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醫”入“藝”
賴榮春先生原爲廣州一位西醫,後從西醫轉入中醫,他曾在連鎖的藥店工作,曾專門撰寫醫學方面的文章,他在醫學領域工作多年,治愈過許多病人。
後來他開始從商,他投資了一些增值快的物業,開設了花店,他的收益大多來自於他投資的一些增值快的物業,然而,他的興趣卻是來自於鮮花,是遠近聞名的愛花之人。在所有的鮮花中,他尤愛蘭花,並享有香港“年花大王”之美譽。從許多年前起他已經開始進行蘭花貿易,不久前他刚與日本進行了一場蘭花交易。與别的行業不同,整個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於鮮花市場的影響並不大,經濟太好之時,喜事多,店鋪開業多,鮮花是首選的點綴之物;經濟下滑時,許多人也希望用鮮花來增添喜氣。賴榮春先生賦予了每一盆鮮花一個好的寓意,並親手製造了許多盆景,如將馬蹄蘭放置於猴面蘭上,寓意“馬上封侯(猴)”,等。他喜歡將這樣一份份有着美好寓意的鮮花送到他人手中,將美好的祝福借助鮮花傳遞出去。
他對花了解甚深,他言:“鮮花的顏色受温差影響,有時候天氣暖和,花的顏色便少了幾分艷麗,蘭花的生長需要的温差最佳爲15度,温度高時生長,温度低時收縮。比桃花容易打理,適合在家中栽種。”他成了一朵花的知己。
因爲對鮮花的了解和喜愛,賴榮春先生任香港鮮花盆栽批發商會盆栽部主席,以一位領頭人的身份,推廣花卉園藝,以比賽的方式,讓小學的學生們從小學會愛惜花圃。
由“醫”入“藝”,在花的世界裏,他用美麗點綴生活,携手鮮花,造一個花香田園,記錄每一段花期,享一段有花相伴的愜意人生。
與藝術的不解之緣
鮮花是美的藝術,然而藝術卻不僅僅是鮮花,它包羅萬象,如音樂、書畫、詩詞歌賦……賴榮春先生與藝術自小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兄弟幾人從小就在父親的“强制要求”下背誦詩詞歌賦,只是那個時候他的心並不在此,反而是成年之後,興趣更濃了些。
還在行醫的過程中,他已經喜歡上了書法,並結識到許多書畫藝術大家,如關山月等。“看得多了,自然對於書法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賴榮春先生說。
賴榮春先生喜歡練習書法,慢慢自成一家。他的書法成就一方面來自於家庭的熏陶,一方面來自於與藝術界友人的交流,更多的是他自己對書法的理解,無師自通。練習書法成了他每日必修的功課,有時連着書寫三四個小時都不覺疲累。賴榮春先生在睡不着以及早上起床之後,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寫上幾幅字。他喜歡自然的東西,隨心而爲,隨性而定,自在無拘,不刻意,如他的性格一般,所以他選擇了行草。
對於藝術,賴榮春先生從不追求深不可測,他還是希望藝術作品能夠被大多數人看懂,因爲這樣的藝術在他看來代表生命的活力。曾有外國友人買到書法作品後,會拍照傳給他看,向他求教書法作品中的意思。有時候擅長行革的他亦需要花上很長時間來認真解讀,才能破解。那時賴榮春先生會想,作爲常與書法作品打交道的自己都不能在短時間讀書作品中的意思,更何况他人?“藝術中需要高深的,有如陽春白雪,同時也需要易懂的。”賴榮春先生如此認爲。他說,如果自己有一天要出一本書,就在自己的每一幅作品旁寫上註釋。這樣一個細緻的舉動,讓人看到了他對藝術傳播的心。
他對藝術一直懷着一種崇敬的態度,在與書畫藝術界老師或友人外出時,幾個小時的車程,他們都用來交流藝術心得。他以“藝”會友,他寫的字會送給友人,或售賣出去,也會讓記者朋友展示出來。在他的微信上也不時地更新着書畫藝術的分享。也有人找他求教書法,賴榮春先生亦不吝賜教,他說:“這也是對藝術的一種分享和傳承。”
