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多些语文味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的是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让语文教学重拾隽永书香,透露浓浓语文味。笔者将从:(1)有语文味的课应当是有“读”味的课;(2)有语文味的课应当是有“品”味的课;(3)有语文味的课应当是有“练”味的课三个观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味 朗读 品味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一些语文课一味追赶时髦,变着法儿力求“活跃生动”,课堂上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更有甚者“挂羊头,卖狗肉”,打着语文课的旗号,课堂上却操作着和语文近乎无关的所谓“实践”。
  该如何坚守语文这块“阵地”,让语文教学始终围绕“语文”来展开,让语文教学多一些语文味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
  笔者曾看过这样两句耐人寻味的对白: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语文课尽可能得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儿”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课堂,那语文味儿就能“显山显水”了。可什么才是“语文味儿”呢?笔者想,“语文味”是不是可以尝试这样来定位: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语境中,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及指导下,找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点,老老实实地遵循语言学习理论,扎扎实实地进行课堂的言语实践。
  
  一、有语文味的课应当是有“读”味的课
  
  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言语活动,它是语文学习的一扇窗。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课文的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文章之大概”,这就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体印象。
  古人云:“熟则能悟,悟则能化”。这一层面的朗读应建立在读通的基础上,以理解感悟为手段,读悟相融,读中穿插体验、讨论,使学生能够内化作品的语言,并与作品的感情产生共鸣,形真、情切、意远、理蕴,尽在其中,既落实语感积淀,又得到情感的升华。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张志公曾感叹道:“贫乏,语文教学的致命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丰富语言积累”,这的确是对症下药之事。因此,语文课在读的过程中,应注重让学生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既所谓的熟读成诵,它是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也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成功经验。众所周知,古代私塾在最简单不过的硬性背读的戒尺下也培养了大量儒生。对于老祖宗的优良传统,我们理应欣然继承。因此,只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言语仓库里积淀了大量的文字作品,何愁笔下枯涩,何愁不“出口成章”!
  总之,对于课文,我们应该反复的读,专心致志的读,直读得有滋有味,如饮醇酒、如啜芳茗,并以此为学生打开一条通往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的阳光大道。
  
  二、有语文味的课应当是有“品”味的课
  
  有专家将语文味界定为“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使之陶醉的审美快感。”所以,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缺一不可。的确,对字、词、句的品味揣摩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是言语学习的重要一招,尤其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热闹有余,而在真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方面却很欠缺的背景下,这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等实践接受其负载的信息,更要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去品味课文中恰到好处的精妙语言。
  大凡入选教材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那生动形象的比喻,气势磅礴的排比,栩栩如生的比拟,工整有韵律的对仗,还有那令人叫绝的神来之笔,精巧有序的布局谋篇,这些优美规范的语言可谓语言中的精品。这“精品”是凝聚作者心血的言语,正是语文课上的“品味点”。
  至于品味的方式,众所周知,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增删移换,和原文对比,显出优劣,再结合感情朗读,“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若出于我之心”,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那么,语言的一切自然就能充分的内化为品读主体的语感图式中。
  例如,《在大海中永生》一课的开头:“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执教老师让学生试用合适的词去替换“低低地缓缓地”等词语,学生经过一番尝试,发现没有任何一个词可以代替文本中的这几个词。此时,这替换的过程就是品味语言艺术魅力的过程,也是感悟人文情怀的过程。学生在替换的过程中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了消化和吸收,在此后的遣词造句中,他们也就会去尝试争一字之奇,用一词之妙。
  
  三、有语文味的课应当是有“练”味的课
  
  有人说:什么是“语文味”?说到底就是要看课堂上有没有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有没有教会学生一定的语言技巧……这话自然地让笔者联想起了一个似乎已淡出小语课堂的老词“语言文字训练”,我想,新课程背景下的语言文字训练应有其新的涵义:它不是游离于课文之外的“另起炉灶”,不是为训练而训练,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活动。孰不知人文性一直寓于工具性之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倘若不训练,工具都没了,又哪来的人文!因此,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就应该大胆地、扎实地、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和新课标中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是一致的。因此,语文课毋庸质疑是扎扎实实的语文实践课,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在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过程中,掌握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并以此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以特级教师靳家彦执教的《陶罐和铁罐》的片段为例,来感受那一份浓浓的“语文味”。
  靳老师先让大家讨论,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再让学生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随后,靳老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其精彩博得全场热烈掌声。
  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学生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了学生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靳老师上《陶罐和铁罐》,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理当进行的语言训练,完全没有那种虚浮空泛的花拳绣腿,其中所浸润的浓郁的语文味,宛如醇酒之香,经“再深的幽巷”仍清香袅绕。而这堂示范课,给我们带来的关乎语文的深刻启示,更是我辈应常思常悟常咀嚼的。
  敢问路在何方?蒋大为的一首《敢问路在何方》同样问出了时下年青的小学语文教师心中的疑虑。别怀疑!我们的语文要真正走在语文的路上,就得削枝强干,就得毫不犹豫地摈弃那些不是语文抑或远离语文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才会走出荒芜的沙漠,而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世界的一方绿洲,精神世界的一片蓝天,心灵世界的一股清泉!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
  [2]李蝶兰.靳家彦与语文导读法.
  [3]叶圣陶语文教育文论.
  [4]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
  (作者单位:浙江永嘉县李浦小学)
其他文献
本文从高等学校债务的现状出发,全方位地介绍高校债务的规模,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高校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最后从政府、银行和高校三方提出了化解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对策。
目的 制备山羊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研究其物理和生物力学特性,为其作为理想的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制备山羊完全脱钙骨基质,观察其色泽、质
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综合性大学纷纷建立音乐专业的新现象、新情况,就其如何定位与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构想,分别从利用资源、打造品牌、平台作用这几方面展开多层次的论述。
《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研究》一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通过构建一个关于人民代表大会机制的理论,采用横截面式的切入方式对人民代表大
近一段时期以来,受奶类消费等因素的影响,奶牛养殖效益不断下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倒奶”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养牛户的积极性。如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呢?
哲学的特点和功能,是我们学习和理解哲学应当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哲学具有概括性、思辨性、民族性等特点,其主要功能是反思,在反思中扬弃,在扬弃中实现创新。
摘 要:如今PLC在工业控制中应用的非常广泛,比如数控机床等。文中介绍了PLC在数控机床中如何应用,PLC与CNC系统及机床间的信息交换、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工作流程、PLC在数控机床中的控制功能。  關键词:PLC;数控机床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是一种数字运算系统,专门为工业生产的应用而设计的。它主要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进行顺序控制和逻辑运算等用户操作的指令,通过模拟或数字输入、输出以
由青岛金土地苗木繁育基地独家引进的日本最新葡萄优良品种"优选皮奥奈",经3年试种和扩种,生产性状表现极佳,经济效益明显。为帮助广大农民朋友引种和栽培,现对该
目的 获得NF-κB p65亚基转录激活区域(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domain,TAD),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内皮细胞中检测其表达。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提取总RNA,经RT—PCR得到p6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人,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为了能使企业生存发展下去,公路施工企业在现有的人力资源条件下,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