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盟约、集散和书写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i0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rn一件事、一个人、一段历史、或者一座城,就叙事而言,途径和方式万千.不同的叙事者的构想布局、着笔角度、落墨的浓淡,在不同的材质和时空,生成不同的形象.rn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西宁,被不同的笔墨深深浅浅地叙事过.但是,这座地处地理板块和文化交汇的古老城市,常常只是各种宏大叙事中的配角.真正以自我的眼光和感受来叙事的,更是寥寥.值得一说的是,自百年前国家民族遭受巨大压力之后,西北、青海、乃至西宁逐渐进入时代叙事.时有国内外闻人留下观感、游记、考察,成为此地珍贵的记忆.而本地叙述在这样的启发下渐渐发芽生长,并且已有青枝绿叶的气象.
其他文献
社会学家项飚曾经在与吴琦的对谈中提到,“个人经验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把个人经验问题化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把个人自己的经历问题化,就是一个了解世界的具体的开始”①.项飚提倡在学术研究中“把自己作为方法”,由是,个体经验就有可能成为具有普遍性问题的切入点,并最终指向更大的存在.在当下的文学写作中,我们常常见到被精巧的技艺、雄辩的激情或宏大的思考所包裹着的作品,它们通常直面“世界”、直指“问题”,然而真正能够显现“自己”的作品反而是匮乏的.李修文是典型的“把自己作为方法”的作家,在他的写作中,他人、外物,乃至
期刊
修新羽是个会讲故事的青年作家,这是我们阅读她很多小说时都会感觉到的一种基本品质.比如她的小说集《年轻时我们向陌生人奔去》,收录的十多篇小说,都是很好读的爱情故事.这里面的作品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会是特别有感触、很愿意一口气读完的一类.但是,修新羽的爱情故事与很多青春小说并不同,不是我们通常想象中的那类校园爱情小说.这种不同何在?在我看来,差异源自修新羽为这些情感故事设置了一个最为核心的思想原点,也就是小说集题目所说的“年轻时我们向陌生人奔去”.这句话看似简单,好像还很诗性,有浪漫的气息,但也很哲学.
期刊
身处青藏高原,很难不会有书写的冲动.这里的自然气候、山峰河流、民族风俗、人文历史等等都迥异于其他地方.这里不仅是地理风景意义上的宝藏之地,同时也是诗人和作家进行文学书写的黄金宝库.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中国文学中关于青藏高原的书写始终不够充分和细致,甚至可以说是欠缺的.这是因为大多数的人很少关注这里,只是将它想象成壮阔的高原,却很少亲身踏足此地.同时也因为很少有诗人和作家长久居住在这里耐心地阅读它.那些甘愿走入并长居在青藏高原上的诗人和作家就显得十分稀有和可贵.诗人郭建强就是其中的一位.
期刊
散文是所有文体的母亲.rn散文包容描绘和报告(叙述的艺术)、对白和独白(戏剧的张力)、梦境和思辨(诗歌和哲学),包括精微的说明和比照(各学科的语言样貌由此形成),也包括私密的倾吐和扩音的宣言(尺牍日记公文政论,不一而足)……rn不要就此以为散文是杂货铺或超级市集.散文的关键处在于,她是活态的,而非老学究裁认的三段论.如果要比喻,散文大概是大海,她的呼吸里吐纳蓝天和星宇.
期刊
艺术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是世界各国互通的窗口.纵观艺术传播的历程,可以发现国家发展必然伴随艺术革新,艺术的流动性使国际传播成为可能,各国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碰撞,在相互欣赏中实现借鉴经验、优势互补.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除了在本国范围内的传递与传承外,还离不开对域外各国各民族的传播与交流.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包含了书法、篆刻、国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和园林.从传播学的视域出发来思考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动因、媒介、方式、路径和效果问题,结合古今重要的艺术传播现象和传播事实,对各门类传统造型艺术
期刊
修新羽是穿梭在羊皮纸卷上的时间旅者,“时间”是她作品中无法忽视的重要元素.在她的文学空间里,既有回溯历史的“新编故事”,也有瞻望未来人类与宇宙生态的“科幻故事”,还有聚焦当下人生存状态与精神生活的“现实故事”.她以“今天”为基点切入对历史及未来的想象,意在观察当前时代语境下人类的共同困境,探索穿越个体精神迷雾的可能,具有浓重的现实关怀意识和人文情怀.
期刊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和新载体,改变了大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并影响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传播的形式和形态均发生了更新换代式的转变,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进程和社会进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悠久历史检验所积淀的宝贵精神遗产,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在于文化自身的蓬勃生命力,更在于精神文化如何能够被很好地传播出去.基于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上的独特优势以及它所带来的技术和战略挑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做到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文化的高效传播和延续,
期刊
夏明亮醒了,却没起床,还赖在被窝里犯迷糊.因为屋里太冷,他盖了两床被子,上面那床蒙着头,下半身加盖了一件棉大衣.他的身子底下铺着电热毯,一宿都通着电,打在保温档上.似醒非醒的时候有人敲门:“啪啪啪,啪啪啪”,一声紧似一声.忽然想到,今天煤店来送蜂窝煤,这才从被窝里爬起来.门外敲得重,屋里爬得急.他穿着睡觉的衣裤挪出了被窝,急披了搭在被窝上保暖的那件棉大衣.
期刊
多年前,我在乡下教书.一个周末,在路边等车回家.车迟迟不来,我百无聊赖地靠在一棵老榆树上,闭目养神.我没有心思打量这棵老榆树的枝枝叶叶,就像懒得去理一个对我毫无意义、无关紧要的人一样.等待是漫长的,也是辛苦的,我几乎靠在树干上迷糊着了.一阵风吹来,携带一丝花的芬芳,使我惊醒.抬头一看,一树的榆钱,直逼我眼,让我神清气爽,不知所措.一阵风,让我被这棵榆树深深吸引了.
期刊
1rn一直不知道用何种文字来谈论李修文——当然不止是那个坐在我身边饮酒、吃菜、偶尔喧嚣偶尔又目光沉静的李修文——还应该加上他的书,甚至,还应该加上他那些没有写出来的书和那些只有他自己参与过的生活.但是,当代的陈词滥调又何其之多!如果没有雅克·拉康所谓的“恰当的言说(well-saying)”,谈论还有意义吗?很多时候这质疑和怀疑不是来自他者,而是来自自我,是一颗羞愧而知耻的心让我们无端沉默下去,就像在《山河袈裟》开篇《羞于说话之时》所写的,在大雪纷飞的神恩时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多余得连话都不好意思说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