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指出,以知情意的统一为理想人格的构成是儒家人格理论的共同特征,但孔孟的知情意统一是以仁德为基础,强调的是人的内在德性;而荀子则将人格的内在品性与法的观念联系起来,注重的是理想人格的现实前提,强调内在品格与外在行为的一致。孔孟的内圣与外王的统一是以“内圣”为主导,到了荀子那里较注重人格的“外王”方面。当荀子赋于理想人格以济世安邦、经天纬地的“外王”规定时,即已开始把人格与广义的实践相联系,与孔孟的注重内圣和心性修养正好形成对照。在这种外在习行与内在心性的不同侧重中,蕴含着孔子以后儒家人格学说衍化的相异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