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率尔”等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释“率尔”
  张红兵
  
  《论语·先进》中的“子路率尔而对”“率尔”一词,高语课本解释为“轻率”;《现代汉语词典》(1984年版1072页)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228页)也均作“轻率”解。
  “轻率”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通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率尔”一词并没有“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意思。
  孔子让其弟子言志,其弟子“治国平天下之志”应该是早已成竹于胸的。弟子们的回答自然没有“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意思在里面。这一点,孔子在文中说得很清楚。四位弟子言志之后,曾皙问孔子:“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孔子说:“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也不过是各自说出自己的志向罢了)这里孔子并没有因子路最先回答,思考时间短,对子路作出言志“轻率”的断语。
  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的反应是“哂之”。“哂”的意思是微笑,在这里多少带一点讥笑的意思。孔子笑子路什么呢?(曾皙问:“夫子何哂由也?”)孔子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意思是:“明白治理国家用礼义(且知方也),但说话却不知谦让,所以我笑他。”孔子并非笑他言志“轻率”,而是笑他知道礼义治国,却在言志上不知谦让。四子言志,其他三人都是孔子问而后答,惟有子路不等孔子问而抢先作答。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道:“率尔,轻遽之貌。”“轻遽”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收入。“轻”有“轻率”之意,“遽”的意思是“急速、急切”。在这里,两个意思并不是并列的,语义重点在“急速、急切”上。朱熹在“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句后注道:“夫子盖许其能,特哂其不逊。”“逊”的意思是“退让、谦让”。与“退让、谦让”相对的不是“轻率”,而应该是“抢先、率先”。这正符合子路“好勇伉直”的性格特点。子路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且在《论语》中是为数不多的有言行可考的弟子,言志,“轻率”作答,颇为不妥,“抢先”作答,更合文意。
  综上所述,“率尔”一词在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应解释为“急切,不退让。不谦让”,也就是“抢先、率先”的意思。
  
  荆轲为什么要去刺秦王
  李其贵 于颖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下)选了《荆轲刺秦王》一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我在分析了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后,突然一个学生问:“老师,荆轲为什么要去刺秦王?”这个问题课本上是让学生归纳思考的,教师指导用书虽有说明但不够清楚。于是我就布置学生课后查阅一些资料在第二天的课上再作交流。
  第二天的课上,我没有直接回答上节课学生的问题,而是列出了荆轲不去刺杀秦王的三条理由:
  一是荆轲不是燕国人,他可以不去刺杀秦王。荆轲是卫人,他的祖先是齐人。从司马迁《刺客列传》中的记述来看,荆轲自己也不是因为什么特殊的理由来到燕国,而只是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游历各国来到了燕国。这样,荆轲没有像许多其他勇士一样的报恩的理由,更没有尽忠的义务。
  二是太子丹对于荆轲没有任何情分,有的只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太子丹是一个识人水平一般且不会感情投资的人,他做事的功利性太强,往往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忽视尊重别人。这一点从田光的死就可以看出来。太子丹是由鞠武经过田光的推荐才认识荆轲的。有趣的是太子丹与田光密谈的过程及结果,鞠武引荐田光给太子丹,二人密谈。一番仿佛推心置腹的谈话交代完国家大事后,太子丹起身送田光,一直送到门口,很是恭谨,一切都很严肃。只是这时太子丹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对田光“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太子丹也许并不知道,这种告诫,对普通人是可以的,对田光这样的处士却不可以。田光道德修养很高,这种人是应该信任甚至可托付性命的。太子丹的告诫暴露了他对田光的不信任,识人水平一般的太子丹并不能够意识到,他的告诫对田光而言就是一种极大的污辱。这种污辱让一生追求道德修养渴望成为“节侠”的田光无法接受。令人崇敬的是田光。他听了太子丹的告诫,只是“俯而笑曰:‘诺”’,答应了太子丹的要求。读到这里,我们除了能够看到田光的笑容以外,还能听到田光的心撕裂的声音。接下来,田光“偻行”,很守信用地找到荆轲,转达了太子丹的意思;然后便“自刎而死”。一方面是以此来刺激荆轲,希望能够帮助太子丹达成心愿;另一方面就是对自己追求“节侠”的一生作出了彻底的了断。田光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与执著。这样的结果,是太子丹一手造成的。然后。太子丹要安排荆轲去刺秦王。田光的结局,荆轲看得很清楚,他也很理解田光。他不可能没有看透太子丹的本质。
