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电影中由浅入深的女性意识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y2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时期为数不多的优秀女性导演之一,不仅因为她身上拥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也是因为她对女性群体在社会中现状的关注变得愈渐强烈,并且她在电影中直接或间接的呼吁人们对女性群体的保护和尊重。以她的作品《女人四十》作为分水岭来看,她之后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讲述女性的故事,从此女性题材电影成了许鞍华电影的标志。电影中她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展现女性意识,从浅层意义上的女性自我生活独立意识到女性对于自我精神情感的追求和掌控意识再到深层意义上的女性懂得展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意识。
  关键词: 许鞍华电影 女性意识 女性精神
  引言
  香港导演许鞍华一直用自己饱含真情又沉着客观的镜头反映着社会的现状,她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和自身经历给观众带来了一部部具有真实思想情感的作品。从电影《女人四十》开始,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创作便似乎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在不断摸索中许鞍华找到了自己最想要创作的方向——关乎女性意识题材的电影。
  在众多女性电影中,许鞍华展露了她独有的艺术风格。她电影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命运总是有意无意的略带一丝悲凉,但是导演绝对没有刻意地放大这种悲悯情绪,而是通过强烈的女性意识盖过了那丝情绪,使观众更多的被电影中女性的内在意识所吸引。女性意识又各不相同,许鞍华的一些电影表达的是一种不依赖他人生活而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有些则表达的是一种勇于跟随自己内心情感去追爱的女性意识;还有的是一种大方展现自我在社会中存在价值和不停寻找自身存在意义的女性意识。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许鞍华拥有着现代新女性该有的突破传统女性形象和地位的信念,所以在讲述不同女性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这些不同角度却有着相同精神的女性意识。
  一、自食其力——拥有独立生存的意识
  这是作为人来说最基础的意识形态。每个人都有权利去为自己的生存付出努力,只不过传统女性这方面的意识被抹去,好像总要依靠他人才能谋求生存。所以女性意识的起步,至少是可以先从自食其力开始,具备一个独立生存的意识。
  这一层面的意识形态许鞍华在后期电影中抒发女性意识的部分里都有体现。但本文以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为例。这是一部平淡如水的电影,它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一种仿佛我们对着镜子看自己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散发着一种不刻意、不商业化的浓浓温情。
  欣赏《天水围的日与夜》时,就像品着一壶不昂贵却始终散发着清幽香气的绿茶。影片从始至终都以女主角贵姐的生活铺展开来,描绘了在香港中下层百姓最多的天水围街区里的贵姐母子与邻居阿婆朴实无华的生活。从年龄上看,贵姐的年轻风华已经不再,整日做着辛苦但工资却微薄的水果销售员工作;家庭中,丈夫已经逝世,自己独立抚养着念高中的儿子。这样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无疑给贵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可即使这样,贵姐也从没有对他人吐露过任何怨言,更没有找一个靠山从此依附他人,而是一如既往的独立、坚强地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易。
