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嵇喜从军那日,铚县城外围满了为自家儿孙送行的城民。朝霞如水浸透了天空,远望像极了新娘脸上初上的妆容,虽颜色静美,却笼了一层即将离去的怅惘。
只一眼,嵇喜便在人群中认出那个少年—他的幼弟嵇康。他太出众了,即使身在茫茫人海中也能让人轻易寻见。人潮推推搡搡,只有他兀立不动,神色安静泰然,身姿清拔出挑,朴素衣衫也掩不住他身上的高贵气质。
望着前来送行的幼弟,嵇喜心里矛盾不已,百般情绪瞬间纠结在心头,喉间微有哽咽。抛家离亲他于心不忍,扬名出仕又让他憧憬万千,两种念头像是不相容的水火,一遍遍冲撞着心墙,让他难以抉择。
远方霞光渐退,沉郁的号角声夹着秋风扑面而来。身旁有别家长声哭泣的老母,掩面低啜的少妇,哭闹不止的幼儿……离别让他们沉浸在哀伤中久久不能自已。嵇喜看向仍旧伫立原地的嵇康,四目相接时,两人皆是沉默以对。罢了,终究还是要走的。
嵇喜牵马而去,还未上路背影已染风尘。他想起多年前父亲离世后,朝夕之间家道中落,他身为长子接下重任,教习幼弟,照料老母,重振家业。
一晃多年过去了,当年天真无邪的幼弟如今已长成倜傥风流的少年。他自幼就聪颖善悟,在文辞诗赋上极富灵性。每每行走于市,玉立身影都会成为焦点,不经意的一个眼神都能惹红一众妙龄女子的双颊。行走于山野林间,樵夫猎户会误以为他是掉落凡间的仙人。有这样一个聪慧灵秀的弟弟,嵇喜心里自然是有很多期盼,盼他术业专攻,盼他学有所成,盼他平步青云光耀门楣。
然而经年流转,万事有如云雨翻覆难测,希望落空也只在瞬息之间。不知何时,沉静内敛的弟弟变得桀骜不驯,视功名如浮云,对礼法不屑一顾。后来的他更是懒散傲世,沉溺在玄学老庄中不可自拔,对旁人的说教充耳不闻。
邻里有人语气古怪道,此子自幼丧父,纵有兄长规束仍纵逸傲散,终难成器。嵇喜听后十分心痛,却也无言以对。而今自己要去参军,更没人能劝诫他了。
号角声落地,嵇喜随军离去,沉重的背影渐行渐远。
军中生活单调艰苦,薄薄的帐篷不比家中青瓦矮墙,总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天色垂暮,帐内一豆灯火下,嵇喜的背影挺拔端正,似在仔细研读着什么。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这是嵇康寄来的第14首诗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幼弟借文字畅想行军之途的雅乐,畅想兄长在长满兰草的原野上歇息,在鲜花烂漫的山坡上喂马,在满眼新绿的草地上弋鸟,在静广长河边静坐钓鱼。偶尔会在一个夕阳漫漶的傍晚信手抚弹着五弦琴,目送南归的高飞鸿雁。
嵇喜看着纸页上秀骨天成的字,哑然失笑。这哪里是征人的生活,分明是他徒自幻想的高士隐客们清流出世的境地。他知道,他的弟弟试图用文字打动他,希望他放弃仕途功名,远离世故尘纷。但是哪有什么真正地远离世故?你我本就属于红尘,又哪来隔绝之说。人生在世,用心经营无愧天地就已足矣。你继续热爱你的老庄,保持清傲旷达的心性,为兄也坚持自己的求仕之路,替你驱赶外物侵扰,为你遮风挡雨。
一封封信伴着秋声从远方寄来,纸页上一句句问候散发的暖意让人浑然不觉帐外秋风的寒冷。然而,第18封信的到来让嵇喜略感灰心,嵇康在信中说:“生若浮寄,暂见忽终。世故纷纭,弃之八戎……身贵名贱,荣辱何在。贵得肆志,纵心无悔。”
清高自许的弟弟在申明己志的同时不忘贬低兄长。身贵名贱,这四个字有如针尖,刺痛了嵇喜的眼。他回复嵇康,也表明自己的心志:“当流则蚁行,时逝则鹊起……达人与物化,无俗不可安。”
而后嵇康再无回诗。步入仕途的嵇喜渐渐得到重用,从随军秀才到齐王司马,再到江夏太守,他一直苦心经营,可兄弟二人却愈加背离。嵇喜觉得他和嵇康之间就像隔了一层无形的屏障,不管他如何大声呼喊耐力解释,都传达不到对方心里。