  三是刺秦王必然无功而返,这一点,荆轲自己也看得很清楚。
  荆轲将田光自尽的消息带到太子丹那里之后,太子丹很快就请求荆轲做刺客,去为自己刺杀秦王,而他并没有详尽的计划。荆轲先是拒绝了太子丹的请求。但是,经过太子丹的“固请毋让”,荆轲只能勉强答应,“然后许诺”。此后,荆轲没有很快出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子丹,他加紧了催促的步骤:“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处处讨荆轲的欢心,处处为荆轲着想,目的只是为了让荆轲去刺秦。这种情况下,荆轲是“久之”而“未有行意”。荆轲一向行事深沉而又果断,他既答应了太子丹,就会很好地去做,且尽力做好,但此事实在艰难,此时他不愿出发,只因他预料到刺秦的结局必然是自己的死亡。他的等待是在做准备,明知这种准备是徒劳的,但深沉的荆轲依然用心准备了。燕国的形势臼益危急,荆轲准备好了樊於期的头颅和徐夫人匕首。太子丹的催促让荆轲一“怒”之下不再等待同行的朋友,立即出发。他之所以不等朋友,一方面固然是太子丹的催促伤了他的自尊。另一方面也能看出荆轲心里很清楚,不管谁去,事情的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
  许多同学看了上面的理由有的摇头,有的沉思,也有的赞同,我话锋一转,荆轲有这么多的理由不去刺秦王,但他为什么还要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把查阅到的资料和对课文的理解说了出来。
  生甲:荆轲去刺秦王究其原因,只有一个:荆轲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他一生的理想就是要完成一件大事,这样的理想支撑着他的生活。
  生乙:《史记·刺客列传》中说,荆轲游历各国,“好读书击剑”,是个有本领之人。他“以术说卫元君”,可见他希望自己的本领能够得到施展。遗憾的是“卫元君不用”。但荆轲并未因此就改变自 己的志向。虽然他以后的日子依然只是游历各国。虽然与盖聂、鲁勾践等人因论剑、博弈发生争执甚至受到侮辱,但荆轲并不在意,很有成大事之人的胸襟。荆轲游历途中,“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可见这时的荆轲处心积虑。时刻在等待机会。到了燕国,遇到了处士田光。田光有才有德而不愿做官,又识得荆轲之能,成为太子丹和荆轲的介绍人。这些。都是荆轲刺秦的序曲,直到太子丹接见了荆轲,事件才真正开始。
  生丙:“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之滨,送别之人“皆白衣冠以送之”,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此次一别,日后再元相见之期。荆轲慷慨悲歌,歌声由悲凉凄婉转而慷慨激昂,因为此时的荆轲已抱定了必死之心。只是那样的场面让英雄主义情结无端地涌上心头,刺秦王的意义也随之无限放大。加上宾客的“垂泪涕泣”和“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悲壮便油然而生。愤怒是对秦国的,悲壮则是属于荆轲这样的英雄。上车以后。荆轲“终以不顾”,他没有回头。也不必回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死亡之路。
  生丁:我们肯定秦始皇的统一,但同时也要肯定荆轲的精神,荆轲是个抗暴的英雄和勇士,他刺秦王不为报私仇,也不为太子丹个人,而是为了所有深受战争灾难的人民。就像在拿破仑发动的战争中,拿破仑推进文明的进程,但反抗拿破仑的人同样也是民族英雄。
  我从收集到的资料中将人们对荆轲行为称道的评价罗列了出来。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评者大都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刘伯承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未尝不含褒荆轲之意。当年唐雎当廷怒斥秦王时曾经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荆轲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但专诸、聂政、要离的行刺纯属“士为知己者死”,而荆轲则基本上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国家大事”。
  最后我小结道:在死亡与苟活之间,荆轲毅然选择了不惜死亡来成就他一生追求的大事,他是用自己的行为来捍卫自己的追求。
  至此,学生对荆轲为什么要去刺秦王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他文献
“国家不幸诗家幸。”表明诗歌多半是诗人情绪化的产物。诗人的情绪或缘起于事、或缘起于景、或缘起于境遇。缘起于事的称因事抒情;缘起于景的称为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对于写景诗词的研读和分析,我们常常采用“找景物”——“寻意象”——“析意境”——“明情感”的范式。应该说,这是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解读形式,很受用,也很有效果。但这种方法对有叙事元素或在写景之外渗透一些简单情节的古诗词,却不见得很灵验了。那么,
