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祖平与陈寅恪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w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联新刊陈寅恪《书信集》,中有1950年9月18日致吴宓一函,原信附有陈诗《庚寅广州七夕》,信末告诉吴宓:“若遇邵潭秋君,请便中交与一阅。邵君近寄庚寅七夕诗十二首,未能奉和也。”编者对邵潭秋只有极简的一句注释,连生卒年也没有交代,可见现在学界对邵氏所知甚微。记得前些年在关于《心香泪酒祭吴宓》一书的讨论中,有的人仅根据邵在《学衡》杂志发表的诗文,因其中引用了外国语,就认定他是留美学生,真有点想当然。
  邵先生1898—1969名祖平,字潭秋,江西南昌人。因家境贫寒,没有入过正式的学校,全靠自学成为学者,少时曾将“史汉三书”亲手全部抄录。喜欢写诗交友,后从章太炎学小学,又经常与陈散原、黄季刚等名家唱酬,为人所重。先后任教东南大学、之江大学、浙江大学及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在浙大时,与夏承焘交往最密,《天风阁学词日记》多有记载。吴宓主持《学衡》时,一开始几乎每期都有邵祖平的诗文,两人由于性格的关系,不久产生矛盾,《吴宓自编年谱》中对邵多有指责,《学衡》后来就少见他的文章。抗战军兴,邵祖平入蜀任中央大学内迁、四川大学教授,他的《培风楼诗存》就在这时获教育部的文学奖。战后,吴、邵两人又恢复了联系,诗简常相往来。吴宓解放初到重庆的西南师范学院任教,同在一省,交往更密,才有陈寅恪在信中请吴宓转呈自己的诗稿。
  1954年邵祖平离开川大时,想回杭州任教,曾写信给夏承焘,请为之设法,此事没有成功,就去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后划为“右派”,“发配”到青海民族学院。1965年退休回杭州。“文革”中,被邵视为生命的藏书全部抄没,遭此浩劫,他突发脑溢血,不治而卒。邵祖平的诗最为时人称道,生前刊有《培风楼诗存》、《培风楼诗续存》、《峨眉游草》、《关中游草》、《培风楼七言绝句》,后由商务印书馆增订印成《培风楼诗》一册;又著有《文字学概论》、《国学导读》、《七绝诗话诗论合编》、《词心笺评》,另有一种被人称作“人才学著作”的《观人学》,近年已重印,不过将原有的章太炎序给删了。
  同为江西人,邵祖平视陈散原为“乡前辈”,极为尊敬。散原读其诗后曾说:“乃知后者大有人,在当缩手悬眼以俟之。”并赠诗云:“诗人心迹两峥嵘,坐拥岩峦广厦清。从此雁边江上塔,吟声次第答铃声。”《赠邵潭秋时授课之江学校》散原病逝北平,邵闻耗即赋《闻散原先生之丧》二律,又在《大风》杂志刊出《散原先生文行掇述》一文,对老人的道德文章作了极高的评价,文中介绍了散原家庭的情况,中说:“三君寅恪之精邃西学,浸淫梵典,为清华大学名教授。”1943年年底,陈寅恪抵达成都,任教燕京大学,邵祖平也在成都,两人时相过从,在《培风楼诗》中留下了两首关于陈寅恪的诗。
  其一
  清明简陈寅恪教授
  二寸童冠卓柳青,才同上巳又清明。花光蓓蕾衔婪尾,雪色玻璃入锦城。原注:是日都江堰开堰讲肄学堂亲马队,流亡乡社断鸥盟。虚舟涉世陈夫子,诅楚微因恨甲兵。
  其二
  初夏同寅恪少城公园绿荫阁茗坐
  初夏暄风已扇蒸,石榴红破两三棱。茶棚凉对修楠荫,倦客闲同祝发僧。谈士何妨收稷下,老师应复重兰陵。少城我亦携家久,懒惰吟情百未能。
  诗在吟咏身边景物的同时,反映出两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遭受流离之苦的知识分子无可奈何的情景如在目前。据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本年1944陈诗仅存四首,纪事很简略,邵诗实可补蒋谱不足。
其他文献
1960年金秋时节,我怀着欣喜的心情踏进北京大学的校门。到东语系报到后,首先面临选择专业的问题。那时候,在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心目中,外语是革命的工具。尽管季羡林先生在全系新生大会上,鼓励在中学学过英语的同学选择梵语、巴利语专业,却没有一个学生将梵语、巴利语填为第一志愿,最好的也是填为第二志愿,多数像我那样填为第三志愿。就这样,按照组织分配,我进入了建国后开办的第一个梵语、巴利语班。  经过政治学习和
期刊
美国东部时间1月13日晚,布什总统“由于吞下了一块饼干导致短暂的心率放缓而昏倒”,据报道,饼干事件在布什的“左颧骨上产生了一块50美分硬币大小的擦伤,下嘴唇也有一处挫伤”,此事令2002年初以全球化沉闷为特色的新闻媒体激动不已。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最出色的后续报道,当属一位英国记者就此次“袭击了合众国神经中枢”事件而采写的调查性新闻。在不厌其烦地采访了不少小卖部店主和商界人士后,他得到了一个结论:“