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推廣,賴榮春先生默默地做了很多事,他說,這是他的興趣所在,也是他給自己定下的責任。他常外出參加藝術交流活動,不久前他去了花都,爲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提筆書寫。他還去丁美國,與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有興趣的華僑交流,賴榮春先生覺得身心愉悦,並現場揮毫至下午兩三點,連時間悄然而走亦不曾察覺。
賴榮春先生還參與了一些社團服務,在多項服務中,他更側重於藝術的傳播,文化藝術的傳播對於賴榮春先生來說是他願意無私去做的事情。“我希望能爲文化傳播做些貢獻。”這是他的願望,並爲之努力着。
跨界談人生 生活處處晴好
賴榮春先生的人生是多姿多彩的,而在他人生的各個領域,他又是一位主動的“學生”,對於學習,他有他自己的方式。他自學了書法,又自學了多種樂器,通過周邊的一些東西,觸類旁通,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
賴榮春先生有自己的理想,音樂,就是的他其中的一個。從小學到大學,他一直在練習吹奏笛子,並且達到了很高的水準,應邀到處去表演。也許是因爲有了吹笛的基礎,所以在其他樂器上,他也仿佛天生就擅長一樣。他喜歡音色獨特優美的葫蘆絲,於是他跟着教程自學了葫蘆絲,曾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場音樂活動,旁人以爲他意欲拜師,在用葫蘆絲吹奏了一曲之後,對方便覺得他已經不用學了。由此可知,賴榮春先生在樂器上已達至一定的水平。
賴榮春先生還學習了琴、二胡等,對於琴棋書畫,他都有涉獵,他覺得人應該有一顆娱樂心,對於世間萬物多一些了解和掌握,這總是有益無害的事情。他是無踐電視、亞洲電視、有踐電視的特約嘉賓,邀請他去與觀眾講醫學、講茶道、講養生、講鮮花種植……各個話題信手拈來,每一年他都會爲無踐電視做上一檔直播節目。
儘管賴榮春先生涉獵的領域和他本身的經歷已然十分豐富,但是他仍舊像個懷着赤誠之心的學子,不斷地去研究、創新,並嘗試一些新的東西,他也喜歡將看似無關聯的東西,融合在一起。他總能在不同的領域找到共性,就如醫學和種花一樣。
“藝術不分家,想必其他領域也多少是有關聯的吧。”賴榮春先生這樣想。他追求的是一種“靈活”的思維方式,互通共融,他將自己許多的醫學知識用在了植物種植上,嬌艷欲滴,生機盎然。
又如他從領袖人物的“小國可以戰勝大國、弱國可以戰勝强國”思想中,抽絲剥繭,得出“小店可以戰勝大店、弱店可以戰勝强店”的生意經,在一家藥店工作的第一個月便打破了别人創下的銷售紀錄,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創下了三個月升任經理,八個月升任總監的紀錄。
“書畫與養生很有關聯。”賴榮春先生說。寫字最能讓人得到放鬆,讓心得以沉静,心態平和。他曾探究書畫與醫學的關係,發現書畫能夠聚氣養生,平日裏喜歡寫字作畫的人,壽命比一般人長。跨界談人生,賴榮春先生在各個領域穿梭,遊刃有餘。
他服務於社區,盡力而爲;他找到紅十字會的發源地,尋找紅十字之父亨利,杜蘭的留下的印記,傳播慈善;他是廣州市荔灣區委員會特約委員,參政議政,爲發展建言獻策;他是增城市人,儘管家鄉只有少數親人,他仍關注家鄉發展,爲家鄉的發展而喜……一樁樁,一件件,忙碌着,卻因爲這份忙碌而豐厚了底蘊,豐富了閱歷,儲存了智慧,讓生活處處晴好。
