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课程论文正进一步成为当前测试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较为有力的手段,也正强化着大学生探索创新、独立思考、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宏观把握等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有效弥补了课程考试存在的“一卷定音”的弊端。为此,根据多年的桥梁工程科研教学经验,在课程论文写作方面展开研究,阐明了课程论文在本科生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课程论文质量差,抄袭现象严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期探寻本科生课程论文写作的最佳模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论文;桥梁工程;大学生;考核
  作者简介:白润波(1982-),男,山东泰安人,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刘福胜(1964-),男,山东泰安人,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山东泰安27101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72-02
  课程论文的写作是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和动手能力强的体现。学生阅读大量的文献,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对提高个人素养和专业水平有积极的作用。课程论文还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弥补“一卷定音”的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化,很难达到知识再深化的效果。笔试具有针对性强、客观、易定量考核的特点,的确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考核方式,但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很好地起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撰写课程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弊端,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一、课程论文写作训练的意义
  课程论文写作训练不仅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化,写作格式规范化,语言思维逻辑化,而且能给师生交流,学术碰撞搭建平台。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唤。
  1.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论文写作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对克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应付考试的现象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主动阅读有关资料和文献,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学科领域当前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发现、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学习的方向,及早确定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以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课程为例,许多专业课内容繁杂、叙述性不强;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更新速度更是日新月异,单纯地靠课堂教学,靠教师传授只能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内容,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能力,必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把课程论文融入考核制度可使被动应付考试的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可以把学生从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的框框中解放出来,从容不迫地根据自身条件系统地复习教材,并拓展知识范畴。一方面,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另一方面,学生借助图书馆、网络等各种方式获得资料,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学生通过亲手写作,初步掌握了如何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如何综合、归纳、提炼、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3.可加深师生间的交流、了解
  大学的教学模式与高中、初中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往往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在于:由于过分强调自主自立,学生与授课教师的接触较少,彼此关系淡薄,甚至会发生很多误会。开展论文写作活动可以扩大学生与任课教师间的交流沟通渠道,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4.课程论文是毕业论文的基础
  目前,大学生毕业前半年内普遍有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要求。当下部分大学生没有接触过论文,缺乏论文写作的经验和训练。写作毕业论文时,他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加上时间紧迫,大多草草应付了事,难以达到毕业论文的学术标准。实际上,良好的写作能力是对大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而这种能力需要长时间的自身锻炼,只有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学生学会写科技论文的方法和要领,从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通过课程论文写作训练,学生上课效率逐渐提高,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和不足,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极大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事实证明,有过课程论文写作基础的学生,写出的毕业论文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文字精练、见解独到,质量普遍较高。
  此外,对将来进一步深造读研究生的学生,课程论文则起到了很好的演练作用,可使学生迅速适应研究生的学习、工作方式,建立起自信心,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二、课程论文在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在讲授“桥梁工程”课程时鼓励并指导学生撰写学术或教学改革论文。学术论文主要针对课堂上或教材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展开,尤其是鼓励对当前仍有争议的一些观点进行探索。另外,在学生的各种科技竞赛活动过程中,笔者另辟蹊径,指导学生在赛后撰写科技论文,将科技竞赛的目的进行了再延伸。
  考虑到学生当前知识的局限性和学生间学术水平的差异性,制订了研究探讨型、实践调研型、文献综述型等命题类型,并依据该分类对班级学生分组管理。教学改革论文则鼓励学生从完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研究探讨型进行议题确定,查阅文献,认真思考,并动手操作以解决问题;实践调研型进行具体科技创新实践与调研活动,并整理原始资料以形成报告;文献综述类型则旨在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以了解目前国内外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三个小组内成员各有分工、彼此独立又相互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笔者指导下学生的两篇科技论文分别发表在《西部交通科技》和《现代交通技术》上,1篇科技论文发表在“2011土木工程与交通运输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2篇教改类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电力教育》和《高教论坛》上。并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科研潜质的人才。
  该实践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桥梁工程”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有所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科研意识。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课程论文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课程论文的推广和应用虽然大势所趋,部分领域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去完善。
  1.论文难度难以确定
  由于课程各自的特点不同,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课程论文的难度难以确定。一般来说,论文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论文难度应适当超越学生平均承受水平,让学生“踮踮脚就能够得着”,也只有踮踮脚才能够得着,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论文选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定题目,教师提供具体指导,避免选题过大,盲目选题。教师也可以直接提出某些章节中存在的问题和重点,让学生从中选题,完成论文。
  2.论文质量较差
  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不高,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学生动手能力差,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学生写作基础薄弱,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文章内容结构不完整,排版格式不符合规范;创新性不足,研究问题不深入。
  对此,教师应教给学生写作的一般方法,应经常检查、帮助学生完成论文,与学生交流观点和意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看高水平学术期刊,多去图书馆,敢于问问题,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
  3.剽窃、抄袭现象严重
  一些学生对课程论文写作的目的不理解,不乐意接受科研论文的写作训练,把写论文当成了一种负担。于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出现了论文的抄袭、剽窃现象。其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相关的文章交给老师,有的学生将多篇文章稍加组合后形成自己的文章,还有的学生则直接抄袭同学撰写的论文。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讲清楚论文写作的意义,防微杜渐,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其次,教师要加强监督和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质量较高的参考论文,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已有文献中获得启迪,并有所延伸。最后,在完成论文后,要求学生保留原始材料和数据,并就有关问题进行问答。
  四、结束语
  课程论文写作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种教学、考核形式。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是行之有效的,它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论文写作可以作为本科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加以推广。然而鉴于这种形式方兴未艾,课程论文活动仍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为此,教师务必深化思想,加强实践,切实推进课程论文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力.课程论文对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56-158.
