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体验人生,在劳动中发展自我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9203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现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入手,用一线教师的视角对教基一【2015】4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劳动教育目标”和“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两个部分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综合体验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中小学 体验性教育 发展性教育
  2015年7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由于各大媒体的纷纷转载,一时间逐渐被人遗忘的劳动教育又重新回归教育话题中心,许久不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点再次被大力宣扬。只是与以往不同,劳动再也不是德智体美的附属品,而成为各项素质的基础,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这一文件几乎令所有劳技教师兴奋不已,认为劳动与技术的春天就要到来,而我认为,这一文件虽描绘了一幅劳动教育的美好前景,但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更高甚至是更苛刻的要求。下面我从背景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文件进行解读。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重视劳动教育,靠劳动创造生活
  1.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
  2013年六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时指出,“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调“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希望广大中小学生“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2015年五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201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先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再次强调“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并对广大少年儿童提出“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小标兵”的殷切希望。因此,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努力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
  2.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例如,很多学校就为午餐浪费严重的现象感到头疼;家长也会因为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用品的大量浪费而揪心;社会更是为青少年的独立生存自理能力而担忧。其实,我们需要的是全面渗透性的劳动教育,而不单单是劳动与技术课堂,这样才可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因此,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能够为他们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劳动教育现状亟待改进。
  文件特别提出“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近年来,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现状不容乐观。从学校来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从家庭来讲,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从社会来讲,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思想有所蔓延,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被淡化。因此,加强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开设,并让其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劳动连接的枢纽,真正靠劳动创造生活,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是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现实需要,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件精神解读——多样性劳动为基础,综合性体验是关键
  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儿童的大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能把儿童的功课表排满。”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体验教育的重要性,而教基一【2015】4号文也从目标、原则、关键环节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强调了多样性体验教育的重要性,构建了一个综合性体验性的劳动教育模式。
  1.再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最终目的。
  《意见》既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又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工作目标。
  培养目标:旨在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这比2003年《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的劳动目标中多了“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以发展的眼光,做可持续性的教育,让每位孩子成为劳动的终身受益者,这一提法为现有的劳动教育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
  工作目标:一是在宏观目标上,提出用3-5年时间,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二是在微观层面上,提出具体工作路径,加强示范引领,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这些工作目标对所有老师特别是劳技老师提出了要求,只有所有教育工作者先动起来,搭建好劳动教育的平台,培养目标最终才能实现。   2.搭建多渠道体验性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爱上劳动并养成习惯。
  这次《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提出要切实抓好相关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关键环节。劳动再也不是口号,不是动嘴,不是惩罚,而是切实贯穿于学习与生活中的多种体验性活动。
  其一,落实好已有的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积极开发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劳动体验。
  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要明确并保证课时。地方和学校还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意见》的“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中提出劳动教育资源本身是很丰富的,工厂、农场、商店、田园,到处都可以是劳动教育的场所。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并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建立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从而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其实,身处南京的我们真的有太多资源可以利用,如南京民俗文化博物馆(甘家大院)就有很多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供参观与学习,我们完全可以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相关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此外还有部分小学将相关人员请到学校开设课程,让学生不仅能睁开眼睛看,更能够动手体验。
  除了充分利用劳技课堂外,其他学科也可以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如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强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如语文作文《一次劳动的体验》;德育劳动之星的评比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喜悦与成就感;而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如生物课中利用《种子的发芽》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不易,让学生体验“粒粒皆辛苦”的历程。充分利用每个学科的特点,具体挖掘学科中的劳动教育潜质,在所有课堂中贯穿劳动教育,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各种滋味,是《意见》跨越以往一切文件的一大亮点。
  其二,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劳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从细微处着手,让学生养成习惯自觉劳动。
  我们可以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不再让校园保洁成为惩罚学生的工具是本次《意见》重点提出的。其实,发挥学生的主人公精神,让学生自主美化布置教室,进行班级最整洁课桌评比,将劳动融入日常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劳动的魅力,这样的班级保洁和个人内务整理就不会是负担,反而更好地促进了劳动习惯的养成。其次,我们可以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如南京江宁的龙都中学就利用学校的优势开设了食用菌栽培的特色课程;更有乡村学校根据当地家家户户都以种植景观植物为生的特色开设景观植物扦插课程,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于一体,为很多学校提供了一个校内资源开发范本。再次,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教师特长,例如有的教师擅长编中国结,有的教师擅长绣十字绣,这些教师都可以开设相关兴趣小组或组成社团活动。南京十三中的中国结社团就在青奥交流会上一枝独秀,吸引了众多外国运动员,让参与的学生感觉特别自豪。最后,学校还可以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如利用特色节日进行主题劳动教育:母亲节教孩子制作手工纸花或为母亲做家务,以此评选最优母亲节礼物;端午节制作粽子和鸭蛋篓子,元旦或中秋制作花灯,让学生切身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
