他们身边的事情,如果我们把宣传的理论有机地与现实结合起来,就会受到读者的喜爱。所以,高校校报上刊登的报告的翻版、领导的讲话、会议的报道等生硬的教育内容是不会被受众群喜欢的,唯有与受众群体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才会真正使读者从中受到更深刻的教益,这也正是读者所期待的。
4.内容的体裁要多样。目前,很多高校校报报道运用的体裁基本是新闻、通讯、讲话稿、诗歌、散文等。我们强调校报内容要丰富的同时,其表现形式同样要不拘一格。在校报有限的版面上用新颖、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表现形式会使新闻出新、出彩。如用连载小说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想境界;用生动、有趣的漫画可以宣传先进、批评不良现象;用杂文犀利的语言可以批判错误倾向等。
5.力保新闻的时效性。高校校报的发行周期较长,所以,其新闻的时效性也较差。据2001年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14个省区市的411家高校校报中,周报占5.1%,旬报占12.6%,半月报50%,双旬报和月报占31%,季报和不定期占2%。”由此可知,校报是长周期刊物,即使是周报,其刊载的消息多数也已过期。在新闻阅读进入“新闻快餐”时代、“读图”时代的今天,在新闻选材上,高校校报应减少那些时效性、新闻性、可读性差的工作性报道,增大有效新闻的信息量,要善于把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东西挑出来,制作成真正的新闻,吸引读者的眼球。
6.扬长避短,增加新闻的“深度”。学校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是网络、报纸。网络新闻的时效性较强,但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对事件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入分析,而报纸恰恰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完成深度报道。高校校报只有对所报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另辟蹊径、经典论述,坚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信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7.设置师生喜爱的栏目,搭建沟通平台。目前,高校校报的栏目设置较少,基本是新闻、理论、文学版面,缺少学校与师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因此,高校校报应设置心理健康、政策解读、思想教育、学术交流等栏目,用来传达和解决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不仅可以吸引师生参与读报办报,更增加了校报的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任何事物唯有不断改革才能获得生机和超越,校报作为高校新闻信息的前沿阵地要蓬勃发展,其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吴峰.应对报刊发行微机的创新之路[J].新闻与写作,2009(7).
[2]梅宁华.对报刊生存发展基本法则的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0(2).
[3]吕剑红.校园媒体提高舆论引导力的策略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0(2).
[关键词]高校校报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李迎新(1968- ),女,山东淄博人,齐齐哈尔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0-0179-01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传达国家教育方针和高校办学理念,反映高校工作动态和展示教育教学成果,是高校主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高校校报的发展并没有引起高校足够的重视,使高校校报在受众群中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尽管每期校报都向全校师生免费发放,但其阅读者仍是寥寥无几。
随着世界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时下的新闻媒介形式已不单单是传统的广播和报纸,而是传播速度更迅猛、受众群更多、覆盖面更广的电视和网络,这种家喻户晓的媒体融合了各种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受众更喜欢这种有声、有形、立体、开放的新闻媒介,面对多元化媒体的激烈竞争,高校的纸质校报如果还是死守封闭式的、保守的办报法则,注定不会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那么,受众群与日减少,直至无人问津就成为必然。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校报的板报人员只有解放思想,拓宽办报思路,才会使高校校报赢得更多的受众群体。
一、高校校报存在的问题
1.时效性差。高校校报不同于国家、省市行业报纸的日发行制,而是月发行或旬发行制,因此,即使新近发生的事情也要等到月报或旬报发行时才能刊登,当读者阅读报纸时,新闻早已变成旧闻,校报也变成“晚报”了,因此,很难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校报新闻的时效性差成为校报的主要弊端之一。
2.内容单一,缺少活力。校报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全校师生了解国家、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而由于校报的办报人员过于机械地理解办报原则,很多高校几乎将校报办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科书,其内容多为文件、领导讲话稿、会议报道等,却不注重贴近师生、透视社会,办报视野狭窄。
3.版面设计呆板,缺乏新颖性。由于高校校报的办报人员绝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其照片的处理、标题字号字体的设计、插图、版面的安排等整体效果较差,版面设计机械呆板,无新鲜感和活力。
4.新闻报道的深度不够。高校校报的新闻报道多是就事论事,不能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痛快淋漓地分析和评论,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新闻标题也平淡无奇,每期如出一辙地重复着“我院隆重举行×××会议”“我院召开×××会议”,语言单一乏味,没有美感和新奇感,无法使读者产生阅读欲望。
5.办报经费严重不足。高校校报的办报经费除了印刷费外,几乎所剩无几,采编人员出行采访的车费、误餐补助等费用无法解决,投稿人的稿费同样少得可怜,这不利于调动采编人员和投稿人的积极性。
