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隐私(随笔)

来源 :书法赏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iman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是民族国粹,讲究诗书画印四绝。一幅画作完,离不开题款。
  题款不仅构成一种形式美,而且是画意的外拓和延伸,能将表达的有限引向无限。
  然而,就在这有意无意之间,泄露了画家的诸多隐私。
  唐寅是最爱题诗的,几乎每画必题,多为七言绝句。如代表作水墨人物画《秋风纨扇图》,描绘一位手执纨扇的仕女,清秀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怅然若失的轻愁和忧郁。题诗道:秋天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无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诗中用了一个典故,借汉成帝姬妾班婕妤色衰爱弛,如同纨扇在秋风起后生凉被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这个仕女小眉小眼,一副下层弃妇的穷酸形象,简直可看作是落魄的唐寅的自我写照。题诗明写仕女,实则自嘲。
  也许,题款之圣手,非郑板桥莫属了。他已将题款融入画意,甚至替代和充实为竹叶、山石的皴法,或者干脆“以字作石补其缺耳”。
  其款多为咏竹诗,以竹自喻,高风亮节。
  自己少题,而最喜他人代题的,是“集大成”的王石谷。在王石谷的许多画上,都有恽南田的题跋,他是在王石谷的画上题跋最多的人。恽南田说:“南田不在,即得意有谁能称快叫绝者,即有之,想吾兄亦何屑听其妄为评论,使苍蝇之声入耳也。”二人惺惺相惜,南田观止于石谷画,石谷自卑于自己的艺术素养。二人一拍即合,在题跋上构成了一种默契。
  题诗是为了增加诗意,有不题而能有意境者,当属任伯年。他题穷款,仅落年号和名姓,此时无声胜有声。
  题得最怪最费解,当属八大山人,人称:“题跋多奇慧不甚可解”。总的倾向是抒发遗民思想和人品气质,往往将禅家偈语和历史典故杂糅在诗文之中,因而晦涩难懂。一题画山水诗,诚吉光片羽: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其署名“八大”及“山人”二字,连缀草写,类“哭之笑之”,似寓伤悼故国之思。
  近代大家,题得最雅的当属傅抱石,只言片语,玄思妙想。如所作《大涤草堂图》,题了一段创作札记。徐悲鸿借杜甫诗句赞誉:元气淋漓,真宰上诉。
  徐悲鸿爱画如命。其倾囊而购《八十七神仙图卷》,刻“悲鸿生命”钤于其上,又请他极为欣赏推崇的张大千题跋。他常自叹:卖画如嫁女,一旦出阁,就由不得人了。哀痛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情愫,经常流露在对画作的题款上。好多名作,他都要题上一句“静文爱妻存之、静文爱妻一笑、静文爱妻存玩”等等,胜过千言万语,让人感触良多,唏嘘不已。
  木匠出身的齐白石,俗到极处,就变成了雅。如在一幅简笔山水《渔村夕照》中题道:
  纲乾酒罢,洗脚上床,休管他门外有斜阳。
  文句诙谐,似打油诗,自有老顽童之趣。
  作《牵牛花》题:
  用汝牵牛鹊桥过,那时双鬓却无霜。
  真是异想天开,一派天真,道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心愿。
  作《不倒翁》,题: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这又是老人的另一面——嫉恶如仇。
  作《莲蓬蜻蛉》,题“阿芝”二字。教人梦回童年,“不知草虫之为我,我为之草虫”。
  老人还喜题高寿于其上,以期美意延年。
  题款本是锦上添花,但弄不好会变成“佛头着粪”。在很多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上,都有乾隆皇帝的“御题”,书法是整饬滑腻的“赵体”,诗意平庸,钤上巨大的“御览之宝”,极大破坏了原作的和谐。
  从表面上看,乾隆皇帝是在“附弄风雅”,而究其心理,仍是一种变相的“流芳百世”,属于“暴力题款”,“强奸民意”。
  寥寥的题款,编码着巨大的信息,让人揣摩不透。
其他文献
群豪者,慈溪才俊之士,雄姿英发,满腹经纶,寄托深远,神采奕然,直让人联想到秀色迷人的上林湖以及令人心旌摇荡的越窑青瓷,那种纯澈和古雅。群豪身上独特的学者气息和现代绅士风度,给人以特有的亲和力和精神撩拨,在他身上我似乎看到余秋雨、冯骥才、洪丕谟、陆一飞等乡贤的文化特质在慢慢溢出,作为一名篆刻家和书法家,群豪身上体现的是自成自乐的道德境界、率性而为的生活方式、和谐自然的生活智慧、诗意宁静的精神状态。 
期刊
哲学巨匠尼采对20世纪思想文化领域产生旋风般的巨大影响,几乎涉及到社会—人文科学的许多方面,从政治、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神话、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艺术学、文学、文艺批评理论到思想史及文化批判思潮等广阔时空形成一种全新的观念视角,其犀利尖锐的思想指头锋芒直指而陈腐的思想界。
期刊
2002年10月15日至19日,“杨克炎诗词楹联书画展”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大雅之堂,满目琳琅,驻足其中,油然有别开生面之感。令人感触颇深者,有三个方面:    一、文辞翰墨 珠联璧合    这次展览荟萃了杨克炎先生多年的精心创作的艺术精品,共展出作品八十幅,书法、国画各半,所有书法作品及国画题款,文字内容均为克炎先生自己创作,诗词、楹联、散文,体裁多样。咏物、议论、抒情,题材
期刊
“平生四海苏太史,今日江南庾子山。”这幅七言隶书联系近代书家杨岘所书,纸本,纵163厘米,横425厘米。上款为“也云一兄大人属”,下款为“庸斋,岘”其后钤有朱白两枚印章。从此作可以看出其取法高古,于变化之中极具开张之势。  杨岘曾是吴昌硕的老师,他一生遍临汉碑,无所不通,此幅隶书对联,书风沉实温厚,雄健秀美,应是其盛年的力作,观其联用笔横重竖轻,方圆并用,徐疾相生,且波磔明显。横画多轻起重收,如
期刊
编者按:J.M.库切新作《耶稣的童年》是一部笔致朴素而怪异的长篇小说,书中采用割断历史的叙述手法,将西蒙和大卫带入一个虚构的西班牙语国家。他们在诺维拉市定居后,西蒙去码头上干活,并为大卫寻找他失散的母亲。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大卫愈益表现出异于其他儿童的天赋与秉性,不见容学校教育制度,最后西蒙、伊妮丝带着大卫又开始新的迁徙,去寻找“新的生活”。全书共三十章,这里选登第一章和第九章,均略作删节。第一章 
期刊
     