  在儿子面前的贵姐是一位独立的好母亲。在电影中,导演多次拍摄了母子俩一起吃饭、看报、看电视等镜头。特别是每次吃饭时的场景,饭桌上几乎只有两个菜,但是两人吃饭时的几句对话:“好吃”、“来,多吃点”以及儿子吃得津津有味的表情就足以让观众沉浸在这温暖的亲情氛围中。儿子的话不多,但是从行动中看到,其实儿子非常乐意帮助母亲做任何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从儿子多次去医院照看长辈这一点,也能看出这是一个很有孝心的孩子,而儿子的这一切行为其实都是母亲贵姐的功劳。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贵姐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需要一人承担母亲和父亲这两个角色的责任,儿子的成长全由贵姐一人支撑,这对单亲妈妈来说是挑战。但是贵姐没有被重压打倒去投靠他人再嫁,而是靠自己一人的努力与坚持把儿子健康抚养长大,这些都展现出了一名光辉母亲的形象。贵姐对在工作中结识的邻居阿婆也非常的好。在生活和工作中,贵姐会有意无意的帮助阿婆解决困难。比如贵姐会主动帮阿婆提装菜的大箱子;晚上喊阿婆来家里吃水果,让儿子剥柚子给阿婆;陪着阿婆去沙田看阿婆唯一的亲人外孙。好像贵姐已经成了阿婆的家人,在阿婆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了她最结实最温暖的依靠。
  贵姐就是那个在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人物角色,她做着最平凡的事,经历着社会带给她的各种难题,但是许鞍华却给她注入了不平凡的女性意识。所以她在孤独中依然不依赖他人,并靠着自身的力量自立自强;在独自面对生活难题時依然心态平和、处事不惊;在遇到生活更艰难的人时依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有价值。
  二、感情世界的自我掌控——勇于追求自身内心情感的意识
  这一部分的女性意识,我认为是在女性自食其力的基础之上开始勇于对自己内心的情感做出努力的追求。这里本文用电影《半生缘》和《得闲炒饭》为例。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半生缘》淋漓尽致地突显了顾曼桢对爱情的追求。在顾曼桢与祝鸿才发生的情感纠葛中,小说原著与许鞍华处理的方式便是不同的。小说里,张爱玲让曼桢受到屈辱后委曲求全地嫁给了祝鸿才。但是在电影中,导演让曼桢活得更加坚强。“她不像曼璐那样依附于有钱的男人,而曼桢在金钱的奴役下任然保持鲜明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她对男性法权社会的抗争。”①生完孩子之后的曼桢并没有像以往传统女性那样“认命”,她没有因为遭到这样的凌辱就从此变得萎靡不振、自甘堕落,也没有因为孩子的缘故就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与祝鸿才结婚生活。而是在解脱后的第一时间找人打听叔惠和世均的下落,拿着破旧的日历写信给远在南京的世均,希望让世均尽快的得知自己的下落,曼桢不愿错过任何机会,她努力地想抓住爱情的尾巴,但是当她得知世均已经有了家室,很多事情没办法挽回的时候,曼桢又果断的选择了放弃,她选择亲自了断这段感情。这样的行为充分展现了一个为了自己的幸福既勇于争取,但绝不毫无底线地破坏别人家庭的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新女性形象。
  影片里除了顾曼桢,还有另一个女性形象顾曼璐,她女性意识的形象和曼桢成了一个对比。顾曼璐虽然为了家庭很早出去工作,但是这个工作是舞女,赚的还是男人的钱。在她的意识中,感觉经济来源还是需要通过取悦男性来得到。她之后选择与祝鸿才结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顾曼璐认为只有结婚了,有一个所谓的由男人组成的家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安定下来。所以之后为了保住这个家,顾曼璐甚至协助丈夫去强奸自己的妹妹,这是女性意识薄弱下产生的悲剧。影片最后顾曼璐病死的剧情设置非常凄凉,这是不是也隐喻着没有女性意识的女子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呢?   女性意识随着现代思想境界的不断开放变得日益成熟,当社会中的男权体制被各种新潮流、新文化冲击之后,女性主体意识的理论便以一个整装待发的迅猛姿态冲击着新新世界——21世纪。关于同性之间的关爱在上个世纪的中国一直是避讳的话题,起初这样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还被归于社会的边缘化问题。但是直到被新文化、新思想碰撞的新纪元到来后,女性内心的自我意识以及同性关爱才正式得以重新定义与理解。
