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连续抓治理三川河旧貌换新颜

来源 :中国水土保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jiun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川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中西部,流域总面积4146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767 km2。三川河流域涉及方山、离石、中阳、柳林四县(区)的47个乡镇,共854个行政村,总人口45.56万人,曾经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艰苦、生活水平落后的地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的支持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得力措施,精心指导,广大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探索投入机制,创新治理模式,积极培育特色产业,
其他文献
以1961−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格点化气象数据替代以往研究中站点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区域内适合格点数据的霜冻辨识阈值、霜冻发生时间及霜冻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降低霜冻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结果表明:(1)日最低气温0℃相比日最低气温2℃作为阈值辨识初/终霜冻和无霜期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2)1961−2018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期推后(1~3d·10a−1),终霜冻日期提前,无霜期增加(1~3d·10a−1
茶树油是以水蒸气蒸馏的方式从港木桃金娘科白千层叶中提取的天然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抗微生物、抗氧化和环境消毒等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安全低刺激,有良好的商业应用前景。茶树油通过包合可显著提升稳定性和水溶性,掩盖气味,增强抗菌能力。目前主要用β-环糊精以水饱和溶液法、研磨法、均质乳化法和超声法,提高包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工业产业性能。本文综述了茶树油药理作用及包合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茶树油及其他植物油类包合技术提供思路。
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全县总面积3090 km2,水土流失面积906.76 km2。大通县是西宁市的重要水源地,同时也是全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多年来,大通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理念,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四个扎扎实实”为依托,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共建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机制,为推进全县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长安城接通了世界文明,黄河流域开辟了世界沿海的奇迹.跨越千年历史,西方车马街道上,王公贵族、平民百姓,身着古老中国的丝绸,印刷、造纸技术运用于世界各地,白乐天
期刊
以辽宁省1957−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和研究区作物系数为基础,基于SIMETAW模型计算和分析辽宁主要粮食作物(春玉米、大豆和水稻)需水规律和降水对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以揭示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粮食作物需水的影响,探究自然降水对主要粮食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春玉米、大豆和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11.8mm、509.4mm和605.1mm,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春玉米和大豆全生长季需水与降水耦合度多年平均值分别为0.821和0.814,即降水分别满足了82.1%和81.
对风云卫星(FY-3B、FY-3C)系列土壤水分产品和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V2.0(Chinese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Version 2.0)土壤水分产品展开精度验证与评价,旨在明确中国土壤水分产品的时空序列精度特征,以期为后续土壤水分产品精度校正与反演模型改进提供参考。验证实验在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开展,基于那曲地区大(1°×1°)、中(0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这既有利于强化大众生活水平与质量,又可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提供强劲助力,保证稳定、和谐、持续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之下,中国农业涉外范围不断扩展.因此,培养涉外农业专业人才使用英语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是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开设农业英语课程的直接目的.《农
期刊
新疆野生沙棘资源面积有1.6万hm2左右,人工种植的大果沙棘资源面积约2.4万hm2,是目前国内沙棘工业原料林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全疆最适宜种植沙棘的地区首推大西洋和北冰洋气流所及地区,即北疆伊宁和阿勒泰的一些地区,同时可分配到水资源定额的区内沿河地区属于次适宜地区,这两类地区应该是未来人工种植沙棘工业原料林的主要区域。区内沙棘种植开展最早的青河县等地区,应采取高截干技术对已衰败的沙棘进行更新复壮。全疆要及时引进采果机械,推广机械化采收方式。南疆沙棘企业目前多以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工作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综合水平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随着现代化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项目课程与小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