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shan_l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我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已充分证明,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且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进程的重要动力和路径。而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指导着我国新的改革开放实践。
  
  (一)改革开放实践呼唤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实践与理论紧密联系,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两者互为影响、互为作用。实践是产生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实践是永无止境的。实践发展了,必然要求理论发展,要求理论创新。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由于1872年的实践比1848年的实践向前发展了20多年,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6月24日的再版序言中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①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说:“关于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问题所提出的意见(第四章)虽然大体上至今还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而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进程所彻底扫除,所以这些意见在实践方面毕竟是过时了。”②我们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这里阐明的思想是非常重要、极为精辟的。他们明确告诉我们,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也应当而且必然向前发展,即理论应当跟上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和实践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理论也只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形势和任务变化的步伐,跟上实践发展的步伐,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充分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充分实现其存在价值。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极其深刻、极其广泛的伟大革命。我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崭新的伟大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基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创新事业,需要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和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因此,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全党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地实践创新,不断地破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思想、理念及制度性障碍。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和任务,需要有符合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正确理论来指导,即需要用中国化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因此,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呼唤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呼唤着中国化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二)改革开放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作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伟大实践,不仅呼唤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升华。毛泽东曾深刻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③正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进程,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比如,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通过转变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通过“一国两制”的实践,实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权建设和国家统一理论;通过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等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实践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可缺少的动力和源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样,毛泽东思想是这样,邓小平理论也是这样。”④江泽民还指出:“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将不断产生丰富的新鲜经验。我们不仅要在实践中善于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而且要善于通过总结从中提炼出符合规律的认识和结论,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这是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⑤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由此可见,改革开放近30年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和重要推动力。理论创新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本质要求。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阶段,新的改革开放实践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创造和发展新的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使我们的理论创新成果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形势发展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三)改革开放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创新理论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源自实践发展的推动,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和升华。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真理性。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围绕真理是人的认识成果这一命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⑥马克思论述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就是当代已成为我们全党共识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质显示: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与一致。如果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即说明是主体对客体不正确的反映,从而真理性就难以确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路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社会实践体现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现实的物质的关系。通过主体的自觉活动,在现实中主体和客体实现了统一,使一定的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得以实现。从而人们能够通过实践来判定和检验相关思想和理论是否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离开实践,认识是否是真理就无从检验,而通过实践检验过的科学理论就具有真理性。
  我们党在8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极为丰富极其宝贵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同样需要实践来加以检验,通过实践来确认这些理论创新成果的真理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都是在实践中形成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列宁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要求,任何郑重的政策必须以经得起严格的客观检验的事实作为根据。”⑦所以,我们党来自于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也需要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来加以检验。正如1983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所指出的:“我们现在执行的这条路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也是经过党的十二大肯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四年多的实践证明,这条路线是正确的。当然,还需要继续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近30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是通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具有显著的真理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理论。
  
  (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改革开放实践
  
  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应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同样具有发展性,需要通过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与发展。毛泽东说过:“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⑨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实际抽象出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都是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要不断发展,关键是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作为客观实际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发展、情况的变化,即实际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通过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必然要发展。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蓬勃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自形成之日起,就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着,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以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19世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其实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历史。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基本规律。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这就是按规律办事,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
  我们党自建立以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必然产物。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对指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党的建设发挥着极为重要、不可替代的理论指导作用。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又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实践,引导社会实践遵循相应的社会发展规律向前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善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要在新世纪新阶段,在新的形势新的历史条件下,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注释: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28~229、22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9页。
  ⑦《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0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8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7页。
  
  作者系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责任编辑:姜德福
其他文献
讨论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不仅政府部门而且企业都是非常关心的.企业非常希望从政府部门得到较好的信息服务.现在的实际情况并不很理想.
特色教育是一所学校立足社会的根本.青干院教育的特色就是讲政治、讲精神、讲情操.班导师制,别具一格的青干院“两会”,匠心独到的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
期刊
本文从项目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方面阐述作者参与阿里应急电源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些经验、体会及思考、建议,以期能对院总承包建设管理有所裨益.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能源的日益枯竭,使得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结构优化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不仅能够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地改善,使其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还能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时候最大程度上实现节能。本文主要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以及其相应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应用  一、前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
智能变电器的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其建设和使用对我国电网的建设有重要影响.智能变电去的继电保护系统作为保障电力设备安全、有效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电网的稳定
期刊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无力、低效等痼疾依然存在,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手段无疑是一值得探索的领域.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
期刊
有害金属进入人体后,多以金属元素或金属离子形式存在,有些可转变为毒性更强的化合物。一次大剂量可引起急性中毒,但大多数属于低剂量长期摄入后在机体的蓄积造成的慢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