  其三,结合校外资源,组织校外劳动实践;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用体验性服务劳动增强学生的社会劳动责任感。《意见》的这一提法极大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宽度,将劳动教育直接引入社会。当今社会各部门发展日趋完善,因此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不再仅限于街道边拣垃圾,社区老年公寓服务、公共交通引导服务、免费参观讲解服务等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服务项目向更多的志愿者敞开了大门。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此类服务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稳定的社会责任感,获取自我认同和社会价值;还能帮助学生找到个人兴趣爱好,形成一定的职业规划。
  其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和学校判若两人,在校积极劳动,而在家则高高挂起,家务活碰都不碰。按《意见》的要求,需将家务劳动纳入劳动教育的考核范围。只有让家庭和学校对待孩子的标准高度统一,才能真正让劳动融入日常生活,既有利于孩子养成自觉的劳动习惯,又充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
  3.化体验为量表,全面综合性评价促成长。
  所有教育,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内容再丰富,也是纸上谈兵。因此,《意见》这次虽没有提出劳动教育具体的评价体系,但明确指出了劳动教育评价的重要性。它“要求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同时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劳动教育最重要的是过程,因此要加强过程性评价”。劳动评价可以说和德育评价类似,重体验难量化,不过我们还是可以设计相应的评价表,结合家庭、社会,对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含技术设计);劳动与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劳动与技术学习的成果质量进行评价。如:志愿服务单位填写服务时间并对服务态度和质量给予评价;通过创建“家政服务表”让家长对孩子的家务时间和质量做出统计;在学校,通过劳动与技术课程及其他课程对相关作品进行评价;这些过程性评价表格的累计,最终形成完整的评价。有了这样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评价,才能真正做到靠劳动创造生活,在劳动中发展自我。
  综上所述,《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一文作为劳动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为我国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是抽象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劳动与技术教师积极参与,不断充实;这个体系也是明晰的,将劳动作为生活的基础,从基础教育抓起,让每个人都在劳动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试用).江苏省教育厅,2003.3.
  [2]教基一[2015]4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文附答记者问)http://www.freezl.net/jiaoshiyd/jsbl/201508/53799.html师友资源网.
  [3]张晓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教师视角[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 根据生态翻译学的观点,译者在翻译中要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实现语言的适应性转换。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视角研究了陕北民歌的翻译,探究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不同维度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为陕北民歌的英译研究提供新的方法论。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陕北民歌英译  一、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视角  2004年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主要困惑在于传统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双能师资、办学经费来源、政策与机制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转型 困惑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
摘要:寓言小说《孤独》充分体现了卡尔维诺的美学诉求和叙事策略。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小说的轻逸风格的成因、反讽效果与写作意图的对立统一、循环结构中承载的深厚意蕴。从这样一篇简省而韵味无穷的微型小说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寓凝重于轻逸”的写作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孤独 卡尔维诺 叙事 轻逸 反讽  一、引言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寓言大师之一”。他以独树一帜的叙事技巧屹立于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技术促进语言运用的五个假设”,并且探讨了“技术促进语言运用的五个假设”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警务英语课程相融合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警务英语课程 融合 假设  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强调,“以促进深度融合为核心,坚持应用驱动、形成有效模式……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总结提炼形成可资借鉴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大力推广、深化应用”。《警务
摘 要: 随着时代的更迭,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全媒体时代表现得极度灵活。既定的国家课程只能满足学生的基础性知识需求,高等教育的创新需要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在实践中发挥自身所长开设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课程。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将汉文化融入徐州高校的艺术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实践意义。课程从理论构思到实践,可以弘扬徐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古代文化,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学习热情
摘 要: 在习作教学中,声音极少作为素材被运用。实际上,“听音习作”能有效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在实践中,教师创设鲜活情境,听自然之声、描绘画面,听想象之声、编写童话,听心灵之声、表达情感;习作过程中,教师善用例文、巧搭支架、回放生活,展开介入性指导;习作完成后,动态评改习作,标准分层、主体多元,从而提升儿童习作能力。听音,为儿童习作力的生长架设了自主探索的“攀爬藤”
摘 要: 地方红色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其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并具有深刻的历史根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重视对自有红色资源的利用。本文以桂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典型红色资源——龙州起义为例,从氛围熏陶、情感激发、理论认知、实践强化等方面探寻如何利用红色资源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关键词: 红色资源 边疆民
摘 要: 本文展示了在《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多元智能理论、跨学科理论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实施的《海的女儿》主题探究课程,并对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策略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关键词: 以生为本 主题探究课程 多元智能 跨学科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对它充满了好奇心,怎样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获得多元发展呢?多向度的主题探究学习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的推动下,语文作业这一无声课堂的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大多数语文作业高耗低能、简单机械的现象未能有所改进。为此,本文对当前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做了一番分析,着重探究如何优化设计出符合高中生个性的语文作业,以期能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中语文作业设计 想象力 差异性 生活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优化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让语文作
摘 要: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侧重于词汇语法知识的教学定式,重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为例,借鉴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进行语篇分析作为教学案例,诠释培养学生语篇意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语篇意识 语篇分析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可能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下,将关注焦点更多地放在语音、词汇、句子结构和语法分析上,以零件式地拆解、各个击破的方案解决语言学习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