  许鞍华在尝试了多种女性意识的表达后,最终在自己年过半百的年纪拍摄了突破性别之爱的电影《得闲炒饭》。许鞍华选用了和她之前拍片风格迥异的大胆题材来彰显自己内心思想的不断进步,也利用了更加典型性的女性情感来表现在情感中真正得以解放的女性意识。在影片《得闲炒饭》中,导演主要围绕两对女同性恋和两名异性恋男性来展开故事。其中女同性恋Macy和Anita之间的感情纠葛成为了导演构架整部影片的主心骨,导演不仅仅给予了这两位女同性恋者独立自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地位,更是让她们在情感的定位里变得游刃有余。Macy做为一名律师,像男人般驰骋于工作领域中,一身中性干练的职场打扮,让她忘乎了自己身为女性的娇弱。游走在双性之间的Macy甚至在对待感情时也是全权让自己做主。略显女性风韵美的Anita,也是一个在经济和思想上独立的个体,她同一个大二的学生Mike发生了一夜情并且不小心意外怀孕,但是她却没有同传统保守的女性一般惊慌失措,而是把这次怀孕当成了一次能与爱人Macy结婚的同时又能养育自己亲身骨肉的机会。当Macy在无意间重逢Anita后,一段同性之间的爱恋便喷薄而出,所以即使双方都意外怀孕也阻止不了两人在一起的决心。不惧传统的道德约束,不惧反常态的性别交融,勇于表达性取向的爱变成了影片中女性意识的又一飞跃。
  “男性和女性都是社会建构出来的,不是天生的,所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都是后天获得的。”②这样的陈述给女性现代的意识解放带来了很好的论证,因为无论男性女性都是社会造就的,女性的存在必定拥有她独立的空间和独有的价值。
  三、彰显个体魅力——展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意识
  站在当代的视角来看,女性意识已经不是简简单单能独立的生存于这个社会了,也不是单纯地找寻到自己的爱情婚姻后就继续做贤妻良母,而是要在这万千世界中寻求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去闯荡人生。
  许鞍华拍摄的《桃姐》就是自我价值体现的影片之一。影片的主人公桃姐,那是一个香港底层的小人物。桃姐在年幼的少女时期就开始进入罗家做帮佣,几十年过去了,罗家的几代人都由桃姐照顾着,直到罗家全部移民至海外只留下来少爷罗杰一人,而此时的桃姐已经成了年迈的老人。但尽管如此,桃姐依然留在罗家细心的照顾着少爷的饮食起居。桃姐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罗家,从一开始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因为低微的出生和得不到正规教育的成长环境让桃姐不得不将自己交给了罗家,但是这看似很低贱的职位却让桃姐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价值体现。
  作为帮佣的桃姐,她把罗家的每一位都当成了亲人来照顾。从桃姐给少爷准备的饮食上就能看出来,如果是一般的帮佣工作,那就是主人说吃什么她就做什么,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机械工具。但是桃姐不同,她不仅关心少爷的身体,又非常心疼少爷。从担心少爷的身体不让他吃,到之后转为心疼少爷偷偷买回来做。导演抓住了这个生活的细节,体现了这种如此窝心的变化,让人不禁感叹桃姐对主人的付出和爱。
