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的方法探讨

来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m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氮化合物是水体污染监测中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可靠精确的检测方法作为支撑.本文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对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均满足方法要求.表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稳定性好,可实现样品在线自动稀释和在线消解,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更适用于大批量含氮化合物水质检测工作.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安装高度及工作压力对育苗喷头水力性能的影响,得到育苗喷头适宜工作条件,优化育苗喷头喷洒水力性能.[方法]选取育苗喷头的安装高度为0.5、0.6、0.7 m,分别测试其在200、250、300、350 kPa工作压力下单喷头的水量分布.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建立移动喷洒水量分布计算模型,将单喷头定喷水量分布转换为喷头移动水量分布,计算出不同组合间距下的均匀性系数,并对组合间距-工作压力-均匀度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不同安装高度下的拟合公式.[结果]在0.5~0.7m范围内,增大喷头的安装高度能提高单喷
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分,是自古以来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蕴含了深刻的智慧和精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将水文化融入高等教育中,不仅能推动水文化的建设与传播,还能使广大师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使之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现阶段,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很多外来思想涌入校园,导致享乐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盛行,冲击着我国传统的道德观,使很多学生经不住诱惑而滑向思想的深渊.
期刊
[目的]缓解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粳稻种植可持续发展,开展不同灌溉栽培模式下粳稻生长特性、耗水规律研究,为粳稻节水栽培技术提供支撑.[方法]利用称重式蒸渗仪,设置了湿润灌溉(SR)、控制灌溉(KZ)、浅湿灌溉(QS)3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直播(SZB)、旱直播(HZB)2种栽培模式,分析了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和栽培模式下粳稻生长特性、耗水规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相同栽培模式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KZ处理在有效分蘖数、耗水量、产量方面均最优,水分生产率与SR处理相当,是最优的节水高产灌溉制度;QS处理耗水
[目的]明晰全球气候变化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背景下的毛乌素沙地的地表温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地理空间数据云提供的2000-2015年MOSLT1M中国1km地表温度和在NASA下载的2016-2019年MODIS/TERRA卫星的MOD11A2地表温度数据集,利用线性回归斜率法对2000-2019年毛乌素沙地的地表温度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地袁温度与气候、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毛乌素沙地的地袁温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西北到东南逐渐降低,西部高于东部的总体变化
本文按照新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相关要求,通过分析引黄灌区在现代化改造实施中的水土流失特点,结合引黄灌区自身特点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总结水土流失防治策略,提出了引黄灌区现代化改造中各防治分区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结束后的水土保持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适应当前水文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探索水文监测改革,本文基于居龙滩水文站历年泥沙颗粒资料,分析了该站测验断面含沙量变化规律,并选取2008—2013年悬移质颗粒级配资料作为样本进行历年单断颗相关关系分析,分析结果符合《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T 50159—2015)精度要求,得出单颗代表断颗进行间测的测验方式可行,对该站优化测验方式,提升监测效率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撑.
全面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及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仅是党与国家的强烈诉求,更是社会稳定前行的根基.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二者有机统一,有利于培育有理想、有能力的新型人才.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作为培育农业领域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需拓宽思政教育路径,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贯与统一.
期刊
在经济建设发展中,农业基础建设用水的总体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针对农业基础建设施工给排水工程提出有效的节水措施至关重要.整合现有农业基础建设累积的经验和艺术设计要求分析可知,农业基础建设给排水工程要在统筹规划中明确供水安全质量的重要性,在减少不必要能源损耗的同时,设定更为优质的施工建设方案.
期刊
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愈加紧密,通过学科交叉活动实现的集成创新、融合发展呈现新态势,造就了科技新增长.培养具有交叉学科意识和能力的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具有学科交叉特点的课程建设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载体,从课程内容、实践训练、思政教育等方面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是新时代工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补充.
期刊
水利工程生态学研究,以自然生态学相关理论作为基础,对传统的规划与规划方法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技术理论支持.本书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系统特征以及河湖生态环境模型相关基础理论进行阐述,并详细阐明了河湖的调查方式以及评估方法,参数内容具体包括环境流、景观分析、河道演变、生态水利学以及生态文学等,从而得出了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的准则.在生态的修复领域对河流廊道自然化修复工程、湿地与湖泊的自然修复工程、河湖连通的水系工程以及隧道工程设计与规划分别进行阐述.除此之外还对水利生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