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部门服务首都文化建设的探讨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85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档案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针对档案部门在服务首都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丰富馆藏,改善馆藏结构;提高档案的开放率;充分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打造更多的档案文化精品等对策。
  关键词:档案文化档案工作开放鉴定
  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北京已经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挥着文化引領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将把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文化中心的定位,为首都档案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档案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档案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宝贵财富,它与文化紧密相连,是历史文化遗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利用真实独特、丰富多彩的档案信息,可以开展对全社会的知识普及、道德教化、传承文明等宣传教育工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档案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北京市档案馆馆藏内容丰富、涉及广泛,为利用者了解城市的历史轨迹、城市风貌等提供了较大便利。例如,关于全宗是第960厂的档案中便记载了该厂机构设置、人员调整、生产计划等较为完整的信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国防建设历史的真实记载,一些老同志在编辑《第960厂厂志》的过程中,先后30多次到档案馆查阅档案,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在2011年8月将其编辑完成。
  (二)情感依托的重要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急速变化的文明中“寻根求源”的愿望日益强烈。作为抗战军人的后代,章东磐和晏欢为了寻找先辈的生活印迹、追求和研究家族的光荣历史而来到了档案馆,并将所查阅到的档案汇集成《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他们在其中写道:“在我们这样一群发疯似的寻找先辈抗战军旅印记的后人眼里,这简直就是一座岁月的宝库,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把解开谜团、开启荣誉的钥匙。”
  (三)历史再现的必然要求
  2009年,北京电视台创办了《档案》栏目。2010年8月,该栏目与档案部门合作,运用影像、幻灯、声音、图片、三维特技、文件、实物、道具等多种载体和手段,引导观众走进档案并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用最直接的档案验证事实,揭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引起观众的共鸣。由此可见,人们可以通过档案再现历史并获取更多历史知识。
  (四)休闲愉悦的新方式
  由于社会物质文明的提高,社会与家庭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在逐步减少,个人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日渐增多,无特定目的的休闲利用成为档案利用中的新形式和新热点。如今,走进档案馆的非职务利用者越来越多,有的是为了业余研究,有的是为了获悉史实,有的是带孩子来参观档案展览,有的是来体验查阅档案的程序,还有的仅仅是为了感受档案馆内的文化氛围。可见档案馆将和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敞开大门,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开放的平台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二、档案部门在服务首都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档案部门始终以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己任,但是实际上档案的利用率还比较低。以北京市档案馆为例,“十二五”期间,年均接待来馆利用档案的人次约为6000,年均利用档案的卷数约为30000。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档案资源结构性缺陷,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广泛需求
  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达735.6万卷件。然而受传统观念和工作模式影响,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结构存在较大缺陷,既不能完整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又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广泛需求。这种结构性缺陷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收集范围看,收集保存本行政区域的党政机构档案较多,而那些非官方形成的档案较少。二是从档案内容看,记载党政机关、社会团体职能活动的公务性档案居多,贴近百姓生活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私人档案较少。三是从档案门类看,以文书档案居多,反映科技、文化、教育等内容的档案则很少。四是从档案载体看,多为纸质档案,而照片、录音、录像、磁盘、光盘等其他载体的档案较少。
