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猫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zhao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量子物理学领域,有一个名为“薛定谔的猫”的著名实验,内容如下:一只猫被封在一个密闭盒子里,盒子里有毒药瓶,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放出a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放出氰化物气体,从而杀死这只猫。一段时间后,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而把盒子打开时实验者却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那么一个自然的疑问是,这个系统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处于两种不同状态的“叠加”而成为其中之一?在打开盒子观察以前,这只猫是死了还是活着抑或半死半活?
  上述“思想实验”的原意,只是想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和推理文学的关系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初始的推理小说来源于恐怖小说,仅仅是在恐怖悬疑的气氛之中加入一点逻辑辩证成分的粗糙雏形,但是经过一代又一代推理小说作家对“推理”这一文学类型的内容与形式上的双重改良之后,推理小说在创作、阅读、出版等多个层面都已经远非单纯的为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而存在的文字集合体,而是发展成为吸纳诸般学问而融会贯通为己所用的文学形式。随着时代的更迭和进步,推理作家们愈发注重从文学及其他学科中汲取养分,为推理服务,读者们也越发注重这一技艺所带来的知识补给作用和气氛烘托效果,最终导致了推理小说领域中“炫学”的诞生。
  所谓“炫学”,就是作家在推理小说中引用多种学科的丰富的知识来充实“情节”,并且往往是借名侦探之口巧妙引入,至于“炫”的内容,有些和小说所涉及事件有关,而另外一些则无明显关系,仅仅起烘托气氛的作用。而一部推理小说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要看“炫学”的高下之分,若是“炫学”内容与小说本体相得益彰,自然是锦上添花;反之,若“炫”得生硬晦涩,则会令小说的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偿失。小栗虫太郎无疑是“炫学”方面先驱级的人物,他的《黑死馆杀人事件》每两三个句子就会出现一个生僻的典故或晦涩的隐学知识,极尽佶屈聱牙之能事。在这部开山之作问世后的大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的推理作家们往往会在自己的长篇作品中“炫”上一番,比如说岛田庄司的“占星推理”、绫过行人的“建筑推理”、有栖川有栖的“文艺推理”、二阶堂黎人的“宗教推理”、森博嗣的“理系推理”、京极夏彦的“妖怪推理”、西泽保彦的“科幻推理”、东野圭吾的“社会推理”等等。
  说到东野圭吾,虽然他向来以推理作家的身份著称于世,但说到其作品中的推理成分,除了早期的《放学后》等作品推理氛围比较浓厚之外,大部分畅销作品,包括代表作《白夜行》《恶意》《秘密》《信》等,都不能算作典型意义上的推理小说,虽然有“解谜”的元素,但主要着笔的还是在揭示和剖析社会问题。作为一名“社会派”推理作家,东野圭吾十分注重观察、发现社会环境与问题,并将自己的理念直接经由作品体现出来,这便造成了东野的作品主题与社会的诸多层面相互呼应、紧密联系,比如涉及文学界“影子作家”捉刀现象的《恶意》、讨论家庭伦理关系的《秘密》、试探日本升学教育问题和亲子之间冷淡疏离关系的《湖边凶杀案》、探讨大脑移植所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的《变身》等等,上述种种无一不是东野圭吾对于所处的时代、社会能够予以细致观察的佐证。
  推理小说的传统模式是:罪犯以近乎完美的诡计制造迷雾以掩盖自己犯罪的真相,而侦探的任务就是破解这一诡计。罪犯把作案过程撕成碎片,侦探必须还原案情将真相大白于天下。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东野圭吾的作品都有一个缺陷,就是诡计和推理都比较单薄,其取胜的关键不是诡计的精巧、谜局的复杂或者推理的一波三折,而是人性和情感的厚度。相比之下,对妖怪文化颇有研究的京极夏彦则另辟蹊径,将神话学、民俗学、心理学、妖怪知识等等成分大量加入作品之中,并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玄妙的知识不仅仅塑造了京极夏彦作品所特有的迷离虚幻的氛围,更将每一部作品中出现的妖怪与核心诡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对于妖怪意象的反复讨论,带有浓厚的心理分析和哲学思辨意味,不仅将推理小说中难以用到的象征手法用到了极致,更让作品的核心诡计有了质的飞跃,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魍魉之匣》虽然仅是京极夏彦的第二部作品,却得到了1995年的第49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并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改编成了电影和动画。故事一开始,就以离奇的连续分尸案让我们进入了半迷幻半现实的领域,随着故事的进行,“魍魉”与“匣”两个意象反复登场,更是增添了诡秘的气氛,而故事最后的现实回归,不是诡秘气氛的消失,而是诡秘气氛的升华,从不可理解的妖怪上升到哲学层面的震撼,而最后升华的结点,恰恰是通过诡计来完成的。《魍魉之匣》完美地将诡计与核心思想结合在一起,既注重了诡计的质量,又使诡计突破了传统的“技”的桎梏,带给人_种凛然的炫目之感。如果说单纯的诡计已无法再给人带来震撼,那么《魍魉之匣》带给读者的则是爆炸性的真相和余味悠长的思考。文中出现的大段大段的诸如犯罪心理剖析、灵魂从业者讲义、妖怪知识的讨论,无不给人以炫目之感。
