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的博弈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you2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非常重要的杠杆。特别是无形资产比如技术,在中国市场上可以被充分利用。但企业如果没有“走出去”、买回来、用起来,这种系统的互补和消化能力的话,收购就难以成功。
  
  2007年由美国引发的近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发达国家公司的资产大幅度贬值,甚至有些公司面临破产的边缘。呼吁中国企业抓住时机海外抄底的呼声此起彼伏。
  过去几年,即使在金融危机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行动和在海外投资的活动频繁见诸报端。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并没有很长的历史,难以准确判断其成败得失,但显而易见的是,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和投资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尽管中外各类媒体对于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有广泛的报道,不论是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和腾中重工收购美国通用悍马品牌,但深入的分析却如凤毛麟角。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使得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增加成功的机遇,减少失误的可能变得非常重要。
  企业成长的过程可以在本地、在原有市场或新的产品市场不断发展和在新的海外市场寻求发展机会。随着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直接投资标志着中国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要真正理解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且提高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率,就需要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机过程和实施进行细致的分析。
  我们必须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怎么样“走出去”?走到哪里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规避和控制风险?
  
  “蛇吞象”游戏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中,中国企业在不断发展。由于中国企业是后来者,在争取后来者居上,发挥后发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后来者劣势。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技术和其他方面的瓶颈,要想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取得必要的战略资产。
  这些战略资产可能是技术、研发能力和其他稀缺资源。中国企业可以通过直接引进技术和专利,过去多年也一直在这样做。但由于中国的市场规模,外国公司提出较高的要价,分享较大的价值。技术进口和特许权的使用费会很高。中国企业的增长要求快速地提升企业技术能力,自主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但可能时间比较长,通过购买企业来取得技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加速技术进步。通过跨国并购和公司间的重组即不失为可供选择的道路之一。对技术的寻求引发,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样的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的技术和产业转移不是由跨国公司对于中国企业的并购或投资来完成的,而是由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取得对于技术的控制权和决策权来实现的?在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过程中,为什么上演了一场是蛇吞象,不是象吞蛇的游戏,由联想收购IMB个人电脑业务而不是IBM收购联想?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具有特别的优势。
  中国企业作为土生土长的企业对于中国市场和新兴国家市场具有来自本能的了解,来自其对工业品和消费品不断上升的需求。如果某发达国家的、特别是拥有和中国企业发展相关的互补性技术的企业缺乏有效开发中国市场的能力,中国企业则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或者跨国并购来取得这些技术。跨国并购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技术转移的方法。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公司在德国收购机床行业的多家企业,包括沈阳机床收购德国希思机床,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科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一种模式,由于中国企业掌握的市场和海外公司掌握的技术是互补性资产。但由于使得相关技术真正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体现其价值的因素是谁掌握了市场,所以由中国企业收购海外企业的效率要比较跨国公司在中国扩展市场大得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具有技术的公司,将技术应用于更大的市场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力之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是获取战略资产,这样的跨国并购和直接投资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非常重要的杠杆。特别是无形资产:比如技术,在中国市场上可以被充分利用而某些技术在某些规模较小国家及日益萎缩的市场里,很难体现自身的价值。“走出去”、买回来、用起来,需要系统互补的技术和能力。如果中国企业没有这种能力,收购就难以成功,结果有可能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企业,直接进入中国市场。
  
  被推着“走出去”
  
  中国经济的工业化进程使得中国发展成了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因为是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中国本土的自然资源不足以支撑中国制造业服务全世界。工业制成品的巨额出口使得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进口原料、燃料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表现为原料、能源、资源进口的高速增长。
  而上游市场产品的同质化和地域上的集中非常容易形成市场结构的改变,造成垄断,导致资源能源价格上升。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控制上游产业链变得非常重要。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打破少数企业对于上游资源和能源的垄断,提高对于整条价值链的控制能力。同时中国企业要增加在价值链中的份额,不仅仅要向上游延伸,同时也开始向下游扩张,沿着价值链向两方面延伸。资源寻求也是促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力之一。向上游发展从境外获得资源,不仅限于中国石油、中国铝业、中国钢铁等中央企业,也有不少民营企业公司加入了对于海外资源投资的行列。中国企业纵向整合产业链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国内经营环境的改变和某些制度限制使得某些企业迫于环境的变化而寻求新的经营环境和空间。比如由于人民币对于美元升值和其他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使得某些对于成本比较敏感的行业和企业开始寻找新的成本较低的地域以更有效地服务国内外市场。部分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就是属于降低成本类型的投资。这样的对外直接投资和日本企业在日元升值后采取的措施很类似。
  
  用成长的眼光看海外并购
  
  虽然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宏观层面看上去很有必要,但在企业微观层面却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中国企业刚刚开始由面向国内市场转向面向国际市场,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到环境中的机会和风险以及中国企业的强项和弱点,才能实现发展的目标。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在过去几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形成的巨大的国内市场,及发生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使得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不可避免,中国作为经济改革的先行者,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开放的程度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名列前茅。中国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导致了相应政策 的变化,对于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外汇使用方面的限制已经减少了很多。同时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也在不断完善。
  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发展水平、语言文化的差异,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各种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于核心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仍然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形成各种壁垒。
  与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着显著的不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经历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管理海外企业包括早期管理殖民地的经验,有着技术、品牌和跨国经营的优势,可以凭借其无形资产的优势经营环境不同于其母国的海外市场。而且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由于拥有技术和管理能力,故大多采取市场寻求胜的海外扩张手段,其价值体现是在东道国。中国企业是成长性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大多是属于战略资产寻求型的海外扩张,主要还是为国内的经济增长服务,最终是在中国本国市场上实现所收购资产的最大价值,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打造核心并购力
  