期刊
政治是“生活在人类共同体中的人们在处理公共事务时基于各种不同的价值理念和利益目标而进行的争取权利或影响权力分配的活动”。权力是“行为主体根据一定的利益需要和价值理念,通过必要的途径对行为客体施加影响、进行干预、实行控制甚至予以改造的能力或功能”。这就是《士权与君权》对核心概念的界定。权力与政治密不可分。政治虽然有其道义属性,但可以说,权力属性才是其本质属性,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取得权力是从事政治
期刊
在现实的社会中,由于生存的压力,由于政治力量的打压,由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人往往扭曲、丢失、抛弃甚至出卖自己的人格。对一些人来说,人格是次要的,精神性的人格是虚的,物质性的现实利益才是真的,才是可以带来幸福和享乐的。于是,什么出卖人格的事都可以做,只要有此“需要”。更多的人之扭曲人格是屈服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顺从具有强大物质力量的现实制度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期刊
京剧艺术被誉为我国的“国粹”,名角辈出,群英比肩。“京剧泰斗书丛”(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版)的编写,在兼顾记述京剧形成、发展、繁盛的同时,兼顾京剧的各种行当的介绍。  在已经出版的十部传记中(被列入此辑的《余叔岩传》和《杨小楼传》尚未正式出版),记述了九位艺术家的完整生命历程(《张君秋传》出版时张先生尚在人间)。他们生命的终结或于晚清、民初,或于建国之初,或于“文革”期间,其身后的哀荣宠辱
期刊
近日,新华出版社出版了著名明清小说研究学者王林书教授的著作《聊斋新赏》,新意纷呈,卓见迭出。这里,我们选录了王林书先生和他的两位学生谈《聊斋》的三篇文字,以见秋坟鬼唱,不乏同好,青林黑塞,犹有知音,蒲公地下之灵,尚未寥落也。  《婴宁》是《聊斋》中的一颗明珠。婴宁是蒲松龄着意渲染的宁馨儿。仿佛笑神似地,以欢乐的笑声对待惨淡的人世,以咤咤叱叱应付世俗的纷纭。蒲松龄不仅写出了她的天真娇憨、“狂而不损其
期刊
黄新渠先生,中国译坛卓然鼎立之士,今已届从心所欲之年,犹自啸吟书斋,奋笔蓉城,身轻腿疾往来之不便,胸怀伏枥腾跃之壮心,如大鹏整翅,志在长空。  二十年前,先生以英译《鲁迅诗歌》,声播港澳,驰誉欧西。越数年,复以《红楼梦》英译简本沾溉大陆,名动美洲。八十一年秋,欧中协会推举中国黄新渠、英国李约瑟为该会荣誉会员,以彰二人为中外文化交流所作之卓越贡献。先生之大业可谓实至名归。  数月前,先生以结集《译海
期刊
年轻的马里亚尼娜走了过来,她天真的表情,比雅致而可爱的衣裙更为她增添了魅力;她慢慢地走着,以母性的细致和小辈的关怀,搀着那位让我们逃离音乐大厅的着衣幽灵;情节符码:“进入”:2:进入本身。★★阐释符码:悦耳。★阐释符码:迷3:提出及正式表述马里亚尼娜和老人之间令人迷惑的关系,使朗蒂家族的迷加深了:他们来自何方?他们是谁?  ★★★意素:孩子气。  以上的文本源自于罗兰·巴特Roland Ba
期刊
在没有拜读被一篇书评文章誉为“学界王海”杨守建先生著的《中国学术腐败批判》大著前,先在“世纪中国”网站之“世纪沙龙”专栏中读到了署名“张群”的《学界王海浮出水面》的书评;旋即又从友人杨玉圣先生主持的“学术批评网”上读到了该书责编张献忠先生(当时尚不知他就是该书的责编)的评论——《吹响学术打假的号角》。于是,就急切地想读到这个“学界王海”“不惜数载之功”(现在可以知道,“数载之功”一说根本不成立)著
期刊
达·芬奇是公认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以致有人认为,“在所有时代,找不到一个比达·芬奇更全面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了”。有谁不知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和《岩间圣母》这些绘画杰作呢?  对于他在科学研究和实验方面的成就,知道的人就不多。达·芬奇不仅发明了飞行器、降落伞、自行车、坦克车、起重机等,在解剖学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还在水利工程等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研究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