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从波茨南到格但斯克(Gdansk)的路上,我的波兰同学曾询问我是否知道历史上最大的沉船海难。我自知答案肯定不是泰坦尼克。果然,那是一条1945年从格但斯克开往德国,中途却被俄国潜艇击沉的邮轮。当时邮轮上载有上万名的伤兵以及难民,9000余人遇难,远远高于泰坦尼克1000多人的死亡人数。从同学悲愤的语气和眼神里,我不难看出对俄国人的愤恨。这大概就像中国人谈起南京大屠杀一样吧。
当列车在波兰空旷的大平原上驰骋的时候,我就在想波兰是个多么倒霉的国家,夹在德俄两个“穷凶极恶”的大国之间,却又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如今的波兰其实个相当年轻的国家,就在二战结束前,她的大批西部,北部城市还都属于德国,城中的主体居民,也都还是日耳曼人。如今居住在波兰西部和北部的相当多数波兰人,他们的老爷爷老奶奶都是来自现在的波兰东部,乌克兰和立陶宛。波兰北部的港口格但斯克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在漫长的中世纪历史中,格但斯克被波兰和普鲁士人反复争夺,可城镇居民的比例是日耳曼人越来越高。直到1793年格但斯克彻底并入德国,此后的100多年,格但斯克彻底变成了一个德国城市。我想,如果不是德国两次战败,格但斯克是不会回到波兰人的手里的。一战后波兰政府好说歹说才把格但斯克争取到一个自由市地位,在德国的夹缝中谋得一个出海口,而二战开始的标志就是德军炮轰格但斯克(德国人把此城市叫做但泽),占领格但斯克从而达到连接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的目的。其实如果看看二战结束前的波兰地图,你就能感受到波兰是个多么备受屈辱的国家,德俄两国的长期侵蚀,竟生生把波兰这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弄成一个内陆国了。
正是因为格但斯克被德波两国反复争夺过,所以此城市留下了大量不同种族的文化痕迹,她既有波兰的建筑,又有日耳曼人的风格。从进入主城区的第一座城门——高门(Brama Wyzynna)开始,到她的圣玛丽主教教堂,我看到了一堆哥特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具有波罗的海沿岸城市特有的风格。比如宏伟巨大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材料是红砖而不是石块。在北德城市维斯马,罗斯托克,波兰城市什切青,我们都能看到类似的建筑。这是因为当年这些城市都属汉萨同盟,贸易上的交流延伸到了文化和建筑。但格但斯克又和其他的波罗的海沿岸城市尤其是德国的城市不一样,至少街道不是石块铺路而是水泥板,这可能是那里严重缺乏石块的缘故。如同波兰其他的城市一样,格但斯克在保留了老城区的同时,还在其中建有大量的赫鲁晓夫式的单元楼。这些楼都是薄薄的板楼,短的百米,长的上千米。夹在老城中间显得格格不入。
格但斯克港口最扎眼的要数一个木制起重机的大家伙,这起重机建于14、15世纪,最多可吊起2000公斤的货物,是世界上少见的木制起重机。在起重机的下方能看到一个巨大的木轮,但已经被网罩封起,貌似已经不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