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殿x宴席:京滬高鐵

来源 :旅读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搭乘老字號的京滬高鐵,縱貫京津冀與長三角兩大經濟區。
  由天子腳下皇城根一路向南,訪皇家宮闕、孔子故里、私人園林,在蘇州風月間,赴一場千年盛宴。
  北京
  十三世紀,馬可.波羅抵達元大都時,曾讚嘆北京是座世上無人能出其右的城市。今日,縈繞北京的厚重歷史氛圍,飄盪重檐之上的皇家遺風,依然令來者深自著迷、驚奇萬狀!
  帝王之家.世紀網紅
  北京與瀋陽故宮
  北京故宮,別名“紫禁城”,是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也是盤據北京中軸線上壯觀的城。自明永樂(十五世紀初)落成以來,前後共有廿四位皇帝在此居住、辦公,歷數世紀寒暑,更將在二〇二〇迎來其六百歲誕辰。儘管有著厚重年歲,北京故宮卻並不排斥眾人親近,更在近年來“返老還童”,從高傲威嚴的皇家禁地,搖身成為親切的市民公園。紫禁城的形象轉變,要歸功於前院長單霽翔,單院長執掌故宮期間,幾番思索:“究竟什麼是最重要的?那些世界之最嗎?其實真正重要的是故宮這座文化機構究竟能給人們奉獻什麼。”
  最終,接近六百年歲的故宮,選擇定進常民百姓生活——透過屢屢脫銷的文物周邊商品、引發排隊熱潮的網美打卡目的地“故宮咖啡”,透過精心籌備的“故宮過大年”、“故宮上元夜”等等活動,每每一登場,都引來驚嘆與排隊人潮。
  相對於北京故宮的名氣與人氣,坐落在後金舊都盛京(今瀋陽)的“瀋陽故宮”要顯得低調許多。瀋陽故宮的建造時間晚於紫禁城兩百二十年,在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遷都北京後成為陪都行宮。
  三〇年代,兩處宮殿前後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目前皆列名“國家一級博物館”,不只宮殿建築本身頗有可觀,館藏文物也極為精彩,據統計總數達上百萬件,陸續修復後已分批對外展出。一九八七年,北京故宮與長城、莫高窟等一同躋身中國大陸首批世界遺產景點:二〇〇四年,瀋陽故宮以明清故宮的擴充景點題出申遺並獲通過。
  《上新了·故宮)
  自從二〇一二年單霽翔出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以來,曾經高冷的故宮越來越“接地氣”,想知道故宮近期最夯新玩法,掃描二維碼,收看由故宮和北京電視臺聯合出品的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看故宮如何藉由開發文創產品傳承傳統文化。
  皇家園林.外交重地
  避暑山莊和外八廟
  地處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又稱“熱河行宮”,是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宮,也是中國大陸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山莊始建於清康熙年問,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耗時八十九年緩慢建設,雖然名為山莊,實際上承擔著重要的政治功能,是清朝中期僅次於北京故宮最重要的權力中心,每年夏季陰曆四月至十月間,清帝會在此批奏理政,會見蒙藏各部領袖與外國使節,相當於外交機構。
  為了以宗教減緩民族矛盾,康熙在營造山莊同時,也在周邊建造起十二座藏傳佛教寺廟群,其中八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稱“外八廟”。