  (二)馆藏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滞后,导致档案利用率不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档案向社会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然而截至2015年底,市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总数为2489400卷,开放率却不足30%。究其原因在于,一是鉴定标准的掌握难度大,形成单位以及档案馆工作人员为避免失误,将不好判定的都划分为控制使用。二是原来按卷为单位的鉴定,只要案卷中有一份文件不能开放,整卷档案均为控制使用。三是档案馆馆藏本身就量大,随着档案整理方法的变革和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要求鉴定工作由按卷为单位改为按件为单位,原有的鉴定工作人力更不足以完成大量的档案鉴定工作;加之可以随时开放的涉及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本身就少,导致许多具有重大社会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档案无法开放。
  (三)网上利用档案的便利性有待提高
  1.虽然开放档案可以在网上进行目录检索,但是由于档案的开放率较低,所以能够在网上检索的档案数量较少;而涉密和不开放档案的利用专网尚没有普遍建立。据了解,北京市档案馆只与31家市级单位建立了一对一服务的政务专网,其他绝大部分立档单位甚至档案馆之间不能在网上进行信息共享,造成已完成数字化的档案不能在网上利用。比如“十二五”期间,市区档案局与市区民政局合作完成了363.8万条全市婚姻登记档案信息资源目录数据的整合工作,由于档案馆之间没有共享利用平台,导致档案异地出证服务工作无法开展。
  2.档案网站更新速度慢、内容过时、提供网上全文阅览的内容太少。2002年底,北京市档案馆网站便实现了6个数据库81万余卷、81万余条的目录检索和6个数据库1.5万余卷、19664条的原文检索,但是由于网站自身容量已达极限,能够实现原文阅览的只有北平市政府、北平市社会局、北平市民政局、北平市教育局、北平市卫生局和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北平分公司共6个全宗20多万页的档案。   (四)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力度有限,导致档案及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偏低
  一是档案文化产品数量较多但是精品较少。目前档案文化产品主要集中在档案馆指南、大事记、会议简介、组织机构沿革、档案文献选编、史料汇编等方面,且内容大多聚焦行政事务,真正让社会公众关注并感兴趣的文化产品过少。二是大多档案文化产品以图书、杂志、报纸等形式传播,这种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传播渠道,直接导致其影响力有限。例如,《北京档案史料》作为公布档案史料为主的资料性、学术性、知识性刊物,自1986年创办以来,已公布史料50余万字,大部分是从未发表过的第一手材料,其中有不少珍贵史料。这样的一份刊物,在北京档案信息网上只发布每期的目录,没有史料节选更没有全文,发行主要限于历史学界的现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解决对策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建设全国文化中心,需要深化对各类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创新传统文化弘扬机制,强化国民教育、民间传承、史志编修、经典普及力度,传承优秀民族和民俗文化。档案部门要从以下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一)改善馆藏结构,丰富馆藏
  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档案资料接收进馆,提高馆藏档案的实用性,增强档案馆为公众提供服务的能力,帮助公众解决个人利益问题,使公众乐于来馆利用档案、品味文化。可以借鉴美国档案机构提出“公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收集什么,提供什么”的原则,对于那些有关人生、家世、家庭、家族,有关个人的学历和履历、业绩和财产、有关城市历史变迁过程中的人物与事件,有关地方的历史风貌、人文景观和土著(原居民)历史,有关人类重大事件(战争、天灾、事故)及其后果影响,有关社会各界名人的生平事迹等具有长久利用价值的档案,可以考虑因此应当优先进馆。具体而言,一方面在内容上应注意接收、征集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档案,如个人出生、学籍、招工、信用、房地产、诉讼等涉及公众生活方方面面的档案;另一方面在形式上应注重接收公众喜闻乐见的档案,如著名人物的日记、手稿、口述史,记录某一宗族、家族世系发展的谱牒,体现某一地域特色的照片、视频,重要私营企业发展历程的记录,包括一些有时代印记的票证、凭据、招贴画、广告、传单、小报、纪念物品等。
  (二)提高档案的开放率
  档案馆应树立“档案开放为原则,不开放为例外”的指导思想,尽快将那些不涉密的档案经鉴定后向公众开放。为此,北京市加大了档案开放鉴定的工作力度,市区档案馆确立了每年定期统一向社会开放档案的工作机制。在操作层面,可以按照档案的来源(历史),先交由其形成单位进行初审,提出是否开放的意见。同时,档案馆还要投入更多人力,由各部门组成开放鉴定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档案是否开放。此外,由于档案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要彻底改变按卷为单位的鉴定方式,改为按件为单位的鉴定方式,切实保障该保密的一定要保密,不该保密的要尽快开放。
  (三)充分发挥档案网站的作用