期刊
《历史盲肠》由六篇回忆组成。二○一二年应邀给《收获》写一年的专栏,《收获》系双月刊,每年六期,这即是“六篇”的来历,不是有意模仿著名的《浮生六记》或者《干校六记》。六篇回忆围绕我的知青生活,收罗到一些近四十年前的旧事。这些片断曾经东一截西一段地漂浮在杂乱的意识之中,现在慢慢地聚合起来了。我的知青生活十分短暂,六篇已经差不多了。此外还有一篇前言,一篇尾声,补充交代一些来龙去脉。戴帽穿靴地打扮起来,真
期刊
     
期刊
甲申仲秋夜前夕,晚饭后无事,我正歪躺在床上看电视。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把我唤起,电话是 鸣打来的,说他时下正在宁德,想和我见见面,并有一本新出版的作品集要送我。
期刊
我与徐老师相识在十年前。那时,他正着手写书(即后来出版的《石鼓文书法》),对我有所下问,故有往来。他沉默寡言,而于艺事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则偏于多言,我们于艺事见解多所契合,性格又收互补之效,因此,我被他引为忘年交,我是对此深为自慰的。他是学机械工程大学本科毕业、工厂高级工程师,却醉心于书法。虽在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也从未尽废翰墨。他谈他十岁时在他父亲的教导下悬肘习篆的情景,娓娓而谈,引人入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