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总结农村人居环境3年整治行动治理经验、分析治理政策作用机理、评估整治行动实施效果,有助于新一轮“提升五年行动”的顺利落实.在理论分析环境政策工具激励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全国7省1450余农户面板数据,从户厕使用、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三方面系统描述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并采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模型定量评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综合使用给农户发放补贴、政府直接投入公共环境设施和建立公共设施管护制度(如收费制度)等政策工具,有效地提升了农户的卫
【机 构】
: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农村人居环境3年整治行动治理经验、分析治理政策作用机理、评估整治行动实施效果,有助于新一轮“提升五年行动”的顺利落实.在理论分析环境政策工具激励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全国7省1450余农户面板数据,从户厕使用、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三方面系统描述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并采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模型定量评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综合使用给农户发放补贴、政府直接投入公共环境设施和建立公共设施管护制度(如收费制度)等政策工具,有效地提升了农户的卫生厕所使用、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人居环境指标,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推力.尽管整治行动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人居环境地区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等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的具体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税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成效,发挥了税收在激励企业创新、促进节能环保、调节收入分配、推动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践表明,我国税制改革的成功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正确处理了我国国情与国际镜鉴的关系,采取了“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尽管如此,我国税制改革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企业创新水平及节能环保水平仍存在不足、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对外开放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十四五”时期我国应完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制度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完善消费税、资源
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民营企业依赖非正式制度实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支撑.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是:非正式制度能否长期支持企业发展?本文从企业社会资本与研发创新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首先,理论推导表明,尽管孤立视角下社会资本投资能帮助企业争取稀缺资源而有利于研发创新,但由于稀缺资源的供给是相对固定的,全局视角下企业将相互挤出而形成负和博弈均衡,说明依赖社会资本并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基于理论推导假说,本文使用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进行检验发现,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强度对研发投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2006年推行人民币汇率定价改革后的关税和汇率的变动对行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基于Fujita等的FKV模型,本文通过引入贸易成本和产业聚集度因素,基于2003-2016年中国31个省份1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行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入世后关税水平的下降提高了中国的行业工资水平,而汇率定价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对行业工资水平的上升带来了抑制性影响.虽然关税和汇率与产业集聚程度的交互项并未对行业的工资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但中国关税
在欧盟、美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框架下,我国国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多次遭遇“长臂管辖”,国有企业“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不被认可,国有企业的“竞争中性”屡遭质疑,竞争政策国际协调尚且不足.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破解国有企业“走出去”难题,文章提出建立国内改革、国际协调的“双元”应对模式,对内修订《反垄断法》及国有企业监管配套法律法规、发挥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探索“竞争中性”本土化路径,对外则需要建立国际竞争组织、加强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
2020年我国已实现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高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教育公平,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垄断、市场化教育扩张和教育功利化倾向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优质教育资源积聚和市场化教育相互强化产生的累积效应,以及基础教育不公平在社会稳定、人口结构和发展潜力等方面引发的经济社会后果,并从教育资源分配、影子教育约束和教育评价3个方面给出改善劣势累积效应,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可行途径和对策.
传统企业借助数字平台的赋能可以缓解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技术能力和资源不足的约束,但是其作为生态参与者又面临“如何依附平台趁势升级、却又不丧失自主性”的两难困境.本文通过对设计企业洛可可集团和钉钉平台协同升级的案例研究,构建生态参与者借助平台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依附式升级”模型.研究发现,生态参与者采用“依附式升级”战略包括互融、共生、自主3个阶段;参与者通过与平台企业可视化、可重组的数字化行为,逐步实现效率提升、业务增长和生态构建;参与者与平台企业间的互补和依赖关系的平衡与演化是推动数字化进程的内生动力.
借鉴纵向关系理论,将银保关系模型化为纵向服务交易关系,通过构建银保服务佣金决策模型,探讨了银保冲突的本质、机理以及对市场保费的影响.研究发现,保险公司为了获取银行渠道争相提升佣金,造成佣金决策的囚徒困境.佣金决策囚徒困境是导致银保冲突的本质原因:一方面导致银行没有激励和保险公司开展深入合作;另一方面导致中小型保险公司无法获取优质的银行渠道,从而被排挤出保险市场.但从保险产品的销售价格(保费)来看,佣金决策的囚徒困境并不一定会导致保费上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降低保费,提升保险购买者福利.本文的结论启示在于,
当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贸易蓬勃兴起,带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优化整合,引起各国广泛关注.数字贸易统计测度是相关理论研究和政策设计的基础,对推动数字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于数字贸易统计测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分析,首先综述梳理了数字贸易概念内涵,分析了OECD、WTO和IMF《数字贸易测度手册(第一版)》提出的旨在统计测度的数字贸易定义、概念框架和数据报告模板;然后对概念框架中最主要的数字订购贸易和数字交付贸易的统计测度方法、面临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我国相关统计测度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不足;
本文以统计对比和复杂网络分析的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我国民族八省区外贸发展水平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社团划分深入考察民族地区贸易发展变化并解释“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以及如何发挥作用.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文章运用加权极值优化算法讨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民族地区外贸发展在全国省际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分别选取2001~2018年的18年和2013~2018年的6年进出口贸易数据计算两种概念、两种时间维度下的外贸依存度以及调整后的余弦相似度,最终以社团划分的方式刻画民族省份对外贸易及与我国其他
本文首先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大数据给经济学实证研究所带来的范式变革,包括从理性经济人到非完全理性经济人,从孤立的经济人到互相关联的社会经济人,从代表性经济人到异质性经济主体,以及从经济分析到经济社会活动的系统分析.然后,从方法论视角讨论大数据给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所带来的变革,包括从模型驱动到数据驱动,从参数不确定性到模型不确定性,从无偏估计到有偏估计,从低维建模到高维建模,从低频数据到高频甚至实时数据,从结构化数据到非结构化数据,从传统结构化数据到新型结构化数据,以及从人工分析到智能分析等.大数据引起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