  如果说“炫学”领域侧重在妖怪文化和心理分析方面的京极夏彦是剑走偏锋的话,塑造了火村英生、江神二郎等名侦探形象的有栖川有栖则是正统的在文学、哲学方面的“炫学”大家。他的《乱鸦之岛》是一部长篇炫学力作,对文学和哲学命题的发挥已经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乱鸦之岛》中的两个核心意象是“孤岛”和“乌鸦”。“孤岛”本来只是密室的一种变形,和文学本身并无明显关系,充其量是一个令古典推理迷沉醉的叙事背景而已。但有栖川却充分利用了象征、隐喻、暗示等手法将“孤岛”赋予一种文学内涵:首先是在引子部分,作者讲述了少年时代走错路的经历,不但与之后“侦探二人组”的误登乌岛相应和,也有暗示孤岛上的诸人都“被超自然的时间与空间迷惑了”、在思想和行动上“误入歧途”的意思;之后,又以简述两位推理前辈梦野久作的《瓶装地狱》和江户川乱步的《帕诺拉玛岛奇谈》中的具体情节进一步深化了“孤岛”的意义。孤岛,是既隔绝人世喧嚣、又承载人世冥想的矛盾的存在,而孤岛上的人群也可能因心魔诱导而迷失自我。当然,“乱鸦之岛”这样一个标题,更多的是强调“乌鸦”这一意象在作品中的重要性。有栖川通过与“推理小说之父”爱伦·坡的名诗《乌鸦》相联系,揭开了海老原这一人物形象最深层的情绪积淀。《乌鸦》叙述的是一位经受丧妻之痛的男子在孤苦无奈、心灰意冷的深夜与一只乌鸦邂逅的故事,作品开始于凄怆疑惧的基调,随着乌鸦一声声“永不复生”而加剧,直至绝望到无以复加的终行。“永不复生”共重复了十一次,是乌鸦唯一的话语,既是它的名字,也是它对男子每一次询问的回答。在海老原看来,《乌鸦》的主题正是与自己的爱情经历紧密贴合的,自己所挚爱的一切正如乌鸦所聒噪的那样,一旦逝去便 永不复生。“乌鸦”在这部作品中不止停留于预告死亡的表象,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对于^生中不可挽回的伤逝的体悟。
  推理小说原本发源于欧美。然而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推理小说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理小说”这个名称,也是首先自日本使用的。时至今日,推理小说在欧美的地位仍属衰微,全世界最重视推理小说发展的就是日本文学界。日系推理以与欧美推理相对等的地位风靡全球,特别是在中国,日系推理更能为读者所接受。笔者认为,日系推理与欧美推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从日系推理作品作案动机的设置中,我们能够深刻了解到比推理更重要的传统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一方面来自从川端康成以后,大师辈出的日本文学界对于日本民族精神气质的描绘;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根植于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中的“菊与刀”精神。
  古往今来,谋杀之类的事件多半发生在阴森严寒之地,鲜有光顾温暖潮湿的热带,这似乎反映了人类的某种集体无意识:首先,这样的场景符合人类神话时代对于阴森可怖的死亡或者地狱世界的想象;其次,气候会影响人的性格,来到寒冷之地,人心也会因天气而变得残酷叵测。
  日本是一个狭小多山、地震频繁的岛国,潮湿的气候,惊涛骇浪的海岸造就的是海洋性文化,易使一个民族忧郁过激。由此我们得知为何日本文学的中心仿佛始终笼罩着一层人性的阴影,杀伐,凌辱,虐待,这一切极端乃至疯狂的情感其实都与民族的性格有关。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往往能够滋生出某种情义,无论是母子、朋友抑或恋人之间,其震撼人心的效果则必将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极限。
  在新本格大师岛田庄司的代表作《占星术杀人魔法》中,凶手以令人目眩的手法犯下一桩四十年未曾告破的疑案,其唯一动机是为了报答自己的母亲;《斜屋犯罪》中凶手不惜在人迹罕至的北国特地建造一座歪斜的建筑,冒着极大的风险以非常巧妙的方式犯下罪行,其目的居然是兑现曾向朋友许下的诺言;或许从身处大陆性文化的我们看来,这样的动机有些不可理喻,也因此有很多的日系推理被国内评论者认为是“动机薄弱”,但是从这些初看有些匪夷所思的设定中,我重新看到了《雨夜物语》这类日本经典浪漫派名著的核心精神,如历久弥新的宝石,在新世纪依然熠熠生辉。从深层次上说,这是一种关于情义的价值。而对父母的尽孝和对朋友的尽忠,正是这份情义最高等级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情义”所谓“民族精神”其实不是推理的必需元素,然而正因如此,才能够令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的读者体会到这些文学情感和民族性格,并为之心有所感,这可以说是最高层次的“炫学”了。
  日本作为一个东亚国家,俨然成了“推理”这种源于西方不过一百多年历史的文学形式的发展中心,这看起来仿佛是一种离奇的错置,抑或是一场推理领域的无间道,或者这仅仅是一只“薛定谔的猫”,始终演绎着推理这个相对封闭的文学盒子中发生的一切悖论与佯谬。也许要引用有栖川有栖在《乱鸦之岛》结尾时所说的,“我,只是一个瞬间”,倒不如放下这些纠结的疑惑与多余的思虑,静下心来,慢慢体味推理带给我们的炫目之感。
其他文献