  廟宇外觀仿照西藏、新疆、蒙古著名寺廟修建,其中安遠廟仿造新疆伊犁“固爾扎廟”、殊象寺仿自同名的五臺山“殊象寺”,而普陀宗乘廟則神似拉薩“布達拉宮”,這些寺廟融合漢、藏、蒙三民族特色,既有中式的琉璃瓦、方亭,又有藏式的金頂、梯窗、邊瑪牆,多元並蓄的建築形制,主要目的是希冀藉此攏絡蒙藏少數民族統治階層,增強其對清廷凝聚力,達“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之效。
  北國江南.浴火而生
  頤和園
  頤和園是清代“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位於北京市西北角,整座園林為兩百九十公頃,其中水域面積達四分之三。
  頤和園整體規劃以杭州西湖為藍本,並取材江蘇太湖、蘇州水街、揚州廿四橋等,格局精美,為“中國皇家園林”之最。其前身清漪園始建於乾隆年間,是乾隆皇帝為慶賀生母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六十大壽而闢建,此前,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和圓明園四座皇家園林,清漪園選址時刻意居四園之中,建成後,將海澱(淀)到香山之間連成一片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可嘆此間園林建成不過百年,幾度歷劫,清漪園先遭英法聯軍焚毀,重建後改名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劫掠,民國軍閥割據時期亦屢經破壞。直到一九五三年,投入大量財力重修的頤和園才恢復原貌,作為公園,對外開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頤和園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皇家祭壇·市民公園
  天壇
  始建於明永樂年問,耗時十四年建設完工的天壇,與紫禁城同年落成,面積卻比之更大四倍,時至今日,依舊是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作為明清兩朝帝王的祭祖場所,天壇大多數的時間都保持莊嚴肅穆,僅在冬至日祭天和正月祈穀等等大典舉行之際,短暫的熱鬧一陣。整座祭壇由“回”字行的兩道牆環繞,圍牆北端呈半圓型、南端呈方型,體現古代“天圓地方”的世界觀。
  大多數建物主要集中在內壇中軸線上,由南至北分別為園丘壇、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由於占地極廣,建築分散,參觀遊覽時動線顯得格外重要,否則錯過一個宮殿後要再回頭又得費一番功夫——一般建議依循南門進北門出、或南門進東門出兩條路線,依次參觀內壇、外壇兩大部分。
  一九一三年,天壇舉行最後一次冬至祭天後,停止了延續六百餘年的祭祖活動,並於一九一八年闢為公園,對公眾開放。
  山東
  來到齊魯大地之上,走訪孔廟孔府孔林、追尋先師步伐“登泰山而小天下”,既是世遺之旅,也是儒道“朝聖”之行。
  五嶽之首.儒家起源
  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山脈南北綿延,始於泰安,止於濟南。作為齊魯文化中心,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泰山歷經幾千年文化積澱,不只是“五嶽獨尊”,還是中原皇權正統象徵。
  泰山之於華夏文化之重要性,體現在歷代封禪大典之上,自秦以來,超過十二位帝王在此築壇祭神、舉辦大典。   一如漢代史學家班固在《白虎通封禪篇》中所寫:“王者異性而起,必升封泰山何?報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該制應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禪以告太平也。所以必於泰山何?萬物之始,交代之處也。”歷代帝王在此祭天,目的正是以“真龍太子”之姿鞏固政權的正統性,壯大自身威信。
