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桃七月红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从村子东面的小路往山下走,翻过两座山坡,有一丘田,呈圆形,我们叫它团田,在它之下的地方被称为团田脚。
  团田脚离家甚远,我家的桃林就在那里。
  成熟的桃子一个个像年画里的蟠桃,个大,白里透红,诱人。揩干净果皮上薄薄的的茸毛,轻轻一掰,桃肉就分成了两半,露出光溜溜红色的果核。与果皮相贴的果肉是浅一些的粉红色,单是看着就让人馋得流口水,更别说咬上一口甜润多汁了。
  我家的白桃比别人家的好吃,并不是没有缘由的。
  初春时节,桃花开了,在漫山翠绿中,那一片艳丽的粉红成为山坡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节我最爱跟着阿玛下地。
  桃花开得最恣意的时候,阿玛出门做活计,背篼里装着一个小小的我,每天在团田脚自家的地里忙活,挨到傍晚就去地边的桃树林里修剪花枝。
  阿玛爬上树,把密集的花枝剪掉一些,忙上四五天,就都修剪好了。阿玛说,给桃树修剪了花枝,结的果子会更大更甜。
  阿玛在树上剪花枝,我在树下捡花枝,春风柔和,花叶灿烂。
  我抱着满怀的花枝,望着树上,指着一枝艳丽的花,对阿玛说:“阿玛,剪那枝。”
  阿玛笑一笑:“劳美乖,那枝留着结果子呢。”
  “结大果子,给阿奶吃,给最乖的劳美吃。”我的稚言稚语在晚风里荡漾,山谷的雀鸟就欢唱起来。
  2
  繁花落尽,就是翠叶浓郁,接着青果挂满枝头。阿玛忙着家里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活计,还要抽时间给桃树打果。阿玛用一根细长的竹竿,把太过瘦弱的细桃都打掉,以留更多的营养给那些长得好的。
  我家的桃,结的果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甜,阿玛到马堵山、黄草坝赶集,凌晨出发,走很远的路,卖桃,卖葡萄,卖折耳根,卖蔬菜和野菜,攒钱給我和阿姐阿哥缴学费。
  我九岁那年,阿玛病了,家里很多农活都荒废了。没有额外的收入,阿爸几十元的工资给阿姐阿哥缴完学费,就没有了。
  阿爸在外地学习,阿玛手上又没了钱,我的学费就只能等阿爸回来想办法。没有及时缴学费的我被老师请出了教室,我感觉丢脸,心里很难过,挎着阿玛缝制的蓝布书包,蔫蔫地回家。
  阿玛正倚在院坝的墙角晒太阳,她本就瘦小的身形更加消瘦,似乎风轻轻一吹就会把她刮走。看着阿玛的模样,我忍不住哭出声来,上前拥着她:“阿玛,你快点好起来,好起来我还陪你去桃林剪花枝。”
  “劳美乖,不哭。”阿玛用她枯瘦的手轻抚我的头,喊着我的乳名,细声安慰。
  3
  阿姐打算领着我去团田脚摘桃子,她说拿白桃去卖,多少能攒一点钱。
  七月骄阳最热,阿姐放暑假,我们趁着早上阳光浅浅,一人背一个小背篓去摘桃。
  桃树林没人照料,挂满枝丫的果子大的大,小的小,你挤着我,我挨着你,一个与一个之间没有缝隙。
  阿姐不让我爬树,她背着背篓爬上树,找一根枝条把背篓挂牢靠了,摘两颗红艳艳的白桃扔下来先给我尝。白桃虽然个头小了些,看上去也没有以前那样鲜润,但味道依旧甜滋滋的。
  阿姐尽量挑树上最大的、最好看的白桃摘下来,小心放进背篓里。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在阿姐脸上,洒在红艳艳的桃子上。
  也许是桃的甜,也或许是少年本就不知愁滋味,我们忘记了不愉快的事情,在桃林里摘桃,吃桃,唱山歌。
  我们的歌声传出去,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遇到高高的山谷,山谷又把歌声还回来,变成另一首更加悠远动听的山歌。我和阿姐就笑,笑声追着歌声跑很远很远,然后被山谷撞飞,像漫天细碎的阳光,黄灿灿地碎在我和阿姐的歌声里。
  4
  阿姐要下地干活,卖桃的事情就落在我身上。
  村里的集市是七天赶一次,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我把盖在背篓上的塑料布抖开,平铺在地上,照着阿姐的叮嘱,把桃子十个一堆摆好。
  “桃子怎么卖?”女人蹲在我面前,手里拿着一颗桃子,她的身边站着一个女孩子,是我的同学。
  那一刻,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觉得抬不起头来,“一角钱一堆,阿姨,你要就再添几颗给你。”
  “这五堆我都要了。”阿姨笑了笑,递给我五角钱,“不用给我添了。”她把背上的背篓放在地上装桃子,我就从自己背篓里又拿几个出来给她添上。
  “小妹妹,真不用添了,已经很多了。”她用手推了一下,温和地说。
  “没事没事,我家桃子很甜的。”我又从背篓里拣一个大大的桃子递给女同学,“你尝尝,很甜。”
  “你怎么没有来读书了?”她接过桃子,擦了两下,咬了一大口,“真的很甜,谢谢!”