当前,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与新冠病毒这一肉眼看不见的敌人苦苦斗争。一招制敌的特效药与疫苗尚未研制成功,疫情在全球扩散的势头仍未减弱,各国的经济活动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正轨。于是,焦躁不安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在世界各地,网上断章取义的信息不绝于耳,有的国家排外主义论调甚嚣尘上。  作为这个地球上的居民,我们要做的不是成为一个新冠病毒评论家,而是为了保证自身健康坚持勤洗手、勤漱口,无事不外出,是为了提高免疫
2019年5月15日下午5时30分,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的崇文街派出所送走最后一名办事群众,老办公楼“落锁”。  5月16日上午8时30分,派出所新址办公楼正式启用。这个与新中国同龄、见证古城70年变化的派出所乔迁,让从警30多年的社区民警黄开亮充满信心,“新环境,新起点,我们为群众办事更要有新作为”。  70年,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豪迈历程。从一穷二白迈向全面小康,从百废待兴迈向文明
右眼,一点五;左眼呢?零!  他戴着副眼镜儿,笑眯眯的,一眼就可以看出镜片后面的左眼仁已经发白了。“是平光镜!”他说。戴平光镜,会不会是为了改善一下形象,让人尽量不要注意到他的左眼呢?他解释:“主要是为了防风。风一吹,眼睛就酸涩,疼!”  他干的,是一份非得用眼睛的工作——勘查现场,寻找并提取物证,然后,在技术室里将物证进行显影,再将信息上传,网上比对,哪件事儿,眼珠子都得瞪大。可是,他只剩下一只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战胜疫情不仅是一项医学难题,而且是对国家良法善治的检验,是对人类团结、互助和自律的考验。各国以做好国内的疫情防控为基础,携手合作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是当下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2月27日在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三次会议时指出,疫情严重威胁着全世界所有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这一健康危机是对社会坚韧程度的考验,而人权框架是一个重要的标杆。  
“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2020年第三次研讨会前不久在京举行。会议主题为“反垄断与民营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迎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杨瑞龙等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和分析了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反垄断相关问题。  刘迎秋认为,首先要结合理论与实践,搞清楚什么是垄断和怎样确认垄断,为什么要反垄断和反哪些垄断,怎样反垄断等基本理论和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法学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没有离开意识形态指导、纯粹为编纂民法典而编纂的民法典。我国的民法典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编纂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保护人民的理念贯穿始终,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
摘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面临着招生困难,学生工作难找;究其深层次原因,高职院校没有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没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所致;本文重点剖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新专业的申报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课程改革    2009年水电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实际到校学生仅5人,从此本专业在水电学院消失了。这一现象给我们的专业发展带来诸多深层的
5年前,我们带着5岁的儿子滴答到美国纽约州上学,今年他已经五年级了。和其他西方国家相比,美国的小学尤其放松,初高中学业比较紧张。总体上,相比中国国内家长,美国家长看上去要淡定很多。 1.为什么不焦虑?  首先,无处传达焦虑。  国内家长的焦虑,很大一部分来自家长群和朋友圈。在美国,我尚未发现家长和老师通过类似国内的家长微信群进行即时而频繁的互动。美国学校通常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但只是发布通知、相
从事粮食问题研究30多年的中国农业大学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教授对记者表示,在世界粮食供应链出现断裂、中美关系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现阶段的粮食安全某种程度上主要是大豆安全。而大豆安全的背后又反映出中国粮食隐形自给率仅70%等深层次问题。隐性自给率70%  王宏广在其最近出版的《中国粮食安全》一书中称,自2012年以来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一直保持在80%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