  除了帝王封禪,泰山也是孔子故里、儒家思想起源,儘管《论語》當中,記載孔子稱頌泰山的篇章並不多,然而他身體力行地走了一遭,開啟了後世爭相仿效的文化風氣,使泰山成為曲阜朝聖之旅途中,不可或缺的經典目的地。
  孔氏宗祠.儒家重地
  曲阜三孔
  孔府、孔林及孔廟合稱三孔,孔府居住有孔子親族,孔林長眠有孔子後裔,孔廟則是祀奉孔子的專門場所,正好與《论語》所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人生三階段呼應。孔府是孔家後裔居住與辦公處,對內設有家廟、家學、廂房,對外設有大堂、衙門、交誼廳,整座宅邸依中軸線左右對稱,前後、裡外、東西、上下皆呈現清晰對應,層次儼然,一如儒家文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繼而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抱負。孔廟則設立於孔子死後第二年,最初只是弟子整理其衣冠遺物,置放於故居廳堂,直到漢高祖獨尊儒術,開帝王親祭孔子的先例,孔廟愈受重視,始開啟後續大大小小的擴建工程。也因著受到帝王尊崇,孔廟才能罕見地擁有皇家等級的九進院落,與北京故宮、避暑山莊鼎足而三,並列“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最末者孔林,則是世界上面積最廣、歷時最久家族墓園,埋葬者時間橫跨兩千五百餘年。
  孔家弟子前來祭奠的時候,往往會帶著一株樹苗栽種於此,千百年來累積了十萬多株參天樹木,幾乎成了一個小型的國家公園,其中最著名者莫過於子貢手植楷樹的殘樁,相傳是當年沒能趕上先生下葬的子貢所植,歷經兩千年風雨,已成尊師重道的文化象徵。
  江蘇
  江蘇的水鄉印象,早已無須再以言語著墨。
  溫婉雅致的古典園林,煙波浩淼的水色山光,凝鍊成絲絲扣扣的幽遠古意。
  移步換景.氣韻天然
  蘇州古典園林
  蘇州園林營建風氣,起始於春秋吳國建都姑蘇、西元前五世紀時,隨後於宋代漸趨成熟、明清蓬勃發展,到清末頗具規模的園林已有一百七十多處,其中九處分別於一九九七年、二〇〇〇年納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
  根據評選委員會報告,“這些建造於十六到十八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所謂“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指的是園林規劃者擅長在有限的空間範圍內,把自然景致與亭臺樓閣融為一體,虛實交錯,巧妙借景,並將傳統文化寓情於景,反映園林主人的精神追求,使之更勝純粹的自然景觀。
  現存十九處對外開放的園林當中,四大名園最為出名,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四處,分別對應四朝藝術風格,是有別於北京皇家園林的“私人園林”典型代表。
  蘇州博物館
  作為建築大師貝聿銘返鄉之作,蘇博館巧妙轉化在地建築,融古入今。兩層樓高的建築本體,除了顯而易見的白牆青瓦,另以小橋、流水、涼亭、池塘切割出庭園動線,周折卻委婉,是傳統園林景觀在現代的最佳詮釋。
  尋訪宮廷小點心
  老北京餑餑鋪
  早年間,老北京人愛把點心稱作“餑餑”
  把賣點心的店鋪稱為脖脖鋪。大概是因為久居天子腳下,就連街頭巷尾的普通小點,都能與皇親貴冑扯上千絲萬縷的聯繫。
  驢打滾京津一帶傳統小吃,以黃米夾豆沙餡捲成,最後撒上一層黃豆粉,因外層豆粉好似京郊野驢嬉鬧打滾時揚起的陣陣塵土,因此得名。
  三不黏又名桂花蛋,是河南安陽地區的傳統美食之一,似雞蛋澱粉、白糖加水炒成的,食用時不粘盤、不粘筷、不粘牙、相傳是乾隆下江南時帶回宮廷。