  所有的忐忑在那一句“谢谢”里忽然消弭,我一下子轻松起来:“我阿爸回来的时候学校已经放假了,下学期我就回去读书了。”
  再有人来买,我就都添了一些给来买的人,十个一角的白桃后来变成十五个一角,很快我就把白桃卖完了。
  我把毛票一张一张从衣兜里拿出来整理,一背篓的白桃就卖了一元八角钱。回到家把钱拿给阿玛的时候我有些不安,怕阿玛责骂我不会做买卖。阿玛接过钱数了数,递给我一角当零花钱,别的什么也没有说。
  “阿玛,你不问我为什么才卖了这么点钱?”
  “那是为什么呀?”阿玛拄着拐杖站起来,把钱放进床头的木箱里收着。
  听我说完原因,阿玛温柔地看着我,眼里有一种亮闪闪的东西要落不落,“我们家劳美是个善良的孩子。”
  后来再和阿姐摘桃卖桃,我再也不怕卖桃给熟人。没能攒够学费,阿爸就回来了。
  阿玛病好后,继续忙家里的农活,继续打理桃树林,继续赶集给我和阿姐阿哥攒学费。团田脚的桃树林又恢复了初时的模样,结出的白桃还是那样甜润多汁。
  多年以后,我离家求学,然后工作,已极少回老家。
  阿玛也老了,爬不了树,再没人给白桃树修剪花枝了。
  渐渐地,白桃树一棵一棵老去,结的果子变成很小很小的毛桃,口感酸涩,不复当年。
  我见过很多桃树,见识过十里桃花的灼灼其华,也吃过很多优质品种的桃子,却一生不能忘记七月骄阳下团田脚桃树林里闪着艳红色光芒的大白桃,不能忘记阿玛在桃树上,生机勃勃地和我说:“劳美乖,那枝留着结果子呢。”
  曹春玲: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第二小学教师。
  编辑 乔可可
其他文献
我喜欢秋天,特别是那夏与秋的分界时节。它让我陶醉。  夏风脱下了冒着热气的外套,吹过高山流水,吹遍大街小巷,吹在人的脸上,成为凉爽的秋风。它吹出了高高的天空,吹出了缥缈的桂花香,吹出了漫天的秋色。秋风,让我陶醉。  夏天的蝉鸣还在,声音却低了下去,显出了力不从心。昆虫们的交响乐还在,只不过由清脆的乐章变为拼凑的断音。夏天的痕迹还残留在这里,正等待秋天来接班。秋中的余夏,让我陶醉。  天黑得早了,暗
期刊
风过林梢,卷着沙沙落叶,带来丝丝凉意。高大的梧桐树落下片片黄叶,早已没有了夏天的繁茂。树上留存的稀疏叶子也半绿半黄,摇摇欲坠。原本好似伫立在路边的坚强卫士,到了这个季节,却像是身着破败彩衣的老人了。  不知何时,耳边萦绕的蝉声消失,只留下了偶尔几句凄凉的鸟语,一面怀念着夏天的生机,一面诉说着对即将到来的寒冬的哀怨。  银杏叶如同奢华的金扇,驱走了最后的余温,纷纷扬扬地举办着生命的葬礼。  秋天,如
期刊
1  进理发店的客人不要多说,她便能分清哪些人是从长途大巴上下来的,哪些是从中巴车上下来的。理发店不远处,是小镇上唯一的汽车站。走过远路、去过远方的人,眼神不一样,身上的味道不一样,眼神里有见过世面后的宽阔,身上有不同于小镇安逸日子的风尘仆仆。这些她看得懂,开理发店之前,她也曾是那些出远门做活儿的人当中的一个。  理发店的女主人美玲,长相秀美,眉眼开阔,心细眼尖。汽车站前每天人来人往,她在这份嘈杂
期刊
秋分到了,凉意明显。今天天气晴朗,空气格外的好,我于傍晚时到楼下散步。刚下了楼,就听到楼上不知从哪家窗户内传出读诗的声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接着是孩子跟读,原来是大人在教孩子古诗呢。我家附近有所小学,正是放学的时候,从小区西门涌进一群大人和孩子,基本都是老人牵着孩子的手,肩上背着孩子的书包,一个个孩子边走边叽叽喳喳说着话,一旁的老人也附和着自家孩子边走边说,这是别有风味的中国家庭独有的风景
期刊