时光渐行渐远,二人愈发背道而驰。嵇康爱上了打铁,在沁翠的竹林里,一座茅屋,一座石台,他和向秀、山涛大汗淋漓心无旁骛地打铁,任林风吹乱他们的衣襟和长发,任夕阳染红他们的脊背和脸颊。
而此时的嵇喜得到了司马昭的垂青,先后予以重任。他看重民生,担任徐州刺史时曾亲自率军平定扬州叛乱,保一方安宁。仕途上如鱼得水,生活却不尽如人意。弟弟疏远他,就连弟弟的那些朋友都对他极为厌烦。阮籍母亲去世,他前去吊唁,却被阮籍白眼相对。嵇康好友吕安前来,他好意招待却被回绝,吕安离去时还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鳳”字,嘲弄他是凡鸟,不及弟弟万分之一。
兄弟之情在不同立场间的摩擦中不断损耗。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了嵇康最后的坚定立场。钟会来拜访嵇康时被无视,无形中嫉恨的种子深埋于心。然而这些嵇康都并不理会,嵇喜看在眼里忧心渐深,却又不知如何劝解。
终于,一夜之间,噩梦忽至。嵇康为友申辩,遭钟会等小人落井下石,惹怒了司马昭,被判极刑。
行刑那日,嵇康身着囚服,却一如往日神色清朗,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嵇喜望着他,一如多年前从军那日的场景。
他的幼弟任性不羁,像是一株刚直的竹。家中老母闻讯早已卧床不起,他这个多日来奔走求人的大哥也只觉心力交瘁。同根而生的血缘羁绊让嵇喜痛苦万分。
时间在台下三千名太学生的祝祷声中变得迟缓,嵇康看了眼日色,只觉时辰尚早。“我的琴,你可带来了?”嵇康看向嵇喜,眼神清明如潭。多年前,他送他参军,多年后却换他来送他最后一程。
带来了,最后一程,怎会不带他心爱的琴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当年他写给他的诗,那时的军中时光寂寥无声,浸满温情的文字是他唯一的慰藉。
五弦琴在嵇康手下辗转轻颤,奏出了人间最后的绝响。即便《广陵散》传世又如何,没有了嵇康,没有了他的幼弟,一切雅乐就都成了靡音。
忽然之间,琴声停止,千人静默无声,他的幼弟再也回不来了……
只一眼,嵇喜便在人群中认出那个少年—他的幼弟嵇康。他太出众了,即使身在茫茫人海中也能让人轻易寻见。人潮推推搡搡,只有他兀立不动,神色安静泰然,身姿清拔出挑,朴素衣衫也掩不住他身上的高贵气质。
望着前来送行的幼弟,嵇喜心里矛盾不已,百般情绪瞬间纠结在心头,喉间微有哽咽。抛家离亲他于心不忍,扬名出仕又让他憧憬万千,两种念头像是不相容的水火,一遍遍冲撞着心墙,让他难以抉择。
远方霞光渐退,沉郁的号角声夹着秋风扑面而来。身旁有别家长声哭泣的老母,掩面低啜的少妇,哭闹不止的幼儿……离别让他们沉浸在哀伤中久久不能自已。嵇喜看向仍旧伫立原地的嵇康,四目相接时,两人皆是沉默以对。罢了,终究还是要走的。
嵇喜牵马而去,还未上路背影已染风尘。他想起多年前父亲离世后,朝夕之间家道中落,他身为长子接下重任,教习幼弟,照料老母,重振家业。
一晃多年过去了,当年天真无邪的幼弟如今已长成倜傥风流的少年。他自幼就聪颖善悟,在文辞诗赋上极富灵性。每每行走于市,玉立身影都会成为焦点,不经意的一个眼神都能惹红一众妙龄女子的双颊。行走于山野林间,樵夫猎户会误以为他是掉落凡间的仙人。有这样一个聪慧灵秀的弟弟,嵇喜心里自然是有很多期盼,盼他术业专攻,盼他学有所成,盼他平步青云光耀门楣。
然而经年流转,万事有如云雨翻覆难测,希望落空也只在瞬息之间。不知何时,沉静内敛的弟弟变得桀骜不驯,视功名如浮云,对礼法不屑一顾。后来的他更是懒散傲世,沉溺在玄学老庄中不可自拔,对旁人的说教充耳不闻。
邻里有人语气古怪道,此子自幼丧父,纵有兄长规束仍纵逸傲散,终难成器。嵇喜听后十分心痛,却也无言以对。而今自己要去参军,更没人能劝诫他了。
号角声落地,嵇喜随军离去,沉重的背影渐行渐远。