  炒缸果紅果即山楂,雖然名叫炒紅果,其實是用糖水熬煮而成,並非大火炒出。將山楂果熬煮至半透明狀,觀之晶瑩,入口酸甜芳香。
  蕯其馬又作“沙琪瑪”傳統滿族小點,清代關外三陵祭祀必備的供品。早前是用烘爐烤熟,滿清入關後改良為油炸,食用時蛋香撲鼻,口戚鬆軟。
  小窩頭民間主食“窩窩頭”縮小版,據說是當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出逃時所吃,宮人回京之後以精工,重製成迷你精緻版本。
  玫瑰餅選用五至六月盛放的北京九重辦玫瑰,以糖醃製成香甜玫瑰花醬,包入乳酪起酥外皮與細膩豆沙之中,清清淡淡,襯托出玫瑰餡料的香氣馥郁。
  艾窩窩老北京有名的清真風味小吃,以糯米粉揉製成皮,包裹白糖、芝麻、核桃仁、瓜子仁、青梅、山楂餡、外觀好似雪球,蓬鬆可愛。
  佛手酥宮廷四大酥點(桂花酥、玫瑰酥、南瓜酥、佛手酥)之一,外觀好似手掌,餡料常見紅豆沙或棗泥為主,有時外表會沾上蛋汁,烤成金黃色澤。
  酸梅湯
  老北京傳統的消暑飲品,早年有許多小攤販冬售炒紅果,夏賣酸梅湯。宮廷御膳房稱之為“士貢梅煎”,民間最有名的當屬琉璃廠信遠齋。
  豆汁
  一種用綠豆水發酵而成的飲料,最早流傳於遼宋民間,在乾隆年間傳入宮廷。因氣味發酸,外地人往往難以下嚥,卻是老北京心頭好。
  焦圈
  狀似手鐲的炸麵圈,經常搭配豆汁和醬菜同食。有一說法稱,三者同吃可嘗到五味中的酸、辣、甜、鹹,獨獨少去令人不快的苦味。
  豌豆黄以白豌豆、白糖為原料,慢火煮爛,靜置凝固而成。因用料精簡,極為考驗豌豆品質,用上等佳品材料製作,才能入嘴即化,口有餘香。
  芸豆卷傳說是慈禧太后在北海靜心齋乘涼時,聽到大街上有人吆喝販售好奇購入。外皮以白芸豆磨成,內餡包裹山楂,味道酸甜,口感綿潤。
  稻香村
  歷史悠久的老字號餅鋪,創始於清光緒年間,前身為北京大柵欄的“稻香村南貨店”,是當時北京第一間南方口味餅鋪。雖然創始人繼承南方製餅手藝,但落腳北京後也融入當地,招牌“京八件”禮盒,集結佛手酥、棗花酥等八件招牌京式點心,一盒嘗遍多樣滋味。   聽鸝館
  藏身頤和園當中,前身為欣賞戲曲的場所,名曰聽鵬,實則賞樂,意境高雅。此館面朝波光瀲豔的昆明湖、背靠頤和園後門萬壽山,四周綠意掩映,景色絕佳。民國後,此地改建為餐廳,專門招待各國政要,而今已開放給一般公眾,招牌豌豆黃曾獲“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
  護國寺小吃
  護國寺小吃是一家中華老字號店鋪,顧名思義,其前身是護國寺廟會周邊的小吃攤,在上世紀二〇、三〇年代,曾是北京最繁華的街道之一,盛極一時。現在的小吃店集結了當年京城廟會上備受追捧的各色京味小吃之精華,種類繁多,應有盡有,在此小鋪便能將各種小吃一網打盡。
  仿膳飯莊
  一九二五年由清末御廚傳人開設,位處皇家園林北海公園裡頭,距今已有九十餘年歷史。主要供應宮廷大菜與御膳小點兩類,前者包括翡翠龍錢、海紅魚翅,合璧大蝦、金蟾玉鮑等;後者有芸豆捲、豌豆黃、驢打滾、榴莲酥等,大飽口福之際,還能盡攬北海公園風景。
  重現霸氣帝王宴
  那家小館
  帝王制度早已隨大江東去,如今在北京城裡想體驗當年的澎湃與奢華,只能到當年散人民間的御膳傳人店中,聊解饞意。
  明清兩代皇家宴飲排場之大、用料之考究、製作之精細,令人嘆為觀止,最著名的便是起源於清朝的滿漢全席。集滿族與漢族名菜之精華,前後共有冷葷熱餚一百九十六品,點心茶食一百廿四品,菜色之多、規模之大,將中華飲食之博大精深展示得淋漓盡致。
  滿漢全席一般只出現在特殊場合,比如皇帝誕辰。據《揚州畫舫錄》記載,康熙帝六十六歲大壽時,曾納集滿漢干百名餞,大宴三天,席間不只有熊掌、孔雀、鯨龍魚等珍貴食材輪番上陣,桌側還有古樂伴奏、焚香入宴,極盡奢華。而今現代人雖無緣親睹皇家盛宴,卻有機會品嘗到滋味更勝一籌的改良版本。坐標北京的新派官府菜餐廳“那家小館”,傳承自滿族大戶人家家廚,老闆那靜林是女真輝發那拉氏後裔,確保供應菜色盡可能貼近滿族味道。餐廳內部仿清式裝潢,恍惚間真像是置身宫廷深院之中,參與了一回皇家盛宴!