6.受众群少。高校校报的读者群主要是师生员工,尽管各高校把每期校报免费发放给校内各单位,但各单位人员常年“视而不见”者居多,高校校报的作用难以发挥。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媒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对媒体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如果高校校报仍然“处惊不变”,那么必然要遭到“冷遇”。
二、解决高校校报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坚持办报的方针和宗旨。校报作为高校一个重要的新闻媒体,是解读高校办学理念,了解高校发展目标,反映和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舆论阵地,是师生员工了解当前高校工作情况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校报重要性的认识,尤其在当前新闻媒体形式多样、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校报对师生了解政策、开阔视野、自省自励等方面起到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校报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在引导师生积极思想、陶冶师生思想情操、培育师生审美情感等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校报的积极作用,提高校报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树立现代办报理念。要使校报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首先,要解决办报的理念问题。校报人员应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办报理念。高校校报的受众主体主要是全校师生。当代师生的价值取向、知识层面、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接触面广,民主意识、个体意识、竞争意识都比较强,所思、所想、所求也大不一样。假如我们看不到这些变化,仍然一如既往地用一种陈旧、不合时宜的观念去办报,就难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就难以增强校报的影响力。所以,我们要调整对读者的视角,树立现代办报理念。其次,新闻信息传播技术、速度的变化,决定了办报理念必须改变。21世纪是“网络时代”,现代传播工具和通信手段使传统媒体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高校校报人员的办报观念必须要发生改变。目前,高校校报的尴尬处境与其落后的办报理念有着必然的联系。国家新闻出版署明确规定:校报归高校主管,经费由各高校投入,校报不得刊登广告,不得营利,报纸以报道本校教学、教改等工作为主要内容。高校校报办报特定的宗旨和服务对象,限制了校报的规模和发行范围,致使高校校报在内容、形式、经费等方面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校报要改变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版面内容要百花齐放,使其既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而不是思想政治的读本。要将校报办成真正的窗口,通过校报既可以使全校师生了解社会,也可以使社会了解高校。
3.内容更贴近实际。校报内容只有贴近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才会赢得更多的读者。如果校报内容远离受众群体的实际,就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因此,高校校报要多报道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报道他们身边的事情,如果我们把宣传的理论有机地与现实结合起来,就会受到读者的喜爱。所以,高校校报上刊登的报告的翻版、领导的讲话、会议的报道等生硬的教育内容是不会被受众群喜欢的,唯有与受众群体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才会真正使读者从中受到更深刻的教益,这也正是读者所期待的。
4.内容的体裁要多样。目前,很多高校校报报道运用的体裁基本是新闻、通讯、讲话稿、诗歌、散文等。我们强调校报内容要丰富的同时,其表现形式同样要不拘一格。在校报有限的版面上用新颖、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表现形式会使新闻出新、出彩。如用连载小说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想境界;用生动、有趣的漫画可以宣传先进、批评不良现象;用杂文犀利的语言可以批判错误倾向等。
5.力保新闻的时效性。高校校报的发行周期较长,所以,其新闻的时效性也较差。据2001年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14个省区市的411家高校校报中,周报占5.1%,旬报占12.6%,半月报50%,双旬报和月报占31%,季报和不定期占2%。”由此可知,校报是长周期刊物,即使是周报,其刊载的消息多数也已过期。在新闻阅读进入“新闻快餐”时代、“读图”时代的今天,在新闻选材上,高校校报应减少那些时效性、新闻性、可读性差的工作性报道,增大有效新闻的信息量,要善于把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东西挑出来,制作成真正的新闻,吸引读者的眼球。
6.扬长避短,增加新闻的“深度”。学校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是网络、报纸。网络新闻的时效性较强,但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对事件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入分析,而报纸恰恰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完成深度报道。高校校报只有对所报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另辟蹊径、经典论述,坚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信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7.设置师生喜爱的栏目,搭建沟通平台。目前,高校校报的栏目设置较少,基本是新闻、理论、文学版面,缺少学校与师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因此,高校校报应设置心理健康、政策解读、思想教育、学术交流等栏目,用来传达和解决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不仅可以吸引师生参与读报办报,更增加了校报的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任何事物唯有不断改革才能获得生机和超越,校报作为高校新闻信息的前沿阵地要蓬勃发展,其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吴峰.应对报刊发行微机的创新之路[J].新闻与写作,2009(7).
[2]梅宁华.对报刊生存发展基本法则的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0(2).
[3]吕剑红.校园媒体提高舆论引导力的策略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