  [2]李茜,李卫祥,毕如田.试谈课程论文的评价[J].高等农业教育,
  2003,(5):22-24.
  [3]邓义桂.当前高校考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51-157.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长株潭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遇到的困难,简要分析了长株潭地区经济和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并从校企合作法律法规建设、校企合作经费保障、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服务校企合作的院校内部机制改革、高技能人才使用五个方面提出了长株潭地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长株潭;校企合作;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易新河(1969-),女,湖南益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研
期刊
摘要:境外人才培训工作依据其培训渠道、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培训经费、培训课程、管理模式的不同,培训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以北京工业大学多年来实践的培训项目为例,对地方高校人才境外培训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境外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地方高校;境外培训;培训模式  作者简介:吴文英(1967-),女,江西井冈山人,北京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国际学院院长,副研究员。(北京100124
期刊
摘要:旨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以及中国企业海外业务拓展的需要,近年来在同济大学陆续开展了“汽轮机原理与热力发电厂”和“燃烧与环保”两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双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一项创新的实践过程,其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探索与思考,对其进行梳理,希望对目前中国大学里正在进行的双语教学活动有所借鉴。  关键词: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燃烧与环保;双语教学  作者简介:安恩科(1962-),男,陕西扶风人,同济
期刊
摘要: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行公开选拔干部工作是深化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不断加强高校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着重回顾了云南民族大学推行处级干部竞争上岗和选拔聘任工作的主要做法、收获和体会,就创新和完善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干部选拔任用;民族院校;经验分析  作者简介:马介军(1970-),男,回族,云南巍山人,云南民族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组织部
期刊
摘要:大学危机和名族危机孕育了德国大学的改革,使德国大学实现了从平庸到卓越的跨越。在考察德国大学改革和崛起的历史进程基础上揭示了德国大学崛起的主要原因。德国大学崛起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制度的创新使德国大学的性质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向——从教学机构向学术机构的制度转型,由此实现了知识生产力的解放。  关键词:制度创新;德国大学;知识生产力  作者简介:毛金德(1988-),男,广西桂林人,汕头大学高等教育
期刊
摘要:通过理论分析、文献资料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借助对S大学近10年来学生评教制度的梳理和考察,研讨学生评教制度对大学教师教学效能改进的实际影响,并在分析学生评教制度现实存在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域外大学的成功经验,从几个方面提出改进高等学校学生评教制度设计理念和实施模式的思路,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评教制度在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大学教学质量  作
期刊
摘要:针对“制造装备及自动化”课程自身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讨论了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采用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现学现考、让学生走上讲台等多种形式改革课堂组织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制造装备;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钟建琳(1969-),女,湖南华容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王红军(1966-),女,河南郑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
期刊
摘要:地球物理学专业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是能源勘探的主要手段,在能源类高校设置地球物理专业意义重大。主要探讨了了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设置的历史背景、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改革初探、师资队伍建设及通过专业建设实践所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地球物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桂花(1977-),女,山东日照人,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林年添(1962
期刊
摘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我国本科高校的生态群落中受到众多圈层挤压,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一定要坚持走地方化发展之路,融入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一定要坚持“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强化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应用研究,大力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一定要实现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良性互动,以服务和贡献赢得地方的支持,从而拓宽自身生存发展新空间,牢牢把握学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关键词:地
期刊
摘要:药剂设备与技术专业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关于药物制剂方向的工科类本科专业,旨在培养既懂制药原理和工艺又精通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的应用型人才,为此药剂设备与技术专业近年来着力在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以期找出符合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之路,创办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专业,培养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知识型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药剂设备;专业;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杜妍辰(1976-
期刊