很早就知道这边有个汽车修理店,因为有点偏,光临的客人不多,但回头率很高。朋友说来了一次后就不会忘记,我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不就是个修理店么,哪哪都有。朋友思索良久说,那里有点“奇葩”,可是很好,而那种好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  那日,要不是在这边发现汽车轮胎爆了,附近一时找不着补胎的地方,我也不会想到那个修理店。确切地说那是一个旧的厂房,汽车修理店是在厂房里面。“汽车修理”几个红色的大字就醒目地挂
期刊
拧开绿药膏的盖子,淡淡的药香扑鼻而来,云菱抠了一块,膏体像果冻似的,晶亮亮,绿莹莹,颤巍巍。云菱细细打量一番,偷偷将药盒装进衣兜。  正自偷笑,厨房传来呼喊,夹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云菱回以同样高亢的嗓音,“老妈,十八子有事喊你!”  “没大没小!要懂礼貌,十八子不是你喊的,晓得啵。听话,喊李舅爷,妈给你买最爱喝的冰可乐。”说话间,老妈已闪进后厨间,顶着陆石河畔秋老虎的暑气,去遭遇另一场人为制造的高
期刊
上一次见到阿刚,是在他侄子的订婚宴上。他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剧《西游记》。他几次调大电视的声音,可是怎么也盖不住外面的喧闹声。他的大哥阿龙坐在旁边的条凳上,指手画脚地说着些什么。阿刚的弟媳往屋里跑了好几次,每次一来,阿刚母亲就进里屋拿些钱出来,塞给阿刚的弟媳。那是给新娘子的改口费、红包和其他一些费用,都是阿刚如今扫大街,还有从前干体力活攒起来的钱。阿刚每次只是转头看一眼母亲,又飞快地扭回头盯着
期刊
在我的家乡海门,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兴办教育,实业救国;他帮助乡邻,造福社会。他,就是南通人民的骄傲,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清末状元张謇。  张謇爷爷有着传奇的一生。他从小谦虚好学,16岁中秀才,42岁中状元,一生努力奋斗,共创办学校 370 多所、企业70多家,铸就了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辉煌成就。他崇尚的“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被高度赞誉,毛主席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
期刊
吃过午饭,我坐在办公桌前刷手机,看三个扛煤的老头儿拍的抖音。三个老头儿一脸沧桑,皱纹里填满了煤灰,说起台词就像吼叫一样,让人忍俊不禁。这时我突然想起来,老三大爷好像没有了。究竟是不是没有了,怎么没有的,记忆都有些模糊。  老三大爷一直就是老头儿的模样。有天,家里突然来了客人,嗓门特别高,笑声也特别响亮,好像半空隐隐的雷声。这是我对老三大爷的第一印象。他推着一辆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一个大竹篮,里面有“
期刊
1  外星人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般会想象——他们长着畸形的大脑袋,蛇样的长脖子,丑陋到有些可笑。其实,外星人很漂亮,甚至可以说惊艳。不信吗?这可是阿翔亲眼所见。  阿翔上初二了,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不过,他看的书有点儿另类:《宇宙人解读》《外星人入侵生存手册》《我被外星人绑架过11次》《外星人已潜伏地球5000年》……凡是和外星人、不明飞行物有关的书,他知道的全找来看过;这一类的影视作品,他也几乎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