賴榮春先生原爲廣州一位西醫,後從西醫轉入中醫,他曾在連鎖的藥店工作,曾專門撰寫醫學方面的文章,他在醫學領域工作多年,治愈過許多病人。
後來他開始從商,他投資了一些增值快的物業,開設了花店,他的收益大多來自於他投資的一些增值快的物業,然而,他的興趣卻是來自於鮮花,是遠近聞名的愛花之人。在所有的鮮花中,他尤愛蘭花,並享有香港“年花大王”之美譽。從許多年前起他已經開始進行蘭花貿易,不久前他刚與日本進行了一場蘭花交易。與别的行業不同,整個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於鮮花市場的影響並不大,經濟太好之時,喜事多,店鋪開業多,鮮花是首選的點綴之物;經濟下滑時,許多人也希望用鮮花來增添喜氣。賴榮春先生賦予了每一盆鮮花一個好的寓意,並親手製造了許多盆景,如將馬蹄蘭放置於猴面蘭上,寓意“馬上封侯(猴)”,等。他喜歡將這樣一份份有着美好寓意的鮮花送到他人手中,將美好的祝福借助鮮花傳遞出去。
他對花了解甚深,他言:“鮮花的顏色受温差影響,有時候天氣暖和,花的顏色便少了幾分艷麗,蘭花的生長需要的温差最佳爲15度,温度高時生長,温度低時收縮。比桃花容易打理,適合在家中栽種。”他成了一朵花的知己。
因爲對鮮花的了解和喜愛,賴榮春先生任香港鮮花盆栽批發商會盆栽部主席,以一位領頭人的身份,推廣花卉園藝,以比賽的方式,讓小學的學生們從小學會愛惜花圃。
由“醫”入“藝”,在花的世界裏,他用美麗點綴生活,携手鮮花,造一個花香田園,記錄每一段花期,享一段有花相伴的愜意人生。
與藝術的不解之緣
鮮花是美的藝術,然而藝術卻不僅僅是鮮花,它包羅萬象,如音樂、書畫、詩詞歌賦……賴榮春先生與藝術自小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兄弟幾人從小就在父親的“强制要求”下背誦詩詞歌賦,只是那個時候他的心並不在此,反而是成年之後,興趣更濃了些。
還在行醫的過程中,他已經喜歡上了書法,並結識到許多書畫藝術大家,如關山月等。“看得多了,自然對於書法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賴榮春先生說。
賴榮春先生喜歡練習書法,慢慢自成一家。他的書法成就一方面來自於家庭的熏陶,一方面來自於與藝術界友人的交流,更多的是他自己對書法的理解,無師自通。練習書法成了他每日必修的功課,有時連着書寫三四個小時都不覺疲累。賴榮春先生在睡不着以及早上起床之後,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寫上幾幅字。他喜歡自然的東西,隨心而爲,隨性而定,自在無拘,不刻意,如他的性格一般,所以他選擇了行草。
對於藝術,賴榮春先生從不追求深不可測,他還是希望藝術作品能夠被大多數人看懂,因爲這樣的藝術在他看來代表生命的活力。曾有外國友人買到書法作品後,會拍照傳給他看,向他求教書法作品中的意思。有時候擅長行革的他亦需要花上很長時間來認真解讀,才能破解。那時賴榮春先生會想,作爲常與書法作品打交道的自己都不能在短時間讀書作品中的意思,更何况他人?“藝術中需要高深的,有如陽春白雪,同時也需要易懂的。”賴榮春先生如此認爲。他說,如果自己有一天要出一本書,就在自己的每一幅作品旁寫上註釋。這樣一個細緻的舉動,讓人看到了他對藝術傳播的心。
他對藝術一直懷着一種崇敬的態度,在與書畫藝術界老師或友人外出時,幾個小時的車程,他們都用來交流藝術心得。他以“藝”會友,他寫的字會送給友人,或售賣出去,也會讓記者朋友展示出來。在他的微信上也不時地更新着書畫藝術的分享。也有人找他求教書法,賴榮春先生亦不吝賜教,他說:“這也是對藝術的一種分享和傳承。”