  具备哪些因素的中国企业更有可能在“走出去”中取得成功。除了我们提到的企业“走出去”的目标必须非常明确之外,熟悉国际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熟悉国际市场是一个认知过程,具有长期从事对外业务的企业,有着出口经验的企业相比较面对的困难会少一些。在中央企业层面现在在海外并购的企业一部分就是由原有体制下的进出口公司演化而来。这些企业有了解围际市场和一定国际经验的两个优势,比较容易成功。
  而大多数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实行海外并购?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人手:
  跨文化管理的经验。有跨文化管理经验的中国企业比较容易成功。跨文化管理的经验可以由不同渠道获得。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学习的过程,有合资企业经验的中国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而相关经验的取得可以有各种方式,比如有着国内并购历史和经验的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就有一定优势,或者就选择文化比较接近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集中的地区是中国香港,就反映了文化接近的因素。
  选择合理的地域。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发展水平、语言文化传统、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等千差万别,海外市场的差异性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挑战,但同时提供了众多的选择。选择能够发挥中国企业比较占优势的市场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企业和相对于中国欠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较有一定优势。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比较在发达国家中的直接投资要大得多。按照地域划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和中国的国情比较接近的国家,比如转型经济国家的比例也会比较大。
  建立相应的资源基础。由于在海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企业要面对额外的风险,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这就要求“走出去”的企业要有相应的资源基础。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由于有剩余资源可以承受某些不成功投资的成本,而如果没有充裕的资源,投资失败的后果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中小企业和大型中央企业相比,资源和能力不同,投资的规模比较小,选择“走出去”的地域和方式也不同。
  选择合适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有全资收购,非控股股东投资和控股股东投资的区别。有些企业选择了全资收购的方式,有些选择了股权投资的形式。比如中鋁收购力拓股份、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股份都选择了股权投资的形式。而北京第一机床厂和沈阳机床都是采取了全资收购德国公司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还可以和其他跨国公司联合对海外企业进行收购。这些不同投资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对于控制风险、优势和能力互补有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收购时机。一家企业在海外投资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对于企业的资源和未来发展会有重大影响,不是一个非常随意的决策,必须符合企业的整体战略。所谓海外抄底就是希望中国企业利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特别是目标企业的资金链发生问题的时候进行跨国收购或投资。在企业战略发展的前提下把握这种特别的机会对于企业发展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危机期间市场环境会发生快速的变化,对于企业决策能力和系统配合的挑战也会比较大。
  警惕收购陷阱。由于对外投资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收购对象不同,和有丰富经验的跨国企业过招,中国企业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必须做好各种准备,避免收购价格过高。腾中重工和处于破产保护的美国通用汽车达成的有关腾中收购旗下的悍马品牌的交易把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争议推到了极致。美国通用汽车在试图出售其欧宝公司业务时,也极力游说北京汽车工业公司参与投标。通用电气在试图出售其白色家电业务时,不停游说希望海尔参与竞投。这些努力的目的都是推高资产出售价格。由于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增长率,应该说这些资产在中国能更有效地体现资产价值。收购资产的价格重要性就在于资产价值实现最终会由谁来占有。
  中国企业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现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立足中国市场,发挥本土优势,扬长避短,才能走得好,走得远。
其他文献
文章在保证基金收支平衡、均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探讨单病种付费方式在无锡市医疗保险实践中的实施路径。采用频数分析法,选择符合条件的病种,通过回顾性调查法收集病种的历
为寻找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胸膜炎和败血症时的菌的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真细菌域的16S rRNA基因,与Gram阴性和Gram阳性特异探针杂交检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胸腹水和
对438名3 ̄6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与母亲妊娠情况及出生后第1a喂养方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母亲病理性妊娠的被调查儿童乳牙患龋率、乳牙龋均明显高于母亲生理性妊娠的儿童(分别为80.91〉69.54%,5.00〉
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测定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居民食管癌患者(n=20)和正常人(n=11)血清中P53蛋白(突变型加野生型)的水平。结果:正常人血清P53蛋白水平为(0.15±0.09)μg/L,癌患者为(0.23±0.04)μg/L。癌患者血清P53蛋白
采用数学生态学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家蝇实验种群的繁衍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求出了各项动力学参数值:将增殖率R0为804.6450;平均世代周期长T为28.7734d;无限增殖的增长能力rc为02525;有限增长能力λ为1.2618;瞬时出生率b为
企业转型应该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个结合体,不是逼不得已才转型,要正确对待,冷静之后才能有新的出发点。    6月中旬,温州11家鞋革与服装企业代表去欧洲考察,这些长期做代加工业务的企业,想借海外并购寻找新的出路。6月29日,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将旗下在华成衣和衣饰业务以2亿欧元的总价卖给广州健升贸易有限公司和卡丹路公司。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字,截至今年6月,中国从事纺织服装出口的企业
《香事》广州工作站成立于2014年11月,同年12月注册戚立了“广州市香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传承中国香事文化为己任,继往开来,陆续推出“香事服、香事珠饰”等系列产品,将中国吞
“向外向型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促进生猪及其产品的出口外销,打造百亿食品加工企业;为衣民开辟一条稳定增收的渠道,带动100万养殖户全面奔小康;为社会提供放心猪肉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