  除此之外,当桃姐中风倒下后,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回罗家承担家务和照顾少爷的体力,所以选择义无反顾的离开。而当罗杰要帮她付养老院费时她又坚决说要自己承担费用,这是桃姐对自己自立生存的坚定信念,也是桃姐对自己的尊重。能看出,她对罗家做到了平常帮佣做不到的全心服务,这种服务早已不体现在家务完成度的合格率上,而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真心关爱和付出里。操劳一辈子的桃姐没有嫁过人,她认为相比于结婚生子来说,留在罗家继续打理这个大家族的事务或许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她不惜将自己的一切融入到这个家庭中,包括对家人的关怀与依赖、对孩子的疼惜与爱护。而桃姐自身美好价值的体现,也让真心换回了真心,她获得了罗家所有人对她的爱戴、信任和尊敬,并且如对待亲人般对待桃姐,主仆关系在此时变得越来越淡,直至消散在温情中。
  许鞍华最新的一部电影《黄金时代》也是体现女性自我价值的典型之作。这次的故事拉回到离我们久远的民国时代,而在民国这样的大背景下,女性意识的彰显也就变得尤为艰难。封建专制下的男尊女卑让女性长期生活在被统治、被领导的环境中,这也理所应当的使女性在“人”这个种群中沦为弱者,她们不敢发声,甚至连拥有抗争的意识的女性都微乎其微。但是就在这样一个重男轻女的大时代里,就有像萧红一样的女性,她勇于展现自己的才能,她把握住生活在这个世界仅有的几十年时间,并且在这几十年中不断努力的发挥出个人价值。
  《黄金时代》是一部完全以萧红为主角的人物传记,整部影片以萧红的感情生活和文学成就为主线叙事而成。萧红的结局是悲情伤感的,从表面上看,世界对她似乎太不公平,但往深处探寻,我们反而庆幸萧红一生的际遇给她带来的一切,正是这样的际遇造就了现在的文学大家萧红。她用她的文学成就影响了后代太多人,我想这才算是真正活出了人生的价值。
  影片中,萧红会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冲破封建家族的势力,她逃避婚约,选择和已经有了家室的表哥私奔,她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她甚至愿意为了自己想要的而选择放弃一些作为传统女人不敢不遵从的原则。當她遇见萧军后,即使还怀着别人的孩子,却仍然不顾传统的女性礼节与萧军发生关系。在萧红心中,只要知道自己心里所想,做到自己心里想做的就是对的,她不愿意被动地等待爱情降临,而是选择主动出击。这种行为在民国时期是绝对不被人认可的,但是现在看来,她确实是民国时期女性意识的引领者。
  萧红的女性意识更多的也是体现在认识萧军后开始的慢慢写作之旅中。她努力地投身写作不仅仅因为秉持着对文学的热爱,更是一种想捍卫女性权利的力量。她想摆脱男权社会,渴望着平等的男女关系,更渴望着精神世界的独立与强大,所以她将一腔热情无私的交给了写作。她要通过写作去证明自我价值的存在,她也乐于通过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传递自己的思想,而最后她的文学作品确实得到大众的认可。甚至她的文学影响力让萧军都产生了嫉妒之心。也正是这嫉妒之心,才导致了萧军感情上的背叛。其实许鞍华透过萧军的心理状态也想表明那个年代男性或者说大部分群众对女性认识的传统封建化。不过也正是由于这么多对女性意识发展阻碍的存在,才更加凸显了萧红女性意识的坚定。
  结语
  作为女性的许鞍华,深刻了解女性千古以来的身份地位,也通过自身经历感受到女性被压迫的生存境况,所以许鞍华在自己能涉及的电影领域里多次抒发内心的女性意识。在她的女性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她对女性的怜爱和尊重,无论女性角色的社会地位如何,都得到了许鞍华导演深入骨髓地细致刻画,她努力寻求每位女性身上的光环,即使有些光环被岁月消耗的所剩无几,导演也还是用心地保护着这些点点星光。对许鞍华而言,她所追求的不是表面上的故事情节,而是藏在每个女性人物心底的那份意识。
  注释:
  ①崔晶菁.浅析《半生缘》中顾曼桢的女性主体意识[J].文学教育,2015(4).
  ②李银河.女性主义[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08.
  参考文献:
  [1]李宏宇.许鞍华想讲的黄金时代[N].南方周末,2014-9-27.
  [2]何晶.许鞍华:为什么我20多岁[N].羊城晚报,2014-7-13.
  [3]杨永忠.论女性主体意识[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校学报,2010(4).
  [4]马灵君.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2).
  [5]李宏宇.许鞍华想讲的黄金时代[N].南方周末,2014-9-27.