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推廣,賴榮春先生默默地做了很多事,他說,這是他的興趣所在,也是他給自己定下的責任。他常外出參加藝術交流活動,不久前他去了花都,爲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提筆書寫。他還去丁美國,與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有興趣的華僑交流,賴榮春先生覺得身心愉悦,並現場揮毫至下午兩三點,連時間悄然而走亦不曾察覺。
賴榮春先生還參與了一些社團服務,在多項服務中,他更側重於藝術的傳播,文化藝術的傳播對於賴榮春先生來說是他願意無私去做的事情。“我希望能爲文化傳播做些貢獻。”這是他的願望,並爲之努力着。
跨界談人生 生活處處晴好
賴榮春先生的人生是多姿多彩的,而在他人生的各個領域,他又是一位主動的“學生”,對於學習,他有他自己的方式。他自學了書法,又自學了多種樂器,通過周邊的一些東西,觸類旁通,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
賴榮春先生有自己的理想,音樂,就是的他其中的一個。從小學到大學,他一直在練習吹奏笛子,並且達到了很高的水準,應邀到處去表演。也許是因爲有了吹笛的基礎,所以在其他樂器上,他也仿佛天生就擅長一樣。他喜歡音色獨特優美的葫蘆絲,於是他跟着教程自學了葫蘆絲,曾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場音樂活動,旁人以爲他意欲拜師,在用葫蘆絲吹奏了一曲之後,對方便覺得他已經不用學了。由此可知,賴榮春先生在樂器上已達至一定的水平。
賴榮春先生還學習了琴、二胡等,對於琴棋書畫,他都有涉獵,他覺得人應該有一顆娱樂心,對於世間萬物多一些了解和掌握,這總是有益無害的事情。他是無踐電視、亞洲電視、有踐電視的特約嘉賓,邀請他去與觀眾講醫學、講茶道、講養生、講鮮花種植……各個話題信手拈來,每一年他都會爲無踐電視做上一檔直播節目。
儘管賴榮春先生涉獵的領域和他本身的經歷已然十分豐富,但是他仍舊像個懷着赤誠之心的學子,不斷地去研究、創新,並嘗試一些新的東西,他也喜歡將看似無關聯的東西,融合在一起。他總能在不同的領域找到共性,就如醫學和種花一樣。
“藝術不分家,想必其他領域也多少是有關聯的吧。”賴榮春先生這樣想。他追求的是一種“靈活”的思維方式,互通共融,他將自己許多的醫學知識用在了植物種植上,嬌艷欲滴,生機盎然。
又如他從領袖人物的“小國可以戰勝大國、弱國可以戰勝强國”思想中,抽絲剥繭,得出“小店可以戰勝大店、弱店可以戰勝强店”的生意經,在一家藥店工作的第一個月便打破了别人創下的銷售紀錄,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創下了三個月升任經理,八個月升任總監的紀錄。
“書畫與養生很有關聯。”賴榮春先生說。寫字最能讓人得到放鬆,讓心得以沉静,心態平和。他曾探究書畫與醫學的關係,發現書畫能夠聚氣養生,平日裏喜歡寫字作畫的人,壽命比一般人長。跨界談人生,賴榮春先生在各個領域穿梭,遊刃有餘。
他服務於社區,盡力而爲;他找到紅十字會的發源地,尋找紅十字之父亨利,杜蘭的留下的印記,傳播慈善;他是廣州市荔灣區委員會特約委員,參政議政,爲發展建言獻策;他是增城市人,儘管家鄉只有少數親人,他仍關注家鄉發展,爲家鄉的發展而喜……一樁樁,一件件,忙碌着,卻因爲這份忙碌而豐厚了底蘊,豐富了閱歷,儲存了智慧,讓生活處處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