  菜餚裡吃出文化
  孔府宴
  孔氏家族號稱“天下第一家族”,綿延二千五百多年,傳承八十代,其家宴也代代相傳至今。
  孔府宴並非孔子生前吃的菜,而是孔子後人用來款待客人的家宴,在唐宋時期初具規模,直到清朝孔家第七十二代孫迎娶了格格之後,便從魯菜的基礎混合了宮廷菜和淮揚菜的特色。
  孔府宴分為三等級:最高規格的用來接待皇室,光是上桌的餐具就有四百零四件,菜達一百九十六道。第二等是婚壽宴,以“魚翅四大件”、“海參三大件”為代表菜。第三等是宴請親友的便宴,菜品大約十多道。
  孔府宴有三大特點“菜名美、規矩多、食材不拘”。菜名美,是因為孔家人對美食命名極為講究,每道菜的名字或書香、或大氣、或高貴,道道都有典故,如家常的西瓜煮雞名為“一卵孵雙鳳”:規矩多,包括身分有別,座位有別、出菜順序有別:食材不拘,是說高貴、平價食材一同入菜,因為孔家和清朝皇室結親之前,以家常菜居多,所以山東人一般常吃的豆腐、青菜等也會出現在孔府宴上,為孔府宴一大特色。
  農家大豐收
  山東煎餅包裹鹹魚、鹹菜絲、青蔥、蝦醬炒蛋,彷彿山東版本的刈包、捲餅。尤其山東煎餅質地特殊’堅韌如絲帛,薄脆如宣紙,搭配各式當地鹹菜,頗有五穀豐登之感。
  魯壁藏書
  以德國米粉包裹沾上蛋液的青蝦入鍋油炸,米粉宛如蟲繭絲絲縷縷,其中的蝦子宛如蝴蝶振翅欲飛,順應了魯壁藏書的典故。
  詩禮銀杏
  詩禮銀杏是一道甜點。採具有學術象徵意義的銀杏果實(孔子初初即在一株銀杏樹下開始講學生涯),加入蓮子與紅棗熬製以後,最後再置入桂花蜜糖糖水烹煮過的水梨(梨象徵禮)當中。
  六藝冷菜
  包括扇貝、芹菜苗、肉凍、紅棗、苦菊、黃瓜在內的六款冷菜’以小而精而美的刀工與擺盤,貼切呈現儒生面對課業時的執著與細緻。其中,棗為山東特產,新鮮飽滿;而扇貝裙邊與苦菊生菜的搭配,清新爽口,宛如中式沙拉,令人胃口大開。
  麒麟御書
  取孔子誕生傳說為靈戚而創作的麒麟御書,以帶有鱗片的淡水鯛魚下鍋油炸,油炸以後魚身蜷曲、鱗片花開,視覺瑰麗,味覺酥脆,甚至魚鱗也能入口。
其他文献
清燥解熱是夏季養生之道’須少食辛甘燥烈食物,以免過分傷陰;宜多食甘酸清潤之品,有助於清熱祛暑、斂汗補液等作用。  夏季是一年四季的第二季,也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同時也是一年中太陽高度最高、白晝最長的季節,此時萬物繁榮昌盛,枝繁葉茂,天氣與地氣上下交合,萬物成熟。  夏令之六大節氣  夏季始於廿四節氣的“立夏”,其中包含了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共六節氣,其所代表的意義分別是:  立夏:夏季,
期刊
只見當紅戲曲演員于魁智先生從容開口,卻是聲情並茂,熟練的身段之中,又不失豐沛的情感流露……  “姜子牙無事隱釣溪,運敗時衰小人欺。周文王為江山費盡心機,渭水河訪賢臣扶保華夷——”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的悲壯心境,是京劇四大鬚生楊派(楊寶森)的拿手好戲:繁複唱腔表現出心中難解的苦悶與處境的困頓,在在考驗老生功力。只見當紅戲曲演員于魁智先生從容開口,卻是聲情並茂,熟練的身段之中,又不失豐沛的情慼流露。今
期刊
伊犁河大橋上,相遇離別稀鬆平常,唯有日落大戲每晚如約而至。  幾乎每天黃昏,都能見到伊犁的年輕男女在橋下舉辦婚禮,伴著悠揚的風琴聲,在盛大的晚霞面前完成終身大事……  離開烏魯木齊後,按照計畫繼續西進的旅程,前往位於北疆地區的伊寧。點與點之間的移動有許多方式,最後我依然選擇搭乘臥鋪火車,畢竟當地流傳著一句俗諺:“北疆看風景,南疆看風情。”六小時的行車時間並不算短,或坐或臥,還能順勢將窗外變幻萬千的
期刊
