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课》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都是为考试而教学,虽然在近年来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但我们的教学仍存着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方法等弊端,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负担重;缺乏创新精神,这些弊端妨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此,新的“课标”除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些知识外,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
  心课标《数学课程标准》中第四部分,“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就规定: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从这个数学教育目标,我们可看到,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课改后,新的教材在以前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实践活动课》。每次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不多,仅需要一个课时就能完成,内容虽少,份量却不少。我认为教师应当重视每一节实践活动课,上好每一节实践活动课。理解和把握好并上好每一节实践课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以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一节实践课《我们认识的数》为例。活动分为三段进行安排。“说一说”,让学生利用生活实际,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学生因为前面的课中已经多次接触到生活实际中出现的100以内的数。完成这题时,是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的,只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扩宽题材,使他们学得更多更好,这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很有作用。
  第二个活动为“猜一猜”:“抓一把蚕豆,数数有几粒。”从而使学生根据一把蚕豆的粒数估计一把花生和一把黄豆的粒数。学生先数出一把黄豆的粒数,在后面的猜数过程中,会自然地把抓一把花生的感受与抓一把蚕豆时的感受进行比较,联系一把蚕豆的粒数进行估计和推理。完成猜数后,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一把花生比一把蚕豆的粒数多?”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互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第三个活动“数一数”,则把数数与校园里挂图的个数,学生走一段路的步数等结合起来,从而启发学生想到还能数些什么,课后自己去数一数,并在同学间相互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的意识和习惯。
  通过教材安排的此次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从上述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目标中,我们不难看出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并且“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大多强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数学中呈现蕴涵的大量数学信息来构建数学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并要求联系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具有促进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
  总之,“实践活动课”克服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的活动范围封闭于学校,封闭于课堂,从而脱离学生自身生活的倾向,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领域,引导学生获得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亲历体验,并学会健康而愉快的、自由而负责的、智慧而富有创新的生活。
  (作者单位:551104贵州省息烽县九庄镇发庄小学)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除了在自成体系的口语交际课上进行系统扎实的训练外,还要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各个环节中不失时机地进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我充分发挥阅读教材的多功能作用,创设出富有浓浓的儿童情趣的口语交际“训练场”,充分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大大拓展了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有效地提高了学
期刊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总埋怨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收效不大”,总批评学生“重理轻文”,“势利”得很,却很少去思考造成此种状况的症结所在,为什么原本内容丰富生动、充满情趣的语文变成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学科呢?  多年的观察与思考,我发现素质教育喊了多年,教改进行了几轮,但到教学第一线看看,你就会发现一个普遍存在而令人担忧的事实,为应试而教,因为只有“分数才是硬道理”。为了应试,不少教师以知识的灌输和
期刊
语文教师往往肩负双重教学任务:一是教给学生语文知识;二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而这一点最能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文章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中学生习作虽然属于练笔的性质,同样也是中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尽管他们的习作从选材范围到思想内容都显得有些稚嫩,但从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  但在近年的作文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由于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知识,获得能力呢?现结合教学,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巧妙导入,让学生享受“开门”之乐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期刊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正在经历着从教学理念到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语文教学中的读是一个载体,在课堂中,它承载着学习语言、培养语感、促进理解、诱发思辩、引导感悟、熏陶情感等方面的使命。正如新课标中所诠释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得以恰如其分地演绎读的方式和效果?这可能是语文教师
期刊
新课标下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这是一个重要课题,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习乏力无味,因此,教法必须改进。教师应该思考:1、怎么
期刊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而21世纪的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笔者肤浅的认识:     一、尊重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前,语文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学过程,教师严格按程序牵着学生走,学生非常被动地完成学习任
期刊
初中学生写作文,常常觉得无话可说,即使是写命题作文,也往往是言之无物,无论怎样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也没有多少新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本来就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学生不善于挖掘题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以续写故事的方式来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续写故事,就是先由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的开端、发展,讲到最吸引人之处(即所谓的“关子”)立即打住,然后让
期刊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一篇作文,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收获并不太大。究其原因,由于农村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作文写作激情。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弊端。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情感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期刊
学生想学、会学是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自己想学、并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想学、会学呢?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想学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当遇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时,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于是他们就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地去探究其中的奥妙,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根据小学生这一心里特点,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就应该创设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