以弗所,被称为土耳其的庞贝,是位于爱琴海边的一座古城遗址。公元前600多年前,这里已经初具城邦的轮廓,日渐发展的千年岁月里,以弗所成了地中海东部地区最声名显赫的城市之一。虽然现在能看到的以弗所面积大小还不及一个公园,但是,以弗所作为城市的资历,却令土耳其版图上的所有城市望尘莫及。更为幸运的是,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战火与烽烟,以弗所虽然满目疮痍,却依然顽固地不肯谢幕,千年之前以弗所人的美好生活仿佛就鲜活
在现代社会,玻璃是人们最司空见惯的东西。玻璃窗、玻璃瓶、玻璃碗、玻璃杯、玻璃工艺品……比比皆是,价格低廉。人们并不把玻璃当回事,就连废品回收都不收玻璃。  可是,在古代中国,玻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却被人们当作宝物。那时,玻璃有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名字——琉璃。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西方的玻璃制品传入中国,到了汉代以后,玻璃制品更大量传入,成为人们喜爱的珍贵物品。随着西方玻璃制品的输入,其先进的工艺技术也
2012年9月25日,初秋的大连港,阳光和煦,波平浪静,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在这里正式交接入列。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没有航母的中国,“辽宁号”的交接入列实现了中国航母“零”的突破,国人的航母梦在这一刻得以实现!  去年7月,中国国防部宣布正在改造一艘废旧航母。一年多来,这艘航母进行了十次海试,按照计划开展了各项科研试验,达成了既定目标。中国国防大学副教授、军事学博士房兵上校说:“改
“见谅”意为“原谅我”,所以,说“见谅他”是错的。  “××没有经验,请大家多多见谅他。”这句话有毛病吗?  我们知道,“见”作为助词有两种用法:(1)用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比如“见笑于人”“见重于当时”。课文《廉颇蔺相如传》中也有“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的表述。(2)用在动词前面,相当于前置宾语“我”,比如“见告”意为“告诉我”。  “见谅”的“见”是第二种用法,“见谅”意为“原谅我”。所以,
1. One thorn of experience is worth a whole wilderness of warning.  一次痛苦的经历抵得上千百次的告诫。  ——英国诗人、批评家 James Russell Lowell    2. Practical wisdom is only to be learned in the school of experience.  实用的知识只
If you have ever been caught in the rain without an umbrella you should appreciate this innovative lampbrella—because it is not only a streetlamp but also a shelter.  The lampbrella’s canopy, with a d
好几次梦到武夷山,那山的美知道的人很多,可我的梦却是绿色的。坚硬的岩石长满了青苔,崎岖的山路被青竹环绕,潺潺的流水如同琼浆玉液把蓝天也染成绿色。绿色,寓意安宁、静谧、平安、长久,天物之美在其中孕育、滋长。在灾祸年,能有梦真是一种奢侈,盼望长睡不醒。【作者】任紅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为乐,倏忽三十余载,已逾天命,尚有余梦,师造化,与路同道。摄于福建武夷山
亲爱的孩子:  上一封信中,我和你谈到了良好的教养。除了了解良好教养的用途和意义以外,我想你还需要知道没有教养的不足和不便。良好的教养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没有教养却只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你可以深刻审视自己的情形,确认自己身上的良好修养是否为你赢得了他人的礼遇。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一切就如同俗话所说的那样,礼尚往来。一个人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用同样的或者更强烈的方式来回馈。如果一个人对别人漠不关
千万别“炙手可热”  时光倒流到唐玄宗时期。杨玉环备受宠爱,玄宗爱屋及乌,甚至让杨玉环的堂哥出任丞相。对杨家人权势滔天的样子,文人们可看不下去了,纷纷作诗进行讽刺,比如杜甫诗云:“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以后,但凡要讽刺别人权势显赫,就会用“炙手可热”——谁让杜甫都这么用呢,显然是个高级词汇嘛!比如宋代李清照诗曰:“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明史·董传策传》中也有“(严)
攀岩、悬崖速降、瀑降、徒步探险等极限运动,由于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挑战性,成为人们寻求刺激、释放压力的选择。然而在极限运动发展壮大的同时,驴友被困的消息也常见诸报端。  绰号“黑巫师”的美国极限运动爱好者迪安·波特,曾背着2.2千克重的极限跳伞装备,在没有任何保护装置的情况下徒手攀上海拔3962米的瑞士艾格峰,然后跳伞,垂直降落距离达3000多米,着实令人佩服。波特说过:“任何事情,如果你想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