人從出生到老,身上所用器物不知凡幾,皆由人造,過去的匠人各司其職,千百年來為社會提供日常所需。當時的製造與使用者之間,有較多的情感聯繫,如沈從文在自傳中提到,他幼時因逃學而見識到街坊鄰舍的絞繩織簟推磨晾粉紙紮製鐵等諸種手藝。然工業革命後,製造與使用者間已然陌生,機械化使器物可大量生產而價廉,加上日新月異的新材料更方便使用,手製品遂快速從市場消失,工時長、利潤低、又髒又累的工藝亦隨之凋零。  若為長
期刊
彩虹爺爺起初只是為了休閒,從自己的臥室開始畫起,就沒停下,他的畫雖像是隨筆塗鴉,但其實配色很講究,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想法。沒想到這些童趣繽紛的畫作引起附近學校師生注意,意外把面臨都市更新、即將拆除的村子保留了下來,從此聲名大噪。  二〇一七年,臺灣的彩虹村入選國際知名旅遊指南中的“世界秘密奇蹟”,吸引各國旅客前往,每日有三千到五千人到訪,一年造訪人次高達一百五十萬人,更勝於臺北一〇一。有學生來這拍畢
期刊
坐落山林古村間的拾雲山房,提供了一處串聯居民與生活的悠閒空間,同時也為古樸的村落注入了一絲溫暖的活力。樹林建築設計事務所將山房首層設計成一處架空的休憩區,村人可以於此處喝茶’下棋、聊天,交流鄰里間的情感;二樓的部分則設計了兒童遊樂區與閱讀區,設計團隊貼心的兼顧了大人與孩童的需求,讓孩子與父母可以一起閱讀’嬉戲,共同成長·體驗生活。  設計團隊以真切理解·融入鄉村生活步調的理念,致力將環境、村人、在
期刊
一浮雲目斷蒼山外,落月魂消洱海邊。  何日刀擐逐初約,免教暗卜擲金錢。  ——節錄《寄遠》清·熊湄  “上關花,下關風,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曹靖華這首描述大理美景的詩,帶出了此處著名的風、花、雪、月四大景致,當中的洱海因形似耳朵而得名,雖稱海,但實際上為雲南的第二大淡水湖,是大理白族人的“母親湖”,於十五月圓夜泛舟於上,水中映月圓如輪,而有“金月亮”之美名。  無論是
期刊
像是對一生所遭遇的迅疾死亡做告慰一般,恢弘的安魂樂章也密集書寫著死亡,迅疾,絢麗,神異,如同犧牲。但其間,生亦是密集的,自然生意,生氣鬱勃。  此刻,想到十幾年前在密合的簾帳中,閱讀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的下午至今是躍動的,同宿舍的姑娘在簾外問話,幾乎不能應答,只急切地好像囈語一般:“人沒在,去大興安嶺鄂溫克人那裏了……”是的,幾乎沒人能抵禦這樣的講述: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
期刊
梵淨山,一個橫空出世的熱門景點,接連入選聯合國世界遺產、國家地理雜誌年度旅遊目的地,還在抖音爆紅、微博霸屏,吸引遊人競相奔赴,曾經的隱世佛門淨土,憑什麼在一眾景區中頻頻折桂?  五百年前,當明代大儒王陽明貶謫貴州,留下“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的感慨之際,大概很難料想到,半世紀後,這片“萬山叢棘中,蛇虺魍魎,蠱毒瘴癘”的蠻荒之地,竞接連引來舉世矚目。  說起來.貴州的“爆紅”,已經不是頭一回,自二〇
期刊
大至停泊在原啟德機場的豪華郵輪,小至隨波逐浪顛簸翻飛的私人快艇,因應時代、因應地貌、因應生活發展出的各色船隻,成為如今行旅香港不容錯過的體驗。香港固然是一頁傳奇,而香港的船啊,也確實很奇。  登入港旅局的商標之中  一艘仿古三桅帆船,以華南海盜張保仔命名,穿梭維多利亞港灣多年,形象深植人心。如今,一躍成為香港旅遊發展局正式圖標的「學長」鴨靈號重出江湖,兩者各有不同路線,卻同樣能夠近距離欣賞維港每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