  北京市的档案网站不仅要建设成为一个宣传档案工作的阵地,更应该以独特的档案信息资源,吸引普通百姓的关注和参与,使其由政府部门的工作网站向亲民、便捷的档案信息中心转变。目前,北京市数字档案馆的建立已经全面启动,它是由北京市档案局(馆)主持,16个区档案局(馆)和市属、区属档案移交单位共同参与建设的,支撑北京市档案事业全面发展的“区域性”网络协同工作平台。建设内容涵盖:为全市档案工作者提供开展档案数字资源综合管理业务的服务系统,为档案利用者搭建横跨因特网、政务网、档案馆内部局域网三网的档案数字资源检索、浏览和利用的服务体系,以及“北京市档案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制度标准化体系、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实现全市范围内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集约化建设,档案数字资源的统一、规范和共享化管理,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供给目标。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能够有效解决不同信息在不同网络上共享应用、解决现有网站由于数据太多不能自行運转等问题。
  (四)打造更多的档案文化精品
  1.多方合作,开发精品。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开发模式,有必要借助外部力量,特别是实行跨馆际、跨系统、跨地域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对接合作开发精品,实现合作共生、共赢、共享。比如,2014年利用北京市档案馆馆藏《京张路工撮影》的珍贵档案,包括1909年由同生照相馆谭锦堂先生拍摄的京张铁路178张通车时的照片,通过整合京冀两地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铁路相关部门的资源,编辑出版了《京张铁路百年轨迹》史料,是实现让“死”档案“活”起来的成功尝试。
  2.打出文化精品的系列“组合拳”。201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京津冀三地档案馆联合举办了“见证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京津冀档案文献展”,该展览不仅在三地同时推出,而且也同时进行了网上展出。展览综合运用图文、音视频、沙盘等多种形式,使档案信息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再如,市档案馆与首都博物馆合作推出的“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同步推出了10场主题讲座和10集系列电视专题片,这种立体的文化产品更是深入人心,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3.使文化产品更贴近百姓。《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就是一本档案部门出版的反映中国人民为梦想奋斗的书,书中按十年一个断代依次展开,书中所选取的都是那些能够触动人们记忆深处的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列宁装”“布拉吉”“红宝书”、弹弓、斗鸡、八个样板戏、假领子、“大哥大”、“一步裙”、“菜篮子工程”、股票、房奴和“动车组”等等,这些生活点滴从语言到内容都很“接地气儿”,广受好评。
其他文献
新会计制度下工业企业财务审计应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乐宣广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以及新会计制度的实行,我国的企业财务审计必须改变以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为基础的旧企业财务
中企处李玮报道】全省邮电附加费专项审计汇报会议日前在南昌召开。会议主要是商讨邮电附加费专项审计查出了的违纪违规问题的定性;统一审计处理标准;研究我省今后对邮电附加费
略论当前建设银行内审改革思路万艳琴一、当前建行内审工作的现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建设银行的工作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顺利完成了职
4月9日,集团公司第61期党校及工商管理培训班在学院举行开学典礼,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万余出席并作动员讲话。学院党委书记刘江宁等出席。开学典礼由党校副校长、学院院长周永
文章介绍了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机械设备配套,重点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混合料运输车及压实机械等主要施工机械的配置的合理生产率配置规律的阐述
林管站帐外帐曝光纪实□罗贤耀今年七月,我们对某镇下属站所1996年度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了就地审计。审计过程中,我们从现金入手,查出该镇林管站通过现金结算将收入10余万元转移到帐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档案编研工作中编辑与研究两种形式的不同价值取向和社会需求呈反向变化的趋势,论述了当前档案编研亟需转变注重档案编辑的传统工作模式,大力开展档案研究的必要性。并据此建议档案研究应采取与专业史学研究相区别的差异化工作思路,以讲述尘封往事、普及历史知识作为努力方向。  关键词:档案编研档案价值档案工作  档案编研作为档案部门系统、广泛、主动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一项工作,在档案部门建立健全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采取一系列控制混凝土温度及裂缝的技术措施,从而确保了该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桥梁矩形空心薄壁墩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从而影响桥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文章通过分析桥梁矩形空心薄壁墩墩身产生裂缝的原因,结合工程实例,证实了从结构配筋设
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系统存储体系是档案数字资源的载体,是系统软硬件基础环境建设的核心,也是档案数字资源的信息安全基础保障。高效可靠的档案数字资源存储体系,将确保核心应用能够稳定支撑多种关键业务、相关业务按需获得资源;能够按照数据存储量和分步实施的需要,扩展未来的存储、备份相关设备。  一、概述  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的存储体系建设,以先进性、扩展性、实用性、可靠性为原则,基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