  [6]徐琨琳.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意识表达[J].电影文学,2014(18).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专业认同度越来越占重要地位。本研究运用问卷法、访谈法,以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萧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了解专业认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学训结合”的教学模式、纳入情感教育教学内容、增加专业见习、实习机会,提供有效指导三点相关对策。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学期教育 专业认同 现状与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信息化的演变及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学习
摘 要: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共中央已经把反腐倡廉能否取得成效提升到了关乎“亡国亡党”的深度问题上。今天的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未来接班人,肩负着祖国的发展建设与民族的未来希望,他们充满朝气,斗志昂扬,同时具有心智不成熟、思想可塑造性强、行为个体化等特点,结合以上特点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使他们步入社会之前具有防腐抗变的能力,对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大
摘 要: 北村新作《安慰书》以悬疑小说的形式展现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苦难面前人的心灵矛盾。借《安慰书》中一个“弃约”时代可怕的“冤冤相报”是如何地无以安慰来警醒世人谨守人类之初与上帝所立之约,同时含蓄地指明唯有人与人之间“天父般”的爱与宽恕才能实现每一个施害者与受害者的自我救赎。  关键词: 《安慰书》 约 罪行 爱 救赎  作为一名基督徒作家,北村的作品一直在“用一个基督徒的目光打量这个堕落的世
摘 要: 在传统的听评课中,教师缺少利用课堂观察模式具体操作的范例。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基于英语全景式课堂观察LICC的模式,通过对某一节初中英语课堂观察的记录,阐述如何利用观察工具观察课堂教师教学行为。  关键词: 课堂观察 初中英语 全景式  随着英语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课堂观察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关注。作为教师教学中重要的研究活动之一,课堂观察是对教学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1]。但是在实际操
摘 要: 网络宣传与舆论引导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共青团担负着思想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使命,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富有高校共青团特色的网络宣传与舆论引导体系,直接影响到团的宗旨和职能发挥。作者拟从制度培育、组织架构方面对共青团网络宣传与舆论引导实践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网络宣传 实践研究  一、大学校园开展网络宣传与舆论引导的现实背景  当前以微信、微博
摘要:《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涵盖了品人、论事、谈吃等方面的内容,可谓是杂文中的明星,乡野味浓重,凭借他幽默风趣的笔调,亲切的口吻,营造出与读者开怀畅聊的轻松感,在嬉笑怒骂中闲谈人间琐碎。本文选取了其中三篇文章,分别体现了他由品人揭示群众观念和社会现象中的种种特征;从小社会的点滴琐事中评论大家国之利弊,将严肃的政治问题写得轻松易懂;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交错混沌的烟火中思乡怀人,追求随性闲
摘 要: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而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只有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实施。本文分析了以文本语言为范式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文本语言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是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而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只有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实施。在一定的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语言的表达秘妙,根据语境的需要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备课的时候找准语
摘 要: 王维诗意蕴丰富,不乏来自庄子思想的影响。其中,《辋川集》中三首诗(《辛夷坞》、《鹿柴》、《竹里馆》)更是将庄子“物化”思想呈现于创作。其以“无我”为表征,“不辩”为内核,“自在”为本质,通过诗人物我对立的消解,泯除物我区别,放弃功利追求,使“万物与我为一”,终于实现自在逍遥的最高境界。本文将从以上三个层面出发,对王维诗中庄子“物化”思想的呈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 《辋川集》三首 庄子“
摘 要: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关注语言下未言明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这些都是隐喻试图表达的东西。本文尝试将CDA与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联系起来,对英语政治语篇中的一些语言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它们蕴含的意思和目的。本文展现了这样一点——语言不仅反映社会事实,还涉及社会实践,而CDA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概念隐喻 英
摘 要: 办好网络教育的关键要素是实现教育资源的规范合理的共享,如何共建共享,已经有很多研究。从知识图谱的角度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共享的技术、共享的渠道和共享的内容。发展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内容建设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技术实现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创新发展研究。  关键词: 网络教育 资源共享 知识图谱  一、研究背景  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网络教育”、“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