军中生活单调艰苦,薄薄的帐篷不比家中青瓦矮墙,总让人感到彻骨的寒意。天色垂暮,帐内一豆灯火下,嵇喜的背影挺拔端正,似在仔细研读着什么。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这是嵇康寄来的第14首诗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幼弟借文字畅想行军之途的雅乐,畅想兄长在长满兰草的原野上歇息,在鲜花烂漫的山坡上喂马,在满眼新绿的草地上弋鸟,在静广长河边静坐钓鱼。偶尔会在一个夕阳漫漶的傍晚信手抚弹着五弦琴,目送南归的高飞鸿雁。
嵇喜看着纸页上秀骨天成的字,哑然失笑。这哪里是征人的生活,分明是他徒自幻想的高士隐客们清流出世的境地。他知道,他的弟弟试图用文字打动他,希望他放弃仕途功名,远离世故尘纷。但是哪有什么真正地远离世故?你我本就属于红尘,又哪来隔绝之说。人生在世,用心经营无愧天地就已足矣。你继续热爱你的老庄,保持清傲旷达的心性,为兄也坚持自己的求仕之路,替你驱赶外物侵扰,为你遮风挡雨。
一封封信伴着秋声从远方寄来,纸页上一句句问候散发的暖意让人浑然不觉帐外秋风的寒冷。然而,第18封信的到来让嵇喜略感灰心,嵇康在信中说:“生若浮寄,暂见忽终。世故纷纭,弃之八戎……身贵名贱,荣辱何在。贵得肆志,纵心无悔。”
清高自许的弟弟在申明己志的同时不忘贬低兄长。身贵名贱,这四个字有如针尖,刺痛了嵇喜的眼。他回复嵇康,也表明自己的心志:“当流则蚁行,时逝则鹊起……达人与物化,无俗不可安。”
而后嵇康再无回诗。步入仕途的嵇喜渐渐得到重用,从随军秀才到齐王司马,再到江夏太守,他一直苦心经营,可兄弟二人却愈加背离。嵇喜觉得他和嵇康之间就像隔了一层无形的屏障,不管他如何大声呼喊耐力解释,都传达不到对方心里。
时光渐行渐远,二人愈发背道而驰。嵇康爱上了打铁,在沁翠的竹林里,一座茅屋,一座石台,他和向秀、山涛大汗淋漓心无旁骛地打铁,任林风吹乱他们的衣襟和长发,任夕阳染红他们的脊背和脸颊。
而此时的嵇喜得到了司马昭的垂青,先后予以重任。他看重民生,担任徐州刺史时曾亲自率军平定扬州叛乱,保一方安宁。仕途上如鱼得水,生活却不尽如人意。弟弟疏远他,就连弟弟的那些朋友都对他极为厌烦。阮籍母亲去世,他前去吊唁,却被阮籍白眼相对。嵇康好友吕安前来,他好意招待却被回绝,吕安离去时还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鳳”字,嘲弄他是凡鸟,不及弟弟万分之一。
兄弟之情在不同立场间的摩擦中不断损耗。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了嵇康最后的坚定立场。钟会来拜访嵇康时被无视,无形中嫉恨的种子深埋于心。然而这些嵇康都并不理会,嵇喜看在眼里忧心渐深,却又不知如何劝解。
终于,一夜之间,噩梦忽至。嵇康为友申辩,遭钟会等小人落井下石,惹怒了司马昭,被判极刑。
行刑那日,嵇康身着囚服,却一如往日神色清朗,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嵇喜望着他,一如多年前从军那日的场景。
他的幼弟任性不羁,像是一株刚直的竹。家中老母闻讯早已卧床不起,他这个多日来奔走求人的大哥也只觉心力交瘁。同根而生的血缘羁绊让嵇喜痛苦万分。
时间在台下三千名太学生的祝祷声中变得迟缓,嵇康看了眼日色,只觉时辰尚早。“我的琴,你可带来了?”嵇康看向嵇喜,眼神清明如潭。多年前,他送他参军,多年后却换他来送他最后一程。
带来了,最后一程,怎会不带他心爱的琴来?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当年他写给他的诗,那时的军中时光寂寥无声,浸满温情的文字是他唯一的慰藉。
五弦琴在嵇康手下辗转轻颤,奏出了人间最后的绝响。即便《广陵散》传世又如何,没有了嵇康,没有了他的幼弟,一切雅乐就都成了靡音。
忽然之间,琴声停止,